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讀書才能記憶牢固,怎樣讀書才要有效率

2022-12-10 19:41:21 字數 5665 閱讀 3443

1樓:揚心宜

第一,讀書時,一定要帶著明確的目的和任務。據心理學研究,閱讀中的記憶有兩種:一種是無意識記憶;一種是有意識記憶。

如果閱讀時,並沒有什麼明確的目的,只是隨便翻翻,但翻過之後,不自覺地記住了一些東西,用的時候能夠回想起來,這樣的記憶就叫無意識記憶。無意識記憶留在腦子裡的印象有深有淺,感興趣的東西印象深,記得時間也長,不感興趣的東西印象淺,過後就忘了。如果閱讀前,有一定目的,閱讀中又按照一定的方法步驟經過自覺的努力去識記文章的內容,讀過以後能夠清楚地回想起來,這樣的記憶就叫有意識記憶。

有一位老師曾經做過這樣的實驗:在甲班,讓同學閱讀一篇文章,閱讀前沒有提出任何要求。讀過以後,立即測驗,要大家寫出文章的結構提綱和中心思想。

結果有相當一部分同學寫不出來或寫得不對。在乙班,讓同學閱讀同一篇文章,但閱讀前就提出,讀後要寫出文章的結構提綱和中心思想,此後進行了同樣的測驗,結果絕大多數同學能夠正確地回答問題。實驗表明,有意識記憶比無意識記憶效果要好得多。

有意識記憶的重要特點是閱讀時有明確的目的,有了目的,大腦就能積極、主動地去識記讀過的內容。因此,要想獲得較好的記憶效果,就得帶著任務讀書。

第二,閱讀時,一定要積極思考,加深對讀物的理解。心理學家們還指出,按照閱讀時的理解程度,記憶又可分為機械記憶和意義記憶兩種。對閱讀材料不求理解,只靠反覆誦讀記住讀過的東西,這樣的記憶叫機械記憶。

如讀書時碰到的人名、地名、年代等等,就要靠死記硬背,直到記住為止。如果在閱讀過程中,對文章進行了分析研究,在理解的基礎上記住了文章的內容觀點,這樣的記憶就叫意義記憶。例如,閱讀一篇議**,就要弄清文章的論點是什麼,論據是什麼,論據是怎樣說明論點的,經過這樣的分析研究,文章就會在腦子裡留下清晰的印象,經久不忘。

機械記憶與意義記憶效果大不相同。有人做過實驗,識記十二個不成詞的漢字,需要複習十六次才能背下來,識記四百八十個字的詩歌,只需複習八次就能背誦下來。前者因為字與字之間沒有意義聯絡,只能靠機械記憶,所以記得慢;在詩歌中,字與字之間形成了意義聯絡,是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的,所以記得快。

我們閱讀的文章,絕大多數在內容上是有內在聯絡的,因此,要積極思考,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效果才好。

第三,讀書時,除了要有意識地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之外,還可以採用一些輔助方法幫助記憶。

誦讀法。即高聲朗誦閱讀材料,一邊看,一邊念,一邊聽,朗誦時,由於眼、口、耳三種器官同時活動,文字通過視覺、聽覺兩條渠道進入大腦,引起的興奮比較強烈,因此,記憶也就比較牢固。大詩人白居易自述,年輕時為了記住所學的文章,常常讀得「口舌生瘡」,可見誦讀法在幫助記憶方面是起重要作用的。

