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赫宰是我的
我學過的語言有英德拉古希梵阿,玩過的還有日俄法希伯來。每個語言都有很多區別,我可以先談一談古希臘語。在古希臘語中,最原始的時態區別是點、持續、狀態,而不是過去、現在、將來。
舉例:εγ這三個句子分別是現在時,aorist和完成式,它們最局坦原始的意義分別是:我正在一直教育,我在乙個瞬間教育,我處在乙個教育的狀態。
因為當我說乙個瞬間時,它往往已經過去了,所以aorist有時被翻譯為不定過去,但這是不準確的,因為古希臘人常常並不用它表示過去。這種區分在拉丁語中就已經沒有了。那麼我們來講拉丁語有的:
引用從句虛擬。在拉丁語中我們說dixit, se eam amet.「他說,他(本人)愛她」。
在這裡,從句中的動詞用了amat的虛擬amet。在德語中有一種專門的跡臘攔虛姿胡擬,叫做第一虛擬,也有類似的用法:er sagte, er liebe sie這裡沒有使用liebt,而是使用第一虛擬liebe。
2樓:初桜
因為喬派句法本身在國內式微,那麼這樣的活兒總得有人來做,飢轎而我不妨一做。不同語言語法的相同與不同,如果要討論這個問題的話,其關鍵絕不在於學過多少種語言,而是在於「是否有學會所有語言的潛能」,也就是在於對人類的語言句法有沒有巨集觀上和微觀上的認識。而不管是轉爛物肆換生成還是認知句法學,乃至於功能語言學,對此都是有自己的闡釋的:
人類語言之所以為語言,在句法結構上,乃至語法的不同層面,都是有基礎上的共性的;只是不同的學說解釋側重點和理論構架不同。只可惜我早已被認知句法學拋棄,又早拋棄了功能語言學,唯有喬派門下介於p&p和mp之間的flexible syntax的創立者把我「當人看」,所以我也只能站在我的角度一家之言了。不同時期的喬姆斯基,和他不同時期理論的追隨者,對於「根本上的區別」其實對於喬本人來說,那是「根本上的相同點」認識都不一樣,但是至少會存在「根本上的相同點」。
一種人類用於交流的符號系統,被劃歸成語言,其語法現象必然是有共性的,否則我們無法把它劃歸到同乙個上位集合裡。歷史語言學裡構建上古語、原始語的猜想,也都隱約暗示不同的人類語言也許有共同的螞大先祖,雖然是否有proto-sapiens到現在還有爭議,但人的語言具有相同的「起源」則是不爭的事實,正如在地球上一切碳基生命的基礎總是有機物一樣。
3樓:以心
語法可以按照字面意思理解為:組織,表達語言的方法,語言的背後是思想,其實也就是表達思想的方法人類的思想其實是不分國家和種族的,都是在說吃喝拉撒睡,金錢夢想之類的嘛,人的想法都是大同小異的那麼組織這種思想的形式(語法),其實是為了能讓對方理解,不管你怎麼組織,都不能算根本區別吧,我記得有乙個假說叫做universal grammar,大概的概念是人類先天擁有學習各種人類語言語法(更廣義地說是語言規則)的能力。有一種理解是,人類可能擁有一種戚鬥先天的、內源性的「語法原型」,因此可以學習任何符合這種原型的具態仔凱體語言的語法。
反之,所有能被自然學習、傳播、使用的人類語言,帆喚都會符合這個語法原型。)這點不知道是否能從某個角度上解釋人類語言之間的一些本質相似性。不是語言學方面的專家,知識僅限於皮毛,如果**民科了輕噴。
什麼是語法?漢語語法和英語語法相同之處有哪些?不問不同之處.
4樓:遠景教育
語法就是語言的組織結構方面要遵循的法則。
有六種成份相同:主、謂、賓、定、狀、補猛巧。
有九種坦褲詞性相同:名、動、形、數、代、副、介、連、嘆。
以上的實詞部分和英語相同。
複合句的分析方法和基本結構和原理相同。
省略句的枝信鍵省略的方式和原則相同。
及物動詞和不及物動詞的概念和用法相同。
形容詞和副詞的語法功能相同。
夠了嗎?
