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網友
不是。《憫農》不是詠懷詩,而是諷喻詩。
一、《憫農》全詩。
憫農》是唐代詩人李紳的作品,第一首是: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第二首是: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第一首具體形象地描繪了豐收景象,突出了農民的辛勤卻兩手空空的現實。第二首描繪了正午農民烈日下勞作的勞苦。兩首詩都反映了當時的現實,表達了對農夫的真摯同情。
二、詠懷詩。
1、何謂詠懷詩?就是吟詠抒發詩人懷抱情懷的詩,它所表現的是詩人對於生活的體驗和感悟,對於生命的思考和提公升,對個體志向情操的一種追求和表達。
2、其特點往往就是因事而發、緣情而起、觸景生情、託物言志。
3、往往有抒情句。
三、諷喻詩。
諷喻詩就是通過詩歌來表達對現實對具體社會狀況的看法的雀畝悄詩歌。往往卒章顯志,反映現實。如白居易的《賣炭翁》,杜牧的《泊秦淮》,杜甫的頃渣《石壕吏》等。
小結:《憫農》是諷喻詩。
從上面詠懷詩和諷喻耐搭詩的介紹可見,《憫農》表達的情感更偏向於對現實的反映,對具體問題的看法,而不是對自己情懷志向的抒發,所以是諷喻詩,而不是詠懷詩。
憫農詩配畫。
2樓:匿名使用者
憫農》是唐代詩人李紳創作的一首七律,它以聯想的方式,描述了中國古代農民辛勞的生活和農民的疾苦,表現出詩人對人民疾苦的同情和關注。這首詩出自李紳的《憫農》卷中,因此常被稱為《憫農》。肢首。
由於《憫農》涉及到了中國古代社會、歷史和文化等多個方面,因此可以被稱為懷古詩。然而,從文學形式上來看,按照詩歌的分類,《憫農》應該歸為田園詩、寫景詩或者議仔飢枯論詩,而不是懷古念洞詩。
古詩憫農 詩意?
3樓:梧桐樹邊羽
《憫農》是唐李紳的兩首小詩,一般廣為傳播的是第二首: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4樓:相殿啊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憫農》李紳。
譯文:農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曬下鋤禾,汗水從身上滴在禾苗生長的土地上。
又有誰知道盤中的飯食,每顆每粒都是農民用辛勤的勞動換來的呢?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天下沒有一塊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種田的農夫餓死。
5樓:我也想知道阿
憫農二首。
李紳 〔唐代〕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普天之下,沒有荒廢不種的田地,卻仍有勞苦農民被餓死。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農民還在勞作,汗珠滴入泥土。
有誰想到,我們碗中的公尺飯,一粒一粒都是農民辛苦勞動得來的呀?
註釋:憫:憐憫。這裡有同情的意思。詩一作《古風二首》。這兩首詩的排序各版本有所不同。
粟:泛指穀類。
秋收:一作「秋成」。子:指糧食顆粒。
四海:指全國。閒田:沒有耕種的田。
猶:仍然。禾:穀類植物的統稱。
餐:一作「飧」。熟食的通稱。
6樓:一直很無語
一、古詩憫農的詩意: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春天播種下一粒種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穫很多的糧食。天下沒有一塊不被耕作的田,可種田的農夫卻仍然有餓死的。
二、憫農其二全詩及其詩意:
1.其二: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2.詩意:農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曬下鋤禾,汗水從身上滴落在禾苗生長的土地上。誰又知道盤中的飯食,每顆每粒都是農民用辛勤的勞動換來的呢?
7樓:萌探小清新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鋤禾》(或《憫農》),相信也是很多中國孩童在小的時候,都背過的一首詩,它在我國絕對稱得上家喻戶曉,婦孺皆知。
包括我們在內的很多人,對這首詩都有著深厚的感情,可以說是倒背如流。但如果我問你,你知道這首詩的作者是誰嗎?估計很多人都會答不上。
鋤禾》的作者——李紳,是一位飽受爭議的人,也許因為他的爭議性,他很少被提及。李紳做過唐朝宰相,也是唐朝著名的詩人。除了這首《鋤禾》,他的另一首《憫農》,也極其有名。
李紳的身份不僅是一位詩人,也是一位政治家。他跟白居易、元稹等人交往甚密,也是新樂府運動的參與者。同時,他也經歷了宦海沉浮,最後成為宰相。
關於他的故事有很多,民間說法不一,最著名的是「吃雞舌」的故事。
據說李紳特別喜歡吃雞舌,每一餐都要宰殺300只雞,只為了吃雞舌。因為這個典故,很多人痛罵李紳奢靡無度、揮霍浪費,不敢相信這位寫下「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同情勞苦大眾的詩人,現實生活中竟這樣揮霍浪費,實在違背道德,所以自古以來各方對他很是斥責。但實際上,這個故事很有可能是杜撰的,因為,這件事情沒有任何的史料記載和考證。
憫農[唐] 李紳。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憫農[唐] 李紳。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8樓:網友
憫農 唐代 · 李紳。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種子,秋天就可收穫很多糧食。普天之下,沒有荒廢不種的天地,勞苦農民,仍然要餓死。盛夏中午,烈日炎炎,農民還在勞作,汗珠滴入泥土。
有誰想到,我們碗中的公尺飯,粒粒飽含著農民的血汗?
9樓:有種水軍叫猴協軍
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種子,秋天就可收穫很多糧食。普天之下,沒有荒廢不種的田地,勞苦農民,仍然要餓死。
這首詩首詩具體而形象地描繪了到處碩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農民辛勤勞動獲得豐收卻兩手空空、慘遭餓死的現實問題。
10樓:北靜秋梵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這首詩說出了農民種地,收割的艱辛,而我們吃的糧食來的非常不容易,表達了對農民的深深的同情。
11樓:盛世華章潤天下
這首詩通過兩組對比,一粒粟和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民猶餓死,表達了對農民深深的同情和對封建剝削的譴責。
12樓:在壽佛寺發芽的彩虹
憫農的詩意是:農民耕田種地很辛苦,糧食來之不易,希望我們要珍惜糧食!
