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七年癲狂十年笑
最近看了看司馬遷所寫的《史記》,其中一篇《管晏列傳》深受啟發。
管仲既任政相齊,以區區之齊在海濱,通貨積財,富國強兵,與俗(百姓)同好惡。」把齊國治理得富國強兵,使齊桓公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歷史的經驗值得借鑑,他在以下幾個方面的論述是很有意義的。一是「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這一思想說明了物質文明決定精神文明。
二是「四維不張,國乃滅亡。」四維是指禮儀廉恥,這說明精神文明建設和廉政建設的重要性,是關係到國家生死存亡的大問題。三是「下令如流水之源,令順民心。
說明政令要暢通無阻,政令要順民意,百姓需要的要給予,百姓不要的要去掉,體現了注重民生。四是「貴輕重,慎權衡。」辦事決策要輕重緩急,要權衡利弊,不能主觀意斷,盲目辦事,工作要抓重點。
五是「知『與之』為『取』,政之寶也。」要知道付出與得到的辨證關係,只有付出,才能得到。
管晏列傳讀後感
2樓:越前諾
晏子是春秋末期齊國的宰相,也是乙個傑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
我佩服他善於言辭的本領,他話中有意,意中有話,比如,他剛到楚國,見到楚王有意不開城門,讓他鑽狗洞。這不是明擺著讓晏子出醜麼?但是晏子肯定是不示弱的,他對接待的人說:
這是狗洞,不是城門,我要是訪問狗國,當然得鑽狗洞。我在這裡等一會兒,你們去問問你們的楚王,楚國到底是乙個怎麼樣的國家。」這短短的幾句話中竟含著楚國開城門是國家,開狗洞是狗國的意思。
楚王肯定知道如果不開城門的話,他就成了狗國的狗王。楚王迫於無奈,為了能保住楚國和自己的尊嚴,楚王只好吩咐下人去開城門,把晏子迎接進來。
晏子還非常聰明、機智、隨機應變,他知道如果說楚王的一句壞話,殺身之禍是免不了的,於是他換一種說法說楚王,讓楚王自己去體會這句話的含義,真可以說是諸葛亮的前身啊。
晏子的愛國精神更是可敬的,楚王故意讓他的武士押著囚犯在他們吃得很開心的時候走過,這時,楚王假惺惺地問武士:「這個囚犯犯的是什麼罪、是**人?」武士,說:
是個強盜,齊國人。」這樣一說,楚王就可以順理成章地說齊國人沒出息。晏子並不認輸,馬上反駁,舉橘子在淮南和在淮北長得不一樣是因為水土不同,來說明齊國人在齊國能安居樂業,在楚國就做起強盜來,也是因為水土不同的原因。
這樣既有力地反駁了楚王的侮辱,又維護了齊國的尊嚴。這樣使楚王不得不尊重晏子了。
管仲奔齊的讀後感
3樓:悽慘一生丨
管仲奔齊。
前面講到的齊桓公,在他剛當上國君的時候,還有個很有名的故事。
齊桓公有個仇人叫管仲。管仲從前為了不讓齊桓公當國君,曾經射過他一箭,差點兒把。
他射死。後來,管仲一直在臨近齊國的魯國躲著。齊桓公恨透了管仲,想把管仲抓回來。
殺了,報那一箭之仇。可他的師傅鮑叔牙不同意。
鮑叔牙對齊桓公說:「管仲從小就是我的好朋友,這您知道。可我不是為了私人交情才。
替他說話的。我是為了咱們的齊國呀!管仲的才能比我高多了。您要重用他,齊國就能。
很快強盛。」
齊桓公不大高興地說:「他要害我,我還能重用仇人嗎?」
鮑叔牙說:「當初,他是為了讓他的主人公子糾當國君才這麼幹的。請您不要光記著這。
點私仇,忘了齊國富強的大事。計較眼前的得失,您就會失掉人才呀!」
齊桓公被說服了,決定重用管仲。他派人到魯國去,對國君魯莊公說:「當初,管仲用。
箭射我們大王,如今,我們大王做了國君,一定要親手殺死管仲,報那一箭之仇。請您。
把管仲交給齊國。」
管仲列傳讀後感
4樓:匿名使用者
管仲的一生,不僅建立了彪炳史冊的功勳,還給後世留下了一部以他名字命名的鉅著——《管子》。書中記錄了他的治國思想,對後世影響深遠。 管仲是位思想家,他主張法治。