什麼是語言的語法特點?
5樓:網友
1、語法的性質包括概括性、穩固性、民族性、遞迴性四大特性。
2、語法作為語言三個基本要素之一,是具有獨特屬性的。這些屬性也可以看作是語法的特點。
1)概括性。
又叫做抽象性。「概括」、「抽象」都是和「具體」相對應的。
語法中的任何一條規則都是對於若干具體語言事實加以抽象、概括的結果,任何語法規則都是抽象的而不是具體的。
2)穩固性。
穩固性,說的是不易變性。語法規則是一種語言當中最為基礎的部分,通常只發生緩慢的變化,是不容易發生急劇變化的部分。
語言中有兩個基礎部分,也可以說是核心部分,一是語法結構,二是基本詞彙。這兩個部分通常體現著一種語言整體面貌,這兩個部分的變化會引起這種語言面貌的變化。
當然,不易變性的含義還包括語法的變化是有的,只不過不如詞彙、語音變化那樣快那樣劇烈而已。有兩個明顯的例子:櫻賣。
一是古代漢語中的「疑問代詞作賓語,賓語提前」的規則,如「吾誰欺?欺天乎?」、爾何知?」等等,在現代漢語中已經不存在了。
二是古代漢梁頌虧語中的「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提前」的規則,如「時不我待」、「不吾知也」等等,在現代漢語中也已經不存在了。
可見,語法規則的變化也是有的。
3)民族性。
語法的民族性,是說語法規橡神則因語言的民族性而體現出不同的特性。具體來說表現在巨集觀和微觀兩個方面。
在巨集觀上,不同語言的語法範疇種類不同。
比如,一些西方語言的名詞有「性」的範疇,如「太陽」屬於陽性,而「月亮」屬於陰性,「上衣」屬於陽性,而「褲子」則屬於陰性等等,問題的關鍵還在於,這些分屬於陰性和陽性的名詞在句子當中的語法表現是不同的。而對於這種現象,東方人或者具體說中國人就有些想不通,因為在漢語裡,甚至在中國人的觀念裡,名詞的「性」的概念是不存在的。
但是,在西方語言中,大概是由於數的範疇相對發達的緣由吧,量的範疇是不存在的。
在微觀上,語法的民族性也是明顯的。
4)遞迴性。
所謂「遞迴性」原本是數學上的術語,說的是不同的運算過程可以重複使用同乙個規則。移植到語言學上,指的是某種語法規則在同乙個句法結構體的構造過程中可以重複使用,從而使這個結構體由短變長,由簡到繁的現象。
祭祀和祈福從根本上的區別祭祀和祈福的區別是什麼
最根本的區別為物件不同。兩者的主要區別如下 1 物件不同。祈福 是指祈求神明降福或設醮還願之事,其物件包括活著的人,有實際的現實目的 祭祀 則為敬神 求神和祭拜祖先。原始時代,人們認為人的靈魂可以離開軀體而存在。祭祀便是這種靈魂觀念的派生物。2 社會學地位不同。書生 仕人 平民常祈福神佛,消除自己一...
從根本上決定國家經濟實力的是什麼
從根本上決定國家經濟實力的是 政治 解析 本題比較難,涉及知識比較多,如國際關係內容及其決定因素 政治與經濟關係 國家性質的根本標誌是什麼等 1 政治根源於經濟,由經濟決定,又反作用於經濟,是經濟的集中表現。2 國家之間的政治關係只是國際關係的重要內容之一,國家經濟實力的強弱只是影響國家之間關係的因...
功能語言學語法和認知語言學語法的區別
語言學分為理論語言學和應用語言學,理論語言學有很多流派,很多研究方法和角度,認知是一個角度,功能是一個角度,現在認知這個角度老火了,而且簡單易懂,咋寫咋有,我傾向認知。應用語言學也挺有意思,專門研究語言咋學咋教,如英語教學,對外漢語教學,結合教學法,實踐經驗和一定的理論,寫畢業 沒問題 事情是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