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的北伐參軍馬謖真的紙上談兵,不堪大用嗎

2022-07-22 17:51:54 字數 4991 閱讀 4450

1樓:虎踞江南

馬謖確實是有才,但有三件事引導著他走向了「歧途」。一是他身前的蜀漢陣營中,運兵用謀者,首當其衝的,也幾乎是唯一的人就是諸葛亮,這就讓馬謖的才華根本得不到施展(諸葛亮在這方面的確存在專權之嫌);二是馬謖之兄馬良當時是蜀國侍中,很多人都認為馬謖是沾了他哥的光;三是前兩者的共同作用,從而促使馬謖的軍事才華極少被運用到實戰上。頂多也就是「紙上談兵」而已。

因此,馬謖(街亭)之敗正是在這幾者的「基礎」之上奠定的。

一方面馬謖極少參與既定戰略和戰術的實施(哪怕某些戰術是他本人親自制定的),所以街亭之戰,他並沒有太多的實戰經驗。另一方面,為了證明自己的價值,此戰中,馬謖又有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急功近利的嫌疑。這些都是導致和決定馬謖最終杯具的重要因素。

至於說諸葛亮死後,如果馬謖還活著,指望他北伐,可以肯定的說,不僅是必敗無疑,而且致使蜀國敗亡的速度更快!當然,綜合分析,這不能說全是馬謖之過,但其在諸葛在世之時,很難有機會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卻是客觀的事實。

再者,軍事必須服從於正治。諸葛亮死後,諸如楊儀、蔣琬、費禕之流,均不堪大任,尤其是楊儀和蔣琬,更是存在品格上的巨大缺陷,心胸狹隘,好大喜功。這些人主持朝正,即使馬謖當初不死,也難有作為(在這方面,姜維就是現成的例子)。

何況馬謖自己也有缺陷,所以到那時,蜀漢的內外兩線全部崩潰,覆滅只會更快!

2樓:kidding丶

確實是紙上談兵。馬謖得到了諸葛亮的欣賞,並不是徒弟。

劉備評價說:「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意思:馬謖的才能不是說的那樣,不可以大用。

擴充套件資料:

馬謖:馬謖(190年-228年),字幼常,襄陽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侍中馬良之弟[1] ,三國時期蜀漢**、將領。初以荊州從事身份跟隨劉備入蜀,歷任綿竹縣令、成都縣令、越嶲太守。

蜀漢丞相諸葛亮任用他為參軍。馬謖才器過人,好論軍計。諸葛亮向來對他深為器重,每次接見談論,從白天到黑夜。

建興六年(228年),馬謖在諸葛亮北伐時,因違背諸葛亮作戰指令,而導致街亭失守,撤軍後被諸葛亮斬首。

丞相器重:

馬謖,字幼常,襄陽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是蜀漢侍中馬良的弟弟。馬謖一共兄弟五人,他在兄弟中排行最小。馬謖兄弟都有才華和名氣,並稱為「馬氏五常」。

馬謖最初以荊州從事的身份跟隨劉備進入蜀地,先後任綿竹縣令、成都縣令和越嶲太守。馬謖才氣器量超過常人,喜好議論軍事謀略,丞相諸葛亮對他深為器重。

劉備臨終之時對諸葛亮說:「馬謖言語浮誇,超過實際才能,不可委任大事,您要對他多加考察。」諸葛亮還認為不是這樣,讓馬謖擔任參軍,時常接見一起談論軍事謀略,從白天直到黑夜。

街亭大敗:

建興六年(228年),諸葛亮出兵前往祁山北伐魏國。諸葛亮命令趙雲、鄧芝作為疑軍,佔據箕谷(今陝西漢中北),自己親自率領十萬大軍,突襲魏軍據守的祁山(今在甘肅境內)。

當時有久經戰場的老將魏延、吳壹等,議論者都說應該以這些人為先鋒,而諸葛亮違背眾人意見提拔馬謖,任命馬謖為先鋒,統領各軍前行。

魏明帝曹叡得知蜀漢來伐後,派大將張郃總督各路軍馬在街亭(今甘肅秦安東北)阻擋馬謖。由於馬謖違背諸葛亮的作戰部署,放棄水源將部隊駐紮在南山上,部隊分置排程混亂,馬謖的先鋒王平連續多次勸諫馬謖,馬謖不採納他的計謀。

而且馬謖仗恃南山的地勢,不在山下據守城邑。張郃斷絕馬謖取水的道路,發動進攻並大敗馬謖,馬謖的士兵敗逃四散。諸葛亮進軍沒有落腳據點,只得攻取西縣百姓一千多家回到漢中。

諸葛亮回軍後,將馬謖連同與之一起在街亭作戰的張休、李盛等全部處斬。馬謖死後,諸葛亮親自前往弔喪,為他痛哭流涕,安撫他的子女,如同平素一樣恩待他們。馬謖死時年僅三十九歲。

3樓:

