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哲學的目的是什麼,哲學有用嗎?為什麼要學哲學

2022-06-08 14:16:47 字數 5053 閱讀 3634

1樓:匿名使用者

17世紀英國經驗派哲學家霍布斯的關於哲學的目的的重要思想。在《物體論》中,霍布斯明確指出,哲學的目的就在於我們可以利用已有的認識成果來為我們謀福利,或者可以通過把一些物體應用到另一些物體上,在各方面條件允許的限度內,產生出類似我們心中所設想的那些結果,來為人生謀福利。

我們知道,亞里士多德說過,哲學是主了求知,不是為了實用。他這是就理論科學而言的。中世紀經驗哲學家歪曲和利用這個思想來為他們的煩瑣思辨作辯護。

霍布斯重提哲學的實用目的,正是為了反對經院哲學家的謬論。霍布斯指出,哲學如果僅僅是為了使人通曉某種疑難事體或發現某種深奧的道理,那就根本不值得讓我們去花費那麼多的氣力;一個人如果只是為了自己求知的目的而研究哲學,那他就沒必要把他的想法告訴別人。在霍布斯看來,知識本身就是一種力量,應用定理是為了建立問題,全部思辨的目的乃是衽某種活動,為人生謀福利並不是一句空話,哲學的效用並不是虛構的。

這隻要通過比較一下享受了這種利益的人和沒有享受這種利益的人的生活就可以知道。他指出,世界上各個民族和地區的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是有很大差別的。這是為什麼呢?

這些人不是都有同親的心靈、同樣的智慧嗎?差別的原因只能是他們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不同。哲學是這一切利益的源泉。

霍布斯繼培根之後,進一步向人們揭示了科學知識的巨大的社會功能,顯示了新興資產階級在新時代面前各級進取的蓬勃朝氣。「哲學是為人生謀利的」這句話,也因此成了當時十分流行的一個口號。但霍布斯這裡所說的「哲學」,實際是指由各門具體科學總彙而成的知識體系,與後來分離出來的「哲學」不同,這是我們在理解這個命題時應該注意的。

2樓:

讓自己更聰明,能用不同的方法去處理問題。

3樓:

認識自己,認識世界。

哲學有用嗎?為什麼要學哲學

4樓:you是

我覺得還是有必要以科班生的身份來為哲學作一次辯護。我不認為,也不希望我的回答是唯一正確的回答,但我的回答一定會是在某些方面觸及到哲學本質的答案,而不像某些答主那樣,要麼扯什麼成功哲學,要麼扯什麼哲學家都是瘋子這種外行話。

我對哲學本質的理解主要**於三個哲學家,分別是亞里士多德,康德和黑格爾。

一、我從一個匿名使用者的回答開始,他的回答是:「因為吃飽了。」

我估計他自己是想打「撐的」兩個字,不然也不會匿名了。而我想說,哲學確實始於「吃飽了」,若沒有「吃飽了」,就永遠不會有哲學。我並不是要表達馬克思所謂的「人只有先滿足吃喝住行的需要才能從事哲學思考」這樣一個歷史唯物論的命題。

我的意思是,哲學恰恰使人從直接性中擺脫出來,使人不再只是一個吃喝拉撒的動物。

動物直接按照自身的本能行事,它感到一種慾望,於是就去滿足這種慾望。這就是動物的全部生活,這種生活是一種直接的生活。而人恰恰不只是直接的東西,人能夠從直接性中擺脫出來,而哲學恰恰就是能夠將人從直接性中解放出來的科學。

在哲學思考中,人不再與直接的、個別的東西打交道,而是處理與普遍性相關的問題。即使提出某種哲學的哲學家總是個人,但哲學就其本質而言是普遍的。在這個意義上,哲學是區分人與動物的最高根據。

(以上內容主要是對黑格爾的轉述)

二、再來重新看題主的問題:哲學有用嗎?首先這需要我們回答,什麼叫有用(useful)?

