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不理髮真的會被殺頭嗎

2022-11-07 04:02:12 字數 5044 閱讀 5053

1樓:

不是不理髮,是必須把頭皮剃光,只在腦後留下一條小辮子,像老鼠尾巴一樣,並且能從銅錢孔中穿過才行,不然就要殺頭,在那個被野蠻人統治的時代,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不是說笑的。

老電影《鴉片戰爭》裡有個片段,有個跟著英國商人回來的年輕人,因為沒有辮子,帶了假辮子上的岸,在官差到處抓和鴉片有關的人時,發現他帶的假的,沒有辮子,就要抓起來殺掉,這一幕反應了當時清朝的野蠻、殘暴和落後。大多數觀眾看這個電影時,總是先入為主的認為英國人販運鴉片來,和他們有關的就是壞的,該死,忽視了要殺這個年輕人的原因僅僅是髮型。

順便說下,我們電影電視裡看到的那種只剃了前面半邊,後面梳著大辮子的髮型,是直到已經發生革命,清朝滅亡前夕才出現的,因為清朝已經無力管制了,真正的清朝髮型是我第一段裡說的那樣。電影電視為了美化,才採用了全部末期髮型。

2樓:匿名使用者

是的。剃髮令,指中國明末清初時期滿清**以「不從者斬」為手段,強令其統治下的全國各民族,主要是漢族、蒙古族及其它南方少數民族等,改剃滿族髮型的政策。

清代以前的男人真的不理髮嗎

3樓:張龍恩

我國很久以前是沒有「理髮」一詞的,認為「頭髮」受之於父母,不能隨便剃除。故當時男女都留長髮,只是盤發的方式不同。到了漢代,就有以理髮為職業的工匠。

南北朝時代,南朝梁的貴族子弟都削髮剃面,那時的理髮業已經很發達,出現了專職的理髮師。「理髮」一詞,最早出現在宋代的文獻中,朱熹在註疏《詩·周頌·良耜》中「其比為櫛」一句裡說明:「櫛,理髮器也。

」宋朝理髮業已比較發達,有了專門製造理髮工具的作坊。那時,對剃髮有個特殊的稱呼叫「待詔」。後來,逐漸發展成一種技藝,一個行業。

在元明兩朝,人們理髮更為普遍。到了清朝,滿族貴族為了達到長久統治的需要,強制下令男子一律剃頭梳辮,「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人們無奈去剃掉前額頂上的頭髮,理髮業空前發展起來。

當時,到處都有理髮挑子,理髮工手執鐵夾(音叉)沿街叫賣,給人理髮。

由於各朝代對頭髮的清潔衛生處理方法不同,所以有不同的稱呼,明代叫「篦頭」,清代叫「剃頭」,還有叫「剪頭」、「推頭」等。

我國建立的第一個理髮店,是清順治年間在奉天府建的。辛亥革命以後,許多在日本的中國理髮師紛紛回國開設理髮店。

理髮的歷史和理髮師的歷史:

我們現在所稱的理髮師、美容師,古時候稱作待詔、剃工、鑷工,俗呼為理髮匠、剃頭匠、整容匠等。理髮與美容從遠古就已產生了,傳說伏羲時就已開始椎髻,不再散發。在髮式上漢族已區別於少數民族的披髮、斷髮、或編髮,直到清兵入關以前。

古人挽發為髻,古時的理髮就是沐發與梳櫛。男女梳櫛,都得用梳子和篦子。《詩經·小雅·采綠》寫女子采綠,想到丈夫要回來了,「予發曲局,薄言歸沫」。

意思是說,我的頭髮捲曲蓬鬆,快回家沫櫛洗梳。《左傳·僖公二十二年》:「寡君之使婢子侍執巾櫛,以固子也。

」這說明古時貴族有專人為其梳理頭髮。古代男女到了成年,要行加冠與及笄之禮,要束髮;對罪犯施髡刑,還有僅去須鬢的刑罰,這都需要專門的「櫛工」。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說南朝梁的貴遊子弟「無不薰衣剃面」。

