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人生真是浮腫啊
線段演算法是肯定錯的,因為橫座標不均勻,實際斜率並不是定值。
是算的,10/w·w·,算出w=
自動控制原理 校正問題
2樓:難容錯
在自控實驗中,經常有tx接錯線,把系統接成正反饋。所以有這樣一問:「如何確保系統實現負反饋」。
簡單的辦法是,先開環,開電源,接入輸入訊號,然後拿著反饋線去靠一下反饋接入端,如果輸出訊號發散,則說明是正反饋,接反了。把反饋訊號反向接入再試一下。
當然也可以用估算的辦法,如果系統中只用了運放,從輸入端開始,直到反饋端,如果所有運放都是負相接入的。則要求運放是奇數個。
如果反饋迴路中偶數個運算放大器,則構成什麼反饋?」
這種問法很籠統的,不準確的,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如果,輸入訊號和輸出訊號的極性相同。
而運放都是負相接入。
則是正反饋。
總之,一般認為,運放會把訊號極性顛倒。
而,輸入端和反饋端極性應該相反,才是負反饋。
3樓:網友
你說的應該是並聯校正吧,如果系統本身沒有閉環的話加串聯校正也不行咯~
如果系統本身是開環的話可以用負反饋校正(看具體情況加硬反饋還是軟反饋),好處有:減小跨接部分時間常數,降低元件引數變化對系統效能的影響,減小非線性特性對系統效能的影響,改善系統的穩定性和暫態效能。
怎麼學好自動控制原理?
4樓:王磊
其實我是過來人,學好自控真得並不難!關鍵是一些基礎概念和基礎公式要理清,比如開環和閉環、二階系統的傳函標準式、穩定裕度之類的,一些問題要先想,不懂再問!學習時能預習最好,課後再花點小時間回顧,整理乙個大的框架,著重掌握就基本上可以了。
大的分現代控制理論和經典控制理論。
現代控制理論控主要掌握狀態空間表示式(三種控制系統的描述方式之一,其他兩種是經典控制理論裡面的微分方程和傳遞函式也是重點)和結構圖、狀態方程的解(主要研究求解矩陣指數或者狀態轉移矩陣)、系統的能控性與能觀性的判斷方式、如何用李雅普洛方法(主要是第二方法)判斷系統的穩定性、狀態反饋的應用(包括極點配置、實現解耦和為了能夠實現狀態反饋而建立的狀態觀測器),後面的最優控制和狀態估計瞭解就行。
經典控制理論中,主要掌握線性系統的三種不同分析法——時域法(以二階為主)、根軌跡法(8個性質)和頻域分析法(側重點不同,目的都是研究系統的效能指標)、以及這三種方法對應判斷系統穩定的方法(勞斯判據、直接讀圖位於左半平面、和奈氏判據)、離散系統的訊號取樣和穩定性判據(類比勞斯判據)、非線性系統的兩種分析法、至於線性系統的校正,瞭解就行。
此外,做一些相關的題目基本上就差不多了。書嘛,不用拘泥於一本書,多看看其他的書目,我學習的是胡壽松的,選看的是北航的書,從其他的書上,可以發現很多新的東西。以上是我的學習過程和感想,僅供參考,希望對你有幫助!
