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脾統血?脾統血的機理是什麼?脾不統血的基本變化為何

2022-05-12 09:01:47 字數 5421 閱讀 6626

1樓:汐軒

脾統血指脾有統攝血液在經脈之中流行,防止逸出脈外的功能。

脾主統血的主要機理,實際上是氣的固攝作用。脾氣健運,則氣血充盈,氣的固攝作用健全,故血液不會逸出脈外而致出血。故脾統血的主要作用機制是控制血液在脈內的執行。

脾不統血是指脾氣虛弱,不能夠統攝血液,致使血液容易溢位脈外。

脾不統血的症狀:

不容易止血或者月經過多、經淋漓不盡等,嚴重的還會出現崩漏。常伴有眩暈,神疲乏力,少氣懶言,食少便溏,面色無華,舌淡苔白,脈細弱等症。**上以補脾氣、補血為主。

2樓:匿名使用者

脾統血,生理學術語。指脾的主要功能之一。指脾有統攝血液在經脈之中流行,防止逸出脈外的功能。

《難經·四十二難》:「(脾)主裹血,溫五臟」;脾主中焦,化生營氣,營行脈中,血由氣攝,脾虛則營氣化生不足,影響統攝血液的功能,容易引起各種出血疾患。  脾不統血,**病理學術語。

指脾的病理。脾氣虛弱,不能攝血,則血不循經。多見於慢性出血的病證,如月經過多、崩漏、便血、衄血、皮下出血等。

除出血外,必兼見脾氣虛弱的一些症狀。治宜補脾攝血。  脾不統血的臨床表現主要包括兩個方面:

一為脾氣虛則運化無力,氣血虧虛,可見食少,腹脹,便溏,肢體倦怠,少氣懶言,面色萎黃,舌淡苔白,脈緩弱。一為多種出血症狀,如便血,尿血,月經過多,崩漏等。便血而屬脾不統血者,以大便下血,血便混雜,或先便後血,血色紫暗,或大便漆黑,兼見脾氣虛症狀;崩漏而屬脾不統血者,表現為暴崩下血,或淋漓不盡,色淡質薄,面色白或虛浮,身體倦怠,四肢不溫,氣短懶言,納呆便溏等。

3樓:匿名使用者

脾統血,中醫經典理論之一。統,是統攝、控制的意思,指脾臟有統攝血液並使之執行於脈管之中不至於外溢的功能。通俗地講,就是脾臟負責統管血脈,防止管道洩漏。

中醫認為,血液在脈道正常執行,除依賴心臟的推動、肝臟的調節,還有賴於脾氣的統攝控制,使之循經執行不至溢於脈外。所以脾氣充足,則血不妄行。若脾氣虛弱,氣不攝血則血溢於脈外,即所謂「脾不統血」,可出現鼻出血、月經過多、崩漏、便血、皮下出血等慢性出血疾患。

脾統血與肝藏血的區別

4樓:匿名使用者

一、原理不同

1、脾統血:脾有統攝血作用,使血液循經脈執行,不至溢位於經脈之外,這全賴於脾氣的統攝。

2、肝藏血:肝有藏血的生理功能,是指肝臟具有貯藏血液和調節血量的功能。

二、出處不同

1、肝藏血:出自戰國時期的人(佚名)寫的《黃帝內經·靈樞》。

2、脾統血:出自戰國時期醫學家扁鵲創作的一篇散文《難經·四十二難》。

三、特點不同

1、肝藏血:肝藏血與人體血流量的增減情況有關:如人體內各部分的血液,常隨著不同的生理情況而改變其血流量。

當人在體息和睡眠時;機體的血液需要量就減少,大量的血液歸藏於肝。當勞動或工作時,機體的血液需要量增加,肝就排出其貯藏的血液,以**機體活動的需要。

2、脾統血:脾有統攝血作用,使血液循經脈執行,不至溢位於經脈之外,這全賴於脾氣的統攝。

脾不統血是什麼意思

5樓:匿名使用者

脾不統血

failure of spleen to control circulating blood

脾氣虛弱,不能統攝血液,臨床以各種出血症狀及脾氣虛證候為主要表現的證。常見於便血、衄血、皮下出血、崩漏,以及西醫的貧血、胃十二指腸潰瘍、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過敏性紫癜、白血病及功能性子宮出血等多種出血性疾病。

脾主統血的生理功能,早在《難經》中就有記載,如「脾主裹血」即指脾氣能裹攝約束血液循行於經脈之中,使其不致逸出脈外而為出血。漢代張仲景在金匱要略'" class=link>金匱要略中提出用黃土湯**脾虛下血。明代張景嶽、清代唐容川也都明確指出了脾虛不能攝血,可致下血出血。

脾不統血是氣不攝血的病理反映,它不僅與脾主統血直接相關,而且與脾化生氣血的功能也有密切關係因為,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脾運健旺,則氣血充盈,氣能發揮固攝作用,血液也就能循其常道而不致逸出脈外,所以,脾統血的作用是脾氣化生血液和固攝血液功能的綜合體現。若因脾胃素虛,或脾胃因飲食所傷,或勞倦思慮傷脾,或久病耗傷脾氣,均可使脾氣虛弱,運化失司,氣血生化無源;氣血虛虧,固攝無力,則血逸脈外而致出血。

