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經中關於因緣的描述,佛經中寫關於 緣分 的有哪些?

2022-09-19 04:52:02 字數 6407 閱讀 1789

1樓:匿名使用者

譬如被點燃的柴火再點燃另一柴火,可是此火併非彼火;但無此火也沒有彼火。說不是嗎?它們又有關係,說是一個嗎?但彼不是此,所以叫「無一非異」。

這是佛教不同於其它宗教的一個特點: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此生故彼生,此滅故彼滅。萬法因緣生,還從因緣滅。

在巨集觀領域,研究者觀察物件時可以做到客觀而不介入,但在微觀層面,主體要想做到客觀卻成為了永遠的不可能!在量子世界中,主體於觀察客體的同時必然會對客體施加影響,也就是說,我們無論藉助於怎樣精密的儀器,所觀測到的物理現象必然是主體與客體互動作用的事件,而絕不可能是純粹客觀的!這就意味著人類想把自己從自然界抽身出來,以旁觀者的姿態來研究這個世界是永遠不可能的!

世界和我們是如此緊密地聯絡著,以至於呈現在我們面前的紛紜現象都是主體和客體互動作用的結果!一個獨立於人的意志之外的純粹客觀的世界竟然是人類的一廂情願,事實上也許根本不存在!科學得以發展的前提——主客體對立——只是科學家為了研究的方便而提出的一種假設,如此而已!

這樣的結局,東方智慧卻早有洞察。佛經雲:「此生故彼生,此滅故彼滅,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

萬法因緣生,還從因緣滅。」孤立的實體是不存在的,世界的本源是緣起性空。科學家要想找出原子一樣的實體是永遠不會有結果的。

2樓:悟待證

因緣法是佛教對萬物生成的具體詮釋。法不孤起,因緣而生。因是主要因素,緣是輔助條件。

比如諸多植物,都由主因種子和輔助條件土壤溫度溼度等育出…再如一張桌子是由主因木材和輔助條件製作工具及人工合成…再如一部汽車,是由主因金屬原料和由輔助條件金屬原料製成的零件及人工組裝而成…再如過去作惡是因,今生作惡是緣,因緣結合產生了痛苦果報…此例多不勝舉,生活中隨處可見。宇宙所有事物情產生都不外因緣和合。

3樓:慧聞經典

因是根本,如種子,緣是條件,如陽光雨露。因緣具足,則種子發芽!!!

4樓:羊小師

因緣不可思議,妙不可言,《心經》是如何解釋因緣的

5樓:十色光之歌

雜寶藏經

百喻經賢愚經

本生經十二因緣經

佛經中寫關於 緣分 的有哪些?

6樓:匿名使用者

要說緣分,必說因果。因果也是佛陀傳經立教的根本,也是佛教的跟本。

有因不一定有果,但是有因有緣必定有果。

比如你想種一棵樹而在地裡播下了樹種,這是因。果是這個樹長成了參天大樹。

那緣分就是樹種遇到土壤和水,陽光空氣和各種有利的因素。

建議樓主去讀《地藏經》。

7樓:匿名使用者

因果,因緣法。體方法師的解脫之道,專門講了佛法的十二因緣法請聽淨空法師講的《認識佛教》《了凡四訓》《太上感應篇》《地藏經》《無量壽經》

體方法師講的《解脫之道》《阿含經》《心經》《金剛經》

母音老人開示的《拈花錄》

阿彌陀佛

佛經中關於因果的句子有什麼、

8樓:竹子林

因者能生。果者所生。有因則必有果。

有果則必有因。是謂因果之理。佛教通之三世說善惡應報之義。

觀無量壽經曰:「深信因果,不謗大乘。」止觀五下曰:

「招果為因,克獲為果。」十住毘婆娑論十二曰:「因以得知,得者成就。

果者從因有,事成名因果。 梵語hetu-phala。指原因與結果。

亦即指因果律。為佛教教義體系中,用來說明世界一切關係之基本理論。蓋一切諸法之形成,「因」為能生,「果」為所生;亦即能引生結果者為因,由因而生者為果。

以時間之因果關係而言,因在前,果在後,此稱為因果異時;但若就空間而言,則如束蘆之相倚相依之情形,此乃廣義之因果關係,稱為因果同時。

古代印度之外道,有關因果之論點可分為四類,佛教稱之為外道四執,或簡稱四執:(一)邪因邪果,即將萬物生起之原因歸於大自在天之能力。(二)無因有果,即承認現存的現象世界為果,但以此果之因難以**,故否定此果之起因。

(三)有因無果,即承認現存的現象世界為因,但以此因之結果難以**,故否定此因之結果。(四)無因無果,即否定因果二者。

上記之外,佛教以外的古代印度思想界,尚有二種因果論之說,即:(一)因中有果論,主張果所顯現之現象世界必內具於因中,此乃婆羅門教與數論學派之思想;亦即認為因中常具有果性,故以因與果之性質相等。(二)因中無果論,系與婆羅門教對立之一般思想界及勝論學派所提倡。