按照亞里士多德的理解,「有用」的意思無非是說,這個東西可以被用來製作某物,或做出某種行為。換句話說,有用的東西一定是作為手段而出現的。

舉例來說,我們認為木材是有用的,因為我們可以將它們作為原材料,去製作房屋。同樣地,我們認為論辯術是有用的,因為我們可以通過它達到在辯論中戰勝對手,在交談中說服別人的目的。在這裡,木材和論辯術就是我們的手段,我們把它們當作達成某個目的(建造房屋,說服別人)的中介。

亞里士多德的一個重要的洞見就是,既然手段為目的服務,那麼目的就是高於手段的。這個命題並不像初看上去那麼難以理解,我仍然以上文的例子來說明。我們之所以獲取木材,是因為我們可以用它來製造房屋(為了簡化思考,這裡不考慮木材的其它用途),這就意味著:

1. 如果有一天,木材不能被用來製作房屋,我們就再也不需要它了。

2. 如果有一天,我們可以通過其它更好的方式來獲得房屋(舉一個比較crazy的例子,我們只需要向上帝祈禱就能獲得房屋),我們就也不再需要木材了。

同樣地,我們之所以學習論辯術,是因為我們需要在辯論中戰勝對手。這也意味著:

1. 如果有一天,我們不再需要在辯論中戰勝對手,論辯術就沒有存在的意義了。

2. 如果有一天,我們可以通過其它更好的方式戰勝對手,那麼也不再需要論辯術了。

古代漢語中有個很出色的表述:狡兔死,走狗烹。這恰恰就是在表達「目的高於手段」這樣一個命題。如果哪一天沒有兔子(目的)了,那我就不再需要狗(手段)了。

亞里士多德的第二個洞見是,哲學不是為達成某個目的的手段。哲學的目的就在自身之中,當我們進行哲學思考時,我們不是為了獲得某種在哲學之外的東西,恰恰相反,我們的目的就是哲學自身。哲學在自身中就包含絕對的價值,這是哲學和木材、論辯術的最重要的差別。

哲學不是始於某種自然需要。哲學始於一種無功利的好奇(disinterested curiosity)。

奧古斯丁曾經討論過「愛是什麼」的問題。在他看來,愛的本質是享受(enjoy),而享受是與使用(use)完全不同的概念。我們使用木材,但我們並不會愛木材,換句話說,我們與木材的關係並不是自足的(self-sufficient)。

而愛完全不同,男人愛自己的女人,不是因為她可以幫我賺錢,幫我做飯,幫我洗衣服。恰恰相反,即便有一天她不能幫我做飯洗衣服,我仍然會愛她。這本身就意味著,我並沒有把她當作做飯洗衣服的工具,而是把她當作她自身來看待。

這就是愛的本質,我不是使用她,而是享受她。

5樓:

能讓人明白些道理,能讓內心平和一些.

學習哲學能給生活帶來什麼實用的好處?

6樓:匿名使用者

為什麼要學哲學?學習哲學的目的在於使人覺醒。哲學能巨大的改變一個人的精神!還有什麼比這更有用的?

哲學自身無實用性,但他指導科學。與科學構成辨證的關係哲學對各門具體科學具有指導作用

使之在研究的時候不至於發生方向性錯誤

學哲學 可以指導科學,學哲學就是追求智慧中最純粹的本質知識在書籍中,而自我需要的卻不在那裡.這就是為什麼只有哲學能夠滿足自我追求創造性的需要.因為哲學是一回事,知識是另一回事,它們並不是相同的.

為什麼哲學知識仍不是哲學本身?即便自我得到了哲學知識並不等於可以實現創造性,因為自我在追求主觀創造性的探索中需要的是一種能力,正是因為這樣哲學才應運而生,哲學本身就是具備創造性的探索過程,而哲學知識僅僅是對這個過程中有所發現的記錄,所以哲學知識是面向過去的帶有歷史性的.創造性需要的是否定,批判,超越,面向未來,人類是在創造中進步的,依靠的不僅僅是知識;哲學的進步以及人對自我認識的進步也是如此.

當人經由哲學知識尋求一種能力的時候初衷是單純的,但結果卻是自我被引導到了一個前所未有強大侷限中,在種鍾哲學知識面前學者的思想是渺小的被動的,各種學派各種學說竟將其思想塑造成各種侷限性的"型",人在茫然中往往是趨向於順從的.由此,學習哲學的人未必是思想進入了哲學--它的創造性過程中,因為被動使他遠離了追求哲學的初衷,或者起初就不是,總之被侷限的思想並不能進入否定,批判,超越的過程.哲學的主體是人,而不是知識,否定,批判,超越的過程也是人的創造性過程,而不是學者的閱歷積累的完善過程.

所以,哲學是人的哲學,即便它不斷探索客觀的規律,都是為了修正"認識"--自我的創造性所需要的那種能力,這是哲學的自我批判的過程,同時也正是人創造自我的過程.哲學涉獵種種自然科學,並非為了歸納總結,而是為了自我批判,這歸根結底是因為哲學的主體是人.

