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種植大豆有多長曆史,我國的大豆栽培有多少年曆史?

2022-08-10 13:47:41 字數 4015 閱讀 4960

1樓:蜜兒糖水

大豆屬於蝶形花科,大豆屬。別名黃豆。我國許多古書上曾稱大豆為菽,《詩經》中就有:

「中原有菽,庶民採之」的記載;西晉杜預對菽字註釋:「菽,大豆也」;秦漢以後就以豆字代替菽字了。大豆原產於我國,據推算,我國種植大豆已有4700多年的歷史。

歐美各國栽培大豆的歷史很短,大約在19世紀後期才從我國傳去。本世紀30年代,大豆栽培已遍及世界各國。

大豆按其播種季節的不同,可分為春大豆、夏大豆、秋大豆和冬大豆四類,但以春大豆佔多數。春大豆一般在春天播種,十月份收穫,十一月份開始進入流通渠道。我國主要分佈於東北三省,河北、山西中北部,陝西北部及西北各省(區)。

夏大豆大多在小麥等冬季作物收穫後再播種,耕作制度為麥豆輪作的一年二熟制或二年三熟制。我國主要分佈於黃淮平原和長江流域各省。秋大豆通常是早稻收割後再播種,當大豆收穫後再播冬季作物,形成一年三熟制。

我國浙江、江西的中南部、湖南的南部、福建和臺灣的全部種植秋大豆較多。冬大豆主要分佈於廣東、廣西及雲南的南部。這些地區冬季氣溫高,終年無霜,春、夏、秋、冬四季均可種植大豆。

所以這些地區有冬季播種的大豆,但播種面積不大。

大豆按種皮的顏色和粒形分五類:

1、黃大豆:種皮為黃色。按粒形又分東北黃大豆和一般黃大豆兩類。

2、青大豆:種皮為青色。

3、黑大色:種皮為黑色。

4、其它色大豆:種皮為褐色、棕色、赤色等單一顏色大豆。

5、飼料豆(秣食豆)

2樓:庭陰暗水

大豆在我國的種植歷史應該從新石器時代算起,至今約有4、5千年的歷史了。

嘻嘻!亂蓋的,有看過這方面資料,但忘了,不過應該差不了多少。

我國的大豆栽培有多少年曆史?

大豆的種植歷史是什麼?(簡單的)

3樓:老耆

大豆起源於中國。大量的古代文獻可以證明。

漢司馬遷(公元前145-前93年)編的《史記》中,頭一篇《五帝本紀》:「炎帝欲侵陵諸侯,諸侯鹹歸軒轅。軒轅......

鞠五種......。」鄭玄曰:「五種,黍稷菽麥稻也。

」菽就是大豆。

司馬遷《史記*卷二十七》:商代就種植大豆。

朱紹侯主編的《中國古代史》中談到商代(公元前16世紀-前11世紀)經濟和文化的發展時指出:「主要的農作物,如黍、稷、粟、麥(大麥)、來(小麥)、秕、稻、菽(大豆)等都見於《卜辭》。

有學者認為,中國種植大豆至今已有2023年的種植史,以長江流域及西南栽培較多,以東北大豆質量最優。

大豆於2023年引入美國;

種植大豆最早的國家是中國嗎,什麼時候

4樓:微塵小店

是的。大豆起源於中國,從中國大量的古代文獻可以證明。漢司馬遷(公元前145-前93年)編的《史記》中,頭一篇《五帝本紀》中寫道:

「炎帝欲侵陵諸侯,諸侯鹹歸軒轅。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鞠五種,撫萬民,慶四方。」鄭玄曰:

「五種,黍稷菽麥稻也。」司馬遷在《史記*卷二十七》中寫道:「鋪至下鋪,為菽」,由此可見軒轅黃帝時已種菽。

」朱紹侯主編的《中國古代史》中談到商代(公元前16世紀-前11世紀)經濟和文化的發展時指出:「主要的農作物,如黍、稷、粟、麥(大麥)、來(小麥)、秕、稻、菽(大豆)等都見於《卜辭》。」卜慕華指出:

「以中國而言,公元前2023年以前殷商時代有了甲骨文,當然記載得非常有限。在農作物方面,辨別出有黍、稷、豆、麥、稻、桑等,是當時人民主要依以為生的作物。」清嚴可均校輯《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卷一中指出:

「大豆生於槐。出於沮石之峪中。九十日華。

六十日熟。凡一百五十日成,忌於卯。」

大豆(學名:glycine max (linn.) merr.

