佛家說用心真信切願,又說心是念頭。念頭不是腦子才有的嗎?請問心 腦子和念頭到底是什麼關係

2021-04-20 23:44:28 字數 5006 閱讀 7735

1樓:一直在等待遠方

有錢,不可能養你一輩子。帥氣,不可能炫耀一輩子。男人是拿來過日子,而不版是拿來比較的。日子過的權

好,才是真的好。所以不找帥不找富,找個能包容你的。如果他不能包容你的情緒和缺點,就算條件好又有什麼用呢?其實最好的日子,無非是你在鬧,他在笑,如此溫暖過一生。

印光祖師:信願真切到什麼程度才能見到阿彌陀佛

2樓:匿名使用者

土豆找【胡小林13年5月的報告】有關印光大師的,裡面就講你的問題,共5集

3樓:匿名使用者

我只知道,

復經書有記,佛制祖記說,持bai

八關齋戒許願,無願不果du。所以,zhi我想,只要做到一天持八關dao齋戒,許願未來世,彌勒菩薩降臨人間時,必將生就當世,親見佛祖,必可得成。

其它之法,我都不知,是否能夠真實得成。

個人觀點,理解,僅供參考。

4樓:超級

到完全隨緣的程度便可見佛

佛家常說的「顛倒夢想」是什麼意思?

5樓:

佛教文化基本精神解讀:《心經》中「遠離顛倒夢想」的含義是什麼

6樓:樂觀小山

主要有四層意思:

一是不明白無常的真理,認假成真;

二是貪戀世俗享樂,不明白慾望是痛苦的根源;

三是不明白世上一切都是虛幻無常的,本質上沒有任何區別,因此生起諸多的對立妄想;

四是不明白「我」也是因緣聚合之物,沒有自性,不會永恆。換句話說,所謂「顛倒夢想」,就是認假成真,執幻為實。

分字介紹:

夢想,可以理解指的是「五蘊皆空」(心經),也就是《金剛經》上說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顛倒,就是於自性不相應,違背自性。

擴充套件資料

出處:佛曰: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釋義:掛是牽掛,礙是障礙。世人的掛礙,是牽掛著事業能否成功,父母牽掛著兒女,妻子牽掛著丈夫家庭等等。

因為有了掛礙,就時時刻刻擔驚受怕,這是由於沒有般若智慧之力。如要心無掛礙,則須修學般若,究竟到達彼岸之時,則得心無掛礙。

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是非不分,上下不明,是謂顛倒。究竟涅槃是指最高最圓滿的不生不滅的無上境界。人生無常,不知自己身在苦海,在追逐色名利時,暫時得到就快樂,失去就痛苦。

所以,世人時常在顛倒夢想之中,晚上做夢是夢想,白天醒時所想的都是夢想。現實生活以為實有,其實也是夢想。所以佛說:

「人生如大夢」。唯有佛才是大夢覺。雖然我們在夢中,卻能在夢中行善,也難能可貴。

如果我們能通過修行般若法門,能觀「五蘊皆空」,同樣也能像佛一樣在夢中覺悟,而證究竟涅槃。

7樓:甜美志偉

夢想,可以理解指的是「五蘊皆空」(心經),也就是《金剛經》上說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顛倒,就是於自性不相應,違背自性。

正法是心現識變的,邪法也是心現識變的,離開心識,世出世間無有一法可得。邪正從**分?我們大乘經讀多了,曉得與法性相應的叫正,與法性相違背的叫邪,邪正是這麼分的。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性,只要靜下心來,其實我們自己都能夠感受得到,舉個簡單的例子,愛人、助人,就與自性相應,殺人、害人就與自性不相應。

8樓:阿彌陀佛正法

淨空法師---什麼叫心不顛倒?簡單的說,就是這個心只生智慧不生煩惱,那就是心不顛倒。你這個心還會生煩惱,生煩惱就顛倒了,生智慧就不顛倒,這是最簡單的解釋。

下面舉《圓中鈔》裡面一段話說,《圓中鈔》是幽溪大師的。他說「娑婆眾生」,就是我們這個地球上的眾生,「雖能唸佛,浩浩見思實未伏斷」,浩浩是像大海一樣,這是比喻深廣無際,這什麼東西?見思煩惱,煩惱沒斷。

