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周遊列國時,在去晉國的路上,遇見七歲的孩子攔路,這個故事主要講了什麼

2021-07-04 03:06:39 字數 4788 閱讀 7124

1樓:合夥人金林

相傳有一年冬天,孔子游說講學,一日行至兗州西關,遇見一個小孩正用樹枝在路上畫畫。孔子湊近一看,見小孩畫了一座城,孔子見他畫得認真仔細,城也畫得很漂亮,不忍從上面踏過,便從一旁繞著走。

孔子剛剛走過,不想那小孩竟氣惱地甩掉畫畫的樹枝說:“你這老先生好沒道理,放著城門不走,為何繞城而過?”

孔子以為小孩誤解自己,便解釋說:“我是看你城畫得好,怕踩壞了,才繞道而過,你應該感謝我才對呀?”

那小孩一拍腦門,恍然大悟地回答:“對,你是大人,應該走大城門,我再給你畫個大的吧。”說著,小孩轉過身去對著兗州城方向,用手指在空中虛劃一番,然後恭敬地對孔子說:

“大人,請上路前行吧。”

孔子邀請小孩一起前行,兩人走到護城河時,正巧有一群鵝“哦哦”地叫著跳進了水裡。小孩又問孔子:“老先生你說說鵝的叫聲為什麼這樣響亮?”

孔子想了想說:“鵝的脖頸長,故能引吭高歌。”小孩搖搖頭說:“老先生,那井裡的**河裡的蛙,脖子能算長嗎?卻是叫聲震天不亞於鵝。”

孔子點點頭,覺得這孩童才華過人。禮賢下士的孔子便和這孩子結下忘年之交,拜他為師。

擴充套件資料

孔子軼事:

孔子在學習方面是很虛心,尤為刻苦。有一次孔子隨師襄學鼓琴,曲名是《文王操》。孔子苦苦地練了很多日子,師襄子說:“可以了。”

孔子說:“我已經掌握了這個曲子的彈法,但未得其數。”又練了很多日子,師襄子又說:“可以了。”可是孔子仍說:“不可以。”

又過了相當的時間,師襄子認為這回真的可以了,可是孔子仍然認為自己沒有彈好這首樂曲。最後,孔子通過反覆鑽研,體會琴曲的內涵,直到他看到文王的形象在樂曲中表現出來了,才罷休。

2樓:大漠孤煙直在哪

孔子和他的學生要過一條路,有個小孩在路中間堆了一座泥巴做的城門,孔子(孔子的學生)讓小孩把泥巴推了讓路。結果小孩說:哪有城門給馬車讓路的道理。

孔子覺得有理,所以孔子和孔子的學生只好繞過小孩堆得那泥巴城門

關於孔子的故事之遇到一個七歲的孩子講了什麼意思

3樓:柳搖風

春秋時期,孔子和他的學生們周遊列國,宣傳他們的政治主張。

一天,他們駕車去晉國。一個孩子在路當中堆碎石瓦片玩,擋住了他們的去路。

孔子說:“你不該在路當中玩,擋住我們的車!”。

孩子指著地上說:“老人家,您看這是什麼?”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擺的一座城。

孩子又說:“您說,應該是城給車讓路還是車給城讓路呢?”孔子被問住了。

孔子覺得這孩子很懂得禮貌,便問:“你叫什麼?幾歲啦?”孩子說:“我叫項橐,7歲!”

孔子對學生們說:“項橐7歲懂禮,他可以做我的老師啊!”

4樓:翰林學庫

拜七歲項橐為師

——孔子的故事之七

以孔子見老子為題材的漢畫像石,在全國有十幾種之多,其中有幾塊,在孔子與老子之間,還站著一個七八歲的小孩。這個小孩子名叫項橐,孔子不僅曾經拜他為老師,他們之間還發生了智慧而可愛的故事。《三字經》中有“昔仲尼,師項橐,古聖賢,尚勤學”,說的就是這個故事。

漢畫像石的藝術特點之一,便是能夠將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的神話傳說、歷史故事演繹在同一個畫面上。比如項橐與孔子的相遇相識,就不是在孔子與老子見面的時候,而是孔子還在齊國的時候。項橐出生在現在的日照市嵐山區碑廓鎮袁家莊村,孔子與項橐是不期而遇的。

那時的孔子正帶著學生、坐著馬車一路逶迤而來,正好路過項橐的村子。誰知剛到村邊,馬車就被一個七八歲的孩子攔住了,不讓過。

原來這個孩子正在路**用石頭壘東西。孔子的學生子路可是個急性子,只見他有些不耐煩地跳下車來,指著這個小孩子大聲地叫道:“閃開,閃開,我們有急事,得趕路!