5樓:
我的經驗,多做題,就能慢慢理解,真的自動控制原理有點象數學,我考研就是通過多做各種題型,然後熟練理解並掌握應用自動控制原理的,希望對你有用。
6樓:匿名使用者
樓主你還是放棄吧,我。
不知道你是出於什麼目的要跨專業考研,我也是一名跨專業考生。原來是計算機系的,現在也可以說是自動化吧。我都感覺很吃力,不懂得太多了。
你乙個學材料的,說實話那種垃圾學科有什麼技術含量可言?考研都是考數學2,所以你們對數學整體的學習都是不夠的,你想這麼考會給自己帶來很大的麻煩。這是大實話,很不好聽,但是也是對你負責。
也許你的程度比我高很多,也許你是名牌大學的學生。但是從你現在連最簡單的自控原理都學不明白來看。我真的不建議你這麼考。
自己再合計合計吧。最後不管怎麼樣,希望你將來學習工作順利。
自動控制原理的線性系統的時域分析法,根軌跡法和頻域分析法比較他們的不同(原理,方法的不同)
7樓:功學林富曉
定義不同,關聯性不同。具體說來如下:
時域分析法。
是以閉環主導極點為思想,目的在於分析系統的動態效能,即各種調節時間、超調量等等。
根軌跡法。是以閉環特徵方程在s平面的分佈,研究系統穩定性的(因為當極點跑到右半平面,系統將會不穩定)。
頻域分析法。
是針對不同頻率正弦波輸入的響應的,其思想在於任何的輸入訊號。
聯絡:經典時域分析方法,是根據微分方程的理論求解動態方程式,以得到系統的輸出響應的函式表示式。在控制系統的分析和綜合中,往往只需要知道根軌跡的粗略形狀。由相角條件和幅值條件所匯出的。
8條規則,為粗略地繪製出根軌跡圖提供方便的途徑。頻域分析法是研究控制系統的一種經典方法,是在頻域範圍內應用**分析法評價系統效能的一種工程方法。頻率特性可以由微分方程或傳遞函式求得,還可以用實驗方法測定。
頻域分析法不必直接求解系統的微分方程,而是間接地揭示系統的時域效能,它能方便地顯示出系統引數對系統效能的影響,並可以進一步指明如何設計校正。
8樓:九聽安查懿
時域分析是通過直接求解系統在典型輸入訊號作用下的時域響應來分析系統系能的。方法就是按一些公式求上公升時間、最大超調量等引數來分析系統,也可用勞斯判據。一般需要複雜的高階微分方程運算。
根軌跡法是根據反饋控制系統開環和閉環傳遞函式之間的關係,由開環傳遞函式求閉環特徵根。這種方法是用**的方式表示特徵根與系統引數的全部數值關係,適用於高階系統,避免了複雜的運算。
頻域法根據系統的頻率特性間接地揭示系統的動態特性和穩態特性,可以簡單迅速地判斷某些環節或者引數對系統的動態特性和穩態特性的影響,並能指明改進系統的方向。與前兩種方法相比,主要優點有不需要複雜運算、能對系統動態效能作出分析。方法是奈氏穩定判據,作出奈氏圖,根據曲線與(點的關係,作出相應判斷。
可參考自動控制原理教材,胡壽松的不錯。
答得不完善,歡迎繼續交流。
自動控制原理難嗎,大體講的是什麼內容?
9樓:王磊
總得來說,有些難度。自控分兩塊:1.
經典部分主要內容大致圍繞線性系統的穩定性、穩定性判據、穩定時的各項效能指標,無非是什麼情況用什麼樣的方法(時域法、頻域法或者根軌跡法來研究)而已。取樣系統的z變換和穩定性分析以及線性系統的校正、非線性系統自激**都屬於附帶內容。2.
現代部分主要內容是藉助狀態空間法(矩陣運算)研究線性系統的解,轉移矩陣求法,系統能控性和能觀性判據、極點配置,lyapunov第一第二方法。
10樓:網友
控制理論包括古典控制理論和現代控制理論兩部分有點難啊,數學基礎要好,感覺就是在玩數學,拉氏變換,z變換,矩陣,認真學也有意思。
自動控制原理這門課對工科不同專業課程內容也會有些差別。
對控制類專業,自動控制原理,控制理論,現代控制理論是三本不同的教材。
自動控制學的啥??自動控制原理到底算不算難
主要內容。該課程是自動控制理論的基礎,其主要內容包括 自動控制系統的基本組成和結構 自動控制系統的效能指標,自動控制系統的型別 連續 離散 線性 非線性等 及特點 自動控制系統的分析 時域法 頻域法等 和設計方法等。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可以瞭解有關自動控制系統的執行機理 控制器引數對系統效能的影響...
自動控制原理,高階系統的動態響應速度
1.主導極 來點的定義 1 距離虛軸 源最近 2 周圍沒有零點 3 其它極點遠離虛軸 系統a b的主導極點都是 1 j1 2.增加閉環零點可以減小阻尼,並且這種作用隨著閉環零點靠近虛軸而加劇系統a的阻尼 系統b的阻尼,則系統a的響應速度快但是要注意加的零點不能太靠近主導極點,要不然會對主導極點的地位...
知道自動控制原理的超調量怎麼求系統引數,有公式,但是不會算
用超調量與阻尼比之間的關係計算 超調量的定義式 e 1 2 1 2 是個百分數,其中e約為2.7。超調5個單位,還是超調預定值的5 如果是前者還需要預定值後再解,後者則直接解方程。擴充套件資料 自動化技術的深入發展,促進了單元技術的不斷綜合,以cims為代表的未來工廠自動化技術,正不斷顯示出其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