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篇文言文的開頭是墨池之上,今為州學舍是哪篇文言文

2022-12-03 09:16:37 字數 4810 閱讀 6493

1樓:賁宇

這篇文章就叫墨池記

墨池記 曾鞏

臨川之城東,有地隱然而高,以臨於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窪然而方以長,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臨川記》雲也。羲之嘗慕張芝,臨池學書,池水盡黑,此為其故跡,豈信然耶?

方羲之之不可強以仕,而嘗極東方,出滄海,以娛其意于山水之間。豈其徜徉肆恣,而又嘗自休於此邪?羲之之書晚乃善,則其所能,蓋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然後世未有能及者,豈其學不如彼邪?則學固豈可以少哉!況欲深造道德者耶?

墨池之上,今為州學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書「晉王右軍墨池」之六字於楹間以揭之,又告於鞏曰:「願有記。

」推王君之心,豈愛人之善,雖一能不以廢,而因以及乎其跡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學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後人尚之如此,況仁人莊士之遺風餘思,被於來世者如何哉!

慶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鞏記。

譯文臨川郡城的東面,有塊緩緩高起的高地,下臨溪水,名叫新城。新城的上面,有一口低窪的長方形水池,稱為王羲之墨池。這是南朝宋人荀伯子在《臨川記》裡所記述的。

王羲之曾經仰慕東漢書法家張芝,在此池邊練習書法,池水都因而變黑了,這就是他的故跡。難道真的是這回事嗎?

當王羲之不願受人勉強而做官的時候,他曾遍遊越東各地,泛舟東海之上,以快心於山光水色之中。難道當他逍遙遨遊盡情遊覽的時候,又曾經在此地休息過嗎?王羲之的書法到了晚年才漸入佳境,看來他所以能有這麼深的造詣,是因為他刻苦用功所達到的結果,而不是天才所致。

但後世沒有能及得上王羲之的,恐怕是他們所下的學習功夫不如王羲之吧。看來學習的功夫怎麼可以少呢!更何況對於想要在道德方面取得很高的成就的人呢?

墨池旁邊現在是撫州州學的校舍。教授王君深怕關於墨池的事蹟被湮沒無聞,就寫了「晉王右軍墨池」這六個大字懸掛在門前兩柱之間標明它,又對我說:「希望有篇敘記文章。

」我推測王君的心意,莫非是因為愛好別人的長處,即使是一技之長也不肯讓它埋沒,因此就連他的遺蹟一併重視起來嗎?或者是想推廣王羲之臨池苦學的事蹟來勉勵這裡的學生嗎?人有一技之長,尚且使後代人尊崇到這般地步,更不用說仁人君子們留下來的風尚和美德會怎樣地影響到後世人呢!

慶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鞏作記。

2樓:疏雨夜來新霽

[甲]墨池之上,今為州學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書「晉王右軍墨池」之六字於楹間以揭之,又告於鞏曰:「願有記。

」推王君之心,豈愛人之善,雖一能不以廢,而因以及乎其跡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學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後人尚之如此,況仁人莊士之遺風餘思,被於來世者何如哉。

[乙]人有從學者,董遇(人名)不肯教,而云「必當先讀百遍」。又言:「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從學者雲:「苦於無日。」董遇言:

「當以三餘。」或問「三餘」之意,董遇言:「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時(農時)之餘也。

」1.用自己的話概括,[甲]文中王君推祟王羲之的目的是 ;[乙]文中董遇告訴從學者 。 (3分)

2.解釋下面兩組加點的詞。 (4分)

(1)a 被於來世者何如哉 被: b 將軍身被堅執銳 被:

(2)a 或問「三餘」之意 意: b 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

3.用現代漢語說說下面句子的意思(加點詞必須準確譯出)。 (4分)

(1)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書「晉王右軍墨池」之六字於楹間以揭之……

(2)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時之餘也。

4.談談你讀[乙]文後獲得的啟示。

1勉學勸善;

利用「三餘」勤讀;

2(1)影響;同「披」,穿著; (2)意思;情趣。

3(1)教授王盛君擔心墨池不夠明顯,於是寫了「晉王右軍墨池」懸掛在門前的楹柱之間來標明它。

(2)冬天是一年的空閒時間,夜晚是一天的空閒時間,陰雨的時候是農時的空閒時間。

4要點:善於利用空閒時間來學習。(可從不同角度,如①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②董遇誨人不倦)

3樓:際璇

是墨池記,o(∩_∩)o~

墨池記原文及譯文

4樓:絕技壞

北宋文學家曾鞏《墨池記》原文:

臨川之城東,有地隱然而高,以臨於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窪然而方以長,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臨川記》雲也。羲之嘗慕張芝,臨池學書,池水盡黑,此為其故跡,豈信然邪?

