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風帆海
【註釋】
本篇是《相和歌·瑟調曲》歌辭,前半是宴飲的描寫,後半是議論。本篇又 題為《野田黃雀行》。「箜篌」,樂器名,體曲而長,二十三絃。
親交:親近的友人。 ⑶秦箏:
箏是絃樂器。古箏五絃,形如築。秦人蒙恬改為十二絃,變形如瑟。
唐以後又改為十三絃。 ⑷齊瑟:瑟也是絃樂器,有五十弦,二十五絃,二十三絃,十九弦幾種。
在齊國臨淄這種樂器很普遍。 ⑸陽阿:《淮南子·俶真訓》注以為人名,梁元帝《纂要》(《太平御覽》卷五六九引)以為古豔曲名,這裡用來和「京洛」相對,是以為地名。
漢書·外戚傳》說趙飛燕微賤時屬陽阿公主家,學歌舞。這個陽阿是縣名,在今山西省鳳臺縣西北。 ⑹京洛:
即「洛京」,指洛陽。 ⑺緩帶:解帶脫去禮服換便服。
庶羞:多種美味。 ⑻久要:
舊的。尤:非。
薄終義所尤」言對朋友始厚而終薄是道義所不許的。以上二句是說交友的正道,也是立身處世的正道。 ⑼磬折:
彎著身體像磬一般。這是恭敬的樣子。君子謙恭虛己非有所求於人。
何求:言無所求。 ⑽驚風:
疾風。 ⑾光景:指日、月。
遒:迫近。 ⒀先民:
過去的人。品評】
這是一首獨具特色的遊宴詩。它通過歌舞酒宴上樂極悲來的感情變化,深 刻地展示了建安時代特有的社會心理。人生短促的苦悶和建立不朽功業的渴求 交織成這首詩的主題,表現出「雅好慷慨」的時代風格。
這首詩的章法巧妙,很見匠心。詩歌在以較多的筆墨描寫美酒豐膳、輕歌曼舞、主客相酬的情景之後,筆鋒一轉,吐露出欲求親友憂患相濟、共成大業的心願,再轉為對人生短促的喟嘆,清醒地指出「盛時不再來」。至此,酒宴的歡樂氣氛已掃蕩一盡,樂極而悲來的心理歷程完整地表達出來了,引人回憶起開篇的濃豔之筆、富貴之景,更添幾分悲愴之情。
如此立意謀篇,稱得上是思健功圓了。
詩中兩個意蘊含蓄的設問句:「謙謙君子德,磐折欲何求」、「先民誰不死,知命復何憂」,是展示心理波瀾的關鍵,透露了詩人對於人生意義、生死大關的思考。「欲何求」,「復何憂」,寓答幹問,大有意在言外之妙。
箜篌引的意思是什麼
2樓:快樂的小小石
「箜篌引」[kōng hóu yǐn]為漢樂府曲,屬相和歌辭。
在我國歷史上,廣泛傳頌的有4個叫做」箜篌引「的詩歌作品,分別是:
公無渡河】這首四句十六言的《箜篌引》最早見於東漢 蔡邕的《 琴操》,後在 荀勖的《太樂歌詞》、 孔衍的《琴操》中均有記載。相傳古樂曲由 朝鮮艄公霍里子高的妻子麗玉所作。後來,常用吟此詩來諷喻對方身罹險境,卻執迷不悟,苦勸不聽,並警告對方再不納諫將有嚴重的危險。
曹植】字子建,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出生於東陽武,是曹操與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為陳王,去世後諡號「思」,因此又稱陳思王。 曹植是三國時期曹魏著名文學家,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
王昌齡】字少伯,漢族,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說京兆長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後人譽為「七絕聖手」。早年困於農耕,年近而立,始中進士。
3樓:竹拔陶
公無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 翻譯成現代漢語是:
老頭子呵,你不要渡河!老頭子呵,你怎麼竟然渡河!老頭子呵,你渡河而死。