「而能垂終心不顛倒者」,我們信願持名,守住這四個字,認真去修學,只要這個思路分明,沒錯,放下萬緣,一心向往,那就叫不顛倒,這個心就不顛倒。雖然做到這樣的功夫,我們要對阿彌陀佛感恩,如果不得阿彌陀佛加持,我們做不到。你看多少人疏忽了求佛加持,唸了多少年,真肯用功,沒有得到心不顛倒,這個境界不能現前。

這個意思就是印光法師在《文鈔》裡頭常說的,「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我們對自己誠敬心不夠,對佛法的誠敬心不夠,對釋迦、彌陀的誠敬心不夠,所以心不顛倒的境界不能現前。

什麼叫心不顛倒?簡單的說,就是這個心只生智慧不生煩惱,那就是心不顛倒。你這個心還會生煩惱,生煩惱就顛倒了,生智慧就不顛倒,這是最簡單的解釋。

我們常常用這句話來測驗,自己的心是顛倒還是不顛倒,你是生智慧還是生煩惱。生煩惱怎麼辦?唸佛,遠離煩惱。

宗門大德有所謂「不怕念起,就怕覺遲」,念是妄念,就是煩惱,煩惱起來不怕它,知道什麼?那是習氣。無始以來的習氣,哪有那麼容易斷,所以起煩惱是正常的。

要覺得快,念頭才起,第二個念頭阿彌陀佛,把那個煩惱轉變了,轉成阿彌陀佛,這就叫覺,這就叫不顛倒。要轉得快,不能轉得快,那個煩惱一個接著一個,煩惱就起作用。覺得快,煩惱才起來就變成阿彌陀佛,它不起作用,這叫功夫,這叫修行。

都在日常生活當中,尤其是處事待人之處,看自己的功夫,看自己的境界。

幽溪大師這裡說得好,完全說的是我們的話,「原非自力而能主持」,這個主持當作主宰講,自己做不了主。功夫到這個地方一定曉得,「全仗彌陀而來拔濟,雖非正念,而能正念」,得阿彌陀佛的力量大,也不是一般人都能得到。真正對《無量壽經》下了功夫,真搞清楚、搞明白了,《無量壽經》註解至少要念,從頭到尾念三十遍,有一點影響。

什麼時候才能得力?至少要一百遍,從頭到尾一百遍讀下來、聽下來,你的功夫得力。每天至少要十個小時以上,這就是長時薰脩,功夫就能得力。

為什麼要這麼長的時間?這樣長的時間,我們的煩惱自自然然就收斂了,自自然然就不會向外擴張,伏住了。一百遍,伏煩惱,有把握往生。

如果要想到開悟,那是古人的標準,不能打折扣,一千遍,「讀書千遍,其義自見」。這一本《無量壽經》帶註解,你念一千遍,縱然不能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可以保證你開大悟。徹悟就成佛了,大悟是菩薩,你成不了佛,你成菩薩果位。

一門深入,不能搞第二門,搞第二門,你的心力、精神分散了,力量不能集中,你沒有法子。這跟打仗一樣,力量要完全集中在一點,才容易突破,分散之後就不行了。這是東方的古人跟西方人做學問的智慧理念不相同。

西方人著重在知識,他也要集中,集中到某一個程度他就行了,他效果就達到了。東方人要明心見性,要真正集中到一點,一點都不能分散,才能夠契入這個境界。我們看大乘教講定功,大乘五十一個階級,從凡夫學,像讀書一樣,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畢業,五十二年級畢業。

怎麼分的?從定功分的,定功有淺深、有大小不等。到第五十二是見性了,自性本定,自性本定現前了,這就是成佛了,佛法修學圓滿的境界。

成佛就是見性,見性就是過去現在未來、此界他方一切通達明瞭,再沒有迷惑了。這個境界裡頭不可思議,確確實實不可思議。不可思議這句話意思很深很廣,很不容易瞭解,一般人聽到有個模煳概念,那也是不可思議。

人為什麼有時候有輕生的念頭?

9樓:楊偉帝

去定義一個念頭是否正常,是沒有過多意義的,我們每天都會產生數不勝數的念頭,而輕版生是其中一權個較為負面的存在,顧名思義是輕視生命、放棄生命,客觀的來看這無疑就是一種消極行為,當遇到各方面的障礙時,無法突破的困難時,又或是重重的壓力時,是允許產生輕生的念頭的,但是所謂念頭是一閃而過的,一瞬間的逃避思維並不代表了正確的選擇, 我們需要接受這樣的念頭的產生,並理性地去看待,切勿讓負性情緒左右自我的行為,找到令你產生輕生念頭的根源所在,然後尋找解決的辦法或是面對,才是可行之道。