全國上下貴賤都要守法,賞罰功過都要以法辦事。他認為國家治理的好與壞,根本在於能否以法治國。管仲非常重視發展經濟,他認為「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也就是國家的安定與不安定,人民的守法與不守法,與經濟發展關係十分密切。管仲思想中有不少可貴的地方,如他主張尊重民意,他說「順民心為本」,「政之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管仲的思想對後代影響很大。
當然,管仲是春秋時代的歷史人物,所以他也有歷史侷限。如為齊桓公創立霸業而加重了人民的負擔,在改革中主要是代表統治階級利益等。
關於齙牙叔和管仲的友誼的讀後感300字
5樓:only_正能量
自古以來,一位位英雄好漢,都分外重視「友誼」這個詞。友誼可以說是成功的花朵,生命的陽光,人與人之間只要擁有了真誠的友誼,就不怕世間的種種困難了。今天我讀了《春秋故事》裡的《管鮑之交》,深有感觸。
管仲和鮑叔牙是一對好朋友,他們一起做過生意,一起打過仗。買賣是合夥的,鮑叔牙有錢,出的本錢就多,管仲窮,本錢出的少。可是他們賺了錢,管仲卻分的多些。
鮑叔牙手下的人不服,鮑叔牙說:「管仲家裡窮,我樂意多給他乙份,朋友之間就應該互相幫助。」看到這裡,我想起以前好朋友多拿我一點,我就不高興,不由的十分慚愧。
他們一起打仗時,一齣兵,管仲能跑在後頭就不往前跑,而一退兵,他總是跑在最前面。別人說管仲貪生怕死,鮑叔牙又替管仲分辨:「管仲的母親老了,他是為了照顧老母親。
管仲聽後,感慨地說:「生我的是父母,瞭解我的只有鮑叔牙啊!」
是啊!為什麼管仲和鮑叔牙能夠成功呢?為什麼他們能受齊桓公重用呢?正是因為他們懂得「友誼」的真正意義!
讀《管鮑之交》,欣賞他們真誠的友誼,讚美他們互幫互助的品格。讓友誼之花永遠綻放!
中國歷史故事讀後感200字左右
6樓:手機使用者
對不起呀,我也不知道啊!
管仲和齊桓公的故事讀後感50字
7樓:匿名使用者
春秋時期齊國國君齊襄公被殺。襄公有兩個兄弟,乙個叫公子糾,當時在魯國(都城在今山東曲阜);乙個叫公子小白,當時在莒(jǔ)國(都城在今山東莒縣)。兩個人身邊都有個師傅,公子糾的師傅叫管仲,公子小白的師傅叫鮑叔牙。
兩個公子聽到齊襄公被殺的訊息,都急著要回齊國爭奪君位。
在公子小白回齊國的路上,管仲早就派好人馬攔截他。管仲拈弓搭箭,對準小白射去。只見小白大叫一聲,倒在車裡。
管仲以為小白已經死了,就不慌不忙護送公子糾回到齊國去。怎知公子小白是詐死,等到公子糾和管仲進入齊國國境,小白和鮑叔牙早已抄小道搶先回到了國都臨淄,小白當上了齊國國君,即齊桓公。
齊桓公即位以後,即發令要殺公子糾,並把管仲送回齊國辦罪。
管仲被關在囚車裡送到齊國。鮑叔牙立即向齊桓公推薦管仲。
齊桓公氣憤地說:「管仲拿箭射我,要我的命,我還能用他嗎?
論語讀後感,論語讀後感100字
論語讀後感bai 首先,文學是語言的藝術 du,語言使用的恰當與zhi否,會 dao直接導致文學作品的 內成敗。其次,說容到塑造人物形象,論語 雖不是 和傳記,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主,然而其記生活小片段,從側面描寫人物的手法,對後世卻影響甚遠。最後,論語 限於其採用的文體結構,敘事方面較別的文體稍遜一籌...
雙面獵犬讀後感,雙面獵犬讀後感100字
雙面獵犬 是動物 大王沈石溪的作品,講述了雙面獵犬白眉兒一生經歷的苦難及最後犧牲的故事。文中的白眉兒苦難的童年讓人感動,讀了讓我更加了解 關愛動物。白眉兒是本書中的主人公。在一次偶然的機會,獵狗和母豺相愛,生下了混血兒白眉兒。白眉兒剛生下來,父母就離開它了。雖說是狗和豺的孩子,但是它沒有放棄活下來的...
童年(第二章)讀後感,第二章,童年(第二章)讀後感,第二章
童年 讀後感 這個暑假,我讀了馬克西姆 高爾基寫的作品 童年 它給我的感觸很深。馬克西姆 高爾基出生在一個貧窮的木工家庭中。在殘暴的沙皇統治時期,高爾基吃盡了苦頭 幼年喪父,卻又受盡外祖父的虐待。他周圍的人都是那麼的自私,貪婪,他充滿了仇恨。高爾基的童年是那麼的悲慘,和他比起來,我們可是幸福多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