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愷之的評價,顧愷之的評價

2022-10-11 19:22:05 字數 5105 閱讀 8659

1樓:匿名使用者

顧愷之知識淵博而有才氣,擅長詩賦、書法,尤其精通繪畫。工人像、佛像、禽獸、山水等。當時有「才絕、畫絕、痴絕」之稱。

他的畫師法衛協而又有所變化,他的畫有敷染容貌,以濃色微加點綴,不求暈飾;筆跡周密,緊勁連綿,如春蠶吐絲,春雲浮空的特點。史有以曹不興、顧愷之、陸探微、張僧繇合稱「六朝四大家」。精通畫論,其「遷想妙得」、「以形寫神」等論點,對我國傳統繪畫的發展,影響很大。

他的畫作極多,有隋朝官本《司馬宣王像》、《謝安像》、《劉牢之像》、《恆玄像》、《列仙圖》,著錄於《樑太清目》;《宣和畫譜》著錄有《夏禹治水圖》、《春龍出蟄圖》等九件。其中傳世的《女史箴圖》卷,傳為早期摹本,現藏英國倫敦不列顛博物館。另傳顧之《洛神賦圖》卷,乃宋人所作,現藏故宮博物院。

他的畫論有《論畫》、《魏晉勝流畫贊》、《畫雲臺山記》等。

2樓:一間解憂雜貨鋪

顧愷之,三痴,其代表作:《洛神賦圖卷》以曹植的文學作品洛神賦為題材,描述曹植渡洛水時與洛水神女相遇而戀愛,終因人神路隔而無奈分離的動人故事.畫家把人物的神韻,風姿表達得惟妙惟肖,這是前無古人的

顧愷之的洛神賦圖卷是其代表作(宋摹本)。絹本設色、縱27.1cm、橫572.

8cm 此卷用具體生動的形象完整的表現了三國時代曹植的名篇洛神賦的內容,也體現了這一歷史時期新興文藝理論中 重視感情生活的要求。該畫對人物心理刻劃的成功及善於表達情感內容的精深造詣,反映了這一時期中國繪畫的新發展。目前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提取碼: qb54

3樓:匿名使用者

表達出自己的觀點就好

4樓:樓臺一別恨如海

顧愷之(約公元345年—公元406年),字長康,小字虎頭,東晉畫家。江蘇人。曾為桓溫及殷仲堪參軍,義熙初任通直散騎常侍。

顧愷之很小就博覽群書,嶄露才華。他能詩善賦,擅長書法,尤其精於繪畫,是少年成名的天才藝術家,後人稱顧愷之有三絕:才絕,畫絕,痴絕。

「才絕」是說顧愷之聰穎,多才多藝;「畫絕」是說顧愷之擅長繪畫;「痴絕」就是顧愷之對藝術研究專心致志的精神。

顧愷之知識淵博而有才氣,擅長詩賦、書法,尤其精通繪畫。工人像、佛像、禽獸、山水等。當時有「才絕、畫絕、痴絕」之稱。

他的畫師法衛協而又有所變化,他的畫有敷染容貌,以濃色微加點綴,不求暈飾;筆跡周密,緊勁連綿,如春蠶吐絲,春雲浮空的特點。史有以曹不興、顧愷之、陸探微、張僧繇合稱「六朝四大家」。精通畫論,其「遷想妙得」、「以形寫神」等論點,對我國傳統繪畫的發展,影響很大。

他的畫作極多,有隋朝官本《司馬宣王像》、《謝安像》、《劉牢之像》、《恆玄像》、《列仙圖》,著錄於《樑太清目》;《宣和畫譜》著錄有《夏禹治水圖》、《春龍出蟄圖》等九件。其中傳世的《女史箴圖》卷,傳為早期摹本,現藏英國倫敦不列顛博物館。另傳顧之《洛神賦圖》卷,乃宋人所作,現藏故宮博物院。

他的畫論有《論畫》、《魏晉勝流畫贊》、《畫雲臺山記》等。

顧愷之的主要成就的意義和地位

5樓:匿名使用者

顧愷之「傳神寫照」的藝術理論。他認為,「凡畫,人最難,次山水,次狗馬,臺榭一定器耳,難成而易好,不待遷想妙得也」。畫人物之所以難,不僅難在不容易掌握人的形象特徵,而且更難在不容易表現人的精神面貌。

上面兩個例項對我們理解顧愷之「傳神寫照」的繪畫理論很有幫助。人們常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眉目足以傳情,明確地把人的精神、情感規定為藝術的表現物件,並將其置於突出地位,是顧愷之在繪畫理論上的一大貢獻。

然而,顧愷之並不認為只有眼睛才能傳神,他畫裴叔則,將其面頰上的三根毫毛畫出來,使觀者立刻感到「有如神明,殊勝未安時。」這就是說,畫家要觀察表現物件,將表現物件的特徵真實地再現出來。「傳神寫照」的繪畫理論,意味著鼓勵畫家通過探索,來表現人生超脫、永恆的精神境界。