老頭子呵,我拿你怎麼辦哪? 這首《公無渡河》又名《箜篌引》,最早見於東漢 蔡邕 的《 琴操 》,後在荀勖的《太樂歌詞》、孔衍的《琴操》中均有記載。崔豹《古今注》曰:
箜篌引 。朝鮮津卒 霍里 子高妻麗玉所作也。子高晨起刺船。
有一白首狂夫。披髮提壺。亂流而渡。
其妻隨而止之。不及。遂墮河而死。
於是援 箜篌 而鼓之。作公無渡河之曲。聲甚悽愴。
曲終。亦投河而死。子高還。
以其聲語其妻酈玉。酈玉傷之。乃引箜篌而寫其聲。
名曰箜篌引。
關於箜篌引的故事
4樓:匿名使用者
我不知道卻不確切是根據自己回憶講給你聽 啊好像是說有乙個人叫子高的人在河邊撐船看見乙個白髮狂夫意欲橫渡急流,他的妻子來不及阻止就眼睜睜地勘自己丈夫淹死了,於是悲痛之餘用箜篌演奏了一首曲子,十分悠揚悲切,歌聲哀婉,子高回家之後講給妻子聽,妻子根據他哼的曲調編出了這一首箜篌曲。之後就有很多詩人以之寫詩,大多名為箜篌引,最有名的應該是李憑箜篌引了吧。
關於《箜篌引》的故事
5樓:網友
披散白髮的瘋顛人提著酒壺。眼看要衝進急流,他妻子追在後面呼喊不讓他渡河,卻已趕不及,瘋癲人終被河水淹死。那女子撥彈箜篌,唱《公無渡河》歌曰:
公無渡河,公竟渡河!墮河而死,將奈公何!」曲終亦投河而死。
《**曦書·袖舞天下·箜篌引》最新txt全集**
6樓:網友
內容預覽:**]曦書·袖舞天下·箜篌引。
帝都襄月城西有乙個煙花衚衕,裡面聚集了整個楊國最紅的名妓,京裡的達官貴人是這裡的常客,每到夜裡便燈火輝煌,竟照得如白日一般。
風兒乘了一頂青布小轎,來到馳名帝都的蘭桂坊,這裡的姑娘都是百裡挑一的美人,個個色藝雙絕,連王孫公子都常來光顧。姑娘們奉承話聽多了,脾氣也都比其他青樓女子倔些,常常說不接客就不接客,眾人也是無法。
小轎在蘭桂坊正門前停了下來,風兒撩開幕簾,懷抱乙隻錦盒,向裡走去,誰知剛行到門口就被攔了下來,那塗脂抹粉的老鴇用眼睛斜了她一眼,尖聲尖氣地說道:「抱歉,本店不接女客。」
媽媽勿怪,我是講王府的丫鬟,奉三公子之命來求見逐月姑娘,煩請媽媽通傳一聲。」說著便將一張大紅燙金拜帖並一百兩銀票遞給老鴇。老鴇聽說是江王府的人,本就有心巴結,見了那銀票更是笑逐言開,忙接過來揣入袖中,道,「原來是江王府的貴人啊,失敬失敬,我這就把帖子送進去給逐月姑娘,您請稍等。」…
李賀的《李憑箜篌引》的翻譯,李賀的《李憑箜篌引》的原詩和賞析
翻譯為 在深秋的夜晚,彈奏起吳絲蜀桐製成精美的箜篌。聽到美妙的樂聲,天空的白雲凝聚起來不再飄遊。湘娥把淚珠灑滿斑竹,九天素女也牽動滿腔憂愁。出現這種情況,是由於樂工李憑在京城彈奏箜篌。樂聲清脆動聽得就像崑崙山美玉擊碎,鳳凰鳴叫 時而使芙蓉在露水中飲泣,時而使香蘭開懷歡笑。清脆的樂聲,融和了長安城十二...
曹植的老婆是誰,曹植有幾個老婆
曹植一生娶了兩位妻子,前妻崔氏,系名門之後。其叔父崔琰曾任曹魏尚書,一度得到曹操的信任,後來因 辭色不遜 而被下獄,成為歷史公認的冤案,後世一般認為這是曹操為曹丕繼位清除障礙的做法。不久崔氏又因 衣繡違制 被曹操勒令回家並賜死。故有人說,崔氏女的死是由於受到崔琰冤案的牽連,亦或者是曹操出於對曹植的打...
曹植是什麼朝代的,曹植是哪個朝代的詩人啊?
曹植是三國時期著名文學家。初平三年 192年 曹植出生於東武陽。曹植是曹操與卞夫人所生第三子。當時曹操在北方尚未站穩腳跟,缺乏固定的根據地,家屬常隨軍行止,因此幼年的曹植同眾多兄弟們一樣,是在戎馬倥傯的生活中度過的。這種戎伍生活一直到建安九年,曹操擊敗了勁敵袁紹集團,攻克了其經營多年的鄴城 今河北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