13樓:要去風雲錄取名
詩意是,勤勞的農民既使一年四季都幹活。但是在重稅之下,依然無法讓自己吃上飯。
憫農詩有哪些
14樓:甜心小淑女
憫農。唐)李紳。
鋤 禾 日 當 午,汗 滴 禾 下 土。
誰 知 盤 中 餐,粒 粒 皆 辛 苦。
註釋]1.憫:憐憫。
2.鋤禾:用鋤頭松禾苗周圍的土。
簡析]這首詩是寫勞動的艱辛,勞動果實來之不易。第。
一、二句「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描繪出在烈日當空的正午,農民仍然在田裡勞動,這兩句詩選擇特定的場景,形象生動地寫出勞動的艱辛。有了這兩句具體的描寫,就使得第。
三、四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嘆和告誡免於空洞抽象的說教,而成為有血有肉、意蘊深遠的格言。
這首詩沒有從具體人、事落筆,它所反映的不是個別人的遭遇,而是整個農民的生活和命運。詩人選擇比較典型的生活細節和人們熟知的事實,深刻揭露了不合理的社會制度。
在表現手法上,作者採用相互對比,前後映襯的方法,不僅給人以鮮明強烈的印象,而且發人深省,將問題留給讀者自己去思考,從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作者簡介:李紳(772-846),字公垂,泣州無錫(今江蘇無錫)人。唐代詩人。
憫 農2唐 李 紳。
春 種 一 粒 粟,秋 收 萬 顆 子。
四 海 無 閒 田,農 夫 猶 餓 死。
註釋] 1.憫:憐憫。
2.粟:(sù)
簡析] 這是一首揭露社會不平、同情農民疾苦的詩,著重寫舊社會農民所受的殘酷剝削。
第。一、二句「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以「春種」「秋收」,概寫農民的勞動。從「一粒粟」化為「萬顆子」,形象地寫出豐收的景象。
第三句「四海無閒田」,更寫出全國的土地都已開墾,沒有一處田地閒置著。此句與前兩芹蠢句的語意互相補充,進而展現出碩果累累,遍地金黃的豐收景象。勞動人民辛勤勞返首槐動創造出如此巨大的財富,在豐收的年頭,照理該豐衣足食了吧?
誰知結句卻是「農夫猶餓死」。這真是觸目驚心!乙個「猶」字,發人深思:
到底是誰剝奪了勞動成果,陷農民於死地呢?「猶餓死」三字極為深刻地揭露了社會不平,凝聚著詩人強烈的憤慨和真摯的同情。
作者簡介:李紳(772-846)漏友,字公垂,泣州無錫(今江蘇無錫)人。唐代詩人。
憫農是誰寫的詩
15樓:甜筒第二支免單
李紳(772年—846年),字公氏談禪垂,祖籍亳州譙縣(今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後遷居無錫(今屬江蘇省)。 唐朝宰相、詩人,中書令李敬玄曾孫。生平捲入牛李黨爭,為李黨重要人物。
出身趙郡李氏南祖。六歲喪父,隨母遷無錫(今江蘇無錫)。唐元和元年(806年),進士及第,補國子助教,歷任江、滁、壽、汴等州刺史及宣武軍節度使、宋亳汴穎觀察使,入朝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擢尚書右僕射,改門下侍郎,封趙國公,為相四年。
出為淮南節度使。唐會昌六殲塵年(846年),病逝於揚州,追贈太尉,諡號「文肅」。
李紳與元稹、白居易交遊甚密,為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和參與者。有《樂府新題》二十首,已佚。青年時目睹農民終日勞作而不得溫飽,以同情和憤慨的心情,寫出《憫農二首》,流傳甚廣,千古傳誦,被譽為憫農詩人。
全唐詩》錄其《追昔遊詩》三卷、《雜詩》一卷,今編為侍滲四卷。另有《鶯鶯歌》,儲存在《西廂記諸宮調》中。
憫農這首詩說了什麼道理,讀了憫農這首古詩我們知道要什麼的道理
這首詩是寫勞動的艱辛,勞動果實來之不易,告訴我們應該節約食物,不浪費。憫農 這首詩給人們帶來了深刻的啟示。這首詩說明古代社會制度的不合理,但是從另外的角度也說明了付出和收穫的關係。春種秋收這是社會發展的規律,付出多少才能有多少的收穫。這既是自然規律,也是人生存發展的社會規律。想要讓自己的人生與眾不同...
《憫農》古詩的中心思想,《憫農》古詩
憫農 詩共有兩首,主要刻畫農民勞作的辛苦,表現詩人對農民的深切同情。第一首著重批評勞動者不得食的不公平現象 第二首,著重勸戒世人珍惜糧食,珍惜農民的勞動。出自 憫農二首 是唐代詩人李紳的組詩作品。組詩選取了比較典型的生活細節和人們熟知的事實,集中地刻畫了當時社會的矛盾。全詩風格簡樸厚重,語言通俗質樸...
憫農其一的古詩的意思,憫農古詩的意思
憫農其一古詩的意思是春天播種下一粒種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穫很多的糧食。天下沒有一塊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種田的農夫餓死。憫農二首 是唐代詩人李紳的組詩作品。這組詩深刻地反映了中國封建時代農民的生存狀態。第一首詩具體而形象地描繪了到處碩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農民辛勤勞動獲得豐收卻兩手空空 慘遭餓死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