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古詩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己亥雜詩的練習題

2025-04-21 18:40:50 字數 1395 閱讀 6901

1樓:匿名使用者

誦讀節奏劃分滑者有誤的一項是( )

a.城闕缺臘/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b.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c.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d.無為/在/岐路,兒女/共/沾巾。

2.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

a.這是一首五言律詩,作者是被稱為「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

b.第一句點出了送別的地點,第二句則把讀者的視線引向了杜少府即將赴任之地。

c.頷聯是說,詩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d.尾聯緊承頸聯而來,詩人勸慰杜少府,不要在臨別之時像兒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淚。

3、這首濤中的「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是千古傳誦的句子,請說說它好在**。

解析:這三道題比較全面地考查了對古詩的賞析,突出了文學鑑賞能力的重要性。

第1題考查詩歌的誦讀。

第2題考查對常識、內容和情感的把握。

第3題考查對名句妙處的品味,是一道開放題。

答案:1.b(「信扮薯離別」和「宦遊」分別各是乙個詞語,不能分開。)

2.c(錯在對詩句內容的曲解。)

3.自古以來,寫離別的詩大多情感悲傷、基調低沉,而王勃的這兩句寫得昂揚樂觀,能給朋友以安慰和鼓勵,對待離別態度很積極。(供參考,意思對即可)

2樓:網友

請把兩首詩的意思說下,默寫一下。

古詩《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己亥雜詩》教學反思

3樓:愛創文化

初二學生對於古詩已形成了一定的積累與鑑賞經驗。課前,我事先佈置了預習作業:要求學生結合註釋和工具書自行疏通詩文大意,並讀準字音與節奏;查詢作者介紹與寫作背景;提出一至三個疑問。

這些預習作業,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基本都能完成。

課堂上,我遵循以下兩點:

1)鑑賞詩歌的一種重要方法:知人論詩,知時論時。

詩人所處的時代背景和生活境遇對詩人的作品創作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所謂「相由心生」「我手寫我心」。例如,《己亥雜詩》一詩的理解,須讓學生聚焦詩歌創作背景,這樣學生才能探尋出詩人的心境與詩境,才能真正把握詩歌的鑑賞。

2)品讀悟情。

古人云:「三分詩,七分讀。」在」「品詩悟情「環節,反覆朗讀,在讀的基礎上,學生依據自身的學識經驗,結合平時講給學生的賞析古詩的理論知識,(比如,詩句多是描寫——寫景,敘事,抒情,議論)來解讀各聯中內容或蘊含的情感。

再次,著進行誦讀,讀出這份感情。期間,我進行了適當的點撥。在他們理解不到位或者吟誦處理有問題的地方予以引導,讓學生在語文學習的實踐活動中最大限度的拓展自己的思維能力,於交流**中碰撞中更多的思想火花。

一節課下來,對於古詩沉澱多的學生,理解輕鬆,能積極思考,而平時不願累積古詩和不願總結古詩賞析方法的學生可以說無所下手,也不去試著理解詩句。

怎樣能夠有效的激發學生愛上古詩,品析古詩?還得不斷**。

杜少俯之任蜀州,《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古詩全文

城闕輔三秦 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 同是宦遊人 海記憶體知己 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 兒女共沾巾 註釋譯文 詞句註釋 少府 官名。之 到 往。蜀州 今四川崇州。城闕 qu 輔三秦 城闕,即城樓,指唐代京師長安城。輔,護衛。三秦,指長安城附近的關中之地,即今陝西省潼關以西一帶。秦朝末年,項羽破秦,把關...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賞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句子賞析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洲。與君別離意,同是宦遊人。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岐路,兒女共沾巾。作者 650 675,字子安,絳州龍門 今山西河津 人。高宗麟德三年 666 應制科,對策高第,拜朝散郎,為沛王府修撰。總章二年 669 漫遊蜀中詩文大進。後為虢州參軍,坐事當誅,遇赦免職。其父福畤官雍...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古詩改編散文

夕陽西下,一片金輝灑向大地。這邊是兩條曲折的小道,路旁盛開的鮮花奪走了人的視線,蜿蜿蜒蜒通向遠方。我與友人靜靜站立於這如畫之景中,誰也不願多說一句話,只是默默的低頭沉思。唉,友人將要離京了,這已是一拖再拖的啟程之日也終於來臨了。夕陽染紅了如血的天空,遙望五津渡口,只見一片煙霧瀰漫。我先開了腔,故作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