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要概括在美蘇爭霸的不同階段 美國和蘇聯對中國採取

2022-01-31 23:01:56 字數 4776 閱讀 7611

1樓:美女顫抖吧

初始階段 兩個集團都把寶壓在國民黨身上 因為不相信共產黨會勝利 所以兩國都採取了拉攏的政策主要在1945-1949這個時間 後來共產黨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雖然我國一邊的倒向蘇聯,但美國還是想拉練我們,這個時期雖然封鎖我們卻也有些客氣 但朝鮮戰爭爆發 我們和美國打了起來 美國對我們就是全面封鎖了 並且堅定的支援臺灣 對我們可以說是完全敵對 蘇聯則是真新的支援我們(1950-1969) 後來我們和蘇聯鬧翻了 而且那時的蘇聯處於攻勢 美國為了牽制和抵消一部分蘇聯力量 開始接觸我們 蘇聯則和我們大有大戰爆發的可能 非常敵對(1969-一直吧)後來我們就和美國不斷的發展關係了 因為美國其實和我們一樣大家彼此需要

2樓:一品青蛙

第一階段。美國參加越戰之前

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到越南戰爭爆發,美國一切處於優勢階段,第二次世界大戰讓美國暴富,全世界百分之八十的**流到了美國,歐洲為了避戰亂很多優秀人才都跑到了美國,美國還通過各種手段將德國的科學家和日本在二戰中的一些科學成果據為己有,比如日本進行細菌**和活人試驗的資料就被美國以戰爭罪行的證據運到美國保留下來,日本怕美國,就是因為有這些致命證據。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憑藉強大的資金對歐洲進行重建,在這個過程中控制了整個歐洲,其勢力之大,無人能及。這個時候蘇聯正在醫治戰爭創傷,它的在二戰中死了兩千我人,這些人大都是青壯年, 工農業在二戰中都受到了重創,勞動力嚴重缺乏。

在第一階段,美國強過蘇聯的最明顯表現就是在古巴導彈危機中,蘇聯最終不得不妥協。

第二階段,從越戰開始到越南戰爭結束。

由於美國參加越戰其戰略資源被嚴重浪費,這給了蘇聯擴張以良好的時機,蘇聯在全球進行擴張,其在歐洲建立了強大的鋼鐵洪流,形成了絕對的軍事優勢,據說當時它只需要兩個星期就可以橫掃歐洲,西歐國家怕得要死。當年也是在這種情況下,美國才急於和中國搞好關係,出現了中美合作對抗蘇聯的三國大戰。

第三階段,越戰結束後到蘇聯解體

在這個階段,美國甩掉了越戰這個包袱,並得到了中國的奧援,所以蘇聯出現了明顯的劣勢,蘇聯入侵阿富汗後,陷和了類似美國在越戰中的困境,美國乘機收復失地。更為可怕的是,蘇聯政治的腐朽不可避免地惡化,為了與美國進行軍備競賽,蘇聯的輕工業和農業發展嚴重滯後,國民經濟嚴重比例失調,人民生活困苦,華約內部矛盾重重,美國搞了一個星期大戰陷阱,最終把蘇聯拖垮。

美蘇爭霸的三個階段分別對中國的影響

3樓:切爾年科

第一階段:蘇聯的綜合國力與美國還有明顯的差距,特別是在軍事實力上。所以蘇聯需要一個同樣龐大的國家與其站在同一戰線上,中國就是最好的選擇,所以在這一階段蘇聯大力援助中國。

第二階段:蘇聯強勢擴張,美國則處於戰略守勢。這一時期,蘇聯縮小了與美國的實力差距,特別是在軍事實力上一舉超過美國。

而自從斯大林死後,赫魯曉夫上臺,中蘇關係開始惡化,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所以在這一階段,資本主義國家與中國紛紛建交,企圖牽制蘇聯。

第三階段:美國的經濟,以此為基礎扭轉爭霸中被動防守的不利局面,以軍事實力擴張為手段,以經濟和科技實力為根本重新獲得戰略優勢。而蘇聯經濟下滑,快到了崩潰的邊緣。

而此時的中國綜合國力上升,沒有受到很大的影響。

美國和蘇聯在不同時期對中國的態度及影響

4樓:匿名使用者

列寧是一個比較理想化的領導人,他對中國最大的態度就是提出要歸還用不平等條約從清朝割讓的土地。

斯大林是一個利益和實力至上者,二戰前蘇聯和美國關係還是不錯的,福特還在蘇聯設廠而且美國還投資了一些輕工業廠(真實資料,當時蘇聯可以生產坦克但是生產不了鉛筆)來佔領蘇聯市場,二戰後因為利益分配問題在朝鮮支援中國跟美國打了一仗,在歐洲以柏林為界和美國劃定地盤其實關係還可以吧。

