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猥瑣哥
農村風:不會像城市風那麼異常,比較好。
城市風:可以吸收和存熱量的作用。
2樓:害怕被你騙
你說的應該是城市風的形成吧?如果是的話我們一般沒有說「農村風」的。
3樓:砂示
農春風和城市風各有什麼特點。
急急急。。。
什麼叫城市風呢?城市風是怎樣形成的呢?城市風和農村風有什麼區別嗎?
4樓:無心機了
城市風由於城市熱島效應,市區中心空氣受熱不斷上公升,四周郊區相對較冷的空氣向城區 輻合補充,而在城市熱島中心上公升的空氣又在一定高度向四周郊區輻散下沉以補償郊 區低空的空缺,這樣就形成了一種局地環流,稱為城市熱島環流。這種環流在靜朗少 雲,背景風場極其微弱的靜穩天氣條件下,最為明顯。應該指出雖然城市熱島效應夜 間大於白天,但由於夜間郊區大氣結穩定,有時還存在逆溫層,因此上公升氣流層不強, 而白天郊區大氣層結本身不穩定,流入城市後,上公升速度快,所以城市熱島環流白天 比夜間強,而且夜間的郊區風具有陣性。
風為什麼從鄉村吹向城市
5樓:網友
這是個地理小氣候問題,即「城市風」
城市風是指在大範圍環流微弱時,由於城市熱島效應而引起的城市與郊區之間的大氣環流:城市人口多、能源使用量大,因而產生熱量較大,空氣在城區受熱上公升,在郊區又冷卻下沉,而四周較冷的空氣又流向市區,於是在城市和郊區之間形成乙個小型的區域性環流。
那是因為你可以感覺到的風是處於低空,熱氣流會上公升,到達一定高度後冷卻下沉,又回到處於低氣壓的城市近地低氣壓處,所以你總是感到風是從農村吹向城市。高空的氣流你怎麼可能感覺得到?
城市風速高度指數為什麼比農村大
6樓:煜源哥
原因主要是樓層高度和城市結構對風速的衰減,熱島效應也有乙份,具體的可以去查查文獻,應該不難查到。
7樓:梁灩
因為城市汽車大啊。
8樓:網友
你看錯了把,還是你那地方農民比較有錢。一般說來都是城市的高。例如北京市2010年,城鎮居民可支配性收入為29073,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為13262。差好多呢。
什麼是海陸風,山谷風和城市風
9樓:鋰電是信仰
一、城市風。
1.形成過程:由於城市居民生活、工業和交通工具釋放出大量的人為熱量,導致城市氣溫高於郊區,形成「城市熱島」,引起空氣在城市上公升,在郊區下沉,在城市和郊區之間形成了小型的熱力環流。
近地面風由郊區吹向城市。
2.影響:一般將綠化帶佈置於氣流下沉處及下沉距離以內,而將衛星城或汙染較重的工廠佈置於下沉距離之外。
二、海陸風。
1.形成過程:濱海地區白天因陸地公升溫快,空氣膨脹上公升,近地面形成低壓;海洋上氣溫低,產生下沉氣流,形成高壓,風由海洋吹向陸地,形成海風;晚上與白天熱力作用相反,風由陸地吹向海洋,形成陸風。
2.影響:海陸風使濱海地區氣溫日較差減小,降水增多。
三、山谷風。
1.形成過程:山谷地區白天山坡比同高度的大氣溫度高,暖空氣沿山坡上公升,形成穀風(左圖);夜間山坡比同高度的大氣溫度低,冷空氣沿山坡下滑,形成山風(右圖)
2.影響: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間冷的山風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內形成逆溫層,阻礙了空氣的垂直運動,易造成大氣汙染。
各地方的民風民俗富有地方特色的服飾,或者飲食,或者民居。
10樓:匿名使用者
民風民俗,是每個民族的特色,也是每個民族的代表,民風民俗。代表著這個民族的文化,也是這個民。
《喬家大院》與《王家大院》各有什麼特點
1 從建築時間 規模來看 喬家大院始建於清乾隆 嘉慶年間,於 初年建成,總面積8725平方米,有6個大院,內分20個小院,313間房屋。王家大院在元 明 清三個朝代,共修建有五巷六堡五祠堂和一條商業街,總面積25萬平方米。目前開放的恆貞堡 視履堡分別建於清乾隆 嘉慶年間,共45000平方米,有院落1...
居住在城市和農村,各有什麼好處和壞處
城市交通方便,空氣汙染嚴重。農村空氣 教學質量,生活水平,交通條件差。城市也叫城市聚落,是以非農業產業和非農業人口集聚形成的較大居民點。人口較稠密的地區稱為城市,一般包括了住宅區 工業區和商業區並且具備行政管轄功能。城市的行政管轄功能可能涉及較其本身更廣泛的區域,其中有居民區 街道 醫院 學校 公共...
城市人和農村人有什麼區別,農村人與城市人有什麼區別
觀點1 我來談談城裡的學生與農村的學生吧。倆著在學業上 校內 差別可能不大,因為同樣是義務教育,所以知識層面差距小。但拋開這個就有了如下差距1.城裡的學生課外活動更加豐富多彩,有各種興趣班,社交活動,等等。農村的很少有這個條件。2.城裡的學生為人處事在很多方面表現更佳。不要說城裡的學生勾心鬥角,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