又如抄讀法。即一面閱讀文章,一面全文抄錄,或摘抄其中精采段落和語句。抄錄需要逐字逐句地讀,逐字逐句地寫,在大腦中留下的印象比較深刻,所以就記得紮實。

明代學者張溥抄書出名,他讀過的書必親自手抄,抄完之後朗讀一遍就燒掉,然後又從頭抄起,反覆若干次。由於記憶積累的知識多,所以他寫詩作文才思敏捷,揮毫立就。

聯絡法。即閱讀中把閱讀的材料和已有的知識聯絡起來記憶。如看到辛亥革命爆發年代是一九一一年,就聯絡到黨的生日是一九二一年,中間相差恰好是十年。

這樣一聯絡,辛亥革命的年代就比較好記了。又如學習一篇駁**,聯絡一下被批駁的文章的觀點,駁**中的觀點也就記得更清楚了。

讀書時,幫助記憶的方法還很多,這裡不再一一列舉了。

歷來學有所成的人,在閱讀中都很重視記憶,記憶力強的人甚至可以做到「過目成誦」。記憶能力並不是天生的,它可以通過鍛鍊而加強,我們只要掌握了記憶的特點和規律,再有意識地在讀書活動中去運用,就會取得較好的記憶效果.

2樓:語文與生活

1、帶著問題和目標去讀書。讀書之後沒太多印象的原因是,讀書時很盲目,腦子裡沒有帶什麼問題,沒有明確的目的。讀書得用心,用心得「注意」,讀書時圍繞著一個問題、目標,與此有關係的就注意,你注意哪一項,哪一項便會自然地跳躍出來,映入你的眼簾,鑽進你的腦子裡。

如果書籍較好,準備反覆閱讀的時候,需要注意的是每次閱讀都要單獨尋找一個目標。這樣你看到的內容才會不一樣。

2、選擇閱讀。對於大部分書籍,重要的內容只佔全書的兩成左右,所以要改變逐字逐句、一板一眼的閱讀習慣和方法,要學會用快速閱讀的方法閱讀。我在學習了「精英特速讀」之後,通常是以一分鐘兩千字左右的速度進行閱讀,讀的過程中找到感興趣的地方、對我重要的地方、看不懂的地方,然後再放慢一點速度來閱讀,對於閱讀中發現的精華內容,再進行一遍精讀。

3、回憶思考法。讀完一本書之後,要主動地去引導自己回憶和思考,比如問問自己: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這堂課主要講了幾個重要知識點?通過這本書我學到了什麼?書中有哪些知識是我過去從來沒有聽說過的?

這本書對我的幫助是什麼?這個理論或方法可以用來解決什麼問題,具體要怎麼做?等等。

4、筆記梳理法。讀完一本書之後,我們的腦海裡通常只會有零散的一些資訊,這是不利於我們理解和記憶的。要學著結合書籍目錄,根據自己實際理解情況對內容進行拆分、重組、整合、延伸,做做讀書筆記。

怎樣讀書才要有效率

3樓:渾孟

那是要用心學的,你知道有很多人都很努力,但是成績卻總也無法提高,這個原因是為什麼?就是沒用心。你要該背的背,該做的做。

每天要按時複習和預習。不洞就要問!作題很重要,不要不會的就拉倒了。

還有就是不要煩躁,要有耐心,否則怎麼靜心的學下去呢。

讀書要怎麼讀才記得牢和快?

4樓:匿名使用者

1、清晨是腦子特別清醒的時候,也可以晚上都靜下來的時候讀書。讀書先翻開目錄 ,讀自己覺得有趣的,給內容排個順序,自己感興趣的自然記的牢,之後再逐一讀,方便快速記憶。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讀書方法,可以都嘗試下找到適合的。

2、其實有一句古話: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這在很大程度上,說明了一個問題,除非你能掌握天才的記憶方法,擅於運用記憶方法,拓展自己的記憶能力,否則最實用的學習方法還是要靠自己的勤加練習,不能單單依靠自己的記憶來達到,熟能生巧,從另一方面也充分體現了加強練習,轉換思維方式。

改變解題思路在學習中的功能是不可磨滅的。

3、閱讀時,一定要積極思考,加深對讀物的理解。心理學家們還指出,按照閱讀時的理解程度,記憶又可分為機械記憶和意義記憶兩種。對閱讀材料不求理解,只靠反覆誦讀記住讀過的東西,這樣的記憶叫機械記憶。

