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名與字有關係嗎,中國古人的「名」和「字」的關係是什麼?

2021-03-19 06:05:40 字數 6379 閱讀 5189

1樓:匿名使用者

古人的字確實是從名上派生出來的,它對名有表述、闡明的作用,所以又叫「表字」。字所解釋的是名的性質和含義,所以也叫「表德」。古人的名和字聯絡在一起,更能理解上一輩為子孫起名之寄託。

范仲淹的「淹」字,《禮記.儒行》:「淹之以樂好。

」鄭玄註解:「淹,謂浸漬之。」以「希文」應「淹」,意思是說願「浸漬於文」。

范仲淹的道德文章也不愧於他的名和字。

2樓:宇文蘭依薏苡

古代人有「名」有「字」,「名」又叫「本名」,舊說是古代嬰兒出生後三個月由父輩所取(當然亦有一說是出生後即可取名了);而「字」又叫「表字」,是除本名外另取一個與本名有所關聯的名字,男子在二十歲行冠禮時取字(不過三國亂世,冠而取字並不是一定遵循,曹衝、孫亮都是未冠死去而皆有字),而女子則在十五歲行笄禮時取字。名,在夏朝之前已經有,而取字據說始於商朝,如推翻夏桀的商湯,原名履,又名天乙,字湯。還有名與字是有區別的,古人常自稱其名以表示謙稱,稱人之字以表示對人尊稱,另名與字連稱亦是對人尊稱。

名與字是有關係、關聯的。有的是意義上的聯絡,有的是意義上的相輔,有的是意義上的相反。另外,古人的名和字往往取自古典古籍。

就像范仲淹,仲淹,淹,取有名才子江淹,就是字希望有文采的意思。看不出的話還是典籍掌握的少,古人可是從總角到耄耋之年都在研究這個的。

中國古人的「名」和「字」的關係是什麼?

3樓:匿名使用者

請採納,謝謝

一)什麼是名、字

所謂「名」,是社會上個人的特稱,即個人在社會上所使用的符號。「字」往往是名的解釋和補充,是與「名」相表裡的,所以又稱「表字」。《禮記•檀弓上》說:

「幼名、冠字。」《疏》雲:「始生三月而始加名,故云幼名,年二十有為父之道,朋友等類不可復呼其名,故冠而加字。

」又《儀禮•士冠禮》:「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君父之前稱名,他人則稱字也。

」 由此可見,名是幼時起的,供長輩呼喚。男子到了二十歲**,要舉行冠禮,這標誌著本人要出仕,進人社會。女子長大後也要離開母家而許嫁,未許嫁的叫「未字」,亦可叫「待字」。

十五歲許嫁時,舉行笄禮,也要取字,供朋友呼喚。

在上古,早期的人名一般都很樸實,如夏商兩代留下的人名孔甲、履癸、外丙、雍己、盤庚、武丁、小辛等,都以干支人名,可能與當時人重視時辰的觀念有關。後來隨著社會的前進,語言文字的發展,意識觀念的加強,人名越來越複雜,給人起名也成了一門學問。取名時,要對其所包容的內涵慎重考慮,反覆斟酌。

《左傳•桓公六年》記載著春秋時代命名的五個原則:「名有五,有信、有義、有象、有假、有類。」這是魯國大夫申儒在回答桓公問名時提出來的,意思是:

或根據其出身特點,或從追慕祥瑞、託物喻志、褒揚德行、寄託父輩期望等幾個方面比照取名。並且提出七不:「不以國、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隱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幣」來取名。

古人命名重取義、重內涵的做法,幾千年來一直延續至今。對於所生男孩、女孩,因其生理。性格以及將要從事的職業不同,所以取名也就有了差別。

對男的取名多用威武勇智、剛強猛毅之字,對女的多選賢淑、豔麗、優美動聽之詞。

另外,取名還反映著時代特點,上面提到的夏商兩代喜歡用干支人名就是典型的例子。後來在長期封建社會裡,官宦富貴之家,多以忠孝節義、福祿壽康、升官發財之義來命名,所以叫仁、義、禮、智、信、得福、德貴、延壽、榮升、繼祖、耀祖、續宗的人特別多。平民百姓也想過好日子,盼望多子多孫,上學唸書,所以叫富貴、德福、進財、志學、平安、長順、滿倉、滿囤、保成、金鎖、栓柱等名字的特別多。

