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願若雨
朋友,你提出此問題,說明你還不是一個完全的無神論者。你對上帝、神是半信半疑。如果你看過聖經,應該知道,上帝是創造天地萬物的主,我們只是被造之物。
聖經中說:“自從造天地以來,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當我們看見大自然的奇妙,就會有思考:
大自然真的是“自然而然就有了的”嗎?房子、機器,都有一個創造主,難道“大自然”沒有一個創造主?宇宙、生命的奧祕,也使我們想到了有一個創造主。
這一切使我們感知,這個創造主就是萬能的上帝。
另外,人類有一個傾向,就是心靈的飢渴,無論什麼都不能滿足,惟有信了神(上帝)才能滿足。這說明人皆有尋求神、敬拜神的天性。只是神是我們看不見、摸不著的,神卻能看見我們,並能監察我們的心裡在想什麼,不是為什麼叫做“神”呢?
這好比螞蟻在地上爬,不知道我們人類,我們卻能看見螞蟻在地上爬一樣。因為神是個靈,他在一個我們不知道的地方。
2樓:百度網友
上帝在我心,如果你想感知上帝的話。你首先要學會虔誠,敬畏。敬畏上帝,因為上帝無所不能。
並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感知上帝的。把生命的每天當做最後一天做自己應該做的事,並且相信終有一天能感知上帝。當你學會珍惜並感知天地一片寧靜的,並知道自己的一切的時候,那時上帝會出現在你心中。
3樓:山麓嬰
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他開門;你們如果懇切尋求我,就必尋得見。去教堂,向那些信的人瞭解瞭解。。。。
4樓:方舟以外
很多信徒都感覺不到:“經歷神,被神愛,被聖靈感動,被聖靈充滿”,不要奇怪,這是個人的心理素質不同。這類情況和一個人的“幻聽”“幻覺”出現的概率類似。
只要經常“祈禱”,在內心多和神對話,加上時間帶來的衰老,精神不濟,一定可以培育出這種感覺的。
另外,你可以認真看看上帝的真正含義:
5樓:佚名vs無名氏
去看《零阻力的**人生》,裡面有提到方法
6樓:廬江快捷印務
用心去感知,懂得滿足、寬容和愛,那麼你就會感到上帝給你的恩惠太多了。
7樓:天之水盡頭
你若心無疑,上帝便感知!
8樓:匿名使用者
去看大自然,去看看聖經,去禱告經歷他的存在
用邏輯推理怎麼證明上帝存在(或不存在)?
9樓:
如果上帝存在的話,他肯定是萬能的,那他能不能造一塊上帝自己也搬不動的石頭呢?如果能解決這個問題那就證明上帝存在,如果不能,那可能就不存在吧。
為什麼我感覺到了自己的存在,我是怎樣感知自我的,感知這個世界,我甚至認為這個世界是唯心的。
10樓:
人能夠感知自己和外物,是因為人具有意識,這是唯心的,也是唯物的起源,相當於數學中的公理一樣,是公認的,你自己當然生活在與你有聯絡的世界中,這個世界是唯一的,但同時也與其他世界有著聯絡,我這裡所講的世界,僅僅是有限的,區域性的,這也是因為你是有限的,區域性的
你現在所想的這些問題,我感覺其本質就是對人自身的認識,和對自身聯絡的世界的認識,看一看基礎的哲學讀物,不需要看那些“天書”,你就會逐漸提升自身的認識,前面的回答也較為粗線,望能理解。
11樓:匿名使用者
人活著就是為了追求快樂,既然上帝賦予了你這個生命你就應該珍惜,好好的去享受生活。!
如何理解“存在就是被感知”?
12樓:匿名使用者
這話是貝克萊大主教的著名論斷,論斷主體是眾生,客體是存在(包括物質性和精神性)。側重於認知。如果單純從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知論出發,那麼這無疑是一個謬論。
這同時也是哲學門外漢的一般觀點。這句話具有兩個邏輯層級。一是存在的意義就是被感知,二是被感知的才被認為是存在的。
第一重意思上來講,我們所處的世界上的一切存在,只有被感知才有意義。就當時人類認知能力而言,**是被感知的,愛是被感知的,星空是被感知的,因而它們具有了財富的、感情的和物質的意義。而病毒、太陽風是不被感知的,因而在當時是不被承認的,即存在對於眾生沒有意義。
第二重意思上來講,就是隻有眾生感知到的事物和精神才被認為是存在的。這很好理解,當時的人類認識到什麼,什麼就存在。夢境、上帝和預言被當時的人們感受到,因而被認為是存在的;而當下的人類感知不到,因而說是不存在的。
事實上無論就認知層次來講,貝克萊大主教已經全然闡述了人類認識世界的方式和能力。但就客觀的存在而言,無論就那個時代和當下的時代,人類的認識永遠都是片面而充滿荒謬的。始終在否認自己感受不到的東西,比如我說過的上帝,命運和因緣,事實上這些都是世界的一種體現和存在。
13樓:匿名使用者
主教貝克萊的觀點,以你們的教材來分,他屬於所謂主觀唯心主義他認為世界是不存在實體的,存在著的就是我們所感覺的,一個蘋果存在是因為我們看到聞到吃到,然而沒有這些感覺就證明不了那個蘋果的存在他沒有擺脫經院哲學的影響,思想充滿了一定程度的幼稚的神學
14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一個事物需要人的感覺才能被發現,也就是說在人的主觀意念中,一個無法感覺到的東西就是不存在的,個人認為這個理論很可笑,有點思想主宰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