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鶯啼序 春晚感懷》 吳文英 原文及翻譯

2025-05-08 13:55:03 字數 1174 閱讀 2050

悼亡詩:南宋·吳文英《鶯啼序·春晚感懷》

1樓:愛讀書的呂老師

殘寒正欺病酒,掩沉香繡戶。

燕來晚、飛入西城,似說春事遲暮。

畫船載、清明過卻,晴煙冉冉吳宮樹。

念乎慧羈情,遊蕩隨風,化為輕絮。

十載西湖,傍柳繫馬,趁嬌塵軟霧。

溯紅漸、招入仙溪,錦兒偷寄幽素。

倚銀屏,春寬夢窄,斷紅溼、歌紈金縷。

暝堤空,輕把斜陽,總還鷗鷺。

幽蘭漸老,杜若還生,水鄉尚寄旅。

別後訪、六橋無信,事往花委,瘞玉埋香,幾番風雨?

長波妒盼,遙山羞黛,漁燈分影春江宿。

記當時、短楫桃根渡。

青樓彷彿,臨分敗壁題詩,淚墨慘淡塵土。

危亭望極,草色天涯,嘆鬢侵半苧。

暗點檢、離痕歡唾,尚染鮫綃;躲鳳迷歸,破鸞慵舞。

殷勤待寫,書中長恨,藍霞遼海沉過雁,漫相思、彈入哀箏柱。

傷心千里江南,怨曲重招,斷魂在否?

作者】: 吳文英(1200年~1260年):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四明鄞縣(今浙江寧坡)人。

宋史》無傳。一生未第,遊幕終身,於蘇州、杭州、越州、 三地居留最久。並以蘇州為中心,北上到過淮安、鎮江,蘇杭明鍵道中又歷經吳江垂虹亭、無錫惠山,及茹霅二溪。

遊蹤所至,每有題詠。晚年一度客居越州,先後為浙 東安撫使吳潛及嗣榮王趙與芮門下客。清全祖望答萬經《寧波府志》雜問,謂吳文英「晚年困躓以死」,殆得其實。

享年六十歲左右。

背景】: 這是吳文英為悼念亡妾而做的一首詞,儘管後世學者對其創作背景及主旨多有爭議,但詞中所彰顯的懷悼之意是顯而易見的。這首詞在《宋六十名家詞》中又題作 『春晚感懷』、『感懷』,實際就是懷舊與悼亡之意。

據夏承燾《吳夢窗系年》:「夢窗在蘇州曾納一妾,後遭遣去。在杭州亦納一妾,後則亡歿。

集中懷人諸 作,其時夏秋,其地蘇州者,殆皆憶蘇州遣妾;其時春,其地杭州者,則悼杭州亡妾。」《鶯啼序》就是悼念亡妾諸作中篇幅最長、最完整、最能反映與亡妾愛情關 系的一篇力作。激頃巧它不僅形象地反映出與亡妾邂逅相遇及生離死別,而且字裡行間還透露出這一愛情悲劇是由於某種社會原因釀成的。

它感情真摯,筆觸細膩,寄慨遙 深,非尋常悼亡詩詞之可比。

另注】: 鶯啼序》是詞中最長的詞調,全文二百四十字。這一長調始見於《夢窗詞》集及趙聞禮《陽春白雪》所載徐寶之詞。可見《鶯啼序》實為夢窗之首創。

讀送東陽馬生序的讀後感以上多來幾篇謝謝

題記作文一 讀送東陽馬生序有感 宋濂自幼家境不好,沒有書可以看,但他既使是文別人借書看,依然做到了遍觀群書。相較之下我們的條件比他好多,好上千倍上百倍,竟不知珍惜,竟學成這樣,難道不值得我們深思麼!環境的優越與否壓根不能構成學不好的理由。試想一下,同一個時代的人馬生不是也比宋濂的學習條件好麼,不是也...

急求600 的關於《蘭亭集序》的讀後感。各位帥氣

蘭亭集序 讀後感 死,我們害怕 即使碰到了它的衣角我們也驚慌不已,所以我們儘可能地遠離,希望一直不會在某個轉彎路口,碰見它。生,我們留戀 在年輕時,我們忘卻關注這個世界 年老後,我們多想一直睜著眼睛,多想看看這我即將遠去的花花世界。可人總是這樣,在失去之時才後悔當初沒有好好珍惜眼前美景,只留下唉聲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