當人的思想進入哲學的時候,意味著他才是過程的主體,是在漸入超越性的自我,這是一個與現實相對的自我,因為沒有對立就不能否定,批判,超越.或者說,當人的思想無論什麼原因進入自我超越性的過程的時候,它正是在進入哲學,哲學才可能產生,這是思想的原始狀態,只要拋棄被動性對超越的侷限就能進入的思想狀態.

7樓:匿名使用者

學習哲學不像學習其他門類的技術,它是一種思維方式,讓你更加徹底的瞭解什麼生活,從而瞭解你存在的基本問題,你是誰,你為什麼而活著。

建議如果對哲學有點興趣的話,看一部相當於是哲學入門的電影(如果能安下心看書的話也可以看下那本原著),叫蘇菲的世界。還不錯。

8樓:匿名使用者

既然你是個實用主義者,放棄吧,哲學沒什麼用;如果你是個公務員的話少看看少背背能讓你通過考核能在官場上有基本知識就夠了;如果不是公務員或沒心思走上這條路,那就不要學,既浪費了你的精力而且又是個實用者,學了只會讓你更難受,沒興趣學又學不好,不如放棄。

9樓:匿名使用者

學習哲學,可以使您在生活中看起來更加神經兮兮,或者被人視為糞坑裡的石頭又臭又硬

10樓:匿名使用者

能讓你的生活更憂鬱......

學習哲學對於現實生活有什麼意義

11樓:匿名使用者

有很大的意義

首先,哲學是討論人與世界的關係的學科,這裡的世界指除了本我以外的一切。

根據各個理論體系的不同,所得到的結論也不同。但有一點是共同的

就是,所有的結論都不是真相,或許有些更接近於真相吧,但是永遠都沒有辦法達到。

聽起來似乎不是個好訊息,但其實恰恰相反,這是一個天大的好訊息

因為我們人類的行為模式根本不是服務於真相的,而是服務於我們的意識關於世界的演繹

同樣的客觀存在,每個人的個體差異都會對其形成不同的演繹。

而在生活中基於不同的演繹所衍生出來的行為都是會創造到不同的成果的。

哲學的發展給了我們越來越多的關於世界演繹的討論

也就越來越多的給了我們透過不同演繹所衍生行動的機會

進而我們有越來越多的成果可能被創造到。

所以哲學的應用價值就是:透過發展人類關於世界的演繹體系,從而給出我們更多的看待世界的方式的選擇,從而找到並選擇最有價值,最行得通的方式去創造我們想要的成果。

注意,我這裡說的不是最正確的,而是最有價值和最行的通的。哲學理論沒有對錯之分。

當我們的哲學層次提升以後,我們可以更中立地看待我們和世界的關係,和他人的關係,和環境的關係,從而找到途徑。

而且哲學不是學出來的,而是領悟出來的,理論體系可以學習,但是真正能為你創造價值的一定是你關於哲學的領悟。重要的不是懂多少哲學理論,重要的是具有哲學觀。

我說的有點囉嗦,但是希望你能明白~~~盡力了,呵呵~~

兒童學哲學可能嗎兒童的哲學思考與認知成熟無關

當然可以,來孩童對世界的源好奇心和思想上的純淨性更適合也更樂於研究哲學。列子一書中就提到兩小兒辯日一文,孩子對世界的好奇心理使他們對每件事情都刨根問底,但隨著閱歷的增加消磨了他們的天性,由於社會的驅使下,他們變得越來越世俗化,只懂得被動接受知識而不去 知識的真確性,變成了被奴役的工具,永遠與哲學脫節...

關於生物,關於哲學,哲學和生物學是什麼關係?

不是。自然腐bai化分解的目的是將人du 體中的zhi有機物小分子化 無機化dao 使生產者和其他等內級的消費容者能夠使用。火葬加快了有機體的分解,直接跳到無機物,尤以c為主,而c是生命體的主要元素之一,所以火葬之後生物的分解並沒有脫離物質迴圈。從生物的層次上來說,觀點不成立。從哲學角度來講,唯心主...

學哲學的人很可怕嗎,學哲學的人是怎麼樣的?比如性格?

結果是雖然他們哲學道理多了精神,但是他們也是人,我們也是人,不用怕,他們只要認真對待就行了。沒有什麼可怕不可怕的,學哲學的追求自身和思想的超然,追求物質的人當然很難理解他們,從而感覺他們可怕,這是思想上的巨大鴻溝!同一事bai物,不同的人,看到不同的du面向,於是他zhi們辯論,只為了證明自己的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