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如何才能更好地走出去中國企業如何走出去

2021-03-05 10:21:10 字數 6288 閱讀 3756

1樓:匿名使用者

1、要進行市場需

求的調研,鎖定並精準把握市場需求;2、盤點企業內外部可獲取的資源;3、在前兩步的基礎上建立最佳的盈利模式或商業模式;4、建立企業的業務戰略規劃;5、根據全球化的市場客戶需求,持續進行科技創新、產品創新、營銷模式等創新6、做好企業人才的甄選及人才的驅動、激勵工作。

2樓:尐癌

在經濟全球化迅速推進的今天,積極「走出去」是中國企業的一項戰略選擇。但中國企業如何更好地「走出去」,一直是我國經濟學界、**部門和企業界共同關注的話題之一。在剛剛揭曉的《美國商業週刊》全球it百強評選中,中興通訊公司作為中國內地唯一的it和通訊製造企業成功入選。

在強手如林的全球it和通訊市場,以中興通訊為代表的中國高科技製造企業已擁有一席之地,並開始贏得世界的矚目和尊敬。這是值得中國企業自豪的。同時,人們也希望從中興通訊的成功實踐中,獲得一些有助於更多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有益啟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高尚全認為,

中興通訊實踐給了我們很多啟示,如:「走出去」必須提高核心競爭能力,打造自己的品牌,把自主創新放在重要的位置;「走出去」必須循序漸進量力而行,不能盲目擴充套件,不能一哄而起,要有效控制風險;「走出去」必須依靠人才;「走出去」必須做好市場服務。高尚全認為,為了中國企業更好地「走出去」,還要加快建立為企業「走出去」的管理服務體系。

首先,**要積極推進職能轉變。應由審批管理為主,轉向提供服務為主,弱化**在「走出去」中的行政審批職能,減化審批程式,從以前投資審批管制為主,轉為投資保護、投資監管和提供便利化服務為主。第二,利用**優勢提供公共資訊。

可以考慮利用自身的優勢和外交的渠道,完善對外經濟合作義務資訊系統,建立義務資訊交換平臺,實現較大範圍國內外投資,促進雙方資源共享,減少企業盲目投資。第三,為本國企業在國外經營活動創造較好的國際環境。積極參與國際多邊投資框架談判和區域經濟合作,深入研究不同區域經濟組織特點,同時加強雙邊經貿合作框架下對外經濟合作的磋商機制,積極與有關國家簽訂經濟合作方面的**間的雙邊協定,通過加強多邊和雙邊的交流磋商,依靠外交手段促進並保護境外投資,減少和排除企業合作中的壁壘。

第四,加強境外的國有資產的管理。建立並且完善公司治理機制,避免國有資產流失。

***研究室副主任江小涓

認為,企業在國際化發展戰略中,要處理好市場國際化、資本國際化、人才國際化、製造和研發國際化等方面的關係。她強調,不同企業有不同的問題和需求,國內國外要綜合考慮,先後輕重要擺佈得當。要清醒地認識自身特點和國際環境,找好三個結合點:

短期收益和長期發展的結合點,發揮比較優勢和提升競爭優勢的結合點,自身利益和東道國利益的結合點。不謀近利而求戰略性發展空間是長期眼光,但如果長期不能帶來收益,就不是真正成功的投資行為。通過海外投資達到提升綜合競爭力目標的企業,是那些充分利用自身比較優勢、又通過海外投資提升競爭優勢的企業,海外投資的目的不僅僅是擴大規模和現身海外,更重要的是提高盈利能力、提升市場地位和增強品牌影響力。

海外投資行為一定要立足於與東道國共同發展獲得雙贏,否則,「走出去」企業的發展會碰到重重困難,甚至舉步維艱。

江小涓認為,海外投資要以企業為主體,遵循市場規律,講求實效。企業走向國際市場,要面對許多新的挑戰,對企業的素質要求較高,做出決策要積極而慎重,充分準備,制定周密的投資戰略。**要為企業海外投資提供更加完善的體制和政策環境,便利各種要素跨境流動和配置。

