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什麼時候出現距離概念的

2025-05-29 02:10:20 字數 4885 閱讀 1168

1樓:風中的雞蛋殼

有很多動作都需要非常精確的距離判斷才可以實現。你從一塊石頭跳到另一塊石頭,需要距離概念。你伸手拿起某乙個東西,移動到另乙個地方也搭塌需要距離概念。

遠在人類出現之前,距離感這種東西就已經進化出來了。大概在6億年前的前寒武紀,生物就進化出了比較複雜的眼睛,比如奇蝦,它的眼睛就可以對目標進行精確的成像,因此也可以判斷出目標的距離。可以說,早在6億年前的生物,就已經有距離概念了。

我們的課本里也學到過,蜜蜂在蜂巢裡會用不同的動作表示花蜜和蜂巢之間的距離。可見蜜蜂就已經有了距離概念。

古人測量較遠的距離,最早的應該是步測,在各大古文明中都存在「步」這個長度單位缺沒。並以步為基礎決定其他的單位。也就是說,步是最基本的長度單位。例如秦代六尺為一步,三百步為一里。

輪子出現之後,比較精確的測量距離的方法就出現了。車子跑一趟,數一數輪子轉了多少圈知扮圓就可以了。甚至可以用簡單的機械幫我們數。

2樓:網友

從原始人類就又距離概念了,呃,不對飢尺晌,動爛鋒物就有,動物要沒有距離概念,怎麼抓獵物啊?只是他們困悶說不出來而已。所以,從理論概念來說,自從人類開始記事就有距離的概念。

最早的測量較長距離的方法是規尺,類似圓規那種,之後,在古希臘和差不多同期的中國古代,出現了用三角幾何測量距離的方法了。

人類什麼時候出現距離概念的人類對於長

3樓:

人類生活在地球上,肯定很早就對寒暑更替、日公升月落這些時間現象有了感受,所以人有時間觀念肯定是很早的事情,在人類社會形成的時候,我相信就已經有一定的時間觀念了。而四季、月圓缺和日公升落,應該自然而然成為最早的時間標誌吧。

在很古的時候,人們沒有準確計量時間的工具,只是以太陽昇降來判斷時間的早晚,因此有「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之語。但是,中國到了周漢時期,就有了計量時間的儀器。最早的計時器是一種水時計——漏壺,據《隋志》記載:

漏刻之制,蓋始於黃帝。」足見其出現之早。

漏壺 日晷。

另一種計時器叫做日晷,它是在圓形的石板中間豎立一根鐵針,石板周圍刻著時辰標記,隨太陽的東昇西落,鐵針的影子就能指示出時間來。元代郭守敬在河南登封建立的觀星臺,表高40尺,圭長128尺,重18噸,使日影長度讀數可準到公釐。至今,北京故宮博物院還存有日晷這一古老的優秀文化遺產。

十六世紀中葉,義大利物理學家伽利略從教堂中的吊燈中受到啟示,發明了擺鐘,從此鐘錶就誕生了。不過,當時鐘錶極其簡陋,只有一根指示「小時」的時針,只有到了十八世紀才出現了分針,秒針是在十九世紀才出現的。人們將一天分為24小時,1小時60分鐘,1分鐘60秒。

一秒鐘就是乙個平均太陽日的1/86400.

人類的起源,距離今天有________年的歷史

4樓:南郊野人

好像在三千五百萬年前就有了原始猿類的活動痕跡,在今天的肯亞和坦尚尼亞地區,原來電視上有個紀錄片講過,我記不太清楚了不好意思,可以去北京古脊椎研究院看看,就在動物園那邊。

人類什麼時候發現宇宙的呢?

5樓:笪人

宇宙」一詞,最早出自《莊子》這本書,「宇」代指的是一切的空間,包括東,南,西,北等一切地點,是無邊無際的;「宙」代指的是一切的時間,包括過去,現在等,是無始無終的。

在哥白尼的宇宙影象中,恆星只是位於最外層恆星天上的光點。1584年,喬爾丹諾·布魯諾大膽取消了這層恆星天,認為恆星都是遙遠的太陽。18世紀上半葉,由於e.

哈雷對恆星自行的發展和j.布拉得雷對恆星遙遠距離的科學估計,布魯諾的推測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贊同。18世紀中葉,t.

