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svt十七
甲骨刻字是物理變化。
一、簡述
甲骨刻字,只是形狀發生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於物理變化;
二、物理變化
1、物理變化,指物質的狀態雖然發生了變化,但一般說來物質本身的組成成分卻沒有改變。例如:位置、體積、形狀、溫度、壓強的變化,以及氣態、液態、固態間相互轉化等;還有物質與啟腔跡電磁場的相互作用;
2、光與物質的相互作用,以及微觀粒子(電子、原子核、基本粒子等)間的相互作用與轉化,都是物理變化;概念:沒有生成新物質的變化。(物理變化只是物質在外形和狀態方面圓仔發生了變化);
3、實質: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本身不變,只是粒子之間的間隔運動發生了變化,沒有生成新的物質;很悄並多同學會把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混淆,其實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根本區別就在於物理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而化學變化有(如銅生成銅綠的過程就是化學變化);
4、巨集觀:沒有新物質生成;微觀:構成分子的原子之間的距離不變(化學鍵鍵長不變),物質形狀大小變化,分子本身不變,原子的結合方式不變;
三、甲骨文
1、甲骨文,又稱「契文」、「甲骨卜辭」、「殷墟文字」或「龜甲獸骨文」,是迄今為止中國發現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統,是漢字的源頭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脈。商代前期的甲骨文遺存主要發現於鄭州**,商代後期以安陽殷墟為代表;
2、甲骨文是商代晚期最主要的文字,考古發現卜骨數量眾多,共計十餘萬片,內容主要是商王室的占卜記錄,也可見多邦國部族的族徽稱名。甲骨文約4000單字,反映了文字元號系統的基本構成;
3、與《說文解字》確立的定型古漢字元號系統相比,甲骨文已具備漢字構形的各種型別,兼備傳統「六書」中之「四體」,即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表明殷商晚期,以甲骨文為代表的漢字已基本確立了構形方式,構形系統已逐步發展成熟。
2樓:新新百事通
甲骨刻字是一種物理變化。在甲骨刻字的過程中,甲骨的表面被刻劃,形成了文字的形狀。這個過程中,甲骨的物質並沒有發生化學高明敬反應,也沒有生成新的物質,僅僅是物質的槐漏狀態發生了改變戚慎。
因此,甲骨刻字是一種物理變化。
3樓:網友
甲骨刻字肯定是物理變化。前提是刻了以後不用火烤。
甲骨文是刻在什麼上的文字
4樓:天府
甲骨文是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甲骨文,是中國的一種古老文字,又稱「契文」、「甲骨卜辭」、「殷墟文字」或「龜甲獸骨文」。我們能見到的最早的成熟漢字,主要指中國商朝晚期王室用於占卜記事而在龜甲或獸骨上契刻的文字,是中國及東亞已知最早的成體系的商代文字的一種載體。
最早被河南安陽小屯村的村民們找到,當時他們還不知道這是古代的遺物,只當作包治百病的藥材「龍骨」使用,把許多刻著甲骨文的龜甲獸骨磨成粉末,浪費了許多極為有價值的文物,後來,晚清**、金石學家王懿榮於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治病時從來自河南安陽的甲骨上發現了甲骨文所在地。百餘年來,當地通過考古發掘及其他途徑出土的甲骨已超過154600塊。此外,在河南、陝西其他地區也有甲骨文出現,年代從商晚期(約西元前1300年)延續到春秋。
甲骨文,具有對稱、穩定的格局。具備書法的三個要素,即用筆、結字、章法。從字型的數量和結構方式來看,甲骨文已經是發展到了有較嚴密系統的文字了。
漢字的「六書」原則,在甲骨文中都有所體現。但是原始圖畫文字的痕跡還是比較明顯,象形意義也比較明顯。
甲骨文是刻在什麼上的文字
5樓:柿子的娛樂記事本
甲骨文是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
甲骨文是中國的一種古老文字,又稱「契文」、「甲骨卜辭」、「殷墟文字」或「龜甲獸骨文」,是中國及東亞已知最早的成體系的商代文字的一種載體。另外甲骨文還具有對稱、穩定的格局,具備書法的三個要素,即用筆、結字、章法,從字型的數量和結構方式來看,甲骨文已經是發展到了有較嚴密系統的文字了,漢字的「六書」原則,在甲骨文中都有所體現。
2017年10月,甲骨文入選《世界記憶名錄》。截至2022年11月,中國甲骨文發現總計約十五萬片,經科學考古發掘的有三萬五千餘片,單字數量已逾四千字左右。
甲骨文的誕生背景。
商代王室貴族上自國家大事,下至私人生活,如祭祀、氣候拿山、收成、征伐、田獵、病患、生育、出門,等等,無不求神問卜,以得知吉凶禍福決定行止。於是,占卜成了國家政治生活中的汪液一件大事,朝廷設定了專門的機構和卜官。有刻辭的甲骨,都作為國家檔案儲存起來,堆困敏物存在窖穴之中。
因此甲骨上的卜辭成為研究商代歷史的第一手材料,它反映了從西元前1300年到西元前1000年的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甲骨文是怎樣變化的?
