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最早的糧食作物是什麼中國古代最早種植的農作物是什麼

2021-03-07 02:17:25 字數 6341 閱讀 8653

1樓:京城「老炮兒

在遠古時期農作物並不多,第一個是粟,也就是穀子;還有水稻,就是大米,其餘還有麻和高粱。

2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古國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農作物的起源中心之一,現今許多的農作物都是我國勞動人民最早從野生植物中經過不斷的栽培而成的。根據現在考古的發現,我國早在新石器的早期,就已經開始種植了粟、稻。

粟:現在我們稱之為穀子,脫殼後叫小米。是由一種野生的狗尾草培育而成。

粟耐旱能力強,自生能力也很強,是黃河流域黃土地區的重要農作物之一。在陝西西安半坡、臨潼姜寨、寶雞北首嶺等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中,都發現了炭化了的粟粒和粟殼。說明距今

五、六千年前粟已經在我國北方得到了廣泛的種植。

稻:一般稱作水稻,是從野生的稻經過人工栽培而成。在距今七千多年前的河姆渡文化遺址中,發現了由稻穀、稻殼、稻杆、稻葉的混合堆積,平均厚度約

四、五十釐米。這是世界上迄今年代最早的栽培稻。在江淮、江漢地區,太湖和雲南滇池周圍,廣東劍門、海門等地的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中,都發現了秈稻、粳稻粒。

說明那個時期在我國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的原始居民,已經掌握了水稻的種植技術,說明我國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地區之一。

麻:其籽可食,是我國古代"五穀"之一。但是,麻在我國主要是用其纖維來紡線織布。在陝西西安半坡遺址中出土的陶器上保留有麻布的痕跡,說明我國種植麻的歷史也很悠久。

到了商、周時期,我國的農作物的品種開始明顯增加,糧食作物主要有:粟、稻、稷(俗稱糜子)、麥、菽(大豆)等,基本上具備了後世的主要糧食作物。

高粱:其生長不擇地,耐乾旱,它的秸杆很高,可以做燃柴,也可以作為農村的建築材料和製造工具的原料,高粱米還可以釀酒。因此也很早在我國北方地區種植。

在山西萬全荊村、河南鄭州大河莊的新石器文化遺址中曾發現高粱的痕跡。在河北石家莊市莊村戰國時期的文化遺址中,發現了兩堆高粱(已經炭化)。

我國古代培育的糧食作物,有一些品種先後傳到了世界各地。如我國特產的大豆,約在2023年左右傳到了歐洲,當時在歐洲僅僅是被作為觀賞的植物種在花園中。2023年,中國大豆在奧地利維也納的萬國博覽會上被展出,曾轟動一時。

2023年,有兩千噸中國大豆運到了英國。此後,大豆才在歐美各國開始大面積的種植。因此,大豆在英、法、德、俄文中的名字,其發音都接近與菽。

同樣,世界各地的一些我們中國沒有的糧食作物,也先後傳入了我們國家,豐富了我國的糧食品種。如玉米,是在明朝時期從國外傳入的,開始並沒受到重視只種在貧瘠的田地裡或山坡上,沒有顯示出玉米的高產特性。到了清朝的中期,玉米才開始得到了廣泛的種植,併成為乾旱地區最主要的糧食作物,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穀子的地位。

3樓:燕趙風人

一般說是黍、粟和水稻

粟、黍已經發現在裴李崗有5000到2023年的遺蹟,是北方的主要糧食,是世界公認的起源國,就是粟和黍。雖遺蹟晚於水稻,但公認是我國最早糧食

水稻是南方的最早糧食,在江西仙人洞有1萬年的遺蹟。我國說是起源國,但印度、泰國不承認

但世界公認的最早糧食是埃及的小麥,石刻或遺蹟有1萬年以上,2023年前進中國

4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古代最早的糧食作物,也是在中國北方種植最早糧食作物就是粟(稷)既穀子。

粟脫殼後就叫小米,帶殼就叫穀子。它原產於中國黃河流域,在我國栽培史有2023年的歷史,在新石器文化遺址如西安半坡遺址、河南裴李崗遺址都出土過粟粒,在周代穀子是首要作物。周代拿稷來代表穀神,和社神(即土神)合稱社稷,並且用社稷作為國家的代名詞。

農官也稱為后稷。粟由野生狗尾草馴化栽培而成,既耐乾旱、貧瘠,又不怕酸鹼,所以在我國南北乾旱地區、貧瘠山區都有種植。甲骨文「禾」即指粟。

粟是我國古代主要的糧食作物,所以夏代和商代屬於「粟」文化。

5樓:月亮愛你

我國最早種植的農作物是粟。

它原產於中國黃河流域,在我國栽培史有2023年的歷史,在新石器文化遺址如西安半坡遺址、河南裴李崗遺址都出土過粟粒,在周代穀子是首要作物。

周代拿稷來代表穀神,和社神(即土神)合稱社稷,並且用社稷作為國家的代名詞。農官也稱為后稷。

粟由野生狗尾草馴化栽培而成,既耐乾旱、貧瘠,又不怕酸鹼,所以在我國南北乾旱地區、貧瘠山區都有種植。甲骨文「禾」即指粟。粟是我國古代主要的糧食作物,所以夏代和商代屬於「粟」文化。

中國古代最早種植的農作物是什麼?

