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哲學要爭論精神與物質先後,為什麼哲學分為兩個陣營

2022-04-10 03:37:43 字數 5497 閱讀 2808

1樓:匿名使用者

樓上的對不起,請不要誤導樓主.關於世界本原的問題叫做"本體論",不要亂說,"認識論"主要爭論的是世界是否可知.

關於"本體論"又有很多種說法,比如馬哲的物質論,笛卡爾的二元論,中國的五行說等.其中最顯著的確實是物質與意識的先後之爭.但是物質意識(一般哲學專著裡不講物質與精神)也不過是哲學的一種說法,也有的叫存在與思維.

由於"本體論"問題被一致認為是最基本的問題,而在研究這個問題時候發生了一種對立,就是研究的主體與被研究的物件,研究主體自然是研究的人的思維或者意識,被研究的相對立的那個客體,就假設叫做物質(存在的概念比較複雜,就不能那樣講了)所以爭論的最激烈的必然也是這組對立.

樓主有興趣也可以深入**,我的回答只是一種粗淺的認識.

2樓:生如戰士

唯心與唯物的爭論是從形而上學時代的認識論上引出來的。不瞭解認識論,也就不可能真正理解這個問題。在存在主義時代,這個問題仍有重要意義。

普遍的立場是唯物。比如,文化與制度的關係。改變奴隸制度要從文化入手還是從制度入手。

奴隸主自然會宣傳從文化入手。他們會宣傳民眾愚昧,素質低,沒有pu選的能力……

----------------------------------我當然知道是本體論。但是,你見過直接討論本體論的嗎?

中國的馬哲課本就是直接討論本體論。結果怎麼樣?有幾個中國學生能真正理解本體論?理解唯心與唯物?體會到哲學的精妙?沒有。

在哲學史上,本體論的辯論都是從認識論上的。所以,我前文說的沒有錯。「不瞭解認識論,也就不可能真正理解這個問題。」

3樓:我又起不上名了

因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爭。

中國的官方的哲學。從你開始受教育就被教育成要爭精神與物質先後。

其實,誰能說清?

4樓:愛祖的瑤

在世界的本質還未浮出水面前 先來一段「物質與精神」的奮力論辯 又未嘗不可呢

5樓:

因為哲學是精神的產物,物質是精神的物件,

精神和物質是對立的,精神又是哲學的家鄉,

哲學當然要站在精神的立場上,來看待物質的地位

為什麼哲學分為兩個陣營?

從哲學的角度說明精神比物質更重要

6樓:匿名使用者

都重要.物質生活是基礎,沒有充足的物質生活,不可能有精神生活的.我認為,人性是貪婪的,人性如果不是貪婪的,人就不需要沒有更好的需求,人類的社會就不可能進步。

人類社會就像金子塔一樣,在金子塔中低層中的很多人,剛剛可以解決物質生活,沒有可以滿足精神生活;只有到金子塔的頂層人,即可以充分享受物質生活,也可以享受精神生活!在現實中,我們大多數人是需要為了我們和我們家人的一張嘴來忙碌的,人在社會最大的需要就要滿足自己生存的需要,只有滿足了生存需要以後,才可以享受生活。生活不是電視劇,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生活在很多的時候,是簡單和平凡的,很多的事情是需要為繞著柴米油鹽茶來完成的。

生活是平凡的,在平凡中顯示了偉大,顯示了人性的光輝。我在海外學習期間,深刻理解到沒有一個強大的祖國,就沒有海外華人立足之地。同理一個家庭也是這樣的道理一個家如果經濟能力不強,這個家生存上都會有問題,那麼怎麼可以說,你說的精神比物質更重要的理論,我認為是在滿足物質基礎上,才覺得精神上空虛。

如果我們生活都很困苦的話,那還怎麼可以談精神的富足呢?沒有物質的保障,那些精神的生活,不就是空中的花園,轉眼就逝。人生還是要現實些,別太空虛了。

精神與物質的關係?

