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網友
山丹境內的漢代、明代長城是經過多次修繕而成的:
山丹縣境內長城東接永昌縣水泉子鄉,西至山丹東樂鄉西屯村煙洞溝。現有漢代長城(壕溝)60公里,烽燧19座;明代長城(邊牆)98公里、烽燧64座。
漢壕始修於桐碼漢武帝時(西元前2世紀),以壕溝代替牆,埂上築烽燧。
東漢光武帝建武十二年(西元36年)開始,又大量調遣士卒,增築堡壘,修造烽臺,虧跡每隔十里設一堠,五里設局空哪一障。
到明代,嘉靖十六年(1537年)由巡撫趙載負責堵塞山丹至高臺的山口、關隘,明嘉靖二十六至二十七年(1547年至1548年),由巡撫楊博策劃和主持甘肅鎮長城的增建工作。山丹境內明代的墩堡、關隘就是在這段時間又加固復修的,即從玉泉口至大口子一段,又加固大馬營灘的屯馬墩至白石崖烽火墩。
隆慶六年(1572年)廖逄節出任甘肅巡撫又整治長城,又自山丹衛教場起,至古城窪界碑止,修復邊牆、崖柞、疊水、石梯、疊木諸類工程,長達公里。
萬曆元年(1573年),廖逄節又修龍首山至白路兒長城,白路兒長城至尖山、紅寺山的長城。
萬曆二年(1574年),廖逄節又復修石峽口東自土窯兒起西至石峽口嘴至,壕裡增中牆一道,長835丈。
2樓:馬克杯
貌似是關於絲綢之路?
山丹漢明長城的簡介
3樓:歐美風三
山丹漢、明長城,在山丹縣境內綿延近200公里,被專家譽為露天博物館,是目前國內儲存最完整的一段古長城。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漢、明長城雖建於不同年代,但走向、長度卻完全相同。
漢長城在北側,明長城在其裡,兩者相距10-80公尺之間,平行延伸。 象這樣不同歷史年代修築而同時並行並至今留存較為完整的長城段在國內絕無僅有。在此還有一座建於明嘉靖年間(約1550年)的古驛站。
雖站內設施已化為烏有,但四周圍牆都儲存完整,站內還有一口乾涸了四百多年的驛井,引起了專家學者的濃郁興趣。到此考察的國內外人士日漸增多。從93年開始,這裡被開發為旅遊區。
該區位於312國道2642公里處,距縣城20公里,絲綢之路旅遊線穿區而過,落車即可觀賞,極為便利,且區內水、電、訊設施齊全,有加油站、飲食商貿門點共70多家,還有一座高標準的長城陳列館供遊人參觀,這裡的長城牌優質西瓜基地聞名絲路古道。在這裡走驛道、登長城、看文物,觀古今文明建築交相輝映的壯觀場面,再去品味那富有地方特色的風味飲食,會使你遊興更濃,情趣倍增。
山丹漢明長城的介紹
4樓:網友
山丹縣長城分兩類:一為漢長城,建於西漢元鼎六年(西元前111年),距今已2000多年。全長公里,呈東西走向。
由壕溝、自然河烽燧構成。全線以壕溝代替牆垣,雖年代久遠,仍清晰可見。二為明長城,建於明隆慶六年(1572年),距今已有400多年。
明長城由黃土夯築的牆、墩、列障構成。走向、長度都和漢長城相同。漢長城在北側,明長城在其裡,兩者相距在10—80公尺之間,平行延伸,象這樣不同歷史年代修築而同時並行且至今留存較為完整的長城段在國內實屬罕見。
山丹漢明長城是目前國內儲存最完整的一段古長城,被譽為「露天博物館」。
關於古長城的誰知道,關於古長城的資料誰知道
古長城 井陘,地連九塞,勢控燕秦,有長城博物館之稱,最著名和儲存最多的是明代長城。遼代,井陘成為 畿右內邊 井陘關 即固關 娘子關 和阜平縣龍泉關 唐縣倒馬關 易縣紫荊關,共為畿輔咽喉。明代,此四處重關連線在一起,在井陘境內的長城達100多千米。唐山古長城 萬里長城在唐山境內蜿蜒220公里,有名關險...
誰知道曼聯的歷史戰績,誰知道曼聯歷史
曼聯前身稱為牛頓希思 newton heath 於1878年成立,紅魔 於1902年正式易名曼聯,並在6年後即取得首個聯賽冠軍。在球隊於1910年將主場從銀行街球場搬到老特拉福德球場前,曼聯亦拿下了足總盃冠軍。在麥勒諾 ernest mangnall 帶領下,曼聯在遷往新球場的首年即再度取得聯賽冠軍...
有誰知道關姓的來歷,誰知道關姓的由來
典故一 春秋時期,周大夫尹喜在函谷關任關令。相傳老子西遊出關時,為尹喜寫下 道德經 五千言,尹喜將此書傳播於世以後,也追隨老子成仙了。尹喜的後人以他的官名為姓,也稱關氏。典故二 據說古代守關的 關尹 之中,也曾有人 以官為氏 而姓了關。譬如,風俗通 一書就記載說 關令尹喜之後。所謂關尹,亦稱關令,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