要進一步完善對外投資服務體系,引導企業協調海外投資行為。

中興通訊公司董事長侯為貴

在發言中談及中興通訊的實踐體會時說,國際市場是一個需要高投入和風險巨大的市場,在國際化競爭中必須把財務風險和市場風險有效控制作為頭等重要的問題來考慮,所以,在國際化模式上,中興通訊主要選擇穩步積累式的發展模式,沒有選擇大規模購併的方式。他說,在一個相當長的階段,我們仍然把現金流、利潤列為優先於規模發展的重要因素予以考慮。不希望在海外打**戰,更主張理性的競爭。

第二,堅持自主創新,打造自主品牌。長期以來,中國企業在產業的核心技術和標準上還沒有很大的作為,中國市場經濟總體上在全球還是比較薄弱的基礎,所以在一定的歷史時期,中國作為世界的加工廠還有其必然性。但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想在世界上真正立足並贏得國際社會的尊敬,也必須在高科技領域佔據一席之地。

中興通訊比較早地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在企業創立之初就將自主創新作為立身之本。合資也是一條路,但是要獲得外面的技術真正成為自己的技術,最終還要靠自己的努力。第三,國際化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必須創造多種競爭優勢,整體推進。

對一個企業的成長來說,國際化應該是一個全面的進步,所以我們把國際化定義為系**,從2023年開始我們明確提出,三個國際化的組合戰略,也就是市場國際化、人才國際化和資本國際化。中興通訊國際化就向這幾個方面同時邁進。

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金碚

認為:廣義的「走出去」可以採取多種形式,可以是產品「走出去」,也可以是產能「走出去」,也可以是資本「走出去」,也可以是品牌「走出去」。現在人們討論的「走出去」是狹義的含義,主要指我們國家的企業對外直接投資,或者至少是直接在國外進行長期持續的生產和經營活動。

從這個意義來講,我國企業「走出去」才剛剛開始,是一個初級階段。

他認為,在「走出去」方面,國家的目標可以是多種的,可以是參與國際競爭,也可以是輸出過剩資本,可以是增加中國國際經營的利潤,也可以是維護國家戰略利益。國家對企業「走出去」的戰略目標定位,決定了**對於不同的企業「走出去」行為可以實行允許、鼓勵、限制甚至禁止的政策。一般來說企業「走出去」首先表現國內資本向國外流動,如果在這個意義上看,顯然企業「走出去」對本國經濟是有利有弊、有得有失的。

所以在不同的階段,國家必須要明確關於企業「走出去」的國家戰略目標。現階段,我國企業「走出去」的國家戰略的主要目標,應該一個是獲得更多國際資源,一個是增強民族企業的國際競爭力,而不是說我們國家現在要輸出剩餘資本追求更大利潤。

來自***發展研究中心、國家***等單位的十餘位專家學者也先後發言,提出了諸多有益的對策建議。

中國企業如何走出去

3樓:龍泉

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是我國在新一

輪對外開放中的一項重要戰略決策。我國要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不斷增強綜合國力,就必須順應世界經濟發展的趨勢,在繼續推進「引進來」戰略的同時,實施「走出去」戰略,在更大範圍、更廣領域、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與競爭,更好地利用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走出去」戰略的主體是企業,既包括國有企業,也包括民營企業,同時還包括混合所有制企業。

這些企業內在的追求利潤的動機和外部不斷增強的競爭壓力,使得它們有參與國際跨國經營的動力和積極性。因而,「走出去」應當首先提高國際競爭力。

中國企業在走向國際化時,必須結合自身實際,從管理、技術、融資模式上有所創新,步步為營,吸收國內外先進的技術與管理經驗,注重企業文化的形成。第一,初期考慮在小規模市場中實施併購,待積累一定和相當的併購能力之後再進入較大規模的市場。第二,優先從合作伙伴中選擇併購物件。

