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王安石的字說,對王安石的評價100字左右

2021-12-24 15:15:57 字數 1815 閱讀 9044

1樓:天人咊易

這個問題要從宋代改革來看待,才能說明根本問題。王安石首先是政治思想家,同時也是哲學思想家、文學家,但不是語言文字學家。宋代大發展,工商業突然崛起,很多文人都沒有見過這種工商農文並列繁榮的景象,工商業社會產生的很多新現象新問題,需要解決。

但是當時的大多數**都是以一千多年前的舊儒來解決新問題,那就造成越解越亂,比如劉敞、司馬光等人,但是他們代表大地主、大官僚利益,堅決反對改革抑制甚至削減既得利益集團利益來解決問題,形成保守頑固派。保守派盤根錯節,從皇家皇親皇戚到世襲地主財團,實力極其強大。只有少數智慧巨人才看到新問題要新理論新思想新辦法,李覯、范仲淹、王安石、蘇軾、宋神宗、宋哲宗等等,所以改革派就同守舊派矛盾極其尖銳。

但是改革派也有兩種主張,以蘇軾為代表主張漸進改革,形成咊變派;而以王安石為代表的主張激進改革,形成了激進改革派,所以改革派內部也有矛盾。守舊派只需要固守儒家宗法等級**思想即可。但改革派需要建立新思想新理論來支撐新辦法。

蘇軾《東坡易傳》與王安石的《洪範傳》《周禮新義》《道德經新注》《論語新解》《孟子新解》等等就是這種創新學術著作。古代中國因為長期獨尊儒學,很多政治措施都必須掛靠儒家著作來說服人心。但是王安石深他推出周孔禮學倫理論與孟子仁義心知論與他主張的新義理根本不是一回事,於是為了支援他的新解,他又根據理論創作了《字說》一書,來說明他的新解有依據。

要達到這個目的,王安石就得附會文字學理論按照他的哲學思想愷說解文字含義,這就造成《字說》的思想含**釋法與文字學術含義的不一致,產生了一些附會穿鑿的現象。因此,王安石的《字說》不是一部文字學作品,而是假借文字學來說明他的儒學新解的義理是符合文字學的。但是王安石犯了一個錯誤:

世間文人高士眾多,假借文字學來宣傳他的新理論新思想,根本就不可能瞞天過海!因此,把王安石《字說》看成文字學著作就會認為王安石不懂文字學的錯誤認知。如果把《字說》看成思想著作,那就沒有問題了。

2樓:天堂的玫瑰

我們知道,漢字是人類文化發展的產物,它的構造有一定的規則,如果僅僅片面地用會意的方法去解字,就會出現許多笑話。正如宋人葉造指出的:「凡字不為無義,但古之制字,不專主義,或聲或形,其類不一。

」(《石林燕語》)王安石《字說》中對字的解釋,已經脫離了嚴肅的文字學意義,趨向於拆字遊戲,只不過是沒有**吉凶的功用罷了。《字說》的出現與唐宋時期的測字風是互為表裡的。《字說》成書以後,是作為「行政命令」頒行天下的,是靠政治力量強制推行的、包含諸多結論的一家之言,它最終被社會所捐棄,也是很自然的事。

對王安石的評價100字左右

3樓:本訪煙

王安石,生於天禧五年(西元2023年),卒於元佑元年(西元2023年),

字介甫,晚號半山,小字獾郎,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世稱臨川先生。

宋臨川人,漢族。北宋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

在北宋文學中具有突出成就。其詩「學杜得其瘦硬」,長於說理與修辭,善用典,

風格遒勁有力,警闢精絕,亦有情韻深婉之作。著有《臨川先生文集》。,諡號「文」。

其政治變法對宋初社會經濟具有很深的影響,已具備近代變革的特點,

被列寧譽為是「中國十一世紀最偉大的改革家」.

如何評價「王安石變法」

4樓:匿名使用者

王安石變法

在中bai國傳統的史

對於王安石詩詞的評價

5樓:大蝦殼的小號

。其詩「學杜得其瘦硬」,長於說理與修辭,善用典,風格遒勁有力,警闢精絕,亦有情韻深婉之作

6樓:讀好書樂趣無窮

用字準如:春風又 綠 江南岸

對王安石變法的客觀評價,說說對王安石變法的評價

歷代評價 明代奸臣楊慎的 鉛丹錄 對王安石極盡毀謗之能事,謂為 古今第一小人 最嚴厲的指控是 王安石的變法葬送了奄奄一息的北宋王朝 入清後蔡上翔則有 王荊公年譜考略 一文為王安石之辨誣,以為 荊公之時,國家全盛,熙河之捷,擴地數千裡,開國百年以來所未有者。南渡以後,元佑諸賢之子孫,及蘇程之門人故吏,...

王安石的詩的特點,王安石寫詩特點

王安石的詩對語言的錘鍊十分講究,並善於不留痕跡地化用前人的詞彙和意象。傳說 泊船瓜洲 中 春風又綠江南岸 一句中的 綠 字,改了十幾次才確定下來。其實,把形容詞 綠 用為動詞的寫法,不但李白早已有 東風已綠瀛洲草 之句 侍從宜春苑 其他人也反覆使用過多次,但王安石這句最為親切自然而形象鮮明,能表現出...

王安石的簡歷,王安石的個人簡介

更多 16張 王安石 1021年12月18日 1086年5月21日 字介甫,號半山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宰相,新黨領袖。臨川縣 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 人。在宋神宗的支援下,以 富國強兵 為宗旨大規模推行改革變法運動。熙寧變法厲時16年,最終雖以失敗告終,但促進了社會生產的發展,緩和了北宋尖銳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