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關羽之死最大的受益者是孫權嗎

2022-03-24 10:45:10 字數 5210 閱讀 1638

1樓:靜雨軒說娛樂

不是,最大的受益者是曹操,因為孫權被殺意味著孫劉聯盟破裂,曹操受到的威脅更小。

2樓:不會飛的肥豬

是的,孫權得到了整座荊州,而且才再一次和蜀漢聯盟,得到了很多好處。

3樓:感情很好

最大的受益者還是魏國曹操,關羽一死,吳蜀聯盟破裂,曹操坐山觀虎鬥,大大加快了統一步伐。

4樓:名字長拉風哈哈

最大受益者是曹操。關羽之死雖然荊州落入孫權手裡,但吳蜀聯盟也就此破裂,魏國再也不用擔心兩國同時進攻自己,吳國蜀國聯合起來尚且可以抵抗魏國,如果聯盟破裂,那麼魏國就是最強的,遲早會統一。

關羽之死誰是最大受益者,是諸葛亮劉備還是孫權?

5樓:塵一書

是孫權,關羽一死,荊州盡歸東吳,多年的願望達成了,勢力範圍大大增加。

6樓:射手座的

我認為是曹操。因為關羽死了,劉備為了給關羽報仇攻打孫權,最後兩敗俱傷成全了曹操。

為什麼說關羽的死直接**是諸葛亮,**是劉備,孫權,曹操,關羽? 10

7樓:如狼妹

不是的,是他自己的性格

關羽之死的真實原因

8樓:匿名使用者

呂布死後,關羽自詡天下第一,人較驕傲自大。

樊城一戰,中毒箭受傷版,限制發揮。

孫權權和曹操私下聯合謀取荊州。

陸遜獻策呂蒙,讓呂蒙假辭職,讓關羽放鬆警惕。

雙線作戰,讓關羽疲於應付。

敗走麥城,求援孟達劉封,但孟達告訴劉封以前關羽得罪他的事情,按兵不動,直接導致關羽孤軍突圍,中下埋伏,被生擒。

關羽忠誠不降,孫權趁此機會拿下首級獻於曹操,保了東吳一方平安。

9樓:匿名使用者

可能是bai諸葛亮或劉備故意du要害死他.因為

關羽驕傲自大zhi,目中無人,可偏dao偏派他去鎮守兵家必爭

回的戰略要地荊州,而且兵答力還不足.事發後也沒派兵去救.諸葛亮劉備都算英明,怎麼會犯這樣的錯?所以在我看來關羽只是劉備攻打東吳的一個棋子.

三國正史中,關羽之死的具體過程是怎樣的?

關羽的死是三國時期的一個重要的轉折點麼?

10樓:曦月格格

不是,關羽之死不算轉折點。荊州戰役才是三國鼎立真正形成的標誌。魏國曹操雖然經過了赤壁失利,漢中得兒復失,但仍有實力向外擴張,但水淹七軍後,曹操才沒有力量完成統一。

而東吳先是拿到湘江以東地盤,但仍然不放心把自己安全繫於盟友一念之間,所以呂蒙等人才會全力為東吳奪取荊州全境,可以與北方曹魏,長江上游的蜀漢鼎足而立。而蜀漢劉備先是奪取漢中,上庸與荊州連成一片,形勢真的不錯。但經過關羽丟失荊州剩餘的地盤,接著有丟失上庸地盤,夷陵慘敗,蜀漢以後只能龜縮與西南一隅。

所以荊州戰役是三國時期重要轉折點。

11樓:天蟾如月

不是關羽的死,而是荊州丟失,自此戰略態勢上蜀國只能處於守勢。

因此,劉備企圖重奪荊州是戰略上的考量而不是一時之憤。失荊州到劉備出兵相隔2年,一時之憤何至於2年後出兵,劉備是君王又怎會以一時之憤任性妄為!

同時,劉備出兵也並不是真正想討伐東吳。他只是想用大兵團的威懾力壓服東吳奪回荊州的戰略地理位置,而並非真正開戰(以連綿百里的長蛇陣出兵更象是行軍,而非多路並行的攻擊態勢)。沒曾想東吳為了自身利益(也怕劉備坐大威脅自身安全。

東吳對恢復漢室並沒有興趣)堅決保衛荊州,由此導致了一場意料之外的失敗。

12樓:人未盡啊杯莫停

因為關羽的死導致了劉備不顧局勢,不惜一切伐吳,未開戰先折張飛,又因為劉備超低的軍事能力枉送了自己性命,可以說到這裡已經瓦解了蜀國的高層根基,最高的領導集團劉關張三人全亡,而諸葛亮對自己的定位只是一個死忠的打工者,行事顧慮頗多,是典型的只求穩,沒有自己當老闆的冒險精神,也不敢重用蜀國唯一一個膽大能冒險的魏嚴。

