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樓中玉笛暗飛聲
記載中曹魏三代,東吳有五代,蜀國沒有,只有大將軍。
我們一般都說東吳的周瑜、魯肅、呂蒙和陸遜為四大都督,即江東最高軍事統帥。
但實際上,不是這樣的。大陸廳陪都督這個官是曹魏才設立的,不同於都督(蜀國有都督但沒有大都督),是軍事主官。東吳也是在孫權稱帝之後才有大都督的。
周瑜的職務是偏將軍領南郡太守,魯肅早蠢接周瑜伏禪班的時候是奮武校尉,最後是漢昌太守、橫江將軍。呂蒙最後是虎威將軍,南郡太守。
真正的第一代大都督,就是陸遜。黃武七年(228年),石亭戰曹魏時,拜陸遜為大都督、假黃鉞。之後230年,司馬懿成為曹魏第一代大都督,同時為大將軍,假黃鉞。
三國時都督相當於現在什麼官?
2樓:虎踞江南
都督是中國古代軍事首長的官名。其官職出現於漢末,興於三國,最初是軍中執法和辦理事務的武官,地位不高。後來逐漸發展成為地方的軍事長官。
三國時期的都督具體對應現在什麼官職,要看其管轄範圍(即都督區)的大小,以三國時曹魏一方為例,其都督區一般小到某個州,比如揚州都督區、荊州都督區等,那麼該都督區的都督基本上可以對應現在的「省軍區司令員」~而大到可管轄數州的都督區,比如河北都督(兼轄冀、幽、並三州軍事)、雍涼將軍區等,這些大的都督區都督則可以對應現在的「大軍區司令員」了~~而至於蜀國和吳國的都督區,管轄範圍則比較小,一般為郡。所以只能算是現在「軍分割槽司令員」~只有少數的,比如蜀國設立的庲降都督區(總管南中諸郡軍事)、關中都督等,才能算是「省軍區司令員」級別~
另外,關於「大都督」,它和「都督」不同,「大都督」一般是某個國家統帥諸軍的最高軍事統帥,相當於現在的「總司令」了~
3樓:網友
三國時期,三分天下 。當時魏、吳兩國都有乙個職位「大都督」!比如東吳大都督周瑜。
當時是周瑜在東吳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存在。從周瑜領兵抗拒曹操開始,人們習慣於把東吳在前線統兵的將領稱之為大都督,其後有魯肅、呂蒙和陸遜都處在這個位置上。而魏國施行的是州郡領兵制,「大都督」在魏國其實就和四方四徵將軍的封號其實是一樣的,主要職責是都督地方軍事。
這個制度就代表了「大都督」在魏國屬於那種一方封疆大吏的封號,而且這個封號也是這些鎮守一方的將軍的乙個字尾封號而已!並不能代表多大的意義!而且魏國的最高權力除了皇帝就是「大將軍」這個實權官位。
大都督」其實對「大將軍」來說還是低了幾級!
所以結合三國時「都督」這一職位。應該相當於國防部長或者大軍區司令員。
4樓:網友
參考一下東吳大都督周瑜,可以說是東吳西北部的總司令。在參考蜀漢永安嘟嘟,就是蜀漢東側總司令。類推應該類似於今天的大軍區司令。
5樓:書玉石
三國時都督相當於現在的軍區部隊司令員!
6樓:懶羊羊
應該是軍區的最高長官,管理的是一大片區域。
7樓:方知恬淡虛無
都督是戰時戰區司令員的級別,負責戰區內的作戰指揮。不大也不小。
吳國周瑜都督只是負責荊州甚至只是赤壁之戰的總指揮,所領的兵力不過吳國總兵力十之一二,而且這個軍銜是戰時才有的。。。跟諸葛亮曹操這種丞相等級比低很多,丞相權利非常大。
8樓:網友
三國時期的官職中有「都督」和「大都督」。
都督,是地方職官,常在邊遠地區設立,相當於現在的軍分割槽司令。
大都督,是乙個封號,不是常設官職。
戰爭時期封大都督,就有權代君主節制三軍,相當於前敵總司令。
赤壁之戰時的周瑜大都督,就是以這個封號指揮全軍。
赤壁之戰後,孫權任命周瑜為為偏將軍,兼仁南郡太守。不久,周瑜就突然病逝。
偏將軍屬低階軍官,只比最低的裨將軍高乙個品級。
9樓:網友
應該是現在的總司令。
10樓:網友
三國殺,應該是地方官吧。
11樓:美麗的秘密歸於一心
三國時都督相當於現在什麼官職應該相當於現在的宰相丞相級別吧。
三國時的「都督」是什麼官?權力為何比大將軍還大?