賴特、i.康德和朗伯推測說,佈滿全天的恆星和銀河構成了乙個巨大的天體系統。弗里德里希·威廉·赫歇爾首創用取樣統計的方法,用望遠鏡數出了天空中大量選定區域的星數以及亮星與暗星的比例,1785年首先獲得了一幅扁而平、輪廓參差、太陽居中的銀河系結構圖,從而奠定了銀河系概念的基礎。

在此後乙個半世紀中,h.沙普利發現了太陽不在銀河系中心、奧爾特發現了銀河系的自轉和旋臂,以及許多人對銀河系直徑、厚度的測定,科學的銀河系概念才最終確立。

18世紀中葉,康德等人還提出,在整個宇宙中,存在著無數像我們的天體系統(指銀河系)那樣的天體系統。而當時看去呈雲霧狀的「星雲」很可能正是這樣的天體系統。此後經歷了長達170年的曲折的探索歷程,直到1924年,才由哈勃用造父視差法測仙女座大星雲等的距離確認了河外星系的存在。

近半個世紀,人們通過對河外星系的研究,不僅已發現了星系團、超星系團等更高層次的天體系統,而且已使我們的視野擴充套件到遠達200億光年的宇宙深處。

宇宙演化觀念的發展在中國,早在西漢時期,《淮南子·俶真訓》指出:「有始者,有未始有有始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有始者」,認為世界有它的開闢之時,有它的開闢以前的時期,也有它的開闢以前的以前的時期。《淮南子·天文訓》中還具體勾畫了世界從無形的物質狀態到渾沌狀態再到天地萬物生成演變的過程。

在古希臘,也存在著類似的見解。例如留基伯就提出,由於原子在空虛的空間中作旋渦運動,結果輕的物質逃逸到外部的虛空,而其餘的物質則構成了球形的天體,從而形成了我們的世界。

時間的概念是怎麼產生的

6樓:景田不是百歲山

時間是物理學中的七個基本物理量(長度m,時間s,質量kg,熱力學溫度k(開),電流單位a(安),光強度cd(坎德拉),物質的量mol(摩爾))之一,符號為t。

時間是乙個神秘的概念。從時間的產生開始,時間概念產生的原因就是我們所處的世界存在於不斷的運動變化之中。為了認識和了解變化著的周圍環境,人類產生了時間的概念,用時間將各種不同運動狀態和形式聯絡起來。

這樣我們就知道時間是由運動產生的,也就是由運動決定的。乙個獨立的運動狀態也就決定了乙個特定的時間,這和相對論中不同的參照系擁有不同的時間是不同的概念。

世界上存在著無數個運動狀態也就存在著無數個各不相同的時間。控制和擁有了運動狀態就是控制和擁有了乙個時間。人與人之間是相互獨立的,擁有各自不同的運動狀態,也就擁有了各自不同的時間。

這樣的理解時間就成了最不公平的,可以被人類自身掌握的一種資源。

7樓:網友

時間是乙個物理量,可以測量其長短,常用的單位有年、月、日、時、分、秒等。我們每天在用時間,卻不清楚它是什麼,時間非常神秘。

如果有人要我拿時間給他看一看,我該怎麼做呢?拿乙個手錶給他看嗎?不對,這是手錶,不是時間;撕一張日曆給他看嗎?

不對,這是一張紙,不是時間;在他面前罰站一小時,行嗎?不行,這是罰站,不是時間,種種方法皆不對,我想不出任何辦法。時間是無形無相看不見的,因為無法拿出來給別人看。

不能測量的東西,科學是不研究的,時間既然看不見,科學家又如何測量它呢?原來科學以測量物體的變動來代表時間,譬如,測量地球繞太陽公轉一週的變動作為一年的時間;地球自轉一圈的變動作為一日的時間;單擺振動一次作為一秒的時間;石英晶體的振動和電子在原子軌道上的轉動作為更短的時間等等,沒有乙個例外,全都是以物體的變動來代替時間。

物體的變動就是時間嗎?答案若「是」,科學才是對的;答案若「否」,則整個科學全是錯誤。因此我們必須以嚴肅的心情來面對這個問題。

現在我們一起來試解這個問題。假設所有一切物體全都靜止不動,地球不公轉不自轉;單擺不振動;石英晶體也不振動;電子不在原子軌道上轉動;飛機不飛;汽車不跑;心臟不跳等等,科學家還能測量時間嗎?當然不能。

那麼還有時間嗎?應該沒有時間了。一切靜止則一切保持原樣,所有生命沒有生、老、病、死,當然沒有時間,這是自明的,不需要證明。

所以答案是:時間就是物體的變動。

金剛經》雲:「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三種心念不可得,意思就是心念沒有變動,因此過去、現在、未來就沒有了,時間也就沒有了。若「過去心可得,現在心可得,未來心可得」,三種心念可得,則心念有三種變動,於是過去、現在、未來可得,就有時間了。

