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股文和八股取士的區別,什麼是八股取士?

2025-06-10 03:38:36 字數 1167 閱讀 7481

1樓:張簡飛海

八股文和八改鋒股取士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八股取士是明清科舉制度下的一種寫作技巧,而八股文則是科舉考試的文體。

八股取士是一種應試文的寫作技巧,它規定了應試文的格式、內容、結構,應試者按照特定的格式和規定的框架,填充特定的內容,最終形成一篇符合八股文標準的文章。

而賣燃八中殲虛股文是明清科舉考試的一種文體,它也被稱為制義、制藝、時文、八比文。八股文分為八股、五段、四句三補,具體來說,八股是指文章要分為八個部分,每個部分的內容都要固定;五段是指文章要分為起、承、轉、合、補等五個部分;四句是指文章每段開頭都要空兩格,以表示段落分明;三補是指文章中要有三處用字補缺。

2樓:被藍綠

年代不同,方法不同。

1、年代不同。八股取士是指明代成化年間(1465-1487),用排偶文體闡發經義的科舉考試之法笑弊兄,亦稱「時文」、「制義」或「制藝」,而八股文,也稱制義、制藝、時文、八比文,是明清科舉考試的一種文體。

2、方法不同。八股取卜襪士是碰襲科舉考試方法,八股文是科舉考試的文體。

什麼是八股取士?

3樓:網友

八股取士是明清朝選拔官吏沿用科舉制度。

明代成化年間(1465-1487) ,科舉考試之法又大大變更,用排偶文體闡發經義,稱為「八股」,亦稱「時文」、「制義」或「制藝」。以後便承襲下來,格式愈益嚴格,文章越發空虛,直至清末光緒二十四年(1898)戊戌變法時才廢除,光緒三十一年(1905)科舉制被廢除。

八股文是明清考試製度所規定的一種特殊文體。明清時「科舉」考試時寫的八股文對內容有諸多限制,觀點必須與「朱聖人」朱熹相同,極大地制約了豐富內容的出現。若有與之不同的觀點則無法通過考試。

文章的每個段孝衡顫落死守在固定的格式裡面,連字數都有一定的限制,尤其是起股、中股、後股、束股的部分要求嚴格對仗,類似於駢文,書寫難度甚高。

八股取士是什麼意思

4樓:乾萊資訊諮詢

八股取士的意思是:明代成化年間,科舉考試用排偶文體闡發經義,稱為「八股取士」,亦稱「時文」、「制義」或「制藝」。以後便承襲下來,格式愈益嚴格,文章越發空虛,直至清末光緒二十四年戊戌變法時才廢除,光緒三十一年科舉制被廢除。

所謂八股文,每篇由破題、承題、起講、入題、出題、起股、中股、後股、束股、落下十個部分組成。

八股文是什么,八股文是什麼

八股文是明朝 八股取士 的文章。八股文也稱 時文 制藝 制義 八比文 四書文 是中國明 清兩朝考試製度所規定的一種特殊文體。八股文專講形式 沒有內容,文章的每個段落死守在固定的格式裡面,連字數都有一定的限制,人們只是按照題目的字義敷衍成文。文體有固定格式,由破題 承題 起講 入手 起股 中股 後股 ...

什麼是八股文

八股文是明清科舉考試的一種文體,也稱制義 制藝 時文 八比文。八股文文體有固定格式 由破題 承題 起講 入題 起股 中股 後股 束股八部分組成,題目一律出自四書五經中的原文。後四個部分每部分有兩股排比對偶的文字,合起來共八股。由宋而後,直至清末廢科舉,讀書人自啟蒙識字到開筆作文,主要的學習內容,就是...

八股文名詞解釋

八股文 英譯 stereotyped writing eight legged essay 是明清科舉考試的一種文體,也稱制義 制藝 時文 八比文。八股文就是指文章的八個部分,文體有固定格式 由破題 承題 起講 入題 起股 中股 後股 束股八部分組成,題目一律出自四書五經中的原文。後四個部分每部分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