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抱怨收入太低不敢消費,有問題嗎?

2025-05-05 22:55:09 字數 5374 閱讀 5325

1樓:灰面饅頭

不知道有多少人看了完整的採訪,反正我沒有找到。

如果單從專家採訪的這段對話來看,鄧海清的針對「年輕人抱怨收入太低不敢消費」這個社會性現象,提出的觀點是「希望年輕人反思下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是否匹配得上自己的工資。」

這種觀點本身並沒有太致命的問題。年輕人工資低的原因有很多,有客觀原因肯定也有主觀原因。大家都是打工人,我們都明白,有些人工資低可能真的是老闆剝削得太狠,但也有些人確實是不願意提公升自己的職業水平,卻整天妄想拿著高工資,每天上班的目標就是賺最多的錢幹最少的活。

但很明顯鄧海清不能直接這樣說。客觀的分析反而顯得模稜兩可,這種分析普通人也能說出來,同時也顯示不出他作為經濟學家和**副經理的長遠視野和獨特頭腦。

所以他選擇叢哪飢流量最高的一種表達方式:放大年輕人不努力的缺點,還拿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工資水平做對比——「對國內的很滲返多的年輕人來講,其實你乾的這點活,可能在泰國或者在越南,人家只要你的一半的工資就能幹和你一樣的活。」

就這樣一句話,緩核已經夠無數**起標題,寫新聞了。大家看到新聞之後,果然一石激起千層浪,紛紛指責現在的專家根本不瞭解平民百姓的痛苦,「不會說可以別說」。

但專家一定要說。不說最有針對性的話,不能帶來最高的流量。

沒有最高的流量,大家就不知道他作為經濟學家和**副總經理的身份。

大家不知道他的身份,就無法吸引投資。

沒有投資,他的錢和地位都不保,以後就不能再在高峰論壇裡發表言論了。

所以,專家也是為了活著而活著。如果專家地位不保,工資降低,大家也一定會懷疑他能力有問題了。

2樓:網友

這粗鬧個當然沒有問題,因為每個人明巖都年輕過,在那時候收激凳御入都很低,但是開銷很大,所以經經常抱怨收入很低,很正常的事。

年輕人為什麼抱怨收入太低不敢消費?

3樓:獵鷹樂

年敏察輕人抱怨收入太低不敢消費。專家鄧海清表示,現在很多年輕人真的很不像話,沒有錢花了就覺得是父母給的太少,或者覺得企業、老闆給的工資太低。其實很少有年輕人去反思,可能是因為自己的專業素質、能力水平不夠,那麼所以才有那麼低的工資。

難道工資低就真的個喚拿並人能力低嗎?並不是,你在四線城市的收入和在一線城市的收入作對比你肯定低,因為城市環境不一樣;你乙個小學沒畢業的人和研究生比工作收入,你還是低,因為教育程度不一樣;你普通家庭出生和王思聰富二代比收入,你家庭出身就差的不是一點半點;不僅城市環境、文和跡化教育和家庭出身,還有你的身材長相、社交圈子、情商智商、思維方式、機遇等等,都會影響你的工資高低。還有就是我國人口眾多,人工成本低,我國物價高,房價高,你一年工資或許在二線城市買個衛生間平公尺。

乙個人的能力只是增加收入的一部分,你即使是一匹千里馬,而伯樂沒有遇見,也是英雄無用武之地。千里馬遇見伯樂,那是天時、地利、人和,一切都是那麼的湊巧才能遇見。一類覺得這話說得沒錯。

很多年輕人就是拈輕怕重,還沒出校門就期待著高薪,也不評估自己究竟有多少專業知識和實操技能。應聘時開口就是月薪不能低於上萬,最少也得給個七八千,壓根不考慮現在的就業市場需求情況,不給高薪還不高興。好不容易參加工作,也會經常抱怨單位或者老闆給的工資太低,還不夠自己吃喝玩樂加個油。

這樣的年輕人確實有,這也是客觀存在的,但是比例並不多,很多年輕人還是選擇接受並不高的工資。這類觀點的網友我估計有一部分是小老闆,都不希望年輕人上班就要高薪,徒增執行成本,成本越低,利潤自然越高。年輕人工資低有時候並不是因為能力不夠,而是幾個方面造成:

一是上班的工作單位效益不行,只要不跳槽,再有能力,收入都沒法高起來。二是所在崗位身不由己,自己所在崗位有著相應的薪酬,如果人人都幹高薪酬崗位,誰來做底層員工?比如乙個部門就乙個部門經理,不可能人人都幹經理,這經理職位其實其他有能力的員工也能幹,只是沒有機遇而已。

三是目前,能力與薪酬完全匹配的工作還真不多,更多是能力強但薪酬給的低,因為老闆們總是要控制人工成本,大老闆更是隻想要利潤。

年輕人為什麼抱怨工資低?