”誰知小孩不僅沒有讓路的意思,還挺直了胸脯仰著頭也是大聲地問:“車上坐的誰?”子路心想,連齊國國君景公他老人家都對我的老師另眼相看,我何不說出老師的大名震震他。

於是便有些驕傲地說:“車上坐的我們的老師是孔子。”小孩子閃了一下聰明的眼睛,接著問:

“孔子是什麼人?”這下子路可是有些生氣了,不容置疑地回答說:“孔子是聖人。

”緊接著他們的對話幾乎像搶話一樣——“聖人是不是什麼都懂?”“那當然!”“好,那我就去問問他,回答對了問題就放你們過去,回答錯放不放行還得兩說著。

”孔子其實也在聽著,他感到好笑又可愛,便說:“隨便你問好了。”小孩子張口就問:

“我問你是城躲車還車躲城?”孔子立即答道:“還用問,當然是車躲城了。

”小孩子這下得意了,笑嘻嘻地說:“那你望望,我壘的是啥?”孔子仔細一看,小孩子不僅壘的有房子,房子周圍還有城牆。

說話算話,孔子便吩咐子路趕著車子從這“城”邊上繞過去。

誰知這小孩子還不算完,緊走幾步攆上孔子接著發問:“你既然是聖人,今天我就考考聖人。你說是早晨太陽離得近還是中午太陽離得近?

”孔子沒有遲疑,又是張口就答:“早晨太陽離得近呀。”沒等小孩子“為什麼”出口,孔子便接著解釋說:

“你不想想,早晨太陽多大,中午太陽多小。”這時候又輪到小孩子笑了,笑著就又出新招:“你說是離得近了暖和還是離得遠了暖和?

”孔子沒想到這裡面設著套,還是張口就答:“肯定是離得近了暖和,比如說冬天的火爐,當然是離得越近越暖和。”小項橐更得意了,問:

“按你剛才說的中午的太陽小離得遠,那為啥中午卻比早晨暖和?”

被問住的孔子,突然醒悟過來,急忙問這個小孩:“你是不是叫項橐?我是早聞你的大名了,今天在這裡相遇,也是緣分呀!

”小孩子畢竟是小孩子,他也早知就知道孔子是個了起的人,很想當他的學生呢。見這麼大學問的孔子都知道自己的大名,不免高興得眉色飛舞,急切切地說:“我就是項橐,我就是項橐。

”一旁的子路卻是不服氣,覺得這個小孩不過是蒙了幾個問題。特別是自己的老師被問住了,心想這多沒面子,便想找個話題將小孩問住。他看到路旁有個正在鋤地的中看漢子,便問項橐是誰。

聽說是項橐的父親,便讓眼睛裡閃過一絲狡黠的光亮,裝著隨意地問道:“你是個聰明的孩子,那一定該知道你的父親一天能夠鋤多少下地了?”到底是直腸的子路,問罷,不等項橐思索就哈哈大笑地做出結論說:

“不知道了吧?”

小項橐只用鼻子輕輕地哼了兩聲,不緊不慢地回答道:“你是給老師趕車的,你的馬蹄子每天踏多少步,我父親每天就鋤多少下地。”見子路眼睛瞪得鈴鐺一樣,小項橐忍不住反問一句:

“請問,你的馬每天到底踏多少步呀?”

見子路窘得滿臉通紅,要發怒又沒有理由,孔子和藹地過來解圍,教育自己的學生子路說:“三個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師。我選擇他善的好的方面向他學習,看到他不足的方面就對照檢查自己改正自己的缺點。

”說罷,又探下身子,誠懇地對項橐說:“項橐,能者為師,世上後浪推前浪,你也是我的老師啊。”

子路若有所思,馬車走得老遠了,孔子還在與他的學生們講這個項橐的故事。孔子告訴學生們,這個項橐之所以如此聰明,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特別喜歡觀察事物,什麼事情都好打破砂鍋問(璺)到底。比如夏天項橐見一天如蛇的閃電與轟轟的雷鳴,便問父親:

“天為啥閃電打雷?”父親說:“是老天爺讓打閃照亮世界,好讓雷公轟劈了壞人和妖精。

”項橐不會就此罷休,他還會拐個彎往另一個方面想,多問個為什麼:“冬天為啥不閃電打雷?難道說冬天就沒有壞人和妖精了?

”不僅好問好學,孔子接著向學生們介紹說,我聽說這個項橐還挺機智,能夠以人家的矛戳人家的盾。有一天,舅舅來走親戚,晚上在院裡樹下納涼,抬頭看見一天米飯一樣稠的繁星,就想逗逗這個絕頂聰明的外甥,便向項橐提問說:“橐橐,你說天上有多少顆星?

