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問政,子曰:「先之,勞之。」啥意思?
1樓:教育細細說
這句話的意思是:子路問為政之道。孔子說:「自己先要身體力行帶好頭,然後讓老百姓辛勤勞作。」
出處:《論語·子路篇》
原文:子路問政。子曰:「先之,勞之。」請益,曰.「無倦。」
譯文:子路問為政之道。孔子說:「自己先要身體力行帶好頭,然後讓老百姓辛勤勞作。」子路請求多講一些,孔子說:「不要倦怠。」
2樓:屈子之怨
子路問政。子曰:「先之勞之。」 請益。曰:「無倦。」
譯文】子路問怎樣管理政事。孔子說:「做在老百姓之前,通過教化引導使老百姓勤勞。」
3樓:鈽齬
子路問孔子怎麼治理國家,孔子說「做事做在老百姓前面,使老百姓勤勞工作」
4樓:匿名使用者
子路問怎樣管理政事。孔子說:「做在老百姓之前,使老百姓勤勞。(做表率)」
子路問聞斯行諸原文及翻譯
5樓:頂級酒店海景房
原文。子路問答逗:「聞斯行諸?
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冉有問:
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
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
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
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
赤也惑,敢問。培清」子曰:「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論語》)>譯文。子路問道:「聽到一件合於義理的事,立刻就去做嗎?
孔子說:「父親和兄長還活著,怎麼可以(不先請教他們)聽到了就去做呢?」冉有問道:
聽到一件合於義理的事,立刻就去做嗎?」孔子說:「聽到了應該立刻就去做。
公西華說:「仲由問『聽到一件合於義理的事,立刻就去做嗎?』時,您『還有父兄在,怎麼可以聽到了立刻就去做?
冉有問『聽到一件合於義理的事,立刻就去做嗎?』時,您『聽到了應該立刻就去做』。我感到迷惑,我大膽地請問這是什麼緣故呢?
子貢問政原文及翻譯
6樓:洋英光
子貢問態巨集政出自《論語》顏淵, 原文如下:
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曰:
去兵。」 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二者何先?
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翻譯:子貢向孔子請教治理國家的辦絕則法帆巨集冊。孔子說:
糧食充足,軍備充足,民眾信任朝廷。」子貢問:「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項,三項中先去掉哪一項呢?
孔子說:「去掉軍備。」子貢又問:
如果迫不得已還要去掉一項,在這兩項中先去掉哪一項?」孔子說:「去掉糧食。
自古以來,人都要死,但如果沒有百姓的信任,就不能夠立足了。」
子貢問政原文及翻譯
7樓:教育達人老王呀
原文:子貢問判行巨集政。子曰:
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
曰:「去兵。」 子貢曰:
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二者何先?」曰:「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哀公問於有若曰:「年飢,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對曰:
盍徹乎?」曰:「二,吾猶不足,如之何其徹也?
對曰:「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
子貢問政的原文翻譯
子貢向孔子請教治理國家的辦法。孔子說:「備足糧食,充足軍備,獲得人民的信任。
子貢問:「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項,三項中先去掉哪一項?」孔子說:
去掉軍備。」子貢又問:「如果迫不得已還要去掉掘冊一項,在這兩項中先去掉哪一項?
孔子說:「去掉充足的食物。自古以來誰都會死,但如果沒有百姓的信任,就不能夠立足了。
魯哀公問有若說:「遭了饑荒,國家用度困難,怎麼辦?」有若說:
為什麼不實行徹法,只抽十分之一的田稅呢?」哀公說:現在抽十分之二,我還不夠,怎麼能實行徹法呢?
有若說:「百姓富足了,您也就富足了。百姓不富足,您跟誰富足呢?
以上內容參考:百科——子貢問政。
子路借公尺的故事是怎樣的,子路借公尺的故事
子路借公尺的故事 有乙個人叫子路他的家很窮,有一天他的父母親想吃公尺飯了,但是家裡一點公尺都沒有,於是子路想要是翻過幾座山就能到親戚家借點公尺去,父母就能吃上好吃的公尺飯了,於子路就翻過了幾座山走了好幾十里路,到了親戚家借回了一小袋公尺,終於讓父母吃上了好吃的公尺飯,鄰居都誇他是個孝順的孩子。子路借公尺的故事告訴我...
子路是孔子的門生,當年子路因為什么而指責老師孔子
當年子路指責老師孔子,源於當年師徒倆周遊列國到衛國時,當時把持朝政的南子召見了孔子,由於南子名聲不好,子路認為去面見南子有損名聲和聲譽,也正因為這件事情指責了孔子。孔子,我國最著名的教育家,一生遊歷地方無數,也招收了很多學生,比如顏回 冉求等。其中敢於當面指責孔子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子路。子路,生於公...
關於子路受牛的事例,子貢贖人子路受牛誰是對的原因是什麼
出自 呂氏春秋 察微 原文 魯國之法,魯人為人臣妾於諸侯,有能贖之者,取其金於府。子貢贖魯人於諸侯,來而讓不取其金,孔子曰 賜失之矣。自今以往,魯人不贖人矣。取其金則無損於行,不取其金則不復贖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 魯人必拯溺者矣。孔子見之以細,觀化遠也。翻譯 魯國有一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