不以成敗論英雄,對馬謖不能一票否認。不能只說馬謖之敗是狂妄自大,天時地利人和都不在蜀軍一邊,孔明違反自然規律以弱擊強,屢次勞師襲遠,早已是天怨人怒,國力耗盡,落敗只是早晚的事。

另外對手太精明,連孔明都對司馬懿無可奈何,只能算是棋逢對手,何況馬謖這樣歷練不深的一少壯將軍。用馬謖去應戰,也體現了孔明用人不當及蜀軍無人可用,正所謂「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

4樓:煜要修行啊

不是的其實馬謖確實是有才,但有三件事引導著他走向了「歧途」。一是他身前的蜀漢陣營中,運兵用謀者,首當其衝的,也幾乎是唯一的人就是諸葛亮,這就讓馬謖的才華根本得不到施展(諸葛亮在這方面的確存在專權之嫌);二是馬謖之兄馬良當時是蜀國侍中,很多人都認為馬謖是沾了他哥的光;三是前兩者的共同作用,從而促使馬謖的軍事才華極少被運用到實戰上。頂多也就是「紙上談兵」而已。

一方面馬謖極少參與既定戰略和戰術的實施(哪怕某些戰術是他本人親自制定的),所以街亭之戰,他並沒有太多的實戰經驗。另一方面,為了證明自己的價值,此戰中,馬謖又有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急功近利的嫌疑。

因此,馬謖(街亭)之敗正是在這幾者的「基礎」之上奠定的。

5樓:感性的

馬謖最開始是以荊州從事的身份跟隨劉備入蜀,先後任綿竹縣令、成都縣令和越嶲太守。馬謖平時喜歡談論軍事謀略,諸葛亮認為馬謖才氣過人,所以很看重他,時常和他一起通宵達旦的討論軍事。在後來諸葛亮第一次出兵伐魏時候,讓馬謖獨自率軍于軍事重鎮街亭防禦魏將張郃。

結果馬謖違反諸葛亮排程,選擇登上南山據守,張郃到後,包圍山上,斷絕山上水源,並且大舉進擊,馬謖大敗而歸。最後被諸葛亮斬首。

6樓:匿名使用者

從平南獻攻心計來年,馬謖是個合適的參謀人員,有軍事才能的人不一定會做主帥。魏國的賈詡、郭嘉、詢攸等都有傑出的軍事才華,但並沒有證據顯示他們上戰場也很出色,所以最理想馬謖可象魏國的郭嘉、賈詡之流。

至於說後諸葛亮時代統領蜀軍,這種設想太不切實際.我們不能假設歷史,如果真要yy一下,似乎可行性不大,劉備臨終囑咐「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第一北伐的街亭之戰也證實了劉備遺言完全與馬謖相符

7樓:職場諮詢師

論才幹,馬謖確實有過人之處,但他更適合當參謀,不適宜當統帥,這是他骨子裡與生俱來的秉性所決定的。

再者,馬謖統帥經驗不足,長時間在後方謀劃佈局,一線帶兵經驗少。俗話說,宰相必起於州郡,猛將必發於卒伍。馬謖沒有足夠的帶兵經歷,怎能在關鍵時刻堪當重任。

8樓:來自陸家嘴有影響力的大霧

恩,人又不是聖人,不可能一帆風順,時時都能作出正確的選擇。人也會有時驕傲,有時粗心大意。但這次過錯太嚴重了,諸葛亮需要什麼來平息軍心,還有蜀國朝內的不安。

正好馬謖是這次的負責人,也該有此難!可惜了人才啊。本來西蜀小國賢士就不是很多。

三國時期的北伐參軍馬謖真的紙上談兵,不堪大用嗎?馬謖是諸葛亮的徒弟嗎?

9樓:kidding丶

確實是紙上談兵。馬謖得到了諸葛亮的欣賞,並不是徒弟。

劉備評價說:「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意思:馬謖的才能不是說的那樣,不可以大用。

擴充套件資料:

馬謖:馬謖(190年-228年),字幼常,襄陽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侍中馬良之弟[1] ,三國時期蜀漢**、將領。初以荊州從事身份跟隨劉備入蜀,歷任綿竹縣令、成都縣令、越嶲太守。

蜀漢丞相諸葛亮任用他為參軍。馬謖才器過人,好論軍計。諸葛亮向來對他深為器重,每次接見談論,從白天到黑夜。

建興六年(228年),馬謖在諸葛亮北伐時,因違背諸葛亮作戰指令,而導致街亭失守,撤軍後被諸葛亮斬首。

丞相器重:

馬謖,字幼常,襄陽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是蜀漢侍中馬良的弟弟。馬謖一共兄弟五人,他在兄弟中排行最小。馬謖兄弟都有才華和名氣,並稱為「馬氏五常」。

馬謖最初以荊州從事的身份跟隨劉備進入蜀地,先後任綿竹縣令、成都縣令和越嶲太守。馬謖才氣器量超過常人,喜好議論軍事謀略,丞相諸葛亮對他深為器重。

劉備臨終之時對諸葛亮說:「馬謖言語浮誇,超過實際才能,不可委任大事,您要對他多加考察。」諸葛亮還認為不是這樣,讓馬謖擔任參軍,時常接見一起談論軍事謀略,從白天直到黑夜。