7樓:祈玉花霍碧

物質是本質。精神是意識。物質決定意識。一是對物質有影響,但是意識不能改變物質。意識可以改變物質形態。物質不可以被創造和消滅。

8樓:黎明韓

是對立統一的關係,物質決定精神,精神反作用物質

9樓:gg三河兄弟

精神和物質不少時候是對立的,人重精神物質易低,人重物質精神上就易低,追求物質豐富在侷限人的精神,追求豐富內心多上理想又遠了物質增添,上物質可愚人,上精神可窮人,最好是物質和精神都不低不高。

哲學基本問題的討論

10樓:何德明

物質和意識,這裡的物質絕對不是你能夠看到的東西,還有你看不到的東西,特別是那些客觀存在的規律性的東西。

意識也絕對不是我們或一些其實動物的思想或想法,那只是意識的一部分,它還包括那些超自然的神的意識。

存在和思維,還有運動和靜止,都是一會事,物質等於存在等於運動,意識等於思維等於靜止。

關於誰是第一性的,也就是決定性的問題,到現在也沒有真正地解決,沒有最後的答案。所以,他們之間存在的爭論,就區分了哲學的派別。凡是認為物質是本源,物質即存在,物質即運動的就是唯物主義者。

凡是認為意識是本源的,就是唯心主義者。唯物主義者和唯心主義者誰對誰錯,目前,還沒有最後的定論,一個人是選擇做一個唯物主義者,還是唯心主義者,就看自己的認識、願望和選擇。

唯物主義者也有辯證唯物主義者和機械唯物主義之分,唯心主義者也有主觀唯心主義者和客觀唯心主義之分。這同樣需要人們去不斷地認識和選擇。

關於你說思維和存在是不可分割的缺一不可的,這是對的,物質和意識、存在和思維統一於世界之中,所以世界才這樣精彩。但是,它們也不能平起平坐,必須給它們分出上下級關係來,所以就又回到前面的爭論中了。所以,爭論將繼續下去,直到永遠。

11樓:小妖墨堯

我不是文科生 只是說一下自己的想法

1 關於思維 何為思維 沒什麼 嚴格的限定 我認為 但凡能成為的生物 必然可以通過某種方式或者途徑去表達自己的思考或者想法

2 關於事物的本源

我認為 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本源也在變化的,就是思維和存在所起的作用的關鍵程度是變化的這句話我是很認同的 什麼是事物的本源嘛 這個問題還真是從來沒有考慮過的

都是些自己的想法 呵呵

12樓:匿名使用者

本源一定是存在,因為物質是決定思維的,沒有物質就沒有意識,本源一定不變,變了還叫本源嗎?人在小時候,什麼也不懂,但是隨著後天環境的影響,他逐漸懂了很多事,老年雖身體衰弱,但是閱歷豐富,塑造了他自己的思維,本源還是存在啊。

一樓說存在即合理(黑格爾),是不正確的,因為馬克思主義作家已經作了詳盡的論述,你可以看看,這裡我就不多說了。

關於植物是否具有思維,我覺得沒有,有人說 比如植物的應激性(含羞草,植物的向光、向水性等),就是外界環境發生變化,植物會其利弊害,以使自己茁壯成長,這就說明植物也有思維。但是植物不可能像人動物一樣具有實踐能力,它只能被動的接受環境的改變,做出反應,而且植物的思維不能像人動物一樣反作用於存在,改造客觀世界,環境不變它不變,環境變它才變,而人和動物卻可以做到,這個我就不用多說了,所以說植物是沒有思維的。

在哲學中,精神與物質的關係是什麼?

13樓:匿名使用者

任何事情都是一分為二的,要辯證的看。物質第一性,這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沒什麼說的,精神或者意識是人特有的,或者說目前來說是人特有的物質與精神既是對立的也是統一的。物質與精神不僅是相互區別的,各自具有自身的相對獨立性;而且物質與精神相互依存、互為存在的前提條件,正是在相互依存中物質與精神獲得了各自不同的規定性,也就是說物質之所以是物質、精神之所以是精神正是從二者的相互依存中獲得了各自不同的規定性。

現行哲學教科書卻認為,物質第

一、精神第二,物質可以離開精神單獨存在,即物質與精神可以相互分離,二者不是相互依存的關係。我們認為現行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科書對物質與精神之間關係的規定是錯誤的。物質與精神雖然是對立的,但二者又是統一的,這就是說物質與精神雖然是具有相異性和區別性,但是二者卻是相互依存、互為存在的前提條件的。

任何一方都不能離開另一方單獨存在,正是在相互依存中物質與精神獲得了各自不同的規定性。

物質與精神之間的關係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多年來人們一直按照恩格斯的有關論述把其混同於自然界與精神之間的關係問題。我們認為產生這種混淆的原因,是人們一直在用自然界概念代替物質範疇與精神相提並論。物質範疇與自然界概念是截然不同的。

物質是一個哲學範疇,是對客觀物質世界中各種具體物質的抽象和概括,是一個共性的一般的概念,是純粹思想創造物,其外延既包括自然界,也包括人類社會,更包括精神世界;而自然界則是一個描述性的綜合概念,有狹義、廣義之分,廣義的自然界包括人類社會和精神世界,狹義的自然界是與人類社會和精神世界相對的。自然界僅僅是對事物集合性的描述,不是對所有事物的抽象,也不是一個共性的一般的概念。

