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邦彥的 蘇幕遮的寫作方法賞析 虛實結合

2025-06-05 04:50:21 字數 1520 閱讀 1035

1樓:理耘志潭啟

周邦彥的《蘇幕遮》是一首經典的詞作,其寫作手法獨特,尤其是虛實結合的運用,為詞作增色不少。下面就對其寫作方法進行賞析,重點關注虛實結合的手法。

首先,詞的上片以寫靜境為主,焚香消暑、取心定自然涼之意,或暗示在熱鬧場中服一副清涼劑,兩句寫境靜心也靜。接著,通過鳥雀呼晴、侵曉窺簷等意象,寫出帆棚者靜中的噪,「葉上」句則清新而又美麗。最後,以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的動態景色,展現了荷塘的風姿。

這種寫景方式,運用實寫與虛寫相結合的手法,巧妙地將境與意、動與靜、實與虛融為一體,營造出寧靜優美的畫面。

下片則直抒胸懷,採用虛實結合的手法表和桐達思鄉之情。「故鄉遙,何日去」點地點時,「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實為不如歸去之意。接著,不言態薯己思家鄉友朋,卻寫漁郎是否思念自己,這是從對面深一層寫法。

最後,以虛構的夢境作結,劃小舟入蓮花塘中,表現出詞人嚮往家鄉的情感。這種虛實結合的手法,不僅豐富了詞的內涵,也使詞人的情感更加深沉、真摯。

總的來說,周邦彥的《蘇幕遮》以虛實結合的寫作手法,將境與意、動與靜、實與虛完美融合,營造出優美寧靜的畫面和真摯深沉的情感,充分展示了詞人高超的寫作技巧和思想境界。這種手法在其他作品中也有所體現,值得我們深入品味和賞析。

蘇幕遮周邦彥主旨句 《蘇幕遮》的原文與主旨

2樓:星恩文化

1、《蘇幕遮》的主旨句應該是最後一句「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2、《蘇慕遮》的主旨如下:通過描寫登高所見秋景,抒發了作者濃烈的思鄉愁緒。

3、《蘇慕遮》的原文如下:《蘇幕遮·懷舊》,宋·范仲淹,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掘轎寒煙翠。

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黯鄉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乎漏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歲散爛。

周邦彥《蘇幕遮》的表現手法

3樓:乾萊資訊諮詢

1、上闋運用了動靜結合、比擬的表現手法。

鳥雀呼晴,侵曉窺簷語」三、四句寫靜中有噪,「呼」字,運用比擬,極為傳神,暗示昨夜雨,今朝晴。「侵曉窺簷語」,更是鳥雀多情,窺簷而告訴人以新晴之歡,生動而有風致。

2、下闋採用了虛實結合(或虛實相生)的表現手法。

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是實寫自己客居異鄉的境況,「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是虛寫自己的夢境,這種虛實相生的手法委婉地表達了詞人的思鄉之情。

宋代周邦彥《蘇幕遮·燎沉香》原文:

燎沉香,消溽暑。鳥雀呼晴,侵曉窺簷語。葉上初陽幹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

故鄉遙,何日去。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五月漁郎相憶否。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

譯文:焚燒沉香,來消除夏天悶熱潮溼的暑氣。鳥雀鳴叫呼喚著晴天,拂曉時分我偷偷聽它們在屋簷下竊竊私語。

初出的陽光曬乾了荷葉上昨夜的雨滴,水面上的荷花清潤圓正,微風吹過,荷葉一團團地舞動起來。

想到那遙遠的故鄉,什麼時候才能回去豎薯啊?我家本在江南一帶,卻長久地客居長安。又到五月,不知家鄉的朋友是否也在思念我?在夢中,我划著一葉小舟,又闖入那西湖的荷花塘中。

周邦彥《蘇幕遮》的表現手法,鑑賞 周邦彥(宋)的蘇幕遮 回答(1)「鳥雀呼晴,侵曉窺簷語」一句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結合內容分析

多少年來,周邦彥的這首詞一直被人們視為思鄉的傑作。周邦彥祖籍江南,因一篇 汴都賦 由白衣秀士搖身一變而為京官。仕途得意了,夢想成真了,可從此後,他一直淹留他鄉。從詞的大意來看,大約是在一個夏日的早晨,詩人難耐溽暑,看到窗外荷葉輕搖,由此念及家鄉的荷塘,勾起朦朧的鄉情。全詞意象清晰而豐滿,明媚而雋永。...

周邦彥的《蘇幕遮》借荷花抒發了怎樣的感情

蘇幕遮 燎沉香,消溽暑。鳥雀呼晴,侵曉窺簷語。葉上初陽幹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故鄉遙,何日去?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五月漁郎相憶否。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這首詞,上片寫景,下片抒情,段落極為分明。一起寫靜境,焚香消暑,取心定自然涼之意,或暗示在熱鬧場中服一副清涼劑,兩句寫境靜心也靜。三 四句寫...

新聞稿的寫作方法,新聞稿件的寫作方法是什麼

個人建議 如果自己沒有寫作的經驗還不如找家新聞傳播機構代筆,就像 文芳閣傳媒 這樣的網路公關公司,是按字數收費的,500字50元 1000字100元,寫好後還可以付點費用讓他們把你的軟文廣告發布在各大 上呢。如果是新聞專業出身的話,不用多說都懂的吧。如果像我一樣半路出家,當然我寫的不完全是稱作新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