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傳遞峰火,古代烽火傳遞過程

2022-10-01 01:51:55 字數 5752 閱讀 5311

1樓:最強大腦花

烽燧,軍中之耳目,豫備之道,不可闕也。《史記·周本紀》:「幽王為烽燧大鼓,有寇至則舉烽火。」唐兵部有烽式,尤為詳具。今之邊塞所置,則頗為簡略而易從。

唐李筌所記法制,適與今同。今以唐式錄為前,而今法次之,庶參考用焉。唐法:

凡邊城堠望,每三十里置一烽,須在山嶺高峻處。若有山岡隔絕,地形不便,則不限一數,要在烽烽相望。若臨邊界,則烽火外周築城障。

凡掌烽火,置帥一人,副一人,每烽置烽子六人,並取謹信有家口者充。副帥往來檢校,烽子五人分更刻望視,一人掌送符牒,並二年一代,代且須教新人通解,始得代去。如邊境用兵時,更加衛兵五人,兼收烽城。

無衛兵,則選鄉丁武健者給仗充。

置烽之法:每烽別有土筒四口,筒間火臺四具,臺上插橛,擬安火矩,各相去二十五步。如山險地狹,下及二十五步,但取應火分明,不須限遠近。

其煙筒各高一丈五尺,自半已下,四面各闊一丈二尺;向上,則漸銳狹。造筒,先泥裡,後泥表,使不漏煙。筒上著無底瓦盆蓋之,勿令煙出;下有鳥爐灶口,去地三尺,縱橫各一尺五寸,著門開閉。

其鳥爐灶門用木為骨,厚泥之,勿令火焰燒及。

其烽筒之外,皆作深塹環繞。在鋒貯備之物,要柴藁木材。每歲秋前,別採艾蒿莖葉葦條草節,皆要相雜,為枚煙之薪。

及置麻蘊火鑽狼糞之屬,所委(於偽反)積(子賜反)處,亦掘塹環之,防野燒延燎近邊者,亦量給弓弩。

用烽火之法:應火炬長八尺,橛上火炬長五尺,並二尺圍。幹葦作薪,葦上用乾草節縛,縛處週迴插肥木。

其次炬橛等,在烽每道當蓄一千(或作 十)具以上,於舍下作架積貯,不得雨溼。

其土筒裡,常須預著羊糞鬱心火使暖。凡應火土筒,若向東應,筒口西開;若向西應,筒口東開;南北准此。諸烽煙相應時,於土筒旁級上立開盆放煙,合盆滅煙。

其煙看放時,若無事,盡一時;有事,盡一日。若晝放煙,至夜即放火,無事盡一夜。若夜放火,至天曉還續放煙,後烽放訖,前烽不應,煙盡一時,火盡一炬,即差腳力人走問探知。

失堠或被賊掩捉,其腳力人問者即亦須防慮,且至烽側遙聽,如無訊息,喚烽師姓名,若無人應接,先徑過向前烽,依式放火。仍錄被捉失堠之狀,告所在州縣勘當。

凡白日放煙,夜放火,先須看筒裡至實不錯,然後相應時。

將火炬就鳥爐灶口裡焚熟成焰,即出為應。一炬火,一人應;二炬火,二人應;三炬火,三人應;四炬火,四人應。若應滅時,將應火炬插鳥爐灶口裡,不得火焰出外。

應滅訖,別捉五尺火炬,安著土臺橛上。煙相應時,一爐筒煙,一人開閉;二筒煙,二人開閉;三筒煙,三人開閉;四筒煙,四人開閉。

若晝日陰晦霧起,望煙不見,原放之所即差腳力人速告前鋒;霧開之處,依式放煙。

如有一烽承兩道已上烽者,用騎一人,擬告州縣發驛,報烽來之處。

若烽與驛相連者,只差驛馬。

烽火是古代的資訊傳遞的一種方式有詩為證:

2樓:至邪魔尊王

烽火通訊是吧?