6樓:狂人橫刀向天笑
漢字的演變歷史(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楷體)
甲骨文:又稱「契文」、「甲骨卜辭」或「龜甲獸骨文」,主要指中國商朝晚期(前14~前11世紀)王室用於占卜記事而在龜甲或獸骨上契刻的文字,殷商滅亡周朝興起之後,甲骨文還延綿使用了一段時期。是中國已知最早的成體系的文字形式,它上承原始刻繪符號,下啟青銅銘文,是漢字發展的關鍵形態。
現代漢字即由甲骨文演變而來。
它的特點是:
象形性強,有很強的描畫物象的色彩,甲骨文筆畫消瘦,直筆與轉折多,且書寫置向不定,字形結構不固定,異形字多,字型往往是以所表示實物的繁簡決定大小,有的乙個字可以占上幾個字的位置,也可有長、有短。
在字的構造方面,有些象形字只注重突出實物的特徵,而筆畫多少、正反向背卻不統一。
甲骨文的一些會意字,只要求偏旁會合起來含義明確,而不要求固定。因此甲骨文中的異體字非常多,有的乙個字可有十幾個甚至幾十個寫法。因為字是用刀刻在較硬的獸骨上,所以筆畫較細,方筆居多。
由於甲骨文是用刀刻成的,而刀有銳有鈍,骨質有細有粗,有硬有軟,所以刻出的筆畫粗細不一,甚至有的纖細如髮,筆畫的連線處又有剝落,渾厚粗重。
7樓:初遇
漢字的演變歷史(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楷體)
8樓:生活百事虎嘯小姐姐
發展到漢朝,文字演變出了一種新的書寫體,即隸書。隸書又被稱為漢隸,書寫出來的字型整體較扁,橫長而彎,書寫的時候講究「蠶頭雁尾,一波三折。
當代中國人使用的字型有繁體字和簡體字之分,由於社會發展和歷史背景略有不同,各地人民的寫字習慣也各有差異,不過追根溯源的話,這些字型的由來還是傳統漢字,只不過因為使用習慣的原因造成了不同。漢字是語素文字,總數非常龐大,至今也沒有人能夠準確說出漢字總共有多少字,最終數量也只能根據古籍推測。
請問您還有其他問題嗎?很高興繼續為您解答。
答題的時光總是短暫的,可兒為您解答完畢了,希望您能滿意!親~請給贊噢,祝您生活愉快哦!
甲骨文是刻在什麼上的?
9樓:你小子飛飛
刻在甲、骨上的文字早先曾稱為契文,甲骨刻辭、卜辭、龜版文、殷墟文字等,現通稱甲骨文。
殷代(商朝)人用龜甲、獸骨(主要是牛肩胛骨)占卜。在占卜後把占卜日期、占卜者的名字、所佔卜的事情用刀刻在卜兆的旁邊,有的還把過若干日後的吉凶應驗也刻上去,最詳細的一條將近100字。學者稱這種記錄為卜辭,這種文字為甲骨文。
是中國商代後期(前14~前11世紀)王室用於占卜記事而刻(或寫)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它是中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時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發現於河南省安陽縣小屯村一帶,是商王般庚遷殷以後到紂王亡國時的遺物(西元前14世紀中期~前11世紀中期),距今已3000多年。
甲骨文是刻在什麼上的
10樓:行走的種草機
甲骨文是將文手激字刻寫在龜甲或者是獸骨上的文字。甲骨文是目前我們能見到的最早的成熟漢字,是中國及東亞已知最早的成體系的商代文字的一種載體伏模。也是中華傳統的文字之一。
文字是人類用表義符號記錄表達資訊以傳之久遠的方缺薯緩式和工具。現代文字大多是記錄語言的工具。人類往往先有口頭的語言後產生書面文字,很多小語種,有語言但沒有文字。
什麼是甲骨文,什麼叫甲骨文
甲骨文是中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時代最早 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稱為 殷墟文字 殷契 是殷商時代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19世紀末年,在殷代都城遺址 今河南安陽小屯 被發現。甲骨文繼承了陶文的造字方法,是中國商代後期 前14 前11世紀 王室用於占卜記事而刻 或寫 在龜甲和獸骨上...
甲骨文是從哪個地方出土的,什麼是甲骨文出土的地方?
在殷墟 河南安陽小屯村 大量出土 發現於清代 甲骨文於1898年被古董商 金石學家 學者王懿榮所識別,之後在殷墟 河南安陽小屯村 大規模挖掘,有大量的龜甲獸骨出土,加上別地的零星採集,至今已收集十幾萬片,其中單篇文章最長者達百餘字,可以看出應用文雛形。甲骨文記錄和反映了商朝的政治和經濟情況,主要盛行...
最早著錄甲骨文的書是《甲骨文》錯還是對
當然是錯了,劉鶚於1903年11月拓印 鐵雲藏龜 一書,將甲骨文資料第一次公開出版,這才是最早著錄甲骨文字的書。甲骨文 書 怎麼寫?一 書 字的甲骨文寫法 二 書 的釋義 1 成本的著作 2 信件,書信 3 檔案,證明 4 寫字或寫的字 5 寫文章 6 古書名,尚書 的簡稱 亦稱 書經 7 某些曲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