街亭大敗:

建興六年(228年),諸葛亮出兵前往祁山北伐魏國。諸葛亮命令趙雲、鄧芝作為疑軍,佔據箕谷(今陝西漢中北),自己親自率領十萬大軍,突襲魏軍據守的祁山(今在甘肅境內)。

當時有久經戰場的老將魏延、吳壹等,議論者都說應該以這些人為先鋒,而諸葛亮違背眾人意見提拔馬謖,任命馬謖為先鋒,統領各軍前行。

魏明帝曹叡得知蜀漢來伐後,派大將張郃總督各路軍馬在街亭(今甘肅秦安東北)阻擋馬謖。由於馬謖違背諸葛亮的作戰部署,放棄水源將部隊駐紮在南山上,部隊分置排程混亂,馬謖的先鋒王平連續多次勸諫馬謖,馬謖不採納他的計謀。

而且馬謖仗恃南山的地勢,不在山下據守城邑。張郃斷絕馬謖取水的道路,發動進攻並大敗馬謖,馬謖的士兵敗逃四散。諸葛亮進軍沒有落腳據點,只得攻取西縣百姓一千多家回到漢中。

諸葛亮回軍後,將馬謖連同與之一起在街亭作戰的張休、李盛等全部處斬。馬謖死後,諸葛亮親自前往弔喪,為他痛哭流涕,安撫他的子女,如同平素一樣恩待他們。馬謖死時年僅三十九歲。

10樓:匿名使用者

從平南獻攻心計來年,馬謖是個合適的參謀人員,有軍事才能的人不一定會做主帥。魏國的賈詡、郭嘉、詢攸等都有傑出的軍事才華,但並沒有證據顯示他們上戰場也很出色,所以最理想馬謖可象魏國的郭嘉、賈詡之流。

至於說後諸葛亮時代統領蜀軍,這種設想太不切實際.我們不能假設歷史,如果真要yy一下,似乎可行性不大,劉備臨終囑咐「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第一北伐的街亭之戰也證實了劉備遺言完全與馬謖相符

11樓:匿名使用者

恩,人又不是聖人,不可能一帆風順,時時都能作出正確的選擇。人也會有時驕傲,有時粗心大意。但這次過錯太嚴重了,諸葛亮需要什麼來平息軍心,還有蜀國朝內的不安。

正好馬謖是這次的負責人,也該有此難!可惜了人才啊。本來西蜀小國賢士就不是很多。

12樓:緘默_之規

馬謖 還是很有才的,起初他才是被諸葛亮視作自己的傳人的,他是很稱職的參謀型的人,但是諸葛亮 確實 不識才,沒辦法,才落得個紙上談兵,跟統帥識人 有關,沒辦法

13樓:匿名使用者

我覺得是**之間的鬥爭把他推向絕路

14樓:匿名使用者

馬謖適合當參謀,當謀士,出主意,不適合當統帥,獨當大任。

「馬謖率領王平、張翼、高翔、廖化等人北伐,還有麒麟兒姜維助陣。」不知道他真不真得住這幾個人,姜維這個人他就夠嗆管得住,王平他也夠嗆管得住。

三國時期魏國的郭嘉是怎麼死的,簡介三國時期魏國謀士郭嘉?

郭嘉 170 207 字奉孝,潁川陽翟 今河南禹州 人,東漢末年曹操手下著名謀略天才。世人稱他為 鬼才 郭嘉初投袁紹,袁紹對其非常恭敬。郭嘉住數十日後,對袁紹謀士辛評 郭圖說 夫智者審於量主,故百舉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機。多端寡要,好謀無決,欲與共濟天下大難,定霸王之...

三國時期姓鵬的有誰,請問三國時期都有哪些貴族姓?

蒯良 蒯越 沒有姓鵬的 這個字念 kuai 三聲 彭羕 184年 220年 字永年,廣漢 今四川廣漢北 人。東漢末年官吏。彭羕起初在益州任書佐,但後來其他人向益州牧劉璋誹謗他,劉璋於是以 髡鉗 剃去頭髮和鬍鬚,並戴上刑具 處罰他,並且貶奴隸。此時劉備入蜀,彭羕想投靠劉備,於是去見龐統。龐統和他會面後...

三國時期的漢中是什麼地方,三國時期的漢中現屬於哪個地區

漢中就是現在的漢中 關中,指陝西秦嶺北麓渭河沖積平原 渭河流域一帶 關中之名,始於戰國時期,一般認為西有散關 大散關 東有函谷關,南有武關,北有蕭關,取意四關之中 後增東方的潼關和北方的金鎖兩座 四方的關隘,再加上陝北高原和秦嶺兩道天然屏障,使關中 成為自古以來的兵家必爭之地。古人習慣上將函谷關以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