4樓:無級

某經濟學家談「年輕人抱怨工資低」:可能是能力不夠。工資低的何止是年輕人。我是不認可這句話的。我覺得工資低和能力也是沒有關係的。

先說結論。這樣的蔽搜知言論或者思想並不妥當的,因為工資水平不能僅僅用能力來評判。多種因素影響工資水平,如市場需求、經驗、教育水平、職業技能和地理位置等。

並且,年齡與能力不是等價的。可以說,這樣的說法是不公正和不科學的。

工資水平是受各種因素影響的。

第乙個變數,年齡。

能力要積累,尤其是專家提到的專業素質和能力水平,都不是憑空出現的。

企業這時候應該做的,是巨集消儘量提高專業素質和能力水平的培養力度,讓年輕人能儘快發揮自己應有的潛力,從而產生更高的產出,換取更高的收入。

縮短年齡帶來的能力不足區間,才是企業應該考慮的出發點,這出發點對企業來說也是雙贏。

而不漏搏是一臉,你年輕人憑什麼要高收入的嘴臉。

第二個變數,教育。

有企業會說,招來的年輕人都不行,沒能力,知識體系過時,跟不上產業發展。

這話說的不算有毛病。

問題在於,這是年輕人導致的麼?這明明是教育體系出了問題。

反思的不應該是年輕人,而是大學教育應該反思自己是否已經脫離生產實踐。

第三個變數,公司安排。

乙個好的企業,是有一套完善的「消化系統」的。

把新入職的年輕人,通過一些列的培訓和教育,分配適當的工作,讓他們進化成滿足公司需求的職場人。

職場專家說「年輕人工資低可能是能力不夠」,沒有錯,那是鼓勵年輕人儘快融入工作崗位,適應環境,儘快成長為業務骨幹。但是這段話,就是玩跨界,沒有盡到經濟學家的本分,經濟學家,當是用自己的專業,思考如何促進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多高薪酬的崗位,思考如何構建高質量發展的經濟環境,或者給家庭投資提出高回報的建議,而不是指責現在年輕人高薪酬的希望。

為什麼有的年輕人總抱怨工資低

5樓:杜鵑鳥的鳴叫

付出勞動就應該獲得相應報酬,這是最基本的經濟學常識。在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下,用尺芹慧人單位能否開出合理的薪酬待遇,體現著對年輕人專業能力和首御社會價值的尊重。很多時候,年輕人吐槽工資低,並不是好高騖遠,而是反對付出與回報不相匹配,反感一味拿情懷、理想「畫大餅」的不負責做法。

一些專家意識不到這些現實問題,反倒勸年輕人別太看重工資,顯然搞錯了重點,自然會陷入「雞同鴨講」的困局。「如果有人指責年輕人看著報酬來挑工作,那至少他是無知。」「如果沒有工資,連生存都生存不了,我還能幹嘛呢。

沒有人是生活在真空中的,找工作時,大陵答多數人都要面臨理想與現實之間的權衡。特別是對在大城市打拼的普通上班族來說,不管是住房、出行、養娃,還是日常生活的成本,主要都要靠工資來負擔。耐心瞭解一下這些年輕人的情況,就會發現很多人所追求的並非多麼虛無縹緲的奢侈生活,而只是相對舒適、從容的生活水平。

連生存都生存不了,我還能幹嘛呢?」有了生存,才談得上發展,這是最樸素的道理。如果年輕人無需為基本生計問題發愁,反而能放下包袱、輕裝上陣,選擇自己真正感興趣、擅長的事情,發揮出更多活力。

年輕人為什麼總是抱怨工資低?

6樓:網友

我認為專家稱年輕人工資低可能是能力不夠的觀點,工資低不一定是能力問題。其實根據專家所說的話,他是在表達年輕人不敢消費的情況下而感嘆出年輕人工資低。所以這裡的工資低不是比較出來的,而是並且主觀的猜測推出來的,這樣的推測本身就太主觀了。

因為不敢花十萬吃頓飯和不敢花20塊吃頓飯都是不敢消費的外在表現,但這就能夠證明年輕人工資低?所以本身工資低的標準就不太合理了。

年輕人抱怨工資低,如果不是特別富有的群體,大概都會抱怨,因為年輕人進入職場的時間並不算長,自然工資就不會有多高。特別是和老員工比。我想如果是一般類橋衡的敏冊做崗位,初入職場的人絕對是不餓坑比得過已經在這個公司工作了好幾年甚至十幾年前的人的工資,因此,這部分年輕人肯定會抱怨工資低,畢竟有可能同事工資是自己的一兩倍數呢!