6樓:月亮愛你

我國最早種植的農

作物是粟。

它原產於中國黃河流域,在我國栽培史有2023年的歷史,在新內石器文化遺址容如西安半坡遺址、河南裴李崗遺址都出土過粟粒,在周代穀子是首要作物。

周代拿稷來代表穀神,和社神(即土神)合稱社稷,並且用社稷作為國家的代名詞。農官也稱為后稷。

粟由野生狗尾草馴化栽培而成,既耐乾旱、貧瘠,又不怕酸鹼,所以在我國南北乾旱地區、貧瘠山區都有種植。甲骨文「禾」即指粟。粟是我國古代主要的糧食作物,所以夏代和商代屬於「粟」文化。

7樓:冷侃娛文

一、

考古發現,抄我國最襲早種植的農作物是粟,也叫穀子,脫殼後就小米。

二、粟,它原產於中國黃河流域,在我國栽培史有2023年的歷史,在新石器文化遺址如西安半坡遺址、河南裴李崗遺址都出土過粟粒,在周代穀子是首要作物。周代拿稷來代表穀神,和社神(即土神)合稱社稷,並且用社稷作為國家的代名詞。農官也稱為后稷。

粟由野生狗尾草馴化栽培而成,既耐乾旱、貧瘠,又不怕酸鹼,所以在我國南北乾旱地區、貧瘠山區都有種植。甲骨文「禾」即指粟。粟是我國古代主要的糧食作物,所以夏代和商代屬於「粟」文化。

8樓:京城「老炮兒

在遠古時期農作物並不多,第一個是粟,也就是穀子;還有水稻,就是大米,其餘還有麻和高粱。

9樓:匿名使用者

最早的農作復物可能是 小麥

但是,制美國和以色列科學家最近bai在中東地區du的約旦河谷zhi發現了9顆已經炭dao化的無花果,他們認為這可能是人類最先培育的農作物。

從事這項研究的哈佛大學科學家奧弗·巴爾—優素福及以色列巴爾伊蘭大學的莫迪凱·基斯列夫、阿納特·哈特曼表示,這一發現表明,在種植大麥及小麥之前,人們已經知曉如何繁育果樹了。

巴爾—優素福在2日出版的《科學》雜誌上報告說,以前認為,人類於2023年前開始培育無花果樹,但新發現否定了這種看法。這些發現在約旦河谷一個新石器早期村落的無花果可以追溯到12023年前。

10樓:不策酒鴻疇

中國古代最先種植的農作物是粟和水稻。

11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最早的旱作農作物標本。大地灣一期出土的炭化稷標本8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

隨後是河姆渡的水稻2023年前把

......

12樓:情風無極

人類最早種植的農作物是:小麥

我國在世界上最早種植的農作物是:粟和水稻

13樓:匿名使用者

最早的是 粟

接下來是小麥 水稻

中國早期主要的農作物是什麼

14樓:匿名使用者

我國最早種植的農作物是粟。

栗子原產於中國黃河流域。在中國已有2023年的種植歷史。它是在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如西安半坡遺址和河南荔崗遺址中發掘的。小米是周代的主要農作物。

周代拿稷來代表穀神,和社神(即土神)合稱社稷,並且用社稷作為國家的代名詞。農官也稱為后稷。

小米是由野生狗尾草栽培的,它抗旱,抗貧瘠,並且不怕酸和鹼。因此,它在中國北方和南方的乾旱地區和貧瘠的山區栽培。甲骨文「他」是指小米。

粟是中國古代的主要糧食作物,所以夏朝和商朝屬於「隋」文化。

擴充套件資料;

小米營養豐富,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及鈣、磷、鐵、錳、鋅等微量元素。小米最主要的功效就是補脾胃。小米具有防止泛胃、嘔吐的功效。

小米對抗瀉肚子、嘔吐、消化不良及糖尿者都有幫助。小米也能解除口臭,減少口中的細菌滋生,還能治腳氣病,神經炎和癩皮病,失眠、頭疼、精神倦怠、**「出油」、頭皮屑增多等症狀。