方羲之之不可強以仕,而嘗極東方,出滄海,以娛其意于山水之間;豈其徜徉肆恣,而又嘗自休於此邪?羲之之書晚乃善,則其所能,蓋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後世未有能及者,豈其學不如彼邪?

則學固豈可以少哉,況欲深造道德者邪?

墨池之上,今為州學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書『晉王右軍墨池』之六字於楹間以揭之。又告於鞏曰:

「願有記」。推王君之心,豈愛人之善,雖一能不以廢,而因以及乎其跡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學者邪?

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後人尚之如此,況仁人莊士之遺風餘思被於來世者何如哉!

慶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鞏記。

譯文:臨川郡城的東面,有一塊地微微高起,並且靠近溪流,叫做新城。新城上面,有個池子低窪呈長方形,說是王羲之的墨池,這是荀伯子《臨川記》裡說的。

羲之曾經仰慕張芝「臨池學書,池水盡黑」的精神,(現在說)這是羲之的(墨池)遺址,難道是真的嗎?當羲之不願勉強做官時,曾經遊遍東方,出遊東海,在山水之間使他的心情快樂。莫非他在盡情遊覽時,曾在這裡停留過?

羲之的書法,到晚年才特別好。那麼他能達到這步,大概也是靠他自己的精神和毅力取得的,並不是天生的。但是後代沒有能夠趕上他的人,是不是後人學習下的功夫不如他呢?

那麼學習的功夫難道可以少下嗎?何況想在道德修養上深造的人呢?

墨池的旁邊,現在是撫州州學的校舍,教授王盛先生擔心墨池不能出名,寫了「晉王右軍墨池」六個字掛在屋前兩柱之間,又請求我說:「希望有一篇(墨池)記。」推測王先生的用心,是不是喜愛別人的優點,即使是一技之長也不讓它埋沒,因而推廣到王羲之的遺蹟呢?

莫非也想推廣王羲之的事蹟來勉勵那些學員吧?

一個人有一技之長,就能使後人像這樣尊重他;何況那些品德高尚、行為端莊的人,遺留下來令人思慕的美好風範,對於後世的影響那就更不用說了!

慶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鞏作記。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墨池在江西省臨川縣,相傳是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洗筆硯處。相傳東晉書法家王羲之在池邊習字,池水盡黑。

曾鞏欽慕王羲之的盛名,於慶曆八年(1048)九月,專程來臨川憑弔墨池遺蹟。州學教授(官名)王盛請他為「晉王右軍墨池」作記,於是曾鞏根據王羲之的軼事,寫下了此篇散文《墨池記》。

詩詞賞析

此文從傳說中王羲之墨池遺蹟入筆,巧妙機智地借題發揮,撇下「墨池」之真假不著一言,而是重點論及王羲之本人,說明王羲之的成功取決於其後天的不懈努力,順理成章的強調了學習的重要性。

從題目來看,《墨池記》屬於記敘古蹟的那類「記」體散文,但是作者並未停留於對古蹟本身的煩瑣記敘,而是充分發揮其長於說理的藝術才能,緊緊圍繞墨池這一貫穿全文的中心線索,一面記敘,一面議論,夾敘夾議,以議為主,無論記敘議論,都能揮灑自如。

記敘部分既描寫了新城的方位、地勢、環境,又敘說了墨池的來歷,還介紹了王羲之的生活經歷,和他的理想情趣。所有記敘文字,又只是作為引出議論的陪襯和發端。議論部分文筆精煉,邏輯性很強。

例如,作者依據王羲之書法「晚乃善」的史實,只用一個「晚」字,便理由充足地說明了王羲之的精湛筆藝,是「精力自制」,「非天成」的道理。

至於後世沒有趕超過王羲之,也不是由於缺乏天才,而是「其學不如彼」,即主觀努力不如他,所以最後的結論便自然而然地落到了「學豈可少」上,指出了問題的關鍵是刻苦學習的精神不能少。這樣作者只須三言兩語,便切中肯綮,收到點石成金之效;主旨一經點明,隨即戛然而止,給人留下了思索的餘地。

全文通過記敘、議論的交替出現,顯示出不斷起伏的層層波瀾,突出了勉人為學的鮮明主題,從而使得這篇「記」體散文,成為一篇文情並茂而又議論風生、結構謹嚴而又筆法活脫的優秀說理小品。

5樓:cc天堂

原文:臨川之城東,有地隱然而高,以臨於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窪然而方以長,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臨川記》雲也。羲之嘗慕張芝,臨池學書,池水盡黑,此為其故跡,豈信然邪?