遠在周代我國就有了烽火傳遞資訊的方法,烽火作為一種原始的聲光通訊手段,服務於古代軍事戰爭。從邊境到國都以及邊防線上,每隔一定距離就築起一座烽火臺。內儲柴草,當敵人入侵時,便一個接一個地點燃起烽火報警,各路諸侯見到烽火,馬上派兵相助,抵抗敵人。

西周時期,為了防備敵人入侵,採用「烽隧」作為邊防告急的聯絡訊號。在古史書《周禮》中有這樣一段記載「在各國從邊疆到腹地的通道上,每隔一段距離,築起一座烽火臺,接連不斷,臺上有桔槔,桔槔頭上有裝著柴草的籠子,敵人入侵時,烽火臺一個接一個地燃放煙火傳遞警報。每逢夜間預警,守臺人點燃籠中柴草並把它舉高,靠火光給領檯傳遞資訊,稱為「烽」,白天預警則點燃臺上積存的薪草,以煙示急,稱為「燧」。

古人為了使煙直而不彎,以便遠遠就能望見,還常以狼糞代替薪草,所以又別稱狼煙。周朝規定:天子舉烽燧各地諸侯必須馬上帶兵前去救援,共同抵抗敵人。

由此可見,烽燧制度的實施,意味著早在周時就已出現了龐大而又完善的軍事資訊聯絡網路。

【詩句】:

白日登山望烽火,黃昏飲馬傍交河。——《古從軍行》李頎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使至塞上》王維孤煙:

趙殿成注有二解:一雲古代邊防報警時燃狼糞,「其煙直而聚,雖風吹之不散」。二雲塞外多旋風,「嫋煙沙而直上」。

據後人有到甘肅、新疆實地考察者證實,確有旋風如「孤煙直上」。又:孤煙也可能是唐代邊防使用的平安火。

3樓:廣西將軍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杜甫寫的

古代的烽火的作用及不同點燃方式所傳達的資訊是什麼?

古代傳遞資訊的方式(除了烽火、跑步、漂流瓶、飛鴿傳書)

4樓:

主要有:飛鴿傳書,狼煙,將書信藏在魚肚、餅類、包子裡,鐘聲,鼓聲,烽火臺,孔明燈,驛站等

5樓:匿名使用者

在奈及利亞貝喀薩地區,人們用猴子送信。人們將母猴和子猴分別關在兩地,並時常將母猴帶去尋找子猴,使母猴認得路線。當人們需要通訊時,將信裝在竹筒裡綁在母猴身上,放它出去尋找子猴,母猴總能將信送到目的地。

6樓:半顆糖銳

飛鴿傳書,狼煙,將書信藏在魚肚、餅類、包子裡,鐘聲,鼓聲,烽火臺,孔明燈,驛站,把信藏在慢頭裡還有很多很多哦~~~~~~~~~~~【飄走】

7樓:

騎馬算不算跑步,古代驛站都是騎馬的

戰場上除了斥候傳命外,還有旗語、擂鼓、鳴金

8樓:

信使傳信,六百里加急文書,八百里加急文書,旗語,鐘鼓。

9樓:手機使用者

烽火傳遞資訊

(驛傳制度)西周時期,為了適應周王同諸侯之間聯絡需要,在大道上每隔30裡設一個驛站,備良馬周車,專門負責傳遞官府文書,接待來往官吏和運送貨物等。

宋代將所有的公文和書信的機構總稱為「遞」,並出現了「急遞鋪」。急遞的驛騎馬領上繫有銅鈴,在道上賓士時,白天鳴鈴,夜間舉火,撞死人不負責。鋪鋪換馬,數鋪換人,風雨無阻,晝夜兼程。

南宋初年抗金將領岳飛被宋高宗以十二道金牌從前線強迫召回臨安,這類金牌就是急遞鋪傳遞的金字牌,含有十萬火急之意。 另外還有鐘鼓、煙火、鴿子、旗語、狼煙等方式傳遞資訊

特點:口耳相傳或藉助器物

資訊傳遞速度慢、不精確。

古代:靠驛差長途跋涉

資訊傳遞速度慢、資訊形式單一。

10樓:手機使用者

那就是。。。。。。。。

古代的烽火通訊傳遞方式的優缺點是什麼啊

11樓:

優點:速度快。 缺點:有誤差,譬如烽火臺附近出現火災,容易導致接受人誤解。

12樓:陳鎖戀

缺點就是萬一下雨了不好傳遞,而且不準確;優點就是一發出來就都能看見了

13樓:匿名使用者

優點:比跑的快

缺點:麻煩要人看著,相繼性不強

14樓:匿名使用者

優點:速度快。

缺點:不能瞭解資訊的真實性。

古代傳遞資訊的故事

15樓:鄢雁桃不陶

烽火在中國古代,為了傳遞軍事情報,人們曾設立過烽火臺,利用火與煙傳遞資訊。烽火臺白天燒狼糞,夜間點柴草。傳說燒狼糞時有很大的濃煙直衝藍天,在白天比火光更易被人發現,因此烽火有時又被稱為狼煙。

當發現敵情時,燃起烽火,臺臺相傳,一直傳到軍營。在2700多年前,中國周朝時的烽火告警系統就已經很完備了。

馬拉松長跑是為了報信

在交通和通訊很不發達的古代,人們要傳遞資訊只能靠兩條腿或騎馬。馬拉松長跑專案,就是為了紀念一位2000多年前為傳送捷報而犧牲的英雄設立的。公元前490年,希臘軍隊在馬拉松平原擊退波斯王大流士一世軍隊的入侵。

傳令兵菲迪皮茨一口氣從馬拉松鎮跑到首都雅典報告喜訊,當他跑完42.195千米的路程,趕到雅典廣場說完捷報之後,就精疲力竭,倒地而死。為了紀念這位戰士的英雄事蹟,2023年,在世界第一屆奧運會上,他跑過的距離被作為一個長跑比賽專案列入運動會。

用驛站傳遞資訊

文字的發明促進了人們的交往,從此通訊也就開始了。中國遠在周朝時就建立了專門傳遞官府文書的驛站,通過騎馬將文書一個驛站接一個驛站地傳遞下去,同時建立了一套較為完整的驛郵制度,以實現快速、準確的通訊。秦代統一六國後,就將驛站資訊傳遞系統作為國家的行政機構確定下來。

驛郵是以駿馬每小時奔跑15千米左右的速度傳遞資訊,來實現遠距離通訊的。在當時這已經很快了。

信鴿和信猴

為了傳遞資訊,古時候的人們還想出了許多奇異的方法,比如漂流瓶、訊號樹、信鴿和信猴等等。

在奈及利亞貝喀薩地區,人們用猴子送信。人們將母猴和子猴分別關在兩地,並時常將母猴帶去尋找子猴,使母猴認得路線。當人們需要通訊時,將信裝在竹筒裡綁在母猴身上,放它出去尋找子猴,母猴總能將信送到目的地。

信鴿從古至今,一直是有效的資訊傳送工具。在通訊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信鴿仍有用武之地。在戰爭中,通訊聯絡至關緊要。

然而一旦爆發核戰爭,核**產生的強烈電磁輻射將使現有的各種電子通訊系統陷於癱瘓,但信鴿仍能自由飛翔。瑞士軍隊訓練培育出了能雙向投書的信鴿。這些信鴿不再傳送傳統的文字書信,而是攜帶著裝在膠囊裡的計算機晶片,內中的密碼情報也只能在專門的裝置上閱讀,保密性極高。

信鴿甚至有可能成為特種通訊兵。

16樓:敏元斐徭壬

阿諾!一隻信鴿的故事

這地方離這兒不到四十英里路,這個訊息,對他具有極大的重要性。他必須在比拍電報更短的時間內得到它,困為電報在拍發和收錄地點,至少都有一小時的耽擱。要遇過四十英里的路程,什麼東西能比電報更快呢?

在當時,只有一樣東西可以辦得到,那就是一隻高階的信鴿。他不惜任何代價,要得到一隻最最優秀的信鴿。於是,翅膀上載有七次不可磨滅的紀錄的阿諾,就被選來為他送信了。

他等了一個鐘頭,又一個鐘頭,到第三個鐘頭已經開始的時候,阿諾回來了。它把翅膀鼓得颼颼直響,象顆藍色的流星似地閃進了鴿棚。比利砰地把門關上,逮住了它。

他熟練地剪斷了扎信的線,把信卷交給那個老頭兒。老頭兒的臉色變成了死一樣的慘白,他手忙腳亂地把信開啟以後,才恢復了原有的氣色。"感謝上帝!

