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藹大
劉備同時擁有司馬懿和諸葛亮也沒有辦法統一三國,統一的條件首先要兵精糧足,這點劉備沒法和曹魏相提並論,其次放到諸葛亮和司馬懿身上,這二人其實並不擅長開疆擴土,更不用說是一統天下了。
首先說諸葛亮這個人,他是治戎為長,奇謀為短,雖然自比管仲樂毅,但是軍事實力在三國中並不是最強的,勉強算是中上吧,諸葛亮北伐本來就是以攻代守的策略,中心思想是曹魏有變,伺機而動,曹魏有變則中原有變,中原有變才有可能北伐成功,一統天下,但是曹魏政權本身還是比較團結的,雖然有幾次小的問題,但是最後都被解決了,沒有傷筋動骨,這種條件下,諸葛亮就算是偉大的軍事家,發明家,但是獨木難支,依舊沒法幫助劉備一統天下。
再來看司馬懿,這是最近幾年三國中洗白最成功的任務,司馬懿的本事不是打仗,而是隱忍,這樣的人在劉備身邊,劉備不見得會重要,論三國識人,劉備曹操都是豪傑,但是劉備識人的本領還在曹操之上,最主要的是司馬懿的軍事能力不見得比諸葛亮好,要知道諸葛亮北伐除了面對司馬懿還要面對曹魏其他名將,這種情況下還打的曹魏防守為主,可見司馬懿的本領到底有多大,換個情況唯燃數司馬懿北伐,諸葛亮防守段毀,估計防著防著諸葛亮就把司馬懿幹趴下了,死諸葛亮嚇跑活仲達是歷史,可不是杜撰。
最後說下,想劉備一統天下的人應該是受了三國演義的影響,但是中國自古以來就以統一中原為統一天下的開始指首,劉備不過是偏安一隅的軍閥罷了,好好防守尚且還有一線生機,否則斷無一統天下的能力。
2樓:網友
他得不到司馬懿,三國那個年代世家力量非常強大,司馬懿家族和荀彧、荀攸的荀核拍慎家一樣盤踞在潁川,潁川是北方讀書人聚集的地方,從這點來看地理位置就劉備八竿子打不著。
司馬懿爺爺是潁川太守,父親是尚書右丞,到了司馬懿那一杯兄弟八人號稱司馬八達,家族賀寬十分顯赫。司馬家有選擇權的,他只需要選擇勝利者就行了。
至於劉備,劉備官居何職啊?家世如何啊?為什麼連落魄的諸葛改敬亮一開始都看不上他呢。
把司馬懿推薦給了劉備司馬家能統一三國嗎
3樓:戰爭觀察觀察
<>《把司馬懿推薦給了劉備,司馬家能統一三國嗎。
東漢末年,正是乙個亂世,而英雄就隨著亂世應運而生了,三國時乙個不缺英雄的時代,而在英雄中最不缺的就是謀士,在街上隨便走著,就能發現一大把的謀士,但是很多謀士是不成氣候的,說起謀士我們最先想到的就是羽扇綸巾的諸葛亮。
很少有人能夠做諸葛亮的對手,但是在三國後期的時候,諸葛亮遇上了他這一生最大的對手就是司馬懿,諸葛亮進行了六次北伐,最後仍舊沒有攻下魏國,最後還被司馬懿給耗死了,可以說是司馬懿的死對頭了,司馬懿也算是有智謀了。
那麼為什麼在劉備落魄的時候水鏡先生推薦的時候不推薦自己的侄子而是推薦臥龍鳳雛呢?當初正是水鏡先生向諸葛薯冊亮推薦諸葛亮,劉備才去三顧茅廬將諸葛亮請出來,而劉備最後擠進東吳和曹魏之間建立了三國鼎立的局面諸葛亮是有很大的功勞的。
水鏡先生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但知孝是自己卻投身了曹操的陣營,而司馬懿也是在曹操的陣營裡的,這就說明水鏡先生病沒有那麼淡泊名利,他也是想要名和利的,之所以把諸葛亮推薦給劉備是他明白劉備雖然也可以成就一番事業,但是終究不敵曹操。
所以他自己也到了曹操的陣營,但是可惜的是水鏡先生到曹操陣營後還沒來得及做些什麼就病逝了,但是水鏡先生在天下還是亂世的時候劉看清了以後的走向,著實是厲害,後來司馬懿在曹操的陣營也確實得到了重用,也正是司馬懿奠定的基搭手稿礎,後來到司馬炎的時候才能統一了三國。
後來司馬家成了三國整個時期最後的贏家,如果當初水鏡先生把司馬懿推薦給了劉備,就沒有後來司馬懿的發展了,不會做出一番大事,更不會有後來的晉朝,所以說有一雙能看透事情真相的一雙眼是很重要的。
司馬懿為何如此能忍,直到古稀高齡才行篡國之事,他在等待什麼呢?
司馬懿在等待時機,因為在他年輕的時候不具備造反的機會,所以他一直靜靜蟄伏。他再選擇乙個最好的時機,這樣才能夠讓他篡奪權力成功。他在等曹家的信任。而曹家三代都是賢明威武的君王,他還是有幾分忌憚。古稀時候他就沒有什麼好怕的。司馬懿在死前留下一計卻無人能解,為何千年後卻被乙個農民給解了?因為司馬懿是十分的...
龐統似乎也與司馬懿有相同之處,勸說劉備在席間拿下劉季玉,與後面司馬誅曹爽類似,但他的謀略有比司馬
沒有司馬懿高明。看看劉備聽完以後的判斷就知道了。龐統勸說劉備拿下劉璋,可以一勞永逸,但劉備回答的意思是 我剛來到益州,民心不穩,根基全無,這一動手恐怕會引發變亂,但且再作商議。可見劉備認為龐統此計是不穩妥的,後來劉備到益州邊境去收買人心,然後才開始攻打益州的。那麼司馬懿誅曹爽,十年裝病在床,但司馬懿...
如果龐統沒死,蜀國後期讓他對付司馬懿,可以贏嗎
相信看過 三國演義 的朋友都聽過一句話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這句話一聽就知道是對諸葛亮和龐統的讚美,表示他們兩人有著平定亂世的能力,雖然在演義中劉備得到了這兩人也沒有平定亂世,但也不能否定他們的能力,在演義中他們確實是當時年代頂尖的謀士。而這句話其實是出自水鏡先生司馬徽口中,他也正是劉備集團中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