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性空緣起,緣起性空”

2021-06-30 13:15:25 字數 1629 閱讀 1060

1樓:宛豔

說得再清楚也沒用,要修持,自己去證啊!這是最難的!!!

2樓:匿名使用者

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打坐四十九年,悟出原來世人皆具佛性。我們每個人都有一顆善良的心。良心就是人的本性,就是人的慈悲心。

我們學佛的人要懂這個道理。菩薩的**說到:菩薩因生佛性孝順慈悲,常駐一切,人生復生樂。

如果一個人具有善良的心、慈悲的心,這個人就是菩薩的化身。要常生佛性,如孝順、慈悲等。慈是人的本性,悲憫眾生是根性。

幫助別人、樂善好施可以得到幸福和快樂,即助人為樂。佛心者,大慈悲是也。當我們的心是佛菩薩的心時,我們就是很慈悲的人。

慈悲是緣,是無緣慈。我們學佛、學菩薩,不要說有緣慈,無緣慈悲才是真正偉大的大慈大悲。

3樓:正念

什麼是緣起性空?(修訂版7)

*《中論》的《觀四諦品》中說:

“眾因緣生法,我說即是無;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未曾有一法,不從因緣生,是故一切法,無不是空者。”~~這幾句話解釋了“緣起性空”。

也就是說,一切緣起法,依緣而立,自性本空。所以說:緣起性空。

*1.因為緣起性空,所以萬法虛假,沒有真實自體。~這是假觀

2.因為緣起性空,所以緣起法無真實自體,自性空。所以說:諸法無我。~這是空觀

3.認識到“緣起性空”,而不執假有之世間永珍,也不執“世間永珍絕對空無”、不執“諸法斷滅空”,這就是所謂“緣起性空”中道見、中道觀。

*《楞嚴經》指出:“一切浮塵,諸幻化相,當處出生,隨處滅盡。幻妄稱相,其性真為妙覺明體。

如是乃至五陰六入,從十二處,至十八界,因緣和合,虛妄有生,因緣別離虛妄名滅。殊不能知生滅去來本如來藏。常住妙明,不動周圓妙真如性。

性真常中求於去來迷悟生死,了無所得。”

*可見,諸法雖無真實自體~謂之“性空”,但是諸法並非沒有它的本源。諸法,其相雖假、無真實自體,其性、其本源卻是真如自性。

所以,從《楞嚴經》中得到啟發。性空一詞,首先可以理解為“無真實自體”。然而,我們又可以將“性空”理解為,諸法的本質本源是空性。

所以“性空”的“空”字,一方面可以表達“無真實自體、虛假”之意,另一方面還可以表達“諸法之自性本元實乃真如、空性”之意。

所以,諸法雖無真實自體~謂之“性空”,故而其相是假,然而(諸法)其性卻真~其本質本元卻是真如自性、空性,這是另一種意義上的“性空”。~~這樣來解讀“緣起性空”一詞,更賦予了新意。

~~所以,客觀地來看,《楞嚴經》從一個更高的高度上詮釋了“緣起性空”一詞的內涵,賦予了這個詞以新意。

*當然,諸法自性是空(諸法的本質本元是真如、空性),這不是通過分析緣起能得出的結論,而是通過實證才能得知的諸法實相。所謂:“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所以,真正的中道了義無戲論法(真正的中觀),不是用思維意識推理得出的“緣起法無真實自體(緣起無自性)”的觀點,而是實證諸法實相的境界,此境界非眾生之攀緣心可以測度。

*《楞嚴經》指出“如何世間三有眾生,及出世間聲聞緣覺,以所知心測度如來無上菩提,用世語言入佛知見。……如我按指,海印發光。汝暫舉心,塵勞先起。”

所以,中道了義無戲論法(真正的中觀)是唯證乃知的,而不是識心分析推理出來的,非識心可以測度、揣摩。《楞嚴經》雲:“世間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世人的緣起與自然的世界觀),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俱無實意。

”*~~本文供讀者參考

沈氏玄空學的緣起,沈氏玄空學的介紹

論玄空論天心 論羅經論紫白 論父母子息 論夫婦合十 論陰陽零正 論下卦論起星 論向水論城門 論七星打劫 論四十八局 論上山下水,到山到向 論三星五吉 論一四同宮 論反吟伏吟 論令星入囚 論收山出煞 論分金論照神 論八煞黃泉 論消亡水 論三合論雙山 論納甲論奇門 論選擇論三無偽法 論唐一行偽法 論諸家...

法性本空怎麼解說?地獄也空?天堂也空?什麼都消失

樓主善問!此一問,正該問於以 看破放下不執著 教人的諸方 大師 當知有一個 空 凡夫如理思惟即知,何用宣說?還有一個 空 卻是 證空 之後的菩薩才能如實了知。混淆而說,是不知 三乘菩提 為何物者,是自生錯亂,錯解佛說者。末學略說如下 執有見者,以為意識心常住不壞,能夠往來三世 其實就是未斷 我見 因...

人的社會性如何理解,如何理解人的社會性如何理解個人與社會的辯證統一關係

1 社會是以 bai生產活du動為基礎而相互聯絡的 zhi人們的共同體。dao 2 人是社會性存專在物。屬 3 社會和個人是辯證統一的。一方面,個人的存在和發展離不開社會。個人總是生活在一定的社會之中。在今天的社會生活中,個人能否順利發展關鍵在於能否正確地利用社會資源。巧取豪奪的行為為正直的人所不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