如讀書時碰到的人名、地名、年代等等,就要靠死記硬背,直到記住為止。如果在閱讀過程中,對文章進行了分析研究,在理解的基礎上記住了文章的內容觀點,這樣的記憶就叫意義記憶。

5樓:g先生

快速地看書並記住書本上的知識,首先要改變逐字逐句、一板一眼的閱讀習慣和方法,學會用快速閱讀的方法閱讀。

快速閱讀是一種根據材料、需要、時間、精力等,有目的有選擇地進行閱讀的方法。我通常也是以一分鐘兩三千字的速度進行閱讀,讀的過程中找到感興趣的地方、對我重要的地方、看不懂的地方,然後才放慢一點速度來閱讀,對於二次讀過發現的精華內容,再進行一遍精讀。快速閱讀的能力,一方面需要不斷的閱讀和積累,也就是多讀,多讀可以完善你的識文基礎(詞彙、知識背景、閱讀技巧等),從而提高你的閱讀速度。

另外也是可以專門的訓練提升的。比如「精英特快速閱讀訓練」,通過軟體來訓練掌握快速閱讀的技能,掌握到一兩千字每分鐘一般都非常容易就可以做到。

讀書的過程中和讀書之後,要學會用讀書卡或讀書筆記的方式增強閱讀效果。

怎樣提高讀書記憶力

6樓:秒懂心理學

增加記憶力的具體方法很多,總體來說就是要多用腦,所謂用進廢退,越用腦就越能夠開發腦功能,越不用就越可能更早衰退。因此具體而言,可以學習新知識,如學習一門外語,學習一種新的技能,繪畫、園藝或者廚藝等等

7樓:匿名使用者

引用:學而不思則殆,思而不學則亡。大腦智慧和記憶力的培養要靠學和思兩方面入手,只要肯學,就能記住。

多動腦,勤思考,才能提高智力。 要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發展他的智力,不提高他的觀察力是不行的。前蘇聯教育家贊可夫曾經明確指出,學生學習成績落後的原因縱然是複雜的,但普遍的特點之一是觀察力差。

提高孩子的觀察力,既是教師的任務,也是家長的任務。家長應該怎樣做呢? 指導孩子明確觀察目的,養成觀察習慣。

明確觀察目的,包含兩層意思:一層是教育孩子在心裡樹立觀察的意識,認清觀察對於發展自身智慧的好處;另一層是教育孩子在觀察任何事物時,都要有明確的目的,即觀察什麼,為什麼觀察。 在家裡或外出,可以隨時確定一種觀察物件,進行有目的的觀察。

比如,觀察一件工藝品的形態、顏色、特點、製作水平;觀察做飯、做菜的全過程;觀察山水、樹木、花草;觀察一座建築……為了提高觀察效果,還可以邊觀察邊用語言描述。家長與孩子還可以互相評議,看看觀察得仔細不仔細,描述得逼真不逼真。如能經常這樣做,定會提高孩子的觀察力。

培養孩子有計劃地觀察事物。 觀察活動有內容繁簡、範圍大小、時間長短的分別,但都需要有計劃地進行。沒有計劃,效果不好,不利於提高觀察的能力。

觀察有計劃,是指在觀察活動開始之前,先定好觀察的目的。多少米,怎麼淘,放多少水,大火燒多長時間,小火燜多長時間。先是觀察父母怎樣做,然後自己一邊學著幫,一邊觀察。

學會了做飯,也提高了觀察力。 有的家長支援、鼓勵孩子自己種一盆花或其他植物,每天觀察其變化,有的還寫觀察日記,不斷給以指導。這樣的觀察活動,既有興趣,又有豐富的內容,效果很好。

指導孩子學會觀察的方法。 古詩云「橫看成嶺側成峰」,從不同角度觀察事物,會獲得不同的資訊和感受。因此觀察事物必須掌握不同的方法。

常用的觀察方法有:全面觀察和重點觀察;在自然狀態下觀察和實驗中觀察;長期觀察,短期觀察,定期觀察;正面觀察和側面觀察;直接觀察和間接觀察;解剖(或分解)觀察,比較觀察;有記錄觀察和無記錄觀察,等等。觀察不同的物件,出於不同的目的,應事先考慮用什麼樣的觀察方法。