勃列日涅夫對美國更強硬 軍事實力處於上風

--------兩個在任時間不長的**省略---------戈爾巴喬夫於2023年對中國進行了訪問 對峙結束 關係緩和對美國也很「和諧」 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

5樓: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中國的國際地位有顯著提高、美國和蘇聯在二戰以後、世界上存在兩個超級大國、冷戰的局勢,爭取霸權主義。

兩個大國爭霸期間、中國的地位特別重要、誰爭取到中國、誰的實力會提交很多、形成了資本主義陣營和社會主義陣營。

蘇聯是社會主義國家、也是第一個與中國建交的國家,在蘇聯赫魯曉夫執政、蘇聯跟中國的關係惡略、有茅盾衝突。

2023年2月21日,美國**尼克松訪華、很顯然說明中國在世界上有很高的影響力、綜合國力、國際地位提高

美蘇爭霸經歷了哪幾個階段,各自什麼特點? 20

6樓:不醜不溫柔

三個階段

1.第一階段(50年代中期~60年代初期)既緩和又緊張

50年代中期,對奧和約的簽定,結束了二戰後奧地利被美、蘇、英、法四大國分割佔領的局面,奧地利成為中立國家。條約對世界局勢特別是歐洲局勢的緩和起了積極作用。西方國家認為,這是蘇聯的一次實質性讓步,東西方關係開始「解凍」。

蘇聯承認聯邦德國,2023年蘇聯和聯邦德國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赫魯曉夫第一次訪美。他是第一位訪問美國的蘇聯最高領導人。

2023年9月,赫魯曉夫同美國**艾森豪威爾在馬里蘭州的**療養地戴維營進行了會談。赫魯曉夫的美國之行沒有取得什麼實際成果,但他認為這本身就給人以美蘇平起平坐,共同主宰世界事物的印象。實際上,戴維營會談是蘇聯推行蘇美合作外交戰略的重大行動,它反映出美、蘇兩大國戰略地位的微妙變化,美國實際上承認了蘇聯與美國同是超級大國的事實。

緊張方面的事例有兩個:「柏林牆」的修築和「古巴導彈危機」.

2.第二階段(60年代中期~70年代末)蘇進攻美防守。

這一時期蘇聯和美國的態勢都有一個變化的過程,美國是轉攻為守,蘇聯則是從蘇美合作主宰世界轉變為同美國爭奪世界霸權的積極進攻戰略。2023年蘇聯出兵阿富汗,實行直接的軍事佔領,直接威脅海灣地區和印度洋地區的和平,標誌著蘇聯霸權主義政策發展到了頂點。另外,蘇聯還加緊對中國進行壓制和軍事威脅,以致釀成中蘇邊境的武裝衝突,最突出的事例就是2023年的珍寶島事件。

70年代初,蘇聯已在中國邊境陳兵百萬。

與蘇聯相反,美國在這一時期卻轉攻為守,這主要是由於美國的實力相對削弱的原因,迫於形勢的變化,2023年尼克松擔任美國**後,對美國的對外戰略進行了重大調整,從戰略進攻轉為戰略防禦。

3.第三階段(80年代)美強硬蘇收縮

2023年就任美國**的里根,提出了對內振興經濟,對外重振國威的口號,在這個口號的指導下,里根**在整頓國內經濟的同時,對美國的全球戰略作出了重大調整,開始對蘇聯採取強硬態度,以遏制蘇聯全球性進攻的勢頭。80年代中期擔任蘇聯最高領導人的戈爾巴喬夫開始放棄爭奪軍事優勢的作法,轉而裁減軍備。2023年,戈爾巴喬夫和里根簽署了全部銷燬兩國中短程核導彈的條約。

這個條約雖然只能削減美蘇兩家核武庫的大約4%,但它終究是自出現核**以來達成的第一個削減核軍備的協議,蘇聯在對外戰略上由擴張轉向全面收縮。

7樓:紅色十月節

冷戰是指二戰後,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對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所採取的除直接武裝進攻以外的一切敵對行動。2023年英國前首相丘吉爾發表「鐵幕演說」成為冷戰的序曲,2023年美國**杜魯門以土耳其和希臘(前者因為博斯普魯斯海峽問題與蘇聯關係緊張,後者的資產階級**則在共產黨游擊隊打擊下搖搖欲墜)受到共產主義威脅為由宣佈對這兩個國家提供援助,這被認為拉開冷戰的序幕,同年杜魯門**在國會正式提出「對蘇聯發動冷戰以遏止共產主義」成為冷戰正式打響的標誌。所以準確的說,美蘇冷戰從2023年開始。