建國後又出現了許多新名,如建國、援朝、衛國、擁軍、建軍、支越、留蘇、衛東、紅衛、文革、學工、支農等。

開放以來,又興起取外國名宇,這就不可取,不可提倡了。

(二)表字和名在意義上有何聯絡

古人取表字十分講究,情況也非常複雜,但仔細考察、分析、研究,也是有規律可尋的。如常見的有按兄弟行輩中長幼排行的次第取字,如孔子排行老二,所以字仲尼,他還有個哥哥為老大,字孟跛。最典型的要屬三國時東吳孫氏弟兄了。

孫策為長子取字伯符;孫權為次子取字仲謀;孫翊排行老三,取字叔弼;孫匡排行老四,取字季佐。

還有在表字上用「子」的情況也很多,因為「子」在古代是男子的美稱或尊稱。所以人們喜歡用它,如孔樁,字子思;仲由,字子路;司馬遷,字子長;曹植,字子健;蘇軾,字子瞻;杜甫,字子美;袁枚,字子才。

這些表字雖然常見,但是與本名聯絡不大,實際上伯、仲、叔、季和子,還不是真正的表字,而它們後面的那個字如「策」、「權」、「思」、「長」、「美」等才是表字的主要成分

古人名與字有何關係?

4樓:匿名使用者

這仨真不好解釋,其實三國人物的名字最好解釋了,名與字一般是有聯絡的,比如孫策字伯符,策對應符,伯是老大的意思

5樓:匿名使用者

我說一下我的理解哈。有些人的名與字沒有太多關係,字和名完全和原名無關,是根據自己的政治抱負,生活氣節等方面來考慮。有些人的名和原名有關,例如歐陽修,姓為歐陽,名為修,和現在人的姓,名一樣的道理,關於字,應從其它方面多加考慮。

不過我很納悶,你問了名和字的關係,為什麼不問號與字與名的關係呢?

古人名與字連帶有什麼關係?

6樓:辰沐可

古人名與字連帶關係考 古人有姓有名,還有字.姓、名、字三者結合,構成了我國古代姓名的結構體系.《白虎通》曰:

"聞名即知其字,聞字即知其名."名與字的連帶關係構成有以下11種: 同義互訓.

諸葛亮字孔明,屈原名平字原,亮與明,平與原,都是同義詞,可以互相註釋. 反義相對.韓愈字退之,黃損字益之,愈與退,損與益,都是反義詞.

聯義推想.關羽字雲長,是由羽毛推想到雲的.趙家駒字千里,由駒而及千里.

聯義指實.趙雲字子龍,陸雲字士龍,由雲聯想而指出實物龍. 辨物統類.

如範泰橫字宗山,周鼎字伯器,泰衡為山類,鼎為器類. 原名加辭.如杜牧字攸之.

干支五行.秦白丙字乙,純屬天干相配.楚公子午字子庚,天干地支相配.

形體離合.如宋玫字文玉,尤侗字同人. 形體增省.

如秦檜字會之,顧媚字媚生. 成語貫穿.如魏哲字知人,出自"知人之哲",錢謙益字受之,取自"謙受益".

表白思慕.顧祖禹字景龍,雷淵字希顏,名直取仰慕者之名,字作註釋. 趣談古人名與字 古人起名取字方式多種多樣,概括起來有以下幾種:

扣合式:名與字扣合嚴密,共同表示一個深刻內容。例如屈原,其名平,字原,扣合而為「平原」。

北宋散文家曾鞏,字子固,扣合為「鞏固」。 並列式:名與字是等同事物或同一屬性的兩個方面。

孟子,名軻,字子輿,「軻」與「輿」都同車有關係。東漢文學家王充,字仲任,「充」與「任」屬性相同。 註釋式:

名與字有互相註釋的作用,使道理講得透切。東晉葛洪,字雅川,有「大川洪濤」之意,寓有履行常規慣例、遵循和師法先賢道德規範之意,表達了遠大的志向。 同用式:

名與字用相同的字表示。明朝馮夢龍,字猶龍,同用一個「龍」字。明末清初戲曲家李玉,字玄玉,同用一個「玉」字。

因果式:名與字互為因果,揭示出事物的規律。南宋辛棄疾,字幼安,從小**病疾,自然得獲安康。

元朝馬致遠,字千里,駿馬賓士可致千里之意。 推導式:以其名而推導其字,反之亦然。

如唐張九齡,字子壽,「九齡」正屬「童子之壽」也。 呼應式:名與字互相呼應,揭示出意義。

如東晉郭璞,字景純,正是「璞玉」同「純良」呼應。清孔尚任,字舉重,「任」同「重」呼應,寓有「任重道遠」之意。 仿照式:

名字仿效前人,互為使用。南宋陸游,字務觀,其名字仿效了北宋詞人秦觀,字少遊。西漢司馬相如因慕戰國藺相如,把小名「尤子」改為「相如」。

古人名與字關係小考 古人有名有字,舊說古代嬰兒出生三個月後由父親命名,男於二十歲成年舉行冠禮(結髮加冠)時取字。女子十五歲計嫁舉行並禮(結髮加並)時取字。名和字一般都有意義上的聯絡。

如:宰予,字子我;諸葛亮,字孔明;岳飛,字鵬舉。歸納起來,古人名與字的關係 要有下面三種情況:

1.名與字的意義相同或相近。此類最常見。例如:

(1)屈原,名平,字原。《爾雅·釋地》「廣平曰原」。 (2)班固,名固,字孟堅。

「固」和「堅」都有「堅定不動搖」之義。 (3)蔡琰,名琰,字文姬。琰:

美玉。姬:古代對女子的美稱。

(4)歐陽修,名修,字永叔。修:長。

永:本指水流長,引申為長。 (5)秋瑾,名瑾,字睿卿。

瑾、睿,皆為美玉也。 2.名和字的意義相反或相對。此類較少。

例如: (1)曾點,名點,字皙。《說文解字》:

點,小黑也;皙,人色白也。 (2)韓愈,字退之。「愈」與「退」意義相反。

(3)晏殊,名殊,字同叔。「殊」與「同」意義相反。 (4)朱熹,名熹,字元晦。

熹,明亮;晦,昏暗。 (5)顧炎武,名炎武,字寧人。武,泛指干戈之事。

寧人,使人們相安無事。 3.名與字的意義相關。由於詞義的變遷,有的名和字在今天已經不容易看出它們之間的聯絡。

如果名和字之間只是一種偶然的聯絡,則更不易看出它們的關係了。 (1)孔子,名丘,字仲尼。《史記·孔子世家》:

紇與顏氏野合而生孔子,禱於尼丘得孔子。 (2)孟子,名軒,字子輿。《說文·車部》;軻,本義為接軸車。

輿,古代馬車車廂。 (3)蘇軾,名軾,字子瞻。軾:

車前供人憑倚的橫木。《左傳·僖公二十八年》:「君馮(憑)軾而觀之」。

(4)蘇轍,名轍,字子由。轍,車輪碾過的痕跡。由,經歷,經過。

《論語.為政》:「視其所以,觀其所由」。 (5)張岱,名岱,字宗子。

岱,泰山的別稱,也叫岱宗,岱嶽

7樓:晚安

人的稱號。為名和字的合稱。在中國古代,名、字

分開使用。今合稱「名字」,則指姓名或名。據說上古時期,嬰兒在出生三個月的時候由父親給命名,這就是古人「名」的由來。

其實在我國民間,部分地區至今仍保留著嬰兒滿月時才命名的習俗,不過是命名的權利不再由父親一人擔當,而是由嬰兒的親人共同擔當。有趣的是,在古代,男孩子長到20歲的時候要舉行「結髮加冠」之禮,以示**,這時就要取字。而女孩子在15歲時要舉行「結髮加筓」之禮以示可以嫁人了,這時也要取字。

可見,古代的時候男女皆有字,比如近代女革命家秋瑾,字璇卿。 那麼古人的名和字之間有什麼聯絡嗎?一般認為,古人的名和字之間有意義上的聯絡。

一種情況是名和字意義相同或相近。例如屈原,名平,字原。(《爾雅 釋地》:

「廣平曰原。」 )又如岳飛,字鵬舉。而「鵬舉」既是大鵬展翅高飛的意思。

另一種情況是名和字的意思正相反。例如曾點,字皙。(《說文》:

「點,小黑也。」而「皙,人色白也。」 )當然,隨著歷史的發展,許多詞語的語義發生了變化,對於古人名和字的語義聯絡就很難看出來。

不過只要你是個有心人,仍有許多先賢的名和字可以品出味道來。 1.意義相同的:即表字和名意義相同,相通,是並列關係,所以又叫「並列式」。

如: 屈平,字原。廣平曰原,意思相同。

顏回,字子淵。淵,回水也,意思相同。 宰予,字子我。

予,我也,意思相同。 樊須,字子遲。須、遲都是「待」義。

張衡,字平子。衡、平義同。 陸游,字務觀。

遊、觀義同。 曾鞏,字子固。鞏、固義同。

班固,字孟堅。堅、固義同。 孟軻,字子輿。

軻、輿都是車。 2.意義相近的:即表字和名意思相近,但不完全相同,可以互為輔助,稱做「輔助式」。

如: 梁鴻,字伯鸞。鸞和寫都是飛禽,但不是一種,鴻雁和鸞鳳可以互為輔助。

陸機,字士衡。機、衡都是北斗中的星名,互為輔助。 鄭樵,宇漁仲。

樵是打柴的,漁是釣魚的,常為侶伴,互相輔助。 李漁,字笠翁。漁翁常戴蓑笠。

陳琳,字孔璋。琳、璋都是玉石製品,互為輔助。 3.意義相反的:

即表字和名意思正相反,這種情況可稱為「矛盾式」,如: 曾點,字皙。點為黑汙,皙為白色。

朱熹,宇元晦。熹是天亮,晦是黑夜。 劉過,字改之。

改了就不為過錯。 王績,字無功。成績和無功正好相反。

4.意義相順的:即表字與名往往出自一句話中,意思相順,而且字為名的意思作補充解釋或修飾,這種情況,可稱做「擴充式」,如: 徐幹,字偉長。

《孔叢子》曰:「非不偉其體幹也。」名和字在一句話中意思相順,而且字對名作了補充解釋。

曹操,字孟德。《荀子·勸學》篇說:「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謂德操。

」字和名在一句話裡,合成德操,即道德操守,字對名作了修飾性解釋和補充。 趙雲,字子龍。《周易》說:

「雲從龍,風從虎。」名和字在一句話中,意思相順。 陸羽,字鴻漸。

《周易》日:「鴻漸於陸其羽可用為儀。」字對名作了解釋。

高明,字則誠。《禮記》日:「誠則明矣。

」名和字在一句話中,誠是明的前提條件,明是誠的後果。 于謙,字廷益。《尚書》說:

「謙受益。」名和字在一句話中,謙是前提條件,益是謙的後果。 5.意義相延的:

即表率意為名字意思的延伸。這種情況可稱之為「延伸式」。如:

李白,字太白。太白指太白金星,這是對太意的延伸。 杜牧,字牧之。

牧之即放牧,延伸解釋了牧的含義。 楊達,字士達。士達,即士進的意思,進一步延伸了達的含義。

丘錫,字永錫。永錫是「永錫難老」 的省約,出自《詩經·魯頌》,延伸了錫的含義。 雷簡夫,字太簡。

也是延伸強調了簡義。

古人的名與字古人的名與字

1 意義相同的 即表字和名意義相同,相通,是並列關係,所以又叫 並列式 如 屈平,字原。廣平曰原,意思相同。顏回,字子淵。淵,回水也,意思相同。宰予,字子我。予,我也,意思相同。樊須,字子遲。須 遲都是 待 義。張衡,字平子。衡 平義同。陸游,字務觀。遊 觀義同。曾鞏,字子固。鞏 固義同。班固,字孟...

中國古人認識的宇宙,中國古人認識的宇宙

中國古人曾提出蓋天說和渾天說,在春秋戰國時期民間就有嫦娥奔月的傳說,漢代學者張衡也曾提出 宇之表無極,宙之端無窮 的無限宇宙概念。渾天說認為天地的形狀像一個雞蛋,天與地的關係就像蛋殼包著蛋黃。張衡認為渾天說比較符合觀測的實際。早期的蓋天說是認為天圓地方的,認為 天圓如張蓋,地方如棋局 穹隆狀的天覆蓋...

中國古人取字通常與名字有關能舉幾個例子嗎

聽你這樣一說我還真有點眉目了,三蘇也是我最喜歡的三位文學家!現在談談另外兩位我也非常喜歡的文學家。王勃 字子安,從他的滕王閣序裡面就知道王勃對自己的認識 三尺微命,一介書生,有懷投筆,無路請纓 等等都說明了他的懷才不遇,所以他取字子安,希望自己能安穩也是有道理的了。另一位就是南唐後主李煜 字重光,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