如果沒有合作伙伴就不要急於併購。第一步必須要做好內向國際化,與外國企業合作在國內市場上競爭。當合作伙伴較多時,收購機會出現的概率就大。

第三,優先以獲取技術為收購目的,選擇規模實力相對較小、存在盈利狀況的業務為收購標的物。如果收購資產能達到目的就不必採取股權收購方式。第四,有效利用國際化專業團隊的能力,尤其是公共關係公司。

還可考慮聯合其他機構,共同完成併購交易。第五,併購是一種必須親身歷練才能獲得的能力,穩定的核心人物是關鍵。這個人選必須在併購初期就確定並且全程主持、參與交易過程和交易後的經營管理。

第六,要調動目標公司原高管人員的積極性(如升職為董事)。不要一味追求「主人」的感覺,把未經全球市場檢驗的中國企業「真經」傳至各地。

中國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應該怎麼做?

4樓:足球**專家

中國企業走出去是一個我國經濟發展的大問題,也是經濟持續發展的動力,國家現在對於

企業走出去發展的政策,已經十分的明顯,那麼企業走出去應該怎麼樣做呢?作為一個理財師我的個人觀點如下:

一、注意各個國家的經濟發展的模式,瞭解國外的消費環境,這對於我國企業走出去是十分關鍵的問題,如果我國企業不知道其他國家的經濟環境,那麼去任何一個國家發展都是不現實的事情。

二、正確判斷國際巨集觀經濟的形勢,發現國際市場經濟的具體規律,市場的行為是一定會波動的發展,波動是一定會帶來風險的,所以瞭解投資的國家和產品出口的國家的基本經濟政策是必須做的事情。

三、中國企業要了解自己走出去的目標國家的具體情況,瞭解這個國家的供需關係,如果搞不明白這個問題,一旦你的產品出現失衡,那麼供求關係的影響,企業就會出現虧損的情況。

四、我國企業要想走出去,要想強大起來,那麼就必須發揮自己的生產優勢,發揮自己的自身主觀能動性,抓住市場的變化,提高自身產品的質量,把企業的產品價效比充分的顯示出來。

五、企業必須提高自身的服務水平,跟目標國家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這點是我國企業走出去的一個大方針,要實事求是的發現自己的企業服務方面的弊端,提高和當地**企業的合作。

綜合上面的幾個觀點,大家可以看出我們國家的企業要走出去,就需要做到對各個國家的政策、人文、經濟環境的瞭解,這樣才可以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很好的發展起來,這是我國企業走出去必須做的事情。

5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傳統文化帶動企業走向成功的啟示——胡小林

聽懂了就知道怎麼做了

6樓:若寒

快速興起的全球一體化經濟,為企業創造了種種商業機遇,但同時也產生挑戰和風險。全球競爭呼喚中國企業走出去,但是「走出去」應該注意哪些誤區?美國伊利諾伊州立大學經濟系終身教授張巨集霖先生,在浙江大學emba課堂上為企業家們指點迷津。

誤區一:「走出去」一定要**推動

為了加快企業跨國經營的步伐,不斷擴大企業的對外投資額,儘快造就中國自己的跨國公司,需要**積極推動企業「走出去」嗎?

張教授說,這種「**推動論」在強調對外投資制度建設的同時,將**對對外投資的管理職能上升到對企業經營行為的影響與干預,給「走出去」抹上了不應有的行政指令色彩。「走出去」的主體是企業,**作為公共管理部門,職責就是為企業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提供必須的資訊服務,絕不能「越俎代庖」,偏離軌道。

誤區二:全球化大趨勢下必須「走出去」

張教授說,現在這種思維很有市場,他們都認為,經濟全球化的本質是生產要素在全球的重新配置,所以企業一定要開展跨國經營,到全世界尋找和開拓市場。

事實上,是否「走出去」、何時「走出去」完全取決於企業的生存狀態和自身發展需要,企業的本質就是追逐經濟利益,一切生產經營活動無不圍繞著這個本質進行,企業比誰都清楚**有利可圖。外面的世界真的很精彩,即便冒風險,企業也會在利益的驅動下毫不猶豫「走出去」;反之,預期收益很低或是得不償失,你就是拿著棍棒在後面驅趕,企業也走不出去。