以上說的是美國,再看看蘇聯。戰後初期蘇聯的主要目標是鞏固在戰爭中的既得利益,具體點說就是使他對東歐的控制合法化牢固化,使蘇聯在戰爭中擴大的疆界得到承認,同時維護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戰時同盟關係,爭取外來援助以恢復國民經濟,但是隨著美國發動冷戰,蘇聯不得不改變外交政策與之針鋒相對,最明顯的就是建立共產黨和工人黨情報局。

到50年代中期,蘇聯的國家實力得到了比較充分的恢復和發展,對東歐的控制也得到確立,在這種情況蘇聯的外交政策進一步外向化,注意力開始向全球擴充套件,對美國的霸主地位發起挑戰,這時冷戰就發展到了美蘇爭霸的階段。

美蘇爭霸分以下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20世紀50年代中後期到60年代初。這一階段蘇聯的綜合國力與美國還有明顯的差距,特別是在軍事實力上。

因此蘇聯還不足以對美國的霸主地位形成真正的撼動,因此當時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追求的緩和冷戰開始以來僵硬的美蘇關係,希望實現「美蘇合作」,共同主宰世界,同時又有一些有挑戰性的舉措對外擴張,前者的標誌性事件是2023年赫魯曉夫訪問美國,後者的標誌則是2023年柏林牆的建立和2023年的古巴導彈危機。這一階段美國憑藉綜合國力特別是軍事實力的優勢佔據戰略優勢,典型例子就是迫使蘇聯撤走了在古巴的導彈。

第二階段是從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這一階段的特點是蘇聯強勢擴張,美國則處於戰略守勢。這一時期,蘇聯縮小了與美國的實力差距,特別是在軍事實力上一舉超過美國。而美國由於長期陷於越戰,加上73年的石油危機以及資本主義陣營內部的分化,霸主地位被嚴重動搖,不得不採取相對保守的戰略,響應蘇聯提出的緩和政策,試圖通過外交手段遏止蘇聯擴張和維護自身地位。

在這一階段雙方關係曾經有一段緩和時期,大體是從60年代末到70年代中期,主要標誌是兩國領導人的頻繁互訪和簽署關於限制戰略**的條約。蘇聯的擴張到79年入侵阿富汗達到頂峰,隨後就有了衰退的跡象,而隨著里根的上臺,美國也開始扭轉戰略被動局面,爭霸格局再次面臨改變。

第三階段是80年代中期到蘇聯解體,開始的標誌是戈爾巴喬夫上臺。這一階段的特點是美國重新獲得優勢,而蘇聯則是全面收縮。里根上臺後有效復興了美國的經濟,以此為基礎扭轉爭霸中被動防守的不利局面,以軍事實力擴張為手段,以經濟和科技實力為根本重新獲得戰略優勢。

而蘇聯國內經濟此時出現嚴重困難出現停滯,特別是入侵阿富汗帶來了極為沉重的軍事,經濟和外交負擔,無法繼續支撐爭霸戰略。戈爾巴喬夫為了集中精力和財力以解決國內問題,不得不採取全面收縮的態勢,並最終由於改革失敗,導致了蘇聯的解體。冷戰到此也結束了。

請簡要概述渡江戰役的經過簡要概括渡江戰役的意義

1949年4月20日,國民黨 拒絕在 國內和平協定 最後修正案 上簽字。21日,和 釋出了 向全國進軍的命令 1949年4月20日晚和21日,人民解放軍第 二 三野戰軍遵照 軍委的命令和總前委的 京滬杭戰役實施綱要 先後發起渡江。在炮兵 工兵的支援配合下,在西起湖口 東至靖江的千里戰線上強渡長江,迅...

請簡要概括宋代經濟發展的特點概括明清時期經濟發展的主要特點

宋代城市商業的發展,破除了坊市制,店鋪可以隨處開設,商販可隨處設攤和沿街叫賣 打破了空間界限 坊和市的界限 打破了空間界限 出現了通曉不絕的夜市 北宋的商業高度發展,相對唐朝,北宋時期出現了用以交易的紙幣 交子 在政治上北宋實行文官掌權,地方實行三權分立即行政,財政,軍事分開相互監督,相互制約防止了...

端午節吃粽子的起源與含義,簡要概括

端午節,中國傳統節日,日期是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 午日節 五月節 五日節 起源一種說法是 傳說端午節是為了紀念中國古代愛國詩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這天投汨羅江自盡殉國。還有另外一種說法,就是迎濤神祭圖騰說。相傳在古代的中國南方有個少數民族 大概在今天的浙江 上海一帶 自認為是龍的傳人,每年的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