這種繪畫理論與魏晉人物品藻和詩文評價的注重神韻是相通的。以風姿神貌的品評替代先前純理性重道德倫理的評價,這使顧愷之的畫論有了更為重要的審美意義。洛神賦圖》,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珍品。

絹本,設色,縱27.1cm,橫572.8cm。

原《洛神賦圖》卷,東晉著名畫家顧愷之繪製(宋摹),

這幅畫根據曹植著名的《洛神賦》而作,為顧愷之傳世精品。這卷宋摹本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顧愷之藝術的若干特點,千載之下,亦可遙窺其筆墨神情。全卷分為三個部分,曲折細緻而又層次分明地描繪著曹植與洛神真摯純潔的愛情故事。

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時空中自然地交替、重疊、交換,而在山川景物描繪上,無不展現一種空間美。

全畫用筆細勁古樸,恰如「春蠶吐絲」。山川樹石畫法幼稚古樸,所謂「人大於山,水不容泛」,體現了早期山水畫的特點。

此圖卷無論從內容、藝術結構、人物造形、環境描繪和筆墨表現的形式來看,都不愧為中國古典繪畫中的瑰寶之一。

顧愷之是個怎樣的人? 20

6樓:億裡獨一

博學多藝,工詩賦、書法,尤善繪畫,凡人物、佛像、禽獸、山水皆能。時有「才絕、畫絕、痴絕」之稱。

7樓:

08後人怎樣評價顧愷之?「人大於山,水不容泛」到底作何解釋

顧愷之的作品有什麼特點?

8樓: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顧愷之是魏晉時期的著名畫家。他善於畫人物,尤其擅長畫女人,這與他的孝心有關。

顧愷之一出世,母親就離開了人間。他父親原是朝廷命官,因不滿官場的腐敗,辭官回家寫詩作文。顧愷之經常衝進書房問父親:

「人家都有媽媽,我的媽媽在**?」禁不住兒子的一再詢問,父親只好以實相告。

顧愷之大哭了一場,從此變得沉默寡言了。心中只是想著母親生得什麼模樣,一次又一次地詢問父親,母親的臉龐、身材長得如何。聽了父親的回答後,他心中有了母親的身影、臉型。

他發誓要把母親的像畫出來。

他畫了一張又一張,可是父親見了總是搖頭:「不像。」他毫不氣餒,繼續作畫。

畫到第10張時,父親說:「身材手足有點兒像。」他欣喜若狂,更加用心畫像。

不久,他畫的像得到了父親的認可:「像了,像了,只是眼神還不大像。」他繼續潛心畫眼睛,畫了改,改了畫,當他又一次把畫像送到父親面前時,父親大喜過望:

「這是你的母親。」

這一年他才8歲。到20歲時,顧愷之已經是著名的畫家了。當同行問他曾經拜誰為師時,他回答說:「我的母親是我心中一直活著的老師。」

顧愷之(約345~406年),字長康,晉陵無錫(今江蘇無錫)人,我國東晉時期著名的畫家。古人對他評價很高,說他的筆法「遒勁連綿」,如「春蠶吐絲」,像「春雲浮空,流水行地」,那麼飄逸,那麼細膩。我們從顧愷之的代表作《洛神賦圖》,可以很深刻地體會到這一點。

在《洛神賦圖》畫卷中,洛神多次出現,或在水面凌波回顧,或在雲間邀遊,其神態之飄逸,衣帶之擺盪,完全體現了顧愷之作畫的特點。更重要的是,這幅畫還表現出我國古畫「傳神」的妙趣。

顧愷之的歷史地位

9樓:匿名使用者

傳神便是能讓藝術品活靈活現,雖是藝術品,但是看起來卻像是真實的一般,也就是賦予藝術品以「靈魂」,就像「畫龍點睛」的故事中說的一般,當給龍點上眼睛時,忽然那條龍便溢位石壁,飛向天空,東晉著名畫家顧愷之畫人物畫時數年不畫眼睛或許就是要追求這種效果吧,據說他「畫人嘗數年不點睛,人問其故,答曰:『四體妍蚩,本無關於妙處,傳神寫照,正在阿睹之中。』」(《歷代名畫記·顧愷之傳》)我們從這可以看出,追求傳神是顧愷之一生的追求。

其實追求傳神不是從顧愷之開始的,傳神論在公元4世紀提出來,是受了漢末魏初名家論「言意之辨」和魏晉玄學的影響。名家以《周易·繫辭》的「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知人論事,主張看人不能只看其骨相與言論,還必須觀其內在的神,而神常是不可言傳的。玄學家王弼以老莊解《易》,發揮莊子「得意忘言」思想,並擴而大之把它作為解經、證玄、調和乃至認識藝術的新方法。