誤區三:必須用財政金融等措施促進

很多國家都有對外投資的促進措施,我國近年來也出臺了一系列財政金融等鼓勵措施。但是促進措施與企業對外投資之間的關聯度真的很高嗎?張教授認為,對外投資是企業追逐利益的自發性經營行為,促進措施只是「走出去」的輔助條件,不是必要條件,更不是決定因素,真正成熟的企業家不會因為一點點促進措施就拿自己辛苦經營的企業去冒險。

誤區四:經常進行規劃與理論研討

行政主管部門制定發展規劃,科研機構舉辦研討會,把「走出去」搞成一個熱門話題……針對這些現象,張教授說,**規劃畢竟不能解決具體的問題,只能作為企業的決策參考,如果符合規劃的對外投資就批准,反之就不予批准,就會犯本本主義的錯誤。

張教授說,東南沿海某省的對外投資企業數要遠遠超過**統計的數字,原因是很多企業根本就不通過**審批這道程式,而採取其他手段開展對外投資。粗略估計,該省這些名單外的境外企業是**審批數的兩倍以上。據企業反映,躲避**審批主要出於兩方面的考慮:

第一,審批程式繁瑣,耽誤商機。第二,如果經過審批,後續一系列事情會接踵而至,如報送境外投資情況統計資料、參加境外投資聯合年檢和綜合績效評價等,讓很多企業覺得繁瑣。換個角度想想,名單外的企業走出去根本沒有享受到對外投資促進措施的好處,但是也大批「走出去」了。

走出去應具備五大條件

張教授認為,「走出去」對企業和企業家的實力和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至少應具備如下五個條件:

主業突出,核心競爭力強。企業應當擁有獨特的專利、專有技術,或品牌、管理技能等等,核心業務的技術經濟指標與國內國際競爭對手相比應有較強競爭力;

產權責任清晰。產權激勵與約束機制健全,具有良好的公司治理結構和嚴格、審慎的決策機制;

企業戰略成熟、清晰。投資的境外專案,應該是核心業務或縱向延伸業務,或可以獲取國際營銷網路,或可以彌補技術開發能力不足,並具有將其內部化的優勢;

企業管理良好,財務制度嚴謹,監管體系健全,信用等級高;

領導團隊有全球視野,擁有通曉國際化經營的團隊。

中國企業走出去,難在哪中國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應該怎麼做

據有關部門測算,2014年,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達到1400多億美元,首次超過外商對中國的直接投資,進而成為資本淨輸出國。這是中國企業 走出去 的一個里程碑,是中國企業國際化程序的分水嶺。根據商務部發布的 2013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 2013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創下1078.4億美元的歷史...

誰來幫助企業「走出去」,如何走才是中國企業的走出去的關鍵

1 各級相關行政部門,例如 外經貿局 農業局 工業與資訊化局 等等 2 行業協會和相關事業單位主導的展會參展 國外訂購會等等 3 諮詢機構 行業內的業務中介 4 阿里巴巴 環球資源等網際網路平臺 5 企業自己找門路。大概就這五個方向。如何走才是中國企業的走出去的關鍵 摘要 中國企業成功地 走出去 是...

中國企業海外併購,中國企業海外併購

去找畢馬威的內部資料。他們有具體資料,一般人拿不到 中國海外併購案有哪些?中國企業海外併購需要注意什麼 您好,中國企業海外 併購需要注意 一 海外併購的目的。併購只是手段,而投資回報率或效益才是目的。企業在向海外擴充套件的過程中,要防止一種傾向,就是為兼併而兼併,或為了規模而兼併,看到別的企業到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