準確說應該是蜀國衰敗的轉折點,關羽死並不重要(人總是要死的),重要在於從此之後蜀國與問鼎天下無緣。劉備伐吳也並非單純義氣之舉,是為蜀國爭取最後一線生機,興哀兵拼死一戰,若果真成功滅吳,則蜀尚能與曹魏一爭天下,只可惜天不作美。

至於魏延所謀,乃是一種賭博,敗自不必言,即使僥倖襲佔長安,倘不能一舉殲滅周邊魏軍,突擊之軍將陷於孤立無緣,敗亡是遲早之事;另外尚有一不安定因素,吳不會坐視蜀軍成功,定然會出兵相助,兩線作戰的蜀軍難有勝算;再則蜀內部尚且不穩,一旦損失過重,將動搖劉氏根基,忠於劉氏的孔明豈能冒此大險。

自荊州丟失,蜀已踏上沒路,諸葛屢次對魏徵伐一則為轉移內部矛盾,二是為拖延魏國恢復速度,目的無非是為劉氏小集團多爭取些苟延時間,其實結局早已註定,非人力可為,孔明也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13樓:21世紀第一聖人

關羽的死是三國時期的一個重要轉折點的說法,顯然是受《三國演義》**的影響,因為關羽在這部**中是一個重要角色。儘管關羽後來受到極大的崇拜,直到現在仍被很多地區作為財神供奉,但關羽在歷史並不是一個重要人物,關羽的死當然不是三國時期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如果說這個時間點是歷史轉折點的話,不是因為關羽的死,而是其丟失了荊州。

劉備集團丟失荊州,在當時來說,導致其戰略部署被完全打亂,同時給東吳集團不同的發展機會,就歷史而言,這一事件決定了後來的歷史走向。因此,這個時間點成為歷史轉折點,不是因為關羽的死,而是劉備集團丟失了荊州。

14樓:馬梓開博士

不是。轉折點是赤壁之戰和夷陵之戰。

因為赤壁之戰,三國雛形成型;

因為夷陵之戰,三國穩定局面形成。

15樓:善良的逐鹿問鼎

是的。關羽的死,是劉備集團由盛轉衰、吳國孤掌難鳴的分水嶺。

16樓:99人間百科百曉生

不能這麼說。當時三角已經很穩定了,關羽死不死影響不大。

17樓:匿名使用者

是一個重要轉折點,代表著蜀漢立國之初的戰略「隆中對」徹底破產,諸葛亮所設想的佔據益州、荊州,北方有事時兩方向同時出兵的戰略,被迫變為從益州單方向出兵。

18樓:蚌肉

算是重大轉折,這之後蜀漢受到了一連串打擊,從此處於劣勢

19樓:虞姬戲項羽

不是,三國的重要轉折點分別是官渡和赤壁

20樓:無上宗師令東來

不算大轉折點,但確實一度差點讓孫劉聯盟抗曹這個三國存在的基礎破滅

21樓:海賊與妖精

不算,他個人的死不算什麼!主要是他所丟失的荊州等地區。

22樓:匿名使用者

此言差矣。三國的轉折點啊,當然是鍾會取漢中。

23樓:左右之間

應該算不上是轉折點,因為首先當時的情況是關羽大意失了荊州,前提是大意,也就是說沒有正面的決戰和部隊衝突,所以兵力上講不會損失太多,只是土地的損失,所以蜀國實力仍在;其次,當年三結義的兄弟、曹操手下的戰將那批人都老了,一個個戰死老死在所難免,新老交替有意無意都在進行,蜀國也是成體制的了,除了劉備,一人難以決定國家命運,所以我感覺稱不上是轉折點。 轉折點應該在後面的夷陵之戰,夷陵之戰代表著孫劉聯盟的破裂,曹孫聯盟出現,夷陵之戰劉備的失敗,又導致劉備病逝,可以說是蜀國衰敗的開始,這就給以後司馬氏統一創造了機會。所以關羽的死應該只是一個比較重要的事件。

24樓:晨曦無雙

是蜀國的轉折點,蜀國有強到弱

25樓:芳芳和凱

沒錯,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轉折點。

客觀上來說,關羽被害,張飛急於報仇導致自身被範疆、張達殺害;蜀漢政權接連失去兩道重要屏障,五虎上將折損兩顆將星;劉備急於為兩位義弟雪恨,舉全國之兵與東吳鏖戰,不想卻被陸遜挫敗,憂憤中無奈白帝託孤。

原本從賬面上來看,蜀漢是較有可能持續擴大影響力的,結果到頭來卻成為三國之中受損最為嚴重的一方勢力。

26樓:

是導火索。導致劉備報仇心切,慘敗東吳,吳蜀聯盟瓦解,兩面受敵,失去地利;兵力具損,後繼人才不足,新帝無能,失去人和。從此轉折。

27樓:別偷我鯤

如果關羽不死,張飛就不會死,張飛不死劉備也不會伐吳。怎麼不是轉折點了。

關羽之死的真實原因是什麼?