有時候,需要幾種方法配合使用。 指導孩子遵循感知規律進行觀察。 觀察事物是為了認識事物,感知是認識的第一步。

而感知是有規律的,應該遵循規律去進行觀察。 強度律:觀察的物件必須達到一定的強度,才能觀察得清晰、準確。

因此,在觀察前,對有可能提高強度的事物,應採取措施提高其強度。比如,觀察人的肌肉,繃緊時看得最清楚;觀察蒸氣的特點,水壺裡的水要滿到一定程度,效果才好。 差異律:

被觀察的物件與背景反差越大,觀察效果越好。因此,要設法增加觀察物件與背景之間的差異。比如,觀察一種昆蟲的形態、顏色,把它放在反差大的紙上,效果就會好。

對比律:兩個顯著不同甚至對立的事物容易觀察,因而在觀察中把具有對比意義的材料放在一起觀察效果好。比如,兩種不同的蘋果放在一起,比較形狀、顏色、大小,再通過品嚐比較味道。

活動律:運動中的物件容易吸引人的注意,運動中的情況與靜止狀態有所不同。因此,觀察某些事物,既觀察靜止的情況,又要看活動中的情況。

比如,觀察一個人,就應將靜止狀態與活動狀態結合起來觀察。 組合律:把有關聯的事物組合起來觀察,既能把握整體情況,又能把握具體情況。

比如觀察一間房屋的佈置,觀察一個人的服飾就應該組合起來觀察。 協同律:觀察任何事物都需要人的不同感官的協同配合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各位家長,請您記住有關觀察力的基礎知識,培養、訓練孩子的觀察力。 思維能力是人的智力的核心因素。一個人智力水平的高低,主要通過思維能力反映出來。

那麼,什麼是思維?什麼是思維力?怎樣培養孩子的思維力?

每位家長都應該有正確的認識,並且在教育培養孩子過程中自覺地採取措施,讓孩子變得更聰明。 思維,就是通常說的「思考」、「想」、「動腦筋」,是人的大腦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過程。人們對客觀事物認識分為兩個階段——感性認識階段和理性認識階段。

比如,我們認識一個人,先是從知道他的姓名、長相,聽他說話、看他做事開始的,以後逐漸對他了解越來越多,直到認識他的性格特點,他的精神境界。這就經歷了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兩個階段。

怎樣讀書最有效,到底怎樣讀書才能最有效

1 讀書方法 讀書之前要明確目的,目的可以更好地指引你去執行。關於怎樣讀書最有效?就要先知道什麼是 有效閱讀 我個人認為 用最快的速度去讀書,把他人總結出來的的知識 思想儘可能地 變現 收為己用,而並不是死記強背。2 讀書方法 在讀書內容裡發現行動目標,將讀到的知識付諸實際行動。但是,也要注意設立的...

怎樣才能讀書好呢怎樣讀書學習才會好?

學會讀書,並不簡單。每個人在這方面都是處於不斷摸索不斷改進的過程之中,它沒有固定的 標準的模式,但總有一些建議有益於我們。應該怎樣學會讀書呢?我覺得,在學習書本上的每一個問題,每一章節的時候,首先應該不只看到書面上,而且還要看到書背後的東西。這就是說,對書本的某些原理 定律 公式,我們在學習的時候,...

怎樣讀書和思考才能事半功倍,每個讀書人都值得關注

讀書的bai好處有哪些 1 書du籍是人類的精神食zhi糧,心理醫生,知識源泉 dao,進步階梯,讀書可以放版鬆身體權,放飛心情,開闊視野,增長知識,提高學識,成事促業,快樂家人。2 讀書可以修養性情。讀書實在是人生一大幸事。讀自己喜愛的書,讀自己想讀的書,讀自己願讀的書,在寧靜的時空裡細細品嚐,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