脾不統血的臨床表現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為脾氣虛則運化無力,氣血虧虛,可見食少,腹脹,便溏,肢體倦怠,少氣懶言,面色萎黃,舌淡苔白,脈緩弱。一為多種出血症狀,如便血,尿血,月經過多,崩漏等。

便血而屬脾不統血者,以大便下血,血便混雜,或先便後血,血色紫暗,或大便漆黑,兼見脾氣虛症狀;崩漏而屬脾不統血者,表現為暴崩下血,或淋漓不盡,色淡質薄,面色白或虛浮,身體倦怠,四肢不溫,氣短懶言,納呆便溏等。

脾不統血的**以補氣攝血為法,可隨證選用歸脾湯、黃土湯、八珍湯等方。

6樓:李冰繁彥珺

簡單講是管理我們身體血液正常流程,它出毛病身體血亂跑

7樓:醜寧漫半煙

脾不統血。也稱為氣不統血。氣本身就有統御血液正常在脈管裡執行。所以說氣為血之帥。但氣不足不能統御血的時候。就有可能出現各種出血。中醫學上陳為脾不統血。

8樓:汲美巨集卉

中醫認為:脾主統血。是指脾氣具有控制血液在血脈內流行而不逸出脈外的功能。

9樓:扶格剛舒方

脾陽虛時

,脾氣虛弱,不能攝血,則血不循經

10樓:孟飛鍾凱捷

中醫認為脾的功能是主運化丶統血……

如何理解脾統血 肝藏血?

11樓:匿名使用者

脾主運化水谷精氣,精氣藏於血,所以脾主統血。肝主疏洩,屬髒髒主收藏,也造血,所以藏血

人體「脾」的作用是什麼?

12樓:有孚翁

現代醫學: 脾是重要的淋巴器官,有造血、濾血、清除衰老血細胞及參與免疫反應等功能。中醫:脾主運化,脾氣主升,脾主統血。

脾臟是機體最大的免疫器官,佔全身淋巴組織總量的25%。脾-位於腹腔的左上方,呈扁橢圓形,暗紅色、質軟而脆,當區域性受暴力打擊易破裂出血。脾位於左季肋區胃底與膈之間,恰與第9~11肋相對,其長軸與第10肋一致。

正常情況下,左肋弓下緣不能觸及。脾分為內、外兩面,上、下兩緣,前、後兩端。內面凹陷與胃底、左腎、左腎上腺,胰尾和結腸左曲為鄰,稱為髒面。

髒面近**處有一條溝,是神經、血管出入之處,稱脾門。外面平滑而隆凸與膈相對,稱為膈面。上緣前部有2~3個切跡,稱脾切跡。

脾腫大時,脾切跡仍存在可作為觸診的標誌。正常的脾一般不能摸到,如在左肋緣下捫及者,均表示脾腫大,可引起脾功能亢進,使血液中的血細胞和血小板減少。脾腫大一般進行****。

脾在正常情況下,只產生淋巴細胞及單核細胞,但在病態及大失血後可以製造各種血細胞。脾主要功能是參與免疫反應,吞噬和清除衰老的紅細胞,細菌和異物,產生淋巴細胞,及單核細胞,貯存血液。胚胎時期可造血。

脾臟在胚胎時期是一個重要的造血器官,出生後能產生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脾中的淋巴細胞還能製造抗體。

脾內的巨噬細胞能將衰老的紅細胞、血小板和退化的白細胞吞噬消滅。它還能吞噬血液中的細菌、原蟲和異物。當脾功能亢進時可破壞大量血小板及血細胞。

脾有豐富的血竇,可儲存一定量(約200毫升)的血液,在機體劇烈運動或爬山或突然失血時,脾的平滑肌收縮,放出儲存血液以補充機體的需要。

中醫認為,脾是五臟之一,位於中焦,在膈之下,和胃相表裡,其華在脣,開竅於口。「脾」應包括現代解剖學中的胰腺和脾臟等。主要功能包括:

(1)主運化

脾主運化,是指脾具有把水谷(飲食物)化為精微,並將其精微物質轉輸至全身的生理功能。主要包括運化水谷精微和運化水液的功能兩個方面。

運化水谷精微,即是指對飲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並轉輸其精微物質的作用。飲食物受納入胃之後,必須依賴於脾的運化功能,才能將水谷轉化為精微物質,轉輸到心肺,佈散於全身,從而使各醫`學教育網蒐集整理個臟腑、組織、器官得到充足的營養,藉以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運化水液,是指脾對水液的吸收、轉輸和佈散作用。