)通稱黃豆。豆科大豆屬一年生草本,高30-90釐米。莖粗壯,直立,密被褐色長硬毛。

葉通常具3小葉;托葉具脈紋,被黃色柔毛;葉柄長2-20釐米;小葉寬卵形,紙質;總狀花序短的少花,長的多花;總花梗通常有5-8朵無柄、緊擠的花;苞片披針形,被糙伏毛;小苞片披針形,被伏貼的剛毛;花萼披針形,花紫色、淡紫色或白色,基部具瓣柄,翼瓣蓖狀。莢果肥大,稍彎,下垂,黃綠色,密被褐黃色長毛;種子2-5顆,橢圓形、近球形,種皮光滑,有淡綠、黃、褐和黑色等多樣。花期6-7月,果期7-9月。

原產中國,中國各地均有栽培,亦廣泛栽培於世界各地。大豆是中國重要糧食作物之一,已有五千年栽培歷史,古稱菽,中國東北為主產區,是一種其種子含有豐富植物蛋白質的作物。大豆最常用來做各種豆製品、榨取豆油、 釀造醬油和提取蛋白質。

為什麼稱我國是種植大豆最早的國家

我國是栽培大豆最早的國家嗎?

種植大豆需要哪些過程?

5樓:楊柳風

栽培技術

作為大豆原產國,我國栽培大豆的歷史非常悠久,中國的大豆曾經享譽世界,可以說,大豆是我國重要的農作物,對保障糧食生產安全有著重要意義。然而,2023年來,我國的大豆市場遭遇劇烈波動,進口大豆的數量迅速增加,對外依存度超過80%。與此同時,前不久農業部批准3種轉基因大豆進口,引起了社會上的廣泛關注與討論。

品種選擇

按當地生態型別和市場需求,因地制宜地選擇熟期適宜、高產、優質、抗逆性強的已通過審(認)定的品種,如湘春豆21號、湘春豆22號、湘春豆23號等。做到每隔3年換種1次。

種子處理

種子包衣:選用優質種衣劑進行種子包衣,操作時儘量減少種衣劑與金屬的接觸,包衣的種子要陰乾後播種,種子包衣能增加種子的抗逆性。

酸性土壤種植大豆,採用鉬酸銨拌種,每公斤大豆種子用鉬酸銨1克~1.5克,配製1%~1.5%的鉬酸銨溶液噴在種子表面拌勻,陰乾後播種。

翻耕整地

稻田種植春大豆,在冬前翻耕,翻耕後按寬2~3米分廂,開好廂溝、腰溝、圍溝,春季搶晴天精細整地。要求土壤細碎,無暗垡,廂面平整。冬季空閒的旱土,在冬前翻耕,冬季種蔬菜的旱地,在收完蔬菜之後搶晴天翻耕,翻耕後按寬2~3米分廂開溝,精細整地。

播種在5釐米土層日平均溫度達到10~12℃時開始播種,中低海拔地區3月底至4月初為適宜播種期。穴播,行距27~33釐米,穴距17~20釐米,每穴播三四粒種子,淺播薄蓋(蓋三四釐米厚)。栽植密度應根據品種特性及水肥條件而定,早熟品種每667平方米栽3~4萬株、中熟品種栽 2.