小米對體弱多病的老人很有滋補效果,五穀雜糧對老年人都很有幫助,常吃小米能夠有益五臟健康,充津液,壯筋骨,長肌肉,熬小米粥甚過喝人蔘雞湯,是最好的滋補佳品。

小米膳食纖維含量豐富,為大米的4倍,豐富的膳食纖維能促進大便的排洩。小米還可作為鎮靜安眠的食療保健品來食用,對於那些因胃腸不好導致的失眠,其療效非安眠藥可比。

參考資料**;人民網-小米功效多 小米熬粥營養更高

15樓:清風的涼

中國古代最早的糧食作物,也是在中國北方種植最早糧食作物就是粟(稷)既穀子。粟脫殼後就叫小米,帶殼就叫穀子。它原產於中國黃河流域,在我國栽培史有2023年的歷史,在新石器文化遺址如西安半坡遺址、河南裴李崗遺址都出土過粟粒,在周代穀子是首要作物。

周代拿稷來代表穀神,和社神(即土神)合稱社稷,並且用社稷作為國家的代名詞。農官也稱為后稷。粟由野生狗尾草馴化栽培而成,既耐乾旱、貧瘠,又不怕酸鹼,所以在我國南北乾旱地區、貧瘠山區都有種植。

甲骨文「禾」即指粟。粟是我國古代主要的糧食作物,所以夏代和商代屬於「粟」文化。

中國在古代主要農作物是什麼

16樓:匿名使用者

大約在距今12023年前,中國的新石器時代早期階段出現了原始農業的雛形,進入原始農業的重大技術突破是馴化野生植物和動物,標誌是稻穀和陶器的出現。

古人使用石器工具從事簡單活動的農業。系由採集、狩獵逐步過渡而來的一種近似自然狀態的農業,屬世界農業發展的最初階段。其特徵是使用簡陋的石制工具,採用粗放的刀耕火種的耕作方法,實行以簡單協作為主的集體勞動。

擴充套件資料

農作物栽培的歷史各有不同,近東和歐洲開始於公元前6500-2023年;東南亞,開始於公元前6800-2023年;在中美洲和祕魯,大約開始於在公元前2023年。

大多數最先進行作物栽培的地區是半乾旱氣候的江河流域。在歐亞大陸,作物栽培的方法是,先耙地,然後犁地播種;而在中美洲,因為沒有牛馬等,他們的主要作物玉米。

從公元前2023年開始,希臘人就栽培糧食作物,主要是大麥,還種植橄欖樹、無花果和葡萄,飼養牲畜。希臘人發明了水車用來從低處向高處提水。

17樓:戒為良藥

1、稻米

今天,大米是中國人最重要的主食。但在唐宋以前,稻米並不是最重要的糧食作物。稻米的崛起可以看作是中華文明從西北的黃河地區向東南的長江地區逐漸轉移的過程。

隨著稻米在中國人主食中比重的上升,經濟重心逐步從乾旱的黃土高原向溼潤的長江中下游地區轉移。

相比起北方主要種植的粟、豆和黍等作物,稻米的單位畝產量更高更穩定,以稻田為核心的南方農業潛力更為發達。隨著東晉、南宋等南方政權帶來的大量北方人口對江南田野的開發,江南地區逐漸成為天下賦稅之源。《新唐書》就明確提出,關中號稱沃野,所出不足以給京師.....

轉漕東南之粟。這裡所說的粟,顯然是指代東南出產的優質稻米。

2、大麥和小麥

野生的大麥和小麥是否是從中亞傳入,目前沒有明確定論。但可以肯定的是,雙麥的大規模種植和加工技術和中亞有一定的聯絡。所以,大麥和小麥直到漢代才在北方大部分地區普遍種植。

麥的優勢在於它與粟和黍的生長週期不同,在粟和黍等糧食青黃不接的時候提供救命口糧。漢代生產技術的發展解決了種麥必須的灌溉和磨粉難題,這就是的小麥的種植迅速鋪開。不過在漢朝麵食依舊只是豪門專享,普通人只能以脫殼後的大麥煮熟而成的麥飯為食。

3、大豆

在史前時代,大豆主要種植在我國東北地區。隨著人類的不斷選育培養,大豆裡的油性成分不斷增加。到了戰國時代,被古人稱之為「菽」的大豆開始取代黍,稱為和粟並列的重要作物。

在諸子百家的作品,只要談到農業,幾乎都會提到菽粟的存在。《墨子》中提到:耕稼樹藝聚菽粟。《荀子》裡提到:工商不耕田而聚菽粟。在戰國時代,菽粟就是糧食的代名詞。

4、粟粟是中國人第一種馴化成功的重要作物,其野生種即為中國地區廣泛分佈的狗尾草。今天有些史書裡將粟和黍並列。其實兩者並不完全相同。

粟的種子帶有一層硬殼,脫殼之後稱作小米,而黍的種子煮熟後有粘性,在今天通常稱為黃米。

因為粟有一層硬殼保護,所以能夠長期儲存,對於生產力