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人是怎樣調心修德養生的,中國古人的調心修德養生是講的什麼?

2023-02-18 00:15:36 字數 1332 閱讀 4250

1樓: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古人認為「仁者壽」,而要達到「仁者」則必須調心修養道德。故孟子曰:「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大學》曰:「欲修其身,先正其心。」心正方能除邪,而令視、聽、言、動不離正念,故大乘《起言論》曰:

「苦心馳散,即當攝來往於正念。」

練功者的一思一念皆應合乎道德規範,不為金錢美色所動,不為物質外誘所惑。若有一絲邪念即當警覺,應有「獨處暗室而不欺心」的慎獨精神,如此方能時時激發良知,使自己處於心正身安、神清氣爽的境界。《維摩經淨影疏》曰:

「調令離惡……故名調狀。」調心的作用就在於調伏妄念,正念存內,邪不可幹。故欲修身,必先正心,心正方能身安,身安方能體健,體健方能延年益壽。

調心也必須首先修養道德,應不斷地掃除自己頭腦中的邪思雜念和各種貪慾,淨化自己的靈魂,做到「閉心自慎,終不失過分,乘德無私,參天地兮」。如此則調心功夫才能不斷練向深化,人品斯正,方能「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讓浩然正氣源源而來,功夫在正念的基礎上「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2樓:檀駿哲

書法,琴藝,品茶,遊玩,垂釣,下棋什麼的都有的啊

中國古人的調心修德養生是講的什麼?

3樓:北京創典文化

古人認為「仁者壽」,而要達到「仁者」則必須調心修養道德。故孟子曰:「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大學》曰:「欲修其身,先正其心。」心正方能除邪,而令視、聽、言、動不離正念,故大乘《起言論》曰:

「苦心馳散,即當攝來往於正念。」

練功者的一思一念皆應合乎道德規範,不為金錢美色所動,不為物質外誘所惑。若有一絲邪念即當警覺,應有「獨處暗室而不欺心」的慎獨精神,如此方能時時激發良知,使自己處於心正身安、神清氣爽的境界。《維摩經淨影疏》曰:

「調令離惡

靜功和氣功有什麼區別?

4樓:武窮

氣功(炁功)是一種以呼吸的調整、身體活動的調整和意識的調整(調息,調形,調心)為手段,以強身健體、防病治病、健身延年、開發潛能為目的的一種身心鍛鍊方法。氣功的種類繁多,主要可分為動功和靜功。動功是指以身體的活動為主的氣功,如導引派以動功為主,特點是強調與意氣相結合的肢體操作。

而靜功是指身體不動,只靠意識、呼吸的自我控制來進行的氣功。大多氣功方法是動靜相間的。宗教中,道教的道士常會練習導引、內丹術氣功,佛教裡的禪定、靜坐也包含氣功。

氣功常配合武術或靜坐一起練習。練鍼灸的中醫也常透過練習氣功來增進療效。所謂靜功,是以站、坐、臥等外表上靜的姿勢配合意念活動和各種高速呼吸的方法的一類功夫。

(其中意念活動包括如何修德練性,或如何意守,如何導氣等等)。特點是外靜內動,靜中有動。如站樁功、內養功、坐禪等。

中國古人認識的宇宙,中國古人認識的宇宙

中國古人曾提出蓋天說和渾天說,在春秋戰國時期民間就有嫦娥奔月的傳說,漢代學者張衡也曾提出 宇之表無極,宙之端無窮 的無限宇宙概念。渾天說認為天地的形狀像一個雞蛋,天與地的關係就像蛋殼包著蛋黃。張衡認為渾天說比較符合觀測的實際。早期的蓋天說是認為天圓地方的,認為 天圓如張蓋,地方如棋局 穹隆狀的天覆蓋...

中國古人修真都修的是什麼真,他們都要修到什麼程度

古代的人修真他們是為了追求精氣神凝聚合一。以求達到長生不死的境界。這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追求長生不老的修道人。這主要反映古代社會的科技發展非常的有侷限性,人們通過這種方式,使得自己的精神產生一種寄託。而這種方式也促進了當時古代社會的發展。當然過於瘋狂的修真會使得自己的身體出現很大的問題,因為很多的修真...

中國古代關於讀書的名人名言,中國古人關於讀書的名言

1 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出自 北宋詩人蘇軾的 送安敦秀才失解西歸 解釋 經典的書籍不要怕麻煩,要多次的品味以後,你才能知道其中蘊涵的真正意義。2 書痴者文必工,藝痴者技必良。出自 清代詩人蒲松齡的 聊齋志異 3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出自 南宋詩人陸游的 冬夜讀書示子聿 解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