加上平民百姓也要理髮,「櫛工」朝廷有櫛工外,為平民的私家「櫛工」也產生了。最遲到宋代,私家理髮業已形成了規模,宋洪邁《夷堅志乙》卷十二《成都鑷工》:「政和初,成都有鑷工,出行塵間,妻獨居,一髯髻道人來求摘鬚毛,先與錢二百」;宋張端義的《貴耳集》中,也記載秦檜曾喚一鑷工為他櫛發,以五千當二錢嘗給鑷工。

宋元的理髮匠被稱為待詔,正如賣茶水的被成為「茶博士」一樣,取其隨時待命而被召喚而已。當時的理髮匠不但有店鋪,而且也有了行會,宋周密的《武林舊事·社會》就記載當時的臨安(杭州)有「淨髮(梳剃)社」,元代據延佑元年(1314)長興州修建東嶽行宮碑,碑陰刻辭中有「淨髮行」的記載。理髮行會一直延續到上個世紀四十年代。

清兵初入關時,曾下「剃髮令」,將漢人束髮為髻改為剃髮留辮。當時有「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之舉。那時,專門有人挑著一幅剃頭擔子,後來掛鐵搭連的地方,原先是掛刀的地方,不肯剃髮就立即砍頭。

辛亥革命後,才把辮子革掉。中國人的頭髮與髮式,也曾經歷過血風腥雨的考驗!

作為一個行業,也有自己信奉的祖師。清紀昀在《烏魯木齊雜記》中說:「剃工所奉神曰羅祖,每賽會,剃工皆赴祠前。

」舊時記載理髮業行規行語與隱語的《淨髮須知》,今存於《永樂大典》中,可《淨髮須知》淨髮業的祖師是羅祖並稱羅真人,說:「羅真人住江東,七歲學藝通。丙戌年中舉,刀鉺動玄宗。

」按此說羅祖應是唐明皇時人,但《淨髮須知》又說羅祖於獻宗時,曾為皇帝「整頓龍顏」,皇帝賜給金玉真珠,不受而歸。但唐朝並無「獻宗」皇帝,傳聞恐有失實之處。民間還傳說,武則天時,她的兒子驢頭太子性格暴虐,誰為他剃頭都伺候不好,他動輒殺人。

羅祖雖年幼,但手藝精湛。自動替師傅去為驢頭太子剃頭,挽救了天下的剃頭師傅,因而被尊為祖師。

更為有趣的是,舊時的理髮業,還把八仙之一的呂洞賓拉來當了祖師。傳清代雍正年間,雍正頭上長癩疤,很難剃,不少匠人被殺。一天來了一位道人自動為皇帝剃頭,剃得很好,只是脖子上出現一道紅圈,便被拉出去連砍三次頭,砍完又長了出來。

著才知道理髮的道人是仙人呂洞賓,那道紅圈是為皇帝治癩瘡的。雍正這才答應今後不再殺剃頭師傅,並敕封理髮師為「半副鑾駕,小執事」,並贈對聯:「做天下頭等事業,用世間頂上功夫」。

呂洞賓還把理髮絕技傳給理髮師傅,因此呂洞賓也就被尊為祖師了。這些傳說有許多虛構的東西,有的傳說還把前面呂洞賓理髮的事,說是清代羅真人所為,這位真人姓羅名隱。

這些傳說都被過去的理髮行業傳為行內祕史,特別是對羅祖,每到舊曆七月十三,羅祖誕辰日,理髮業舉行盛會。四十年代,北京舉行盛會時,因與會人多,精忠廟容不下,便改在中南海懷仁堂舉行,足見其盛況了。

如今的理髮、美容業,已以全新、現代化的面貌出現在大眾面前。理髮、美容業為適應當今群眾的審美、清潔的需要,依靠的是現代化的規範管理與科學技術,而不是冥冥之中難以尋覓的神靈了.