總之,物質與精神是既對立又統一的矛盾關係,雙方相互依存、相互轉化、互為存在的前提條件,其中的任何一方都不能離開另一方單獨存在。正是在相互依存的關係中,物質與精神獲得了各自不同的規定性。

參考資料

14樓:哲學王

請大家不要被上面那位答主誤導,他(她

)的結論是錯誤的。之所以結論錯誤,是因為他(她)的這個前提有誤:物質與精神是一對矛盾。

其實物質與精神並不是一對矛盾,因為物質不需要依賴精神而存在,沒有精神,物質照樣存在。在人類誕生之前,物質世界就早已存在了。雖然他(她)強調「物質不是自然界」,但他(她)也承認「物質包含了自然界」、「精神是人特有的」,那麼按照這位答主的理論進行推理,會得到這樣一個荒謬的結論:

自然界是和最初的人類(的精神)同時誕生的。這個結論的荒謬程度接近《聖經》裡上帝創造世界的故事。請仔細看看上面那位答主的回答,他(她)對於「為什麼物質和精神是一對矛盾」論證並不成立,甚至自相矛盾:

「物質是一個哲學範疇,是對客觀物質世界中各種具體物質的抽象和概括,是一個共性的一般的概念,是純粹思想創造物,其外延既包括自然界,也包括人類社會,更包括精神世界」。在這位答主的定義中,「物質」已然包含了「精神世界」。那麼請問這位答主:

「精神」和「精神世界」是什麼關係?如果「物質」已然包含了「精神世界」,那麼「物質」和「精神」又是怎麼相互依存的,又是怎麼成為一對矛盾的?看到這位答主有強調物質與精神的「互相規定性」,我推測他(她)起初只看到了「相互規定性」,進而形成了一種內心確信:

「物質與精神因此是一對矛盾」,因而進一步強行定義「物質」、強行推理「物質與精神相互依存」,然而即使物質與精神可以用來相互界定,但其絕不是相互依存的關係,故而不可能成為一對矛盾的兩個方面。

15樓:匿名使用者

精神和物質關係定義:

宇宙是一個由精神與物質對立統一而在的永續發展體系。該系統令萬事萬物不斷從無到有和從有到無。其中,從無到有的「無」便是精神,從有到無的「有」屬於物質。

精神變物質使能量轉質量、運動到靜止;物質變精神見質量化能量、靜止到運動。世間一切都來自於二者的相互轉化。認識轉換規律,便是人類對真理的探索作為。

這樣,真理便來自於兩方面。一是精神決定物質即事物從無到有發展規範,二是物質決定精神即事物從有到無發展要領。在地球上,人類天然有別。

西方人擅長從有到無的物質探索行為。與之相對應,東方人擅長從無到有的精神探索行為。於是,從物質到精神,西方人便由外而內產生了西醫、心理**等一系列身心結構保護方法,而東方則由內而外誕生了中醫、氣功等一系列心身關係調理手段。

現實中,生命是小宇宙。由小看大,人類可以從認識生命健康要領到熟悉自然統一規範。這裡,因個體完善知整體必然,致人類社會不斷由相對真理向絕對真理境界靠攏。

參考資料《大命共慧》李南著網頁連結

關於馬哲的問題物質決定意識,哲學為什麼物質決定意識

此問題屬歷史唯物主義範疇,社會大環境造就了這些人,他們的意志是很多人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就有尼采。所以說歷史的發展不是個人意志的結果。歷史的發展是人類共同作用的產物,某些個人起推波助瀾的作用。你說的這種情況,叫做 主觀能動性 戰爭是用物質來打的!意識決定物質,指的是靠意識創造 改變物質,點石成金 隔...

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之間的關係是什麼

物質文明所謂物質文明,是指人類物質生活的進步狀況。它主要表現為物質生產方式和經濟生活的進步。是類似於金錢等等的實物。物質文明越高,表明人類離開野蠻狀態愈遠,依賴自然的程度愈小,控制自然的能力愈強。物質文明的高度發展給人類改造自然,征服宇宙,推動人類社會本身的進步創造了優越的 必要的 先決的條件。精神...

為什麼精神文明跟不上物質文明的發展

精神文明屬於意識範疇,是人類在認識和改造世界過程中所形成的具有一定規範,系統的意識總和。正因為意識具有對物質的能動作用。所以精神文明會對物質文明建設產生反作用。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各自的發展,要求兩者之間有一個協調的關係。從物質文明對精神文明發展的影響和制約來看,物質文明是精神文明發展的物質基礎 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