他的「得意忘言」與名家的「言不盡意」都重神、意,但名家輕言、象,只強調意會;他則從另一方面認識到「盡意莫若象,盡象莫若言」,認為意是目的,言、象是手段,唯有通過手段才能達到目的。但是在這之前,傳神論並沒有在藝術上發揮主流的作用,直到東晉時,顧愷之充分的提出傳神論並將其作為藝術的重要命題,而且用它來評判美學,他也就將傳神論發展到了一個高峰,當然,玄學在當時佔有重要的地位,顧愷之的傳神論也受到玄學的重要影響,他的作畫也帶有玄學的思想,例如,他為謝昆畫像時,襯以山岩為背景,並謂「此子宜置丘壑中」,並認為這樣更能體現人的神。並不是像文藝復興時代的達芬奇之類的畫家一樣,畫人是為了完完全全的表現人,體現人的主要地位。

顧愷之的傳神是希望能將人的神情給描繪出來,讓其更加生動,更加像原物,更加有性格,例如他畫裴楷像,「頰上益三毛,而神明殊勝。」當然裴楷本來頰上並沒有毛,但當他給裴楷加上「三毛」之後,「神明殊勝」,這從中我們便可以得知其作畫的高明瞭,這也就加進了顧愷之的另一思想——「遷思妙得」,還有「以行寫神」,這都是為了他的傳神寫照服務的。就像上面所提到的兩個例子,給裴楷的頰上加三毛,將謝昆置於丘壑中,都是通過以形來傳達人物的神,而且是將人的意願加到事物中去,讓其具有人的特徵,或者說是有作者的將作者的想法、意念和個性滲透到藝術品中。

如果說文藝作品是現實生活的反映,那麼畫畫就更不用說了,人物畫、肖像畫大多數都是以實際人作為模本的,但是如果只是將事物搬到畫面上,那麼就不能很好的將事物畫得逼真,那樣的作品只是形像而神不像,在文學概論中有這樣的說法:文化創作不是將現實生活中的實際情況源源本本的搬到紙上,那樣跟拿一面鏡子向四面八方照一照又有什麼區別呢,那樣根本就不需要文學家了,文學的創造是作者對現實生活的感受之後對生活的看法,是對生活的濃縮,對生活的提煉,顧愷之也極善於捕捉生活的細節和特殊環境,將人物的「神」表現得出神入化。

顧愷之的傳神論是人物畫創作實踐的理論總結。所謂形神,當時都是針對畫人物而提出的。直到唐代,傳神論也還是主要作為人物畫的審美標準被運用的。

五代以後山水、花鳥畫大盛,抒情寄意作為突出的美學命題被提出來,由是自宋以後,寫意論成為更流行的審美準則;傳神論一方面由人物畫擴大到山水、花鳥領域,另一方面又有所凝縮——「傳神」一詞漸漸成了肖像畫體裁的專用語。他認為最難的是畫人,他在《魏晉勝流畫贊》的開頭就指出:「凡畫,人最難,次山水,次狗馬;臺榭一定器耳,難成而易好,不待遷想秒得也。

」在這裡他就提出了一個重要的作畫思想:「遷想妙得」,「遷想妙得」是指在創造主體通過藝術形象,將自己的思想感情「遷入」,從而做到對客體更深刻的把握,使藝術形象更具有表現力,遷入感情,是文學和藝術作品最主要的做法,這種方法使藝術品更具備神。

***說過:「言之無物,行而不遠。」表現藝術品的神,便是藝術品中的「物」,他直接表現了作者對生活的看法,對生物的看法,直接傳達了藝術家的思想,有神的藝術品,更有韻味,更值得品嚐,更加經得起品嚐,所以,「神」是跟「韻」結合在一起的,神韻,是藝術品的真正價值,也是審美的真正價值。

顧愷之的藝術成就顧愷之的藝術成就是什麼?

可以去看一下,它還有他畫的圖的連結,相當不錯.顧愷之 約公元345年 公元406年 字長康,小字虎頭,東晉畫家。江蘇人。曾為桓溫及殷仲堪參軍,義熙初任通直散騎常侍。顧愷之知識淵博而有才氣,擅長詩賦 書法,尤其精通繪畫。工人像 佛像 禽獸 山水等。當時有 才絕 畫絕 痴絕 之稱。他的畫師法衛協而又有所...

結合顧愷之的畫作及畫論,說明顧愷之的藝術成就和理論成就

顧愷之 傳神寫照 的藝術理論。他認為,凡畫,人最難,次山水,次狗馬,臺榭一定器耳,難成而易好,不待遷想妙得也 畫人物之所以難,不僅難在不容易掌握人的形象特徵,而且更難在不容易表現人的精神面貌。上面兩個例項對我們理解顧愷之 傳神寫照 的繪畫理論很有幫助。人們常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眉目足以傳情,明確地...

顧愷之在繪畫史上的地位顧愷之在中國繪畫史上的地位

東晉畫家。字長康,小字虎頭,晉陵無錫 今江蘇無錫 人。曾為醒溫及殷仲堪參軍,義熙 105 418 初任通直散騎常侍。劉裕北伐南燕,愷之為作 祭牙 旗 文 多才藝,工詩賦 書法,尤精繪畫,嘗有才絕 畫絕 痴絕之稱。多作人物肖像及神仙 佛像 禽獸 山水等。畫人注重點睛,自雲傳神寫照,正在阿堵 即這個,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