另外就是行業的差距,每個行業的工資水平是不一樣的,如果是一些正處在夕陽的行業,他們是發不出多高的工資的,因為本身的利潤就在那裡,自然進去的年輕人的工資就偏低了,而有一些是新興行業,發展速度快,效率高,利潤大,自然就能夠發出比較高的工資。

在現有的姿戚條件下,工資低就一定是年輕人能力低嘛?就像很多在疫情時的畢業生那樣,他們中一部分人真不是因為能力問題而進入不到乙個非常好的企業,更重要的原因是疫情下招聘崗位銳減,導致競爭壓力大,也許那些並沒有拿到多高工資的人比那些在疫情前已經找到工作的人能力還高呢?但奈何大環境下畢業,自然就拿不到更好的崗位,工資就低了,這也是理所當然的吧!

年輕人抱怨工資太低,有道理嗎?

7樓:信仰小學知識

年輕人抱怨工資太低的情況確實存在,而這種情況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

1.行業與工作領域的選擇:在就業的時候很多年輕人更關注求職發展的潛力,而忽視了該領域的薪酬水平情況。

如果進入的行業或職業發展前景不清晰、競爭激烈或薪酬水平偏低,那麼相應的工資水平就可能不盡人意。

2.技能匹配度:對臘虛於某些告局液服務型行業,如服務業、零售業等,他們往往需要很高的服務技能,比如表現出色的推銷手段、協調能力等,這些能力的缺乏可能導致收入水平較低。

3.民生問題:某些城市中,由於物價過高或者租金過高,生活成本過高,導致同樣是正常薪酬在這種環境中顯得過於「寒酸」

當然,還有其襪物他一些因素,如公司規模、地域、年齡和工作經驗等,都可能對年輕人的工資水平產生影響。雖然在某些方面年輕人的工資水平較低,但是同時也需要注意到自身實力與能力,不斷提公升自己的技能和專業能力,爭取更好的機會和回報。

為什麼年輕人總是抱怨工資低?

8樓:疼痛

簡單來說就是不夠開銷,,。年輕人也需要社交這樣花錢會更指指多,加上還需要找另一半的話,,開銷會更多,也就更加會理解工資低,會拿下班時間做第二份唯則配職業,但因為有些單位的加班文化,,這些後路被斷絕,,,只能去抱怨工資低,社會盯森保障不完善等等了。

年輕人為啥越來越窮,越來越不願消費了呢?

9樓:洋蔥薑蒜末爆香

因為現在很多年輕人就是窮。

1、大量年輕人無法正常就業。沒就業就沒工資,沒工資就沒錢消費,很正常。啃老也就啃頓飯,對其他的消費,也就那麼回事。再說了,老的也沒幾個錢。

2、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造成的就業開支大。就是現在經常說的人口外流,外流人口絕大部分是年輕人,外流原因絕大部分是外出就業。那麼,對於流動中的勞動者,就業開支就會變大,比如在工作地租房,吃飯,等等。

必要的開支多了,留下來消費的當然就少了。

3、本身的經濟形勢。現階段,是全社會消費慾望底下,年輕人只是社會的乙份子,沒啥不同。至於說為啥社會消費慾望底下,說明白點,就是錢越來越難掙了,各個行慎芹業都在裁員,物價還翻著花的漲,給個正常人都不敢隨便花錢。

至於說買房置地啥的,在就跟普通人沒關係了,不想也罷。

4、免費的娛樂方式足夠多樣。真的如此,社會發展到現在,社交真的不是剛需了。社交的本襲孝喚質是人無聊的時候,需要找個伴渡過無聊時光。

年輕人靠借債過度消費,有何危害

年輕人最好根據自己的經濟能力去消費。靠借債消費有還不上債的危險。還有可能上失信人員的名單,導致生活壓力特別的大。這樣的年輕人沒有理財的概念,總會有一天感到緊迫感,總會有發愁的時候,年輕人要改變這種價值觀,要為以後的生活做打算。如今的年輕人靠借債來過度消費。對他們產生的危害有很多,會導致沒有上進心,然...

養生消費人群超8成是年輕人,現在的年輕人為何這麼注重養生?

因為現在的年輕人特別注重自己的身體,害怕自己生病,所以才會特別注重養生。主要是因為現在年輕人越來越注重自身身體健康,平時生活壓力比較大,致力於享受生活。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們想讓自己變得更加健康,想要提高自己的免疫力,所以就會去注重養生。養生消費人群超成是年輕人,為什麼這麼早就開始養生?現在的年輕...

超前消費這種行為對年輕人有什麼不好的影響

超前消費有利也有弊,不一定都是不好的影響。但如果進行了錯誤的超前消費,不好的影響還是蠻大的。花唄消費,信用卡,白條消費消費也都屬於超前消費的幾種。超前消費追求物質享受 享受現世生活,這必將加劇人們對金錢的崇拜,對物質的無限制追求,甚至達到物慾控制人性,人類嚴重異化的局面,尤其是對年輕人來說,年輕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