金剛經》這一段在說明,時間的有無,取決於心念的變動與靜止,與科學的觀點是一致的,只是科學著重在物體,《金剛經》著重在心念。

8樓:網友

時間是從熱到冷過程產生的 ,例如剛煮熟的雞蛋需要10分鐘冷卻到環境溫度 這個就產生了相對時間,地球的時間是太陽內部發出光和熱到地球,地球白天加熱晚上冷卻產生了時間,你會發現熱跟冷 跟時間息息相關,例如冷藏的西紅柿可以儲存6天,而炎熱夏季只能保持2天時間 說明時間跟溫度有關,高溫冷卻到低溫,這個是不可逆過程 。高溫冷卻過程 即產生時間!

9樓:八大山人

時間的產生,源於引力!也就是說引力的存在產生了時間。

10樓:星空的沉默

總是給人的感覺是時間就在事件中流逝著,比如人站在地球上是覺察不到地球轉動的,但又覺得它在動,這就是觀象而引起的,它們的過程似乎都是同步的!這樣理解感覺很對,但時間真的會那麼簡單嗎?如果是這樣現象,那麼時間是可以逆轉,過去未來都可能通過現在而改變,因為時間只要去運動它就有運動箭頭的方向,那麼反向運動也就存在,這就是說時間不可能永遠保持乙個方向去維持運動!

如果事物能從原來的起點越過現在直接跳到未來的終點上,這是怎樣的情況。?時間錯亂,宇宙秩序將會被打破,也就不可能有任何物質生成!

一切都是時間和空間裡去產生,時間和空間確是同步的蘊化關係,有空間就有時間,但它們能產生物質要有乙個運作的平衡條件,是宇宙的乙個特殊性質!正反兩種物質的結合能構成新物質的產生,在無的真空世界最先是個永遠沒有起點的無邊黑暗,而黑色又不是什麼物質所構成,無始終都是空間原有的本質!它沒有任何性質,沒有方向沒有中心,它沒有任何感覺,但它又是真真切切存在的正空間,有正空間就一定有反面性質,這個反空間就是時間。

世間的感知都是能量中而產生!但無法永遠的將這個狀態維持下去,正如物質能量隨著時間終究被消耗殆盡,這一切都是因這個時間的推動性,無最終會逐漸生成起初的那個能量個體l暗量子和數量的發展),它們作用力也在同時發生了,這就會成立乙個有限的物質量子空間的結構,由於粒子是在無規則運動下才能互相碰撞和擠壓促成冷熱變化膨縮的條件,光粒子在黑暗中這時產生了,它是暗物質冷熱凝固的現象而成的物質。物質空間的星體能夠出現,暗量子無規則的運動力是個必然的開端起因。

人類的意識以及全宇中的一切有生命個體的知覺或許就是正反兩個虛粒子間的對撞合成的乙個特殊能量體,從時間之中過到了真實的空間來)

人類什麼時候滅亡,人類什麼時候會滅亡?

徹底滅絕需要很久,前提是不發生核戰。人類滅亡廣義點說就是文明徹底斷絕毀滅,這個很容易達到目標,但要是指人類從地球完全消失,時間會更久。你要知道人類的適應力太強,在整個地球生存頑強序列裡能排進前十。目前最可能導致人類滅絕的原因是由人類引發的災難。雖然自然風險依然存在 如隕石撞擊 伽馬射線暴 棘手的流行...

二次元這個概念是什麼時候開始出現的

很久以前了吧,特別是前幾天嗶哩嗶哩十週年的時候,才讓我想起來2009年的夏天我才知道版有二次元這個東權西,當時還特別喜歡看灼眼的夏娜。二次元真的是個美好的世界,是它救贖了心靈乾涸的我,讓我知道世界也有著這麼好的一面。二次元 一詞源於日語,e68a84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

人類登陸火星是什麼時候人類什麼時候登陸火星

火星與我們居住的地球很相似。人類在登上月球之後,一直在探索登陸火星之路。近來,根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總署和有關研究機構所提供的資料顯示 人類將於公元2014年登上火星。負責研究的斯特福委員會在所遞交的報告中指出 要登陸火星,需建立一座離地球460公里的永久太空站,這是登上火星的第一步。目前,美 日和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