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約的預期違約和拒絕履行有什麼區別

2025-04-30 08:15:09 字數 2910 閱讀 4392

1樓:法師兄法律諮詢

預期違約和拒絕履行一樣,預期違約行為和履行期到來後的拒絕履行禪侍一樣,都是指債務人無正當理由拒絕履行債務,並損害債權人的利益的行為。在明示毀約中,債務人已實施一定的行為,罩坦明確地表示將單方面撕毀合同,解脫債務的拘束。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合同義務的,對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屆滿前請求其承擔違約責物襲桐任。

民法典》第五百七十八條【預期違約責任】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合同義務的,對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屆滿前請求其承擔違約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五百七十八條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合同義務的,對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屆滿前請求其承擔違約責任。

2樓:帳號已登出

拒絕履行和預期違約的區別是什麼。

預期違約行為和履行期到來後的拒絕履行一樣,都是指債務人無正當理由拒絕履行債務,並損害債權人的利益的行為。

在明示毀約中,債務人已實施一定的行為,明確地表示他將單方面撕毀合同,解脫債務的拘束。可見,不論債務是否已到履行期,都表明債務人已構成違約。據此,非違約方可以要求違約的補救。

規定:「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合同義務的,對方可以在履猜攔搜行期限屆滿之前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被告無正當理由單方面提出終止合同,而原告瞭解到被告不願交貨的真正原因是棉花**不斷**,被告己與外市一家**公司簽訂了乙份皮棉購銷合同,其**將高於原告所出的**,被告正是為了獲取高額利潤而單方面終止合同。

原告曾多次要求與被告協商穗歷,希望被告能按期交貨,但均遭到被告拒絕,顯然被告要求衡歷單方面毀約的行為,與在履行期到來以後的拒絕履行行為之間沒有本質的區別。據此,原告有權在法院提起訴訟,獲得違約補救。

預期違約和拒絕履行一樣嗎

3樓:王香琴

法律分析:預期違約和拒絕履行一樣,預期違約行為和履行期到來後的拒絕履行一樣,都是指債務人無正當理由拒絕履行債務,並損害債權人的利益的行為。在明示毀約中,債務人已實施一定的行為,明確地表示將單方面撕毀合同,解脫債務的拘束。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五百七十八條 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合同義務的,對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屆滿前請求其承擔違約責任。

預期違約和拒絕履行一樣嗎?

4樓:汪世龍

預期違約和拒絕履行一樣,都是指債務人無正當理由拒銀搜絕履行債務,並損害債權人的利益的行為。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合同義務的,對方可鋒桐歷以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

【法律依據】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三條。

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在履行義務或者採取補救措施後,對方還有其他損失的,應當賠償損失。

第五百八十四條。

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輪檔不符合約定,造成對方損失的,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於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後可以獲得的利益;但是,不得超過違約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約可能造成的損失。

預期違約和拒絕履行一樣麼

5樓:律臨宮翠茹

法律分析:預期違約行為和履行期到來後的拒絕履行一樣,都是指債務人無正當理由拒絕履汪拿行債務,並損害 債權人 的利益的行為。 在明示毀約中, 債務人 已實施一定的行為,明確地表示他將單方面撕毀合同,解脫債務的局鎮拘束。

可見,困臘搭不論債務是否已到履行期,都表明債務人已構成違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五百七十七條 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第五百七十八條 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合同義務的,對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屆滿前請求其承擔違約責任。

第五百七十九條 當事人一方未支付價款、報酬、租金、利息,或者不履行其他金錢債務的,對方可以請求其支付。

拒絕履行與違約的區別是什麼

6樓:李俐

二者根本的區別在於是否履行了合同義務。拒絕履行,第一,是一種「毀約」行為,是指:合同當事人一方拒絕按照合同約定履行自己義務,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實現的行為;第二,是一種「抗辯」行為,是指:

在雙務合同中,負有先履行義務的一方未在合同約定期限履行自己義務時,負有後履行義務的一方可以拒絕履行自己義務頌塵的一種行使野擾禪先履行抗辯權的行為。違約行為是指合同當事人違反合同義務的行為。違約行為是違約責任的基本構成要件,沒有違約行為,也就沒有違約責任。

構成拒絕履行的條件:構成拒絕履行須同時具備以下要件:邢臺市檢察院拒絕履行法院裁定。

1、須有合法有效的債務存在李宴這是拒絕履行的前提條件。如果沒有合法有效的債務關係存在,就無所謂拒絕履行的問題。

2、須履行仍為可能如果履行已陷於不能,則為履行不能,只有在可能履行債務的情況下,債務人拒不履行債務的,才構成拒絕履行。

3、須債務人有拒絕履行債務的表示債務人的拒絕履行的表示,或者是明示的,或者是以行為的方式為之。無論以何種方式,債務人向債權人所表達的不履行債務的意思都是明確、肯定的。

4、須債務人主觀上出於故意即債務人明知存在債務並且能夠履行債務而不履行。債務人的故意由法官依具體情事作出判斷,無需債權人舉證。債權人只須證明債務人不履行債務即可。

5、債務人拒絕履行債務無正當理由債務人沒有正當理由不履行債務的,才能構成拒絕履行。如果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是因為行使同時履行抗辯權、不安抗辯權,或者是因為所附條件未成就,或是因為債務履行期限未到,則為正當行使權利或有正當理由,不構成拒絕履行。拒絕履行是指債務人能夠履行債務而故意不履行債務。

拒絕履行在債務違反的形態中屬於比較嚴重的形態之一。債務人拒絕履行債務可能發生在債務履行期限到來之前,也可能發生在債務履行期限到來之時;其表達方式可以是明示的,如向債權人明確表示其將不履行合同,也可以是以行為表明不履行合同,如將屆期應當交付的特定物另賣與他人。

預期違約制度與不安履行抗辯權有什麼區別?

關鍵一點在 預期違約是對方已經以行為或口頭 書面形式明確表示不會按合同履行自己的義務,已經是確定到期會違約 而不安履行抗辯權是存在不履行的重大嫌疑,但並沒有十分肯定,只是自己覺得有可能。不安抗辯權與預期違約的區別是什麼 法律分析 前提條件不同。對於不安抗辯權而言,其前提條件是債務履行時間有先後之別,...

關於預期違約的書籍或者案例

專門講預期違約的書是不多的,建議你寫 的時候多參考綜合類書籍的預期違約部分。預期違約制度探析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徐智華。合同法要義與案例析解 總則 第十二章,王利明。合同法案例 世紀高等院校法學系列基礎教材 案例教學用書,李永軍。合同法責任問題研究 鍾奇江。預期違約的法律後果 法律分析 在合同瞎巖...

違約責任和違約金額的約定和描述,合同未約定違約責任,可否主張違約金

違約責任和違約金額的相關法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第一百一十四條 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違約時應當根據違約情況向對方支付一定數額的違約金,也可以約定因違約產生的損失賠償額的計算方法。約定的違約金低於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增加 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於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