10樓:匿名使用者

而輕來生是其中一個較為負面的存在,源

顧名bai思義是輕視生命

du、放棄生命,客觀的zhi來看這無疑就是一種消極行dao為,當遇到各方面的障礙時,無法突破的困難時,又或是重重的壓力時,是允許產生輕生的念頭的,但是所謂念頭是一閃而過的,一瞬間的逃避思維並不代表了正確的選擇, 我們需要接受這樣的念頭的產生,並理性地去看待,切勿讓負性情緒左右自我的行為,找到令你產生輕生念頭的根源所在,然後尋找解決的辦法或是面對,才是可行之道

11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原因大概有幾個方面,第一,這個人應有盡有,他所追求的物質都達到滿足,長時期生存在專這種屬環境,沒有前進動力,思想境界又不提高,產生輕生念頭。第二種,這種人高調做事很有成就,但結果卻是啥也沒有,虧負一空,想不開,一時產生輕生念頭。第三種,這種人執著與某一件事某一位人,當他徹底失去時,精神崩潰,

想輕生。第四種看破了周圍的人情事故,覺得好累,便有一時想輕生念頭,但很快過去。人一剎間有過輕生念頭,這是正常的精神轉換,但不能執著,要有責任心,人活著要有價值。

12樓:hi奕君

去定義bai一個念頭是du否正常,是沒有過zhi多意義的,我們每dao

天都會產生數內不勝數的念頭容,而輕生是其中一個較為負面的存在,顧名思義是輕視生命、放棄生命,客觀的來看這無疑就是一種消極行為,當遇到各方面的障礙時,無法突破的困難時,又或是重重的壓力時,是允許產生輕生的念頭的,但是所謂念頭是一閃而過的,一瞬間的逃避思維並不代表了正確的選擇, 我們需要接受這樣的念頭的產生,並理性地去看待,切勿讓負性情緒左右自我的行為,找到令你產生輕生念頭的根源所在,然後尋找解決的辦法或是面對,才是可行之道。

13樓:支援戶改

你問:人copy為什麼有時候有輕生bai的念頭?我覺得吧,du不是所有人都會有輕生的

zhi念頭,dao只是有的人有時候有輕生的念頭。

輕生,顧名思義就是輕視生命、不想活了,也是對人生的厭惡。

要討論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定位輕生是一種消極行為,與人與己與社會有害無益;其次要客觀分析有可能導致輕生的原因來自**,包括但不限於同學關係、同事關係、親屬關係和其他社會關係交往中的諸多不順心、受壓抑導致情緒抑鬱;第三要根據具體病灶,對症下藥,堅持疏解為主,才能藥到病除;第四還要跟蹤維護到位,注意不再觸碰舊的傷疤。

在解決這個問題的過程中還需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堅持教育疏導為主,從思想上防止輕生念頭的滋生,堅決杜絕激化矛盾問題;二是堅持預防為主,加強防範措施並落實到位,使其經常化、制度化、規範化;三是堅持綜合防治,全面防控到位,風險苗頭要死盯死守。

佛家與道家可以同時信嗎

可以.宗教只能信1個.同時信2個就是大逆不道.但要說明的是 佛家與道家都屬於哲學.不屬於宗教.許多著名的哲學家不僅精通1派哲學.而且精通世界上許多派哲學.說佛家與道家是宗教.是現代人的重大誤解.我們都在宗教吧討論問題.而不是在哲學吧.就說明了即使是佛教徒和道教徒.也認為佛家與道家是宗教.認為自己是教...

真信是什麼意思,真信是什麼意思?

你說的真信應該是bai 徵信du 就是專業化的 獨zhi立的第三方機構為dao個人建立信用檔案專,依法屬採集 客觀記錄其信用資訊,並依法對外提供信用資訊服務的一種活動,它為專業化的授信機構提供了一個信用資訊共享的平臺。徵信記錄了個人過去的信用行為,這些行為將影響個人未來的經濟活動,這些行為體現在個人...

佛家所說的八苦是指,佛家說的八苦是什麼?

生苦 每個人都有生苦,但都忘記了。以人類來說,胎兒出世時,要經歷生育之苦,母親受苦,嬰兒也受苦,這是每個做母親的人都曉得的,所以嬰兒一出世就大哭,苦不堪言 老苦 我們的身心衰損,朽壞,生出種種的苦受,身體老化,慢慢的不聽話,不中用 而我們的心逐漸沒力,想東西也越來越遲鈍,樣樣不如人,因而覺得苦不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