即主張結合眾多獨立之根本要素,方能生起現象世界;亦即認為因中未必具有果性,而須藉眾多的因相互和合始能產生果,故認為因與果之性質並不相等。此論說亦可稱為果中有因論。

佛教之因果論大抵可分為大小乘二系統,小乘以俱舍宗為典型,提出四緣、六因、五果之說;大乘則以唯識宗為代表,以四緣、十因、五果為其因果論之主要內容,而於四緣、五果之闡釋,大小二乘之觀點亦相迥異。以唯識家而言,既認為宇宙萬有皆由含藏於阿賴耶識中之種子所變現,而由種子變現成諸法之間,須經由「種子生現行」、「現行薰種子」、「種子生種子」等的「三法兩重」之因果關係,展轉作用而變現為森羅永珍。其中,種子生種子之關係為因果異時;種子生現行、現行薰種子之關係為因果同時。

此外,於六因、五果之中,異熟因與異熟果之關係,以及同類因、遍行因與等流果之關係,皆為因果異時。至於俱有因、相應因與士用果之關係,則為因果同時。又能作因與增上果之關係,通於因果異時與因果同時。

又同類因與等流果之關係,系以自類之法為因,引生等同流類之果,故稱自類因果。

眾生之行為能引生異時之因果,即善之業因必有善之果報,惡之業因必有惡之果報,此稱善因善果、惡因惡果。然嚴格言之,應稱為善因樂果、惡因苦果。此乃因由善惡二業所招感之果報,系屬非善非惡之「無記性」;而所謂善、惡,乃特指必定招感果報之因法,故不宜以善果、惡果為果報之稱。

此種因果之理,儼然而不亂,稱為因果報應。若無視因果之理的存在,而落入否認因果之思想見解中,即稱「撥無因果」。又若從實踐修道上論因果關係,則由修行之因能招感成佛之果,此稱為修因得果、修因感果、酬因感果。

此外,由善惡之業因而招感樂苦之果報,此種因果系異熟因與異熟果之因果關係;又由福德(世間的善業)而招感人天樂果,此為福因與福果之因果關係;又由修習智慧能招感覺悟之果報,此為智因與智果之因果關係。上述三種因果關係,稱為三因三果。又一般所謂的三世因果、因果報應等,多係指異熟因與異熟果之因果關係而言。

蓋一切法皆由因果之理而生成壞滅,十界迷悟之顯現,即由此因果關係所成,而產生世間之因果、出世間之因果、迷界之因果、悟界之因果等分別。若就四諦而言,其苦、集二諦為世間迷界之因果,滅、道二諦則為出世間悟界之因果。要之,此因果之理實乃佛教重要之基本教理,於諸經典中即常對此理加以闡釋說明,並以善惡之因果報應如影隨形而相續不絕,來勸導人修行佛道,超脫有漏之境界,以達於無漏之寂靜地。

〔無量壽經卷下、俱舍論卷

六、阿毘達磨發智論卷

一、卷十

五、大毘婆沙論卷

十、卷十

一、卷十

六、瑜伽師地論卷

五、卷三十

八、顯揚聖教論卷十

八、成唯識論卷

三、卷七、卷

八、大乘義章卷

三、卷四〕(參閱「十因」418、「五果」1112、「六因」1256、「四緣」1832、「因」2269、「種子」5863)

9樓:匿名使用者

彼岸花開,開一千年,落一千年,花葉永不相見。情不為因果,緣註定生死!

10樓:了義居士

一切諸,皆從因起,一切諸報,皆從業起。《華嚴經》

三世因果,迴圈不失,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涅盤經》

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大寶積經》

欲知過去因,現在受者是。欲知將來果,現在作者是。

南無阿彌陀佛!

11樓:佛崽

假使經百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12樓:

修行遇苦,當思往劫,愚痴造業,今甘願受

13樓:匿名使用者

建議你看一下《三世因果文》就知道了

14樓:匿名使用者

「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後末世,有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我若具說者,或有人聞,心則狂亂,狐疑不信。須菩提!當知是經義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

15樓:三毛藏經閣

佛說善惡

因果經

16樓:一朵情

唸佛是因,成佛是果。

佛經裡說緣分的句子有那些?

17樓:匿名使用者

就算是天意 命中早已註定。

18樓:匿名使用者

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換來今世的一次擦肩而過。

前世五百次的擦肩而過,換來今世的一次相遇。

前世五百次的相遇,換來今世的一次相識。

前世五百次的相識,換來今世的一次相知。

前世五百次的相知,換來今世的一次相愛。

19樓:匿名使用者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

佛曰:苦海無涯,回頭是岸。

佛曰:前世五百年的回眸才換得今世的擦肩而過

佛曰:為何不必?