清代以前的男人真的不理髮嗎?

4樓:緒起

我國很久以前是沒有「理髮」一詞的,認為「頭髮」受之於父母,不能隨便剃除。故當時男女都留長髮,只是盤發的方式不同。到了漢代,就有以理髮為職業的工匠。

南北朝時代,南朝梁的貴族子弟都削髮剃面,那時的理髮業已經很發達,出現了專職的理髮師。「理髮」一詞,最早出現在宋代的文獻中,朱熹在註疏《詩·周頌·良耜》中「其比為櫛」一句裡說明:「櫛,理髮器也。

」宋朝理髮業已比較發達,有了專門製造理髮工具的作坊。那時,對剃髮有個特殊的稱呼叫「待詔」。後來,逐漸發展成一種技藝,一個行業。

在元明兩朝,人們理髮更為普遍。到了清朝,滿族貴族為了達到長久統治的需要,強制下令男子一律剃頭梳辮,「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人們無奈去剃掉前額頂上的頭髮,理髮業空前發展起來。

當時,到處都有理髮挑子,理髮工手執鐵夾(音叉)沿街叫賣,給人理髮。

由於各朝代對頭髮的清潔衛生處理方法不同,所以有不同的稱呼,明代叫「篦頭」,清代叫「剃頭」,還有叫「剪頭」、「推頭」等。

我國建立的第一個理髮店,是清順治年間在奉天府建的。辛亥革命以後,許多在日本的中國理髮師紛紛回國開設理髮店。

理髮的歷史和理髮師的歷史:

我們現在所稱的理髮師、美容師,古時候稱作待詔、剃工、鑷工,俗呼為理髮匠、剃頭匠、整容匠等。理髮與美容從遠古就已產生了,傳說伏羲時就已開始椎髻,不再散發。在髮式上漢族已區別於少數民族的披髮、斷髮、或編髮,直到清兵入關以前。

古人挽發為髻,古時的理髮就是沐發與梳櫛。男女梳櫛,都得用梳子和篦子。《詩經·小雅·采綠》寫女子采綠,想到丈夫要回來了,「予發曲局,薄言歸沫」。

意思是說,我的頭髮捲曲蓬鬆,快回家沫櫛洗梳。《左傳·僖公二十二年》:「寡君之使婢子侍執巾櫛,以固子也。

」這說明古時貴族有專人為其梳理頭髮。古代男女到了成年,要行加冠與及笄之禮,要束髮;對罪犯施髡刑,還有僅去須鬢的刑罰,這都需要專門的「櫛工」。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說南朝梁的貴遊子弟「無不薰衣剃面」。

加上平民百姓也要理髮,「櫛工」朝廷有櫛工外,為平民的私家「櫛工」也產生了。最遲到宋代,私家理髮業已形成了規模,宋洪邁《夷堅志乙》卷十二《成都鑷工》:「政和初,成都有鑷工,出行塵間,妻獨居,一髯髻道人來求摘鬚毛,先與錢二百」;宋張端義的《貴耳集》中,也記載秦檜曾喚一鑷工為他櫛發,以五千當二錢嘗給鑷工。

宋元的理髮匠被稱為待詔,正如賣茶水的被成為「茶博士」一樣,取其隨時待命而被召喚而已。當時的理髮匠不但有店鋪,而且也有了行會,宋周密的《武林舊事·社會》就記載當時的臨安(杭州)有「淨髮(梳剃)社」,元代據延佑元年(1314)長興州修建東嶽行宮碑,碑陰刻辭中有「淨髮行」的記載。理髮行會一直延續到上個世紀四十年代。

清兵初入關時,曾下「剃髮令」,將漢人束髮為髻改為剃髮留辮。當時有「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之舉。那時,專門有人挑著一幅剃頭擔子,後來掛鐵搭連的地方,原先是掛刀的地方,不肯剃髮就立即砍頭。

辛亥革命後,才把辮子革掉。中國人的頭髮與髮式,也曾經歷過血風腥雨的考驗!