(2)脾氣主升

脾氣主升,是指脾氣的功能是以向上升散為其特點。

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

一是脾主升清,是指精微物質的上升和佈散。水谷精微等營養物質經吸收後,在醫`學教育網蒐集整理脾的升清作用下,上輸於心、肺,通過心肺的作用化生氣血,以營養全身。

二是脾主升提,以維持機體內臟的正常位置。內臟組織器官,存在於腹腔內,都有各自的固定位置而不下陷,主要依賴於脾氣的升提作用。

(3)主統血

脾主統血,是指脾能統攝、控制血液,使之正常地循行於脈內,而不溢(逸)出醫`學教育網蒐集整理於脈外。脾之所以能統血,與脾為氣血生化之源密切相關。脾的運化功能健旺,則氣血充盈,氣的固攝作用正常,則能統攝血液,使血液循行於脈內,不逸出脈外。

(4)脾主肌肉和四肢:人體的肌肉、四肢依靠氣血津液等物質來營養,而這些營養物質的**又有賴於脾。因此,脾氣健運,營養充足,則肌肉豐滿壯實,四肢活動有力。

反之,脾氣衰弱,營養缺乏,則肌肉消瘦或萎縮,四肢乏力。

13樓:匿名使用者

中醫認為脾屬髒,位於中焦,在膈之下,和胃相表裡。脾的主要功能是主動化、主升清和統攝血液。

脾主運化,是指脾具有運化水谷和運化水液的作用。運化水谷是指脾能把水谷(飲食物)化為精微,並將精微物質運輸至全身;運化水液是指脾能對被吸收的水谷精微中多餘的水分,及時地轉輸至肺和腎,通過肺、腎的氣化功能化為汗和尿排出體外。脾主升清,是指脾把水谷精微等營養物質吸收,並上輸於心、肺、頭目,通過心肺作用化生氣血,以營養全身,故有「脾以升為健」之說。

脾主統血,即脾有統攝血液在經脈之中流行,防止逸出脈外的功能。

脾的運化功能,不僅是脾的主要功能,而且對於整個人體的生命活動至關重要,故稱脾胃為「 後天為本」、「氣血生化之源」。

脾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吸收,轉輸營養物質,運化水液,統攝血液。脾和肌肉、四肢、口脣有關。

1.脾主運化:一是運化水谷的精微。飲食入胃,經過胃的腐熟後,由脾來消化吸收,將其精微部分,通過經絡,上輸於肺。

再由心肺輸佈於全身,以供各個組織器官的需要。一是運化水液。水液入胃,也是通過脾的運化功能而輸布全身的(具體執行見腎主水示意圖)。

若脾運化水谷精微的功能失常,則氣血的化源不足,易出現肌肉消瘦、四肢倦怠、腹脹便搪,甚至引起氣血衰弱等症。若脾運化水液的功能失常,可導致水液確留,聚溼成飲,溼聚生痰或水腫等症。

2. 脾統血:血液在脈道正常執行,除依賴心臟的推動、肝臟的調節,又有賴於脾氣的統攝控制,使之循經執行不至溢於脈外。

所以脾氣充足,則血不妄行。若脾氣虛弱,氣不攝血而溢於脈外,即所謂「脾不統血」,可出現月經過多、崩漏、便血、皮下出血等慢性出血疾患。

3.脾主肌肉和四肢:人體的肌肉、四肢依靠氣血津液等物質來營養,而這些營養物質的**又有賴於脾。因此,脾氣健運,營養充足,則肌肉豐滿壯實,四肢活動有力。

反之,脾氣衰弱,營養缺乏,則肌肉消瘦或萎縮,四肢乏力。

4.開竅於口、其華在脣:脾與口脣有密切關係,口脣能反映脾胃的功能,通過口的辨味功能和脣的色澤,可以瞭解脾氣的強弱。脾氣健運,則脣色紅潤,口能知五味。

反之,脾氣虛弱,則脣色淡白,飲食乏味。

肝藏血和脾統血的生理,病理有何異同

肝主藏血 肝藏血是指肝臟具有貯藏血液 防止出血和調節血量的功能。故有肝主血海之稱。貯藏血液 血液 於水谷精微,生化於脾而藏受於肝。肝內貯存一定的血液,既可以濡養自身,以制約肝的陽氣而維持肝的陰陽平衡 氣血和調,又可以防止出血。因此,肝不藏血,不僅可以出現肝血不足,陽氣升騰太過,而且還可以導致出血。調...

什麼叫血湖,血湖是什麼來的,是怎樣形成的

一位谷歌地圖使用者2007年在伊拉克薩德爾城外發現這個血紅色的湖,隨後引來了很多令人恐怖的推測。湖泊的顏色本來並非紅色,而是由汙染所致。它猶如令人噁心反胃的屠宰場傾倒地點,湖泊鮮豔的紅色,很容易讓人們聯想到動物的血液,但實際 伊拉克血湖的衛星 上湖水變色是由於化學汙染和汙水處理加工所導致的。據知情人...

大一統的含義是什麼,大一統是什麼意思

大一統就是說國家無論在經濟上,政治上還是思想文化上都是統一的,不容分割的。例如,西漢漢武帝時,國家就是實現了大一統。政治上 全國統一,有效抗擊匈奴入侵。經濟上 小農經濟,重農抑商。思想文化方面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確立了儒家思想此後在中國思想界二千年的統治地位。擴充套件資料 大一統的 和發展 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