佛曰:一切皆為虛幻

佛曰:不可說,不可說

佛曰:菩提並無樹,明鏡亦無臺,世本無一物,何處染塵埃!

佛曰: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佛曰: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佛曰:一念愚即般若絕,一念智即般若生。

問曰:「為何人有善惡之分?」

佛曰:「人無善惡,善惡存乎爾心」

問曰:「如何能靜?如何能常?」

佛曰:「尋找自我。」

問曰:「世間為何多苦惱?」

佛曰:「只因不識自我。」

問曰:「人為何而活?」

佛曰:「尋根。」

問曰:「何謂之根?」

佛曰:「不可說。」

佛曰:不可說,不可說,一說即是錯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間萬物皆是化相,心不動,萬物皆不動,心不變,萬物皆不變。

佛曰:笑著面對,不去埋怨。悠然,隨心,隨性,隨緣。註定讓一生改變的,只在百年後,那一朵花開的時間。

佛曰:剎那便是永恆。

佛曰:種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佛曰:愛別離,怨憎會,撒手西歸,全無是類。不過是滿眼空花,一片虛幻。

佛曰: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

佛曰:以物物物,則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則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實,名物不實,是以物無物也。

佛曰:人無善惡,善惡存乎爾心。

20樓:匿名使用者

最經典的是 一切隨緣

21樓:匿名使用者

放下執著分別理智面對一切

什麼是佛教裡面說的因緣

22樓:匿名使用者

因緣,佛學術語,因果,具足說是因緣果報。因是事物生起的主要條件,緣是事物生起的次要條件,有因有緣,必然成果,此果對因來說稱為報,就是「因緣果報」,亦簡稱「因果」。有因就有果。

有果必有因。多因一果。

另外,十二因緣法: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憂悲苦惱;

(1)無明:就是不明,乃一切煩惱的總稱。於緣起性空無所明瞭,因而妄生一切執著,此謂「無明」;

(2)行:造作義,指一切行為,即依無明所造的善惡業;

(3)識:業識,此識隨業受報,為過去業力所驅,挾持所造善惡種子而來投胎;

(4)名色:名指心識,色指形體。由於一念愛染投入母體為名,成胎後為色。所謂心物和合而成胎,胎相初成叫做「名色」。

(5)六入:即「六根」。在母胎十個月的中間,由名色漸漸成長到六根完備,於出胎後對六塵境有互相涉入的作用,故名「六入」;

(6)觸:即接觸。根、塵和合而成觸。指出胎後六根與一切外境之接觸;

(7)受:即領受。根境相對於違順二種境界上,生起苦樂二種感覺謂之「受」,此即為對境所起的一種情緒;

(8)愛:即貪愛。對於五塵欲境,心生貪著,此即為對境所起的一種貪染心;

(9)取:即妄取,追取。遇喜歡之樂境則念念貪求,必盡心竭力以求得之而後已,遇所憎之苦境則念念厭離,必千方百計以圖舍之而後已,此即為愛染欲境的一種趨求。

(10)有:即業。即有因有果,由前際因(愛取),生後際果(生老死),業力牽引,因果不亡,遂演成三界輪迴的事實來。此為所作業力感報的一種規定;

(11)生:即受生。以現在所作之業為因,依因感果,必招來世受生,此即為未來受報的一種活動;

(12)老死:即老耄和死亡。諸根衰敗叫做老,身壞命終謂之死。有生就不能不死,四大和合的身軀自然從少到老,無常轉變必至於死,此即為未來受報的一種結果。

佛經中瑪瑙的意義,瑪瑙在佛經裡是寶物嗎

瑪瑙 水晶 黑曜石 你給他意義就有意義 此種象徵性的意義不必遵從。萬般皆虛妄相,寶物在哪?佛教七寶的瑪瑙 瑪瑙在東方,被稱為佛教七寶之一。有記載說由於瑪瑙的原石外形和馬腦相似,因此稱它為 瑪瑙 不論在舊約聖經或佛教的經典,都有瑪瑙的事蹟記載,瑪瑙以其色彩豐富 美麗多姿而被當做寶石或作工藝製品。世界上...

我想知道有關於佛經中降魔的幾篇咒語

還是選金剛經吧,比較容易背誦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渡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身想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

佛經中的加持是什麼意思,佛經上講加持什麼意義

加持 謂互相加入,彼此攝持。原意為站立 住所,後轉為加護之義。又譯作所持 護念。佛菩薩以不可思議之力,保護眾生,稱為神變加持。密教認為大日如來以大悲大智隨順眾生 佑助眾生,稱為加 而眾生受持其大慈悲,則稱持。此一解釋,與 瑜伽 梵yoga 之義相同。即大日如來與眾生相應合一,如來三密與眾生三業相互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