5~3.5萬株、遲熟品種栽2萬株左右。

施肥底肥每667平方米地施農家有機肥400公斤、鈣鎂磷肥36公斤,瘠薄土壤還需施尿素100公斤。農家有機肥在

管理豆田

整地前施入,通過翻地和耕地將肥料翻入耕作層中,化肥在整地時施用,並使之與土壤融合。間作套種或因農事季節安排的關係,不便給大豆施用底肥時,也可以有計劃地把底肥施在大豆的前作上。種肥每667平方米施腐熟農家有機肥150公斤、尿素4.

6公斤、氯化鉀10公斤。土壤肥力較高或者已施入大量優質農家肥的地,可不施氮素化肥。

施用方法是將肥料施入播種穴內,施入深度為8~10釐米,肥料與種子要被土壤隔開,這樣既可防止燒種、燒苗,又能為大豆苗期提供充足的養分,促進早發。或將肥料與土雜肥堆制後作蓋籽肥。中下肥力水平的土壤,苗期追肥結合第一次中耕除草時進行,每667平方米施尿素5公斤,或氮、磷、鉀複合肥10公斤,或施人糞 250公斤,也可在雨前或雨後將氮素化肥撒施在距大豆植株四五釐米遠的行穴間,但切忌肥料直接接觸大豆植株,以防燒苗。

生長較弱的大豆,開花前或始花期追肥效果較好。每667平方米追施尿素75公斤,氮素化肥應搶在雨前或雨後追施,但應注意防止肥料與植株直接接觸。

田間管理

移苗補缺。一般缺苗情況的地塊,可就地移苗補栽。移栽時埋土要嚴密,如土壤溼度小,還要澆水,以保證成活率。

為了使移苗補栽的幼苗能迅速生長,在移栽成活後應適當追施苗肥,促進苗齊、苗壯。缺苗嚴重的則要直接補種。

間苗、定苗。在2片單葉平展時間苗,第1片複葉全展期定苗。間苗時應淘汰弱株、病株及混雜株,保留健壯株。

中耕除草。第1次中耕一般在第1片複葉出現、子葉未落時進行,第2次中耕在苗高20釐米左右、搭葉未封行的時候進行。頭次中耕宜淺,第2次稍深,結合追肥培土。

灌溉。在鼓粒期如遇高溫乾旱王氣,有灌溉條件的應適時灌水。以溝灌溼潤為宜,防止大水漫灌造成土壤板結。

6樓:匿名使用者

耕地,播種,澆水,除草,收豆

我國小麥種植有多少年的歷史,小麥在我國栽培有多少年曆史

我國出現小麥水稻是在公元前7000年。至今是2017年 算算應該九千多年了。最早種植水稻小麥的的是中國,茶葉也是,但最早發明農耕技術的是中東人,於公元前10000年,那時人類才進入農耕時代,沒有農耕技術的人類都不能算合理文明。在沒有發現農耕時代之前是採集狩獵時代。我國小麥種植有多少年的歷史 小麥在我...

我國黃金的歷史我國黃金的歷史

從五千年的中國歷史來看,中國一直是一個 貧乏的國家。雖然與世界其他民族一樣,在我國歷史上也是財富的計量單位和擁有財富象徵,在人類社會中的地位非同一般。但事實上由於中國 總量上的缺乏,使得 很難成為財富流通中介的主角。在中國近代歷史上承擔流通貨幣功能主角的是 中國 貧金 的現實一直延續到21世紀的今天...

我國科學發展的歷史有哪些,我國有哪些科學發展的歷史啊?請告訴我!!!!!!

1 鼓 傳說公元前3500年中國人已有人造的鼓。公元前3000年,做鼓的方法是用獸皮蒙在框架或容器上。到公元前1000年,米索不達米亞的蘇默人制成了一人高的圓鼓,鼓身還繪有圖畫。後來有了小銅鼓和大銅鼓。15世紀騎兵用的大銅鼓,17世紀時開始為樂團採用。1692年蒲塞爾為 仙后 所作的配樂中就用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