”項橐當然說不清,可他想到了比喻,便有了答案:“跟地上的人一般多。”舅舅見沒問住他,便又換了個話題逗他玩,問他:

“你要知道舅舅有多少根頭髮,舅舅就給你摘個甜瓜吃。”誰知小項橐接著便將了舅舅一軍:“這個容易,你把頭髮拔下來,我一會就數好。

”惹得全家人哈哈大笑。孔子還告訴學生們,這個項橐不僅聰明,還勇敢。有一次項橐正在門口玩耍,忽然聽自己家裡的雞群嘎嘎亂叫,趕過去一看,雞們都拃著翅膀,亂竄亂藏。

項橐再抬頭一看,一隻老鷹正一次次俯衝著要抓那隻帶一群小雞正在覓食的老母雞。老母雞嚇得咕咕打顫,小雞們也都藏在母親的翅膀下嘰嘰呻吟。這時只見怒目圓睜的項橐一手護住老母雞,一手隨即扳倒一棵臘樹條,屏住呼吸,密切觀注著可惡的老鷹。

就在老鷹再一次俯衝下來的當兒,項橐扳著臘樹條子的手猛然一鬆,便狠狠地抽了老鷹一臘條,戰敗了老鷹,保衛住自己家的雞們。

孔子的馬車在陽光下轔轔地走著,好遠好遠了,孔子還在感嘆不已:“真是後生可畏,這個項橐也是我的一位老師啊!”

成語:敏而好學 不恥下問

成語出處:《論語·公冶長》——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意思是隻有好學善學而又謙虛下問不以為恥,才能夠稱得上有文化素養。

5樓:雨xiu悠悠

相傳有一年冬天,孔子游說講學,一日行至兗州西關,遇見一個小孩正用樹枝在路上畫畫。孔子湊近一看,見小孩畫了一座城,孔子見他畫得認真仔細,城也畫得很漂亮,不忍從上面踏過,便從一旁繞著走。

孔子剛剛走過,不想那小孩竟氣惱地甩掉畫畫的樹枝說:“你這老先生好沒道理,放著城門不走,為何繞城而過?”

孔子以為小孩誤解自己,便解釋說:“我是看你城畫得好,怕踩壞了,才繞道而過,你應該感謝我才對呀?”

小孩不以為然地說:“城若不讓人過,要城有何用?我畫的城就是讓大家走的。”孔子故意為難地說:“你畫的城門這麼小,我如何過去呢?”

那小孩一拍腦門,恍然大悟地回答:“對,你是大人,應該走大城門,我再給你畫個大的吧。”說著,小孩轉過身去對著兗州城方向,用手指在空中虛劃一番,然後恭敬地對孔子說:

“大人,請上路前行吧。”

孔子邀請小孩一起前行,兩人走到護城河時,正巧有一群鵝“哦哦”地叫著跳進了水裡。小孩又問孔子:“老先生你說說鵝的叫聲為什麼這樣響亮?”

孔子想了想說:“鵝的脖頸長,故能引吭高歌。”小孩搖搖頭說:“老先生,那井裡的**河裡的蛙,脖子能算長嗎?卻是叫聲震天不亞於鵝。”

孔子點點頭,覺得這孩童才華過人。禮賢下士的孔子便和這孩子結下忘年之交,拜他為師。

孔子周遊列國,為什麼未去秦國孔子周遊列國,為何沒去秦國

一 bai原因 1 地理位置決定的du。秦國地處 zhi偏僻,路途遙 dao遠。孔子內地處山東魯國,容 周遊列國,要到陝西咸陽,不僅遠,而且險。2 思想上不重視。孔子周遊列國是有選擇性的,他認為秦國地處蠻夷,必然未開化,而且秦國接近北方少數民族,民族混雜,不可教化,所以不去秦國。3 思想上的恐懼。孔...

孔子周遊列國,為什麼沒有被搶劫,孔子周遊列國,為什麼未去秦國

孔子出門周遊列國,他還帶了門徒。具體人數不詳,可像子路也在其中。子路的典故我來解釋下,子路在魯國國內的鬥爭中,與敵人搏鬥中,冠掉落了,作為孔子的得意門生,君子不冠。所以急忙停下搏鬥,先要把自己的冠扶正戴好,結果就被敵人砍成肉泥。所以孔子聞訊後不僅悲傷,也從此不再吃肉泥。可見其隨同出遊的 裡有武林高手...

孔子為什麼要周遊列國,孔子為什麼要周遊列國?

他想宣傳自己的主張,希望君主能施以仁政,不要戰爭。但那個時候正是春秋時期,各國多想能擁有更多的土地,只有進行戰爭。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呀,孔子主張國家禮治,實行仁政,不主張,甚至厭惡戰爭。當時是春秋戰國時期,沒有一個國家完全採納他的主張,生不逢時呀。他的政治主張在漢武帝時期被發揚光大,漢武帝採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