12樓:左眼看歷史
「都督」類似監軍的官職,這個官職在三國時期出現很多,有的權力很大有的權力很小,一般權力大的指的就是持節都督。
01、都督之分。都督是古代最高軍事指揮員官職,最開始時一般都是監督軍隊的的官職。在漢光武帝。
時,由於經常要征戰四方,所以這個官職不好讓某個人單獨任職,一般都是誰出征就由他暫代,回來之後又將都督收回,這個官職主要是東末年到三國這段時間用的比較都督,而且這些都督是魚龍混雜,有的都督官職很大,有的都督官職很小。
都督有些是偏裨將校,有的就是元帥或者主將,這兩者在稱呼上也是有區別的,前者被稱為賬下都督或者部曲督,後者被稱為持久都督。賬下都督或者部曲督,官職比較小,權力比較小,而持久都督則權力更大,官職也更大。東漢末年分三國,在這個三個國家的都督又不同。
02、三國各國都督。說起三國各國的都不得不說東吳四大都督了,東吳四大都督分別周瑜、魯肅、呂蒙、陸遜,這四人被譽為東吳四英才,每個人的能力都非常出色,而且東吳的大都督也是三國中唯一權力比大將軍還要大的,這四人又屬周瑜時期權力最大。而蜀漢。
也有四大都督,漢中都督,江州都督,永安都督,庲降都督。
而曹魏是以戰線來任命都督的,分別由東線都督、西線都督、南線都督、北線都督。其中北線都督是對抗外族的,而西線都督是對抗蜀漢的,南線都督對抗東吳,東線都督其實對抗的也是蜀漢。所有曹魏當過都督的人非常都督可以說是東吳的好幾倍。
但是無論是曹魏的都督還是蜀漢的都督權力都沒有大將軍大。
13樓:木木林
三國時期的都督是軍事首長的官名,這個官名出現於漢末,興起於三國,最初是軍中執法和辦理事務的武官,地位不高,後邊逐漸發展成為地方最高的軍事長官,管轄手底下的各個軍隊的所有將領。因此三國時期的都督權力都比大將軍還大。
14樓:網友
三國時期戰亂紛爭,曹、孫、劉隨時都會相互攻伐,都督職位是戰時的最高統帥統領三軍,由於要時刻保衛自己的主公領土不受侵犯,所以都督有隨時調兵的權力來保證安全。而將軍職位是在國家統一相對比較安定時設立的調兵權是皇帝自己授予的,將軍自己沒有調兵權力。
什麼叫大都督,在三國裡是什麼意思?
15樓:陽光的胡燕
都,原義是先君之舊宗廟。也就是帝王居住的地方。督,監督的意思。都督,就是軍事元帥的意思。
三國時期,權力最高的是「丞相」。例如曹魏的丞相是曹操,蜀漢的丞相是諸葛亮。而東吳是乙個例外,東吳也有丞相,丞相是德高望重的張昭。
但張昭的權力遠不如曹操和諸葛亮。東吳有另外乙個職位,叫「大都督」,是掌握軍權的最高權力者。這個職位擔任者是周瑜。
周瑜事實上東吳的最高權力者(除了主公之外)。
大都督周瑜,接任者是魯肅、陸遜。後來陸遜時期,又將「大都督」改名為「大將軍」。大都督和大將軍,是乙個意思。
曹操去世後,曹魏就撤銷了「丞相」這個職位。那時候,曹魏的第二號權力者是司馬懿,他長期擔任的職位是「大將軍」。
16樓:解疙瘩四為堂
大都督,意思就是三軍大元帥。軍事最高長官。
17樓:鬧鐘不要鬧了啊
大都督的意思就是相當於現在的司令。
三國裡擔任過大都督或大將軍的人有哪些?
18樓:楊楊主義
那就太多了,三國演義知名的有周瑜周都督(吳國)趙雲五虎上將之一將軍(蜀國)夏侯淵將軍(魏國)。等等。太多了。
19樓:相忘於江湖之中
袁紹(太尉 後大將軍) 曹操(大將軍 後來讓給袁紹) 司馬懿 司馬師 司馬昭 都分別當過大將軍 曹真(大將軍) 曹爽(大將軍) 魏延(大將軍) 陸遜(大將軍) 周瑜(大將軍) 王平(蜀國大將軍) 呂蒙(大將軍) 魯肅(大將軍) 這些人都是三國志有傳的 補充(吳國的大都督就=大將軍)
20樓:健康的
魏國曹真,曹休,司馬懿,夏侯楙,吳國,周瑜,魯肅,呂蒙,蜀國,姜維都是大都督大將軍,
三國時期吳國的第五位大都督是誰,三國時期吳國的四任大都督都是誰?
四大都督什麼的,只是羅貫中把東吳四英傑硬套為四大都督。而且都督並不是官職,是戰爭時臨時任命的,相當於 持節 生動點說就是被授予 尚方寶劍 必要時君命有所不受,所有部將都得聽他的,否則都督可隨意處置,這是為了保證軍隊指揮的統一性。建安二十四年,襲殺關羽入侵荊州時,以呂蒙為大督。黃武七年,孫吳誘曹休,孫...
三國中有哪些不為人知的祕密,三國中有哪些不為人知的祕密??
我說這個應該說是不為大多數人所知 歷史學家都知道 曹操 義 這分兩方面,第一 官渡之戰,曹操讓張關 張遼關羽 斜取白馬,殺了顏良。曹操知道在白馬他站不住腳,所以就讓張關退回延津,還讓軍隊帶上城中所有百姓 這就是曹操的義,他明白袁紹的愛將顏良在白馬被殺,一定會因為一時氣憤下令屠城,所以讓軍隊帶上百姓。...
《三國》中著名的謀士有哪些,三國裡的厲害的謀士都有哪些?
第一名 郭嘉 漢時分天下為十三州,其中九州為魏國領土。即 司隸 豫州 袞州 徐州 冀州 青州 幽州 幷州 涼州 以及荊州八郡,其中平定司隸 豫 袞 徐 冀 青 幽 並八州以及烏丸 公孫氏新設之平州,共十個州級單位皆出自郭嘉之計謀,若論謀士功勞之巨,天下無人能出其右。第二名 周瑜 輔助孫策打下整個江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