三國正史中,關羽之死的具體過程是怎樣的

28樓:牙牙的弟弟

《三國志》卷三十六蜀書六《關張馬黃趙傳第六》記載如下:

二十四年,先主為漢中王,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是歲,羽率眾攻曹仁於樊。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漢水泛溢,禁所督七軍皆沒。禁降羽,羽又斬將軍龐德。

樑、郟、陸渾群盜或遙受羽印號,為之支黨,羽威震華夏。曹公議徙許都以避其銳,司馬宣王、蔣濟以為關羽得志,孫權必不願也。可遣人勸權躡其後,許割江南以封權,則樊圍自解。

曹公從之。先是,權遣使為子索羽女,羽罵辱其使,不許婚,權大怒。又南郡太守糜芳在江陵,將軍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自輕;羽之出軍,芳、仁供給軍資,不悉相救,羽言「還當治之」,芳、仁鹹懷懼不安。

於是權陰誘芳、仁,芳、仁使人迎權。而曹公遣徐晃救曹仁,羽不能克,引軍退還。權已據江陵,盡虜羽士眾妻子,羽軍遂散。權遣將逆擊羽,斬羽及子平於臨沮。

翻譯:建安二十四年,劉備為漢中王,任命關羽為前將軍,授與符節黃鉞總領各路軍馬。這年,關羽率領軍隊在樊城攻打曹仁。

曹操派于禁援助曹仁。秋天,樊城一帶下起連綿大雨,漢水氾濫,于禁統領的七路兵馬都被淹沒。于禁投降了關羽,關羽又殺了將軍龐德。

樑縣、郟縣、陸渾等地的各路盜寇有的在遠處接受關羽的官印稱號,成為他的支系同黨,關羽威名震動中原地區,曹操提議遷離許都避開關羽的鋒芒,司馬宣王、蔣濟認為關羽得志,孫權肯定不會情願。

可以派人勸說孫權偷襲關羽後方,並許諾分割長江以南的地方封賞孫權,那麼樊城之圍就自然而解了。

曹操聽從了他們的建議。在這事以前,孫權派使者為兒子向關羽的女兒求婚,關羽大罵孫權,並侮辱他的使者,不答應這門婚事,孫權非常氣憤。

加之在江陵的南郡太守麋芳,駐公安的將軍士仁,向來都嫌關羽輕視自己。關羽出兵征戰,麋芳、士仁當**軍需物資,但不是全力救援。關羽說:「回師後,一定要懲治他們!」

麋芳、士仁都恐懼不安。這時,孫權暗地勸誘麋芳、士仁,麋芳、士仁派人迎接孫權。而曹操又派徐晃援救曹仁,關羽不能攻下樊城,率軍退回。

孫權佔領了江陵,俘虜了關羽的全部兵馬和妻室兒女,關羽的軍隊於是潰散。孫權派將領迎擊關羽,在臨沮殺了關羽和他的兒子關平。

三國時期魏國的郭嘉是怎麼死的,簡介三國時期魏國謀士郭嘉?

郭嘉 170 207 字奉孝,潁川陽翟 今河南禹州 人,東漢末年曹操手下著名謀略天才。世人稱他為 鬼才 郭嘉初投袁紹,袁紹對其非常恭敬。郭嘉住數十日後,對袁紹謀士辛評 郭圖說 夫智者審於量主,故百舉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機。多端寡要,好謀無決,欲與共濟天下大難,定霸王之...

三國時期吳國的第五位大都督是誰,三國時期吳國的四任大都督都是誰?

四大都督什麼的,只是羅貫中把東吳四英傑硬套為四大都督。而且都督並不是官職,是戰爭時臨時任命的,相當於 持節 生動點說就是被授予 尚方寶劍 必要時君命有所不受,所有部將都得聽他的,否則都督可隨意處置,這是為了保證軍隊指揮的統一性。建安二十四年,襲殺關羽入侵荊州時,以呂蒙為大督。黃武七年,孫吳誘曹休,孫...

三國時期將領是如何打仗的

三國時期打仗基本常識如下 1 可以肯定在三國時基本沒有什麼武將單挑了,武將單挑基本上是春秋時代的事了,戰國時都很少,更別說三國時代了。2 三國時期士兵被殺死的少踩死的多,士兵如果在打仗中摔倒估計就死翹翹了。3 在大規模的戰役上 比如官渡,赤壁,夷陵 打的是戰略。而在兩軍士兵正面對陣的時候打的就是戰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