"他一邊喘氣兒,一邊這樣說了一聲,就飛快地趕到委員會開會去了,小阿諾搭救了他。

後來,那個老頭兒想把阿諾買下來,他模模糊糊地覺得,他應該尊敬它,珍愛它,可是比利對這一點非常清楚。"這樣做有什麼好處呢?一隻信鴿的心,您是買不會的。

您可以把它象個囚犯似地關起來,別的您可就無能為力了。世界上任何東西,都沒法叫它跟它出生的老窩斷絕關係。"於是,阿諾還是住在十九號西街二百一十一號裡。

在我們那個地區裡,有一幫這樣的無賴漢,他們把飛翔著的信鴿,當成了有趣的獵捕物件。因為他們認為,這隻鴿子可能離家很遠了,或者是以為,就是把它打下來了,也很難證實他們的罪名。有不少可貴的信鴿,就是在帶著一封生死攸關的信件、匆匆地飛行著的時候,被這樣的流氓打落下來,還被殘酷地做成了肉餅餡兒。

阿諾的哥哥阿諾夫,一隻翅膀上記載著三次出色記錄的鴿子,就在一次傳送請大夫急診的信件時,遭到了這樣的殘害。當它垂死地掉在射擊者腳前的時候,它那卓越的翅膀伸了出來,露出了勝利的記錄。射擊者看到了它腿上的銀牌,感到了良心的責備。

後來他把那封急信送了出去,同時把鳥兒送還了信鴿俱樂部,說是他路上"發現"的。信鴿的主人得到噩耗跑來看他,在反覆的盤詰下,射擊者被問得張口結舌,實在無法推倭下去了,才不得不承認是自己親手開的槍。可是他又說,因為他有個可憐的生病的鄰居,非常想吃鴿子肉做的餡兒餅,所以才這麼幹的。

憤怒的鴿子主人眼睛裡噙滿了淚水。"我的鳥兒,我的美麗的阿諾夫,它傳送過二十次生命攸關的重要信件,創造過三次優秀的紀錄,救過兩個人的生命,可是你,為了做餡兒餅,就把它打死了。我可以按照法律來懲罰你,可是這種微小的報復,我也不想做。

我只要求你這一點,要是往後你又有什麼生病的鄰居想吃鴿子肉做的餡兒餅,那就請過來,我們可以免費**他專為食用的小鴿子。只要你還有一丁點兒人的氣味,你就永遠不要再開槍,或是讓別人打死我們珍貴的傳信鴿了。"

古代怎麼傳遞資訊,古代如何傳遞資訊?

一個是信件,由郵差來發放,騎馬到每個驛站,再換馬,最後把信送到 還有就是飛鴿傳書,就是用信鴿,將信綁在信鴿腿上,再放飛,信鴿就會回到原來的地方,往哪寫信就用哪個地方帶來的信鴿 還有些比較不正規的就是傳言,說書等等,人們相互傳言將資訊傳播 或者說書的先生將某些事編成書詞,用說書的方式唱出來,也算是資訊...

古代人傳遞資訊的方式有哪些特點,古代的傳遞資訊的方式及其特點

古人傳遞資訊的方法大約有以下幾種 1 羽檄 插有羽毛的書信多用於戰事緊急。2 雞毛信 一般用於民間。3 羽書 用於徵調軍隊。4 信鴿傳書 所說的飛鴿傳書 5 快馬傳書。6 傳竹筒 官家,民間都用,類似現在的信封。7 急腳遞 用於傳遞緊急軍事情報之用,俗稱 傳金牌 8 烽火 狼煙等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傳...

古代的傳遞資訊方式,急的,古代人傳遞資訊的方式有哪些?

鐘鼓 煙火 鴿子 旗語 狼煙 一個是信件,由郵差來發放,騎馬到每個驛站,再換馬,最後把信送到 還有就是飛鴿傳書,就是用信鴿,將信綁在信鴿腿上,再放飛,信鴿就會回到原來的地方,往哪寫信就用哪個地方帶來的信鴿 還有些比較不正規的就是傳言,說書等等,人們相互傳言將資訊傳播 或者說書的先生將某些事編成書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