作為一個行業,也有自己信奉的祖師。清紀昀在《烏魯木齊雜記》中說:「剃工所奉神曰羅祖,每賽會,剃工皆赴祠前。

」舊時記載理髮業行規行語與隱語的《淨髮須知》,今存於《永樂大典》中,可《淨髮須知》淨髮業的祖師是羅祖並稱羅真人,說:「羅真人住江東,七歲學藝通。丙戌年中舉,刀鉺動玄宗。

」按此說羅祖應是唐明皇時人,但《淨髮須知》又說羅祖於獻宗時,曾為皇帝「整頓龍顏」,皇帝賜給金玉真珠,不受而歸。但唐朝並無「獻宗」皇帝,傳聞恐有失實之處。民間還傳說,武則天時,她的兒子驢頭太子性格暴虐,誰為他剃頭都伺候不好,他動輒殺人。

羅祖雖年幼,但手藝精湛。自動替師傅去為驢頭太子剃頭,挽救了天下的剃頭師傅,因而被尊為祖師。

更為有趣的是,舊時的理髮業,還把八仙之一的呂洞賓拉來當了祖師。傳清代雍正年間,雍正頭上長癩疤,很難剃,不少匠人被殺。一天來了一位道人自動為皇帝剃頭,剃得很好,只是脖子上出現一道紅圈,便被拉出去連砍三次頭,砍完又長了出來。

著才知道理髮的道人是仙人呂洞賓,那道紅圈是為皇帝治癩瘡的。雍正這才答應今後不再殺剃頭師傅,並敕封理髮師為「半副鑾駕,小執事」,並贈對聯:「做天下頭等事業,用世間頂上功夫」。

呂洞賓還把理髮絕技傳給理髮師傅,因此呂洞賓也就被尊為祖師了。這些傳說有許多虛構的東西,有的傳說還把前面呂洞賓理髮的事,說是清代羅真人所為,這位真人姓羅名隱。

這些傳說都被過去的理髮行業傳為行內祕史,特別是對羅祖,每到舊曆七月十三,羅祖誕辰日,理髮業舉行盛會。四十年代,北京舉行盛會時,因與會人多,精忠廟容不下,便改在中南海懷仁堂舉行,足見其盛況了。

如今的理髮、美容業,已以全新、現代化的面貌出現在大眾面前。理髮、美容業為適應當今群眾的審美、清潔的需要,依靠的是現代化的規範管理與科學技術,而不是冥冥之中難以尋覓的神靈了.

在清朝之前我國人理髮麼,清朝之前中國有理髮店嗎

不理髮,因為按照中國人傳統看法,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理了即代表不孝!理髮!怎麼可能不理髮?你想想和尚尼姑就知道了,他們的頭髮長出來就得剃掉!清朝之前中國有理髮店嗎 子曰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復坐,吾語汝。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至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

古代中國人真的不理髮嗎,古人真的不剪頭髮嗎一直留著?清朝人除外

說是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但其實也是會理髮的,雖然不像現在這樣剪短,但一樣會去修整,會把比較多餘的有礙瞻觀的部分去除掉。同樣也會修整鬍鬚和體毛。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孝經 開宗明義章 孝經傳之兩千年,身體髮膚是父母給的,毀傷即是不孝,所以,除了六親不認出家剃度,凡人們是不能剃掉鬚髮的。...

正月為什麼不理髮,正月裡為什麼不能理髮?

正月裡不能剪髮其實這個個誤傳,很多地方說正月裡不能理髮,會死舅舅,其實真正的是 思舅 據說正月裡剃頭會死舅舅 正月不能理髮的風俗影響很大,人們普遍是在臘月理一次髮,然後等到二月二 龍抬頭 才會再進理髮店。我回答道 一種迷信說法罷了。相傳很久以前,有一個貧窮的理髮匠很愛自己的舅舅。然而到了正月,理髮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