方羲之之不可強以仕,而嘗極東方,出滄海,以娛其意于山水之間,豈有徜徉肆恣,而又嘗自休於此邪?羲之之書晚乃善,則其所能,蓋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後世未有能及者,豈其學不如彼邪?

則學固豈可以少哉!況欲深造道德者邪?

墨池之上,今為州學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書「晉王右軍墨池」之六字於楹間以揭之,又告於鞏曰:「願有記。

」推王君之心,豈愛人之善,雖一能不以廢,而因以及乎其跡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學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後人尚之如此,況仁人莊士之遺風餘思,被於來世者何如哉!

慶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鞏記。

譯文:臨川郡城的東面,有塊突起的高地,下臨溪水,名叫新城。新城上面,有一口低窪的長方形水池,稱為王羲之墨池。這是南朝宋人荀伯子在《臨川記》裡所記述的。

王羲之曾經仰慕東漢書法家張芝,在此池邊練習書法,池水都因而變黑了,這就是他的故跡。難道真的是這回事嗎?當王羲之不願受人勉強而做官的時候,他曾遍遊越東各地,泛舟東海之上,以快心於山光水色之中。

難道當他逍遙遨遊盡情遊覽的時候,又曾經在此地休息過嗎?王羲之的書法到了晚年才漸入佳境,看來他所以能有這麼深的造詣,是因為他刻苦用功所達到的結果,而不是天才所致。但後世沒有能及得上王羲之的,恐怕是他們所下的學習功夫不如王羲之吧?

看來學習的功夫怎麼可以少化嗎!更何況對於想要在道德方面取得很高的成就的人呢?

墨池旁邊現在是撫州州學的校舍。教授王君深怕關於墨池的事蹟被湮沒無聞,就寫了「晉王右軍墨池」這六個大字懸掛在門前兩柱之間標明它,又對我說:「希望有篇敘記文章。

」我推測王君的心意,莫非是因為愛好別人的長處,即使是一技之長也不肯讓它埋沒,因此就連他的遺蹟一併重視起來嗎?或者是想推廣王羲之臨池苦學的事蹟來勉勵這裡的學生嗎?人有一技之長,尚且使後代人尊崇到這般地步,更不用說仁人君子們留下來的風尚和美德會怎樣地影響到後世人呢!

慶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鞏作記。

對於高考的文言文,是平時積累文言文好還是學習如何去翻譯文言文好

高考文言文翻譯方法 1 要把文言語句放到上下文中理解。要譯好一個句子,同樣要遵從 詞不離句,句不離篇 的原則。要把文言語句放到上下文中來理解,放到具體的語言環境中來斟酌。判定文言虛詞的意義和用法,一字多義的實詞到底是哪個義項,文言句式是如何選用的,怎樣準確斷句,意譯如何進行,這些都要依託上下文。離開...

文言文的個種語態的意思,文言文中為有幾種意思

共有定語,謂語,補語,狀語,表語。主謂賓式句子 予 主語 獨愛 謂語 蓮 賓語 之出淤泥而不染。主語 語言動作的發起人 謂語 表示主語動作狀態的詞。賓語 主語動作的承受者。補語 補充說明句子成分的句子成分。1 從位置上判定。補語一般用在動詞 形容詞謂語後 2 從補語的構成方面來判定。補語常由介賓短語...

包拯字希仁開頭的文言文翻譯,包拯子希仁文言文翻譯點解

包拯,字希仁,廬州合肥人。最初考中進士,被授為大理評事,出任建昌縣的知縣。因為父母親年紀都大了,包拯辭官不去赴任。得到監和州稅的官職,父母又不想讓他離開,包拯就辭去官職,回家贍養老人。幾年之後,他的父母親相繼去世,包拯在雙親的墓旁築起草廬,直到守喪期滿,還是徘徊猶豫 不忍離去,同鄉父老多次前來勸慰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