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雲南新華電腦學校
科舉制是中國古代的一種選拔**的制度,在唐代開始正式實行,一直肢磨延續到清朝被廢除。它的主要特點是通過考試選拔人才,不論貧富、門第,只要能通過考試就可以進入官場。而漢代選官則有以下不同:
**的選拔主要由皇帝或**互相推薦而定,這種選拔方式對於貧富門第差異不太公平,因為只有有經濟和社會地位的人才能歷旦鬥夠得到推薦。
2.選拔標準:漢代選官的標準主要是以品德為重,重視**的品德和才幹。而科舉制則更注重文化、學問和知識水平,以考試成績為主要標準。
3.選拔範圍:漢代選官主要是在皇帝和官僚之間進行,而科舉制則更廣泛地選拔人才,包括社會各階層和地區。
綜上所述,科舉制和漢代選官在選拔方式、選拔標準和選拔遲磨範圍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異。科舉制的實施讓更多人有機會進入官場,促進了社會的流動性和社會進步;而漢代選官則更加重視**的品德和才幹,但對於社會流動性的促進則相對較少。
什麼是科舉制
2樓:卡門kamen之歌
廣義的科舉指分科舉人或設科取士,約略同於貢舉,起始於漢代;狹義的科舉指進士科舉,始於隋朝。
從隋朝開始,各朝科舉考試科目都在不斷變化。從各個朝代科舉設定的科目變化可以看出用人取向,也反映了年代的人才需求。清襲明制,但也開過特製(特別科),如博學鴻詞科、翻譯科、等。
科舉除了特製科目外,明經,進士科考的內容主要是儒家經典。考試在各個朝代也有不同,唐朝主要有墨義、口試、貼經、策問、詩賦等,宋朝主要是經義、策問、詩賦等,到明代只有經義一門了。
政治方面:科舉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擁有才識的讀書人有機會進入各級**任職。教育、社會風氣方面:科舉制促進了教育事業的發展,士人用功讀書的風氣盛行。
科舉制有什麼特點
3樓:哇哎西西
科舉制具有分科考試,取士權歸於**所有,允許自由報考(即「懷牒譜自薦於州縣」,與察舉制的「他薦」相區別)和主要以成績定取捨四個顯著的特點。
科舉制度,是中國古代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由於採用分科取士的辦法,所以叫做科舉。科舉制極大程度改善之前的用人制度,徹底打破血緣世襲關係和世族的壟斷;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部分社會中下層有能力的讀書人進入社會上層,獲得施展才智的機會。但後期從內容到形式嚴重束縛了應考者,使許多知識分子不講求實際學問,束縛思想。
4樓:網友
(1)《范進中舉》中的范進參加的是鄉試。
2)「連中三元」指在鄉試、會試、殿試中都考取第一名,即解元、會元、狀元。
3)在殿試中考取第二名是榜眼,第一名是狀元。
4)科舉制在中國延續了 1300 年,在 1905 年清末新政被廢止。
5)參加鄉試需通過資格考試,即童生試,也稱童試,考過是秀才。
5樓:網友
中國古代科舉有好處也有壞處。
6樓:吃貨的美食攻略
羅振宇:古代的科舉制確實發揮了作用,你知道有什麼好處嗎?
7樓:疏影橫斜鑰
全國統一開考,寒門與世家機會同等,選舉權直接把握在皇帝手中。
8樓:匿名使用者
其最大的特點就是:【誤國害民】。
必修一歷史書上說得科舉制的影響,科舉制度有何歷史影響
有利於打破特權壟斷,擴大人才 和提 員文化素質。科舉制度有何歷史影響?科舉制的創立,是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一大變革,加強了皇帝在選官和用人上的權利,擴大了光時選拔的範圍,使有才學的人能夠由此參政,促進了社會階層的流動,同時也推動了教育的發展。科舉制的影響是什麼?1科舉制改善了用人制度 2科舉制促進了教...
科舉制的利弊有哪些它的意義是什麼
科舉制度的 實行在古代是積極的作用是主要的。但隨著科舉制度的發展,特別是在封建社會下,科舉制度的弊端也日益突現。具體弊端表現如下 1 由於統治者改變考試內容使科舉成為束縛知識分子思想的枷鎖。八股取士,原來用意我想可能是,用固定的格式寫,便於考官評分,以示 公平 後來卻成了統治者控制思想的工具,壓抑了...
與科舉制相比較,洋務運動中所所辦的新式學堂特點在於
當然講授的,魯迅的回憶中說到他在江南水師學堂和路礦學堂上學時都要讀四書五經的 選a啊 那三個是a包含的 a 是最主要的 中國向西方學習創辦新式學堂最早開始於洋務運動時期還是戊戌變法時期?從1862年6月11日創辦的京師同文館開始到1905年清 立停科舉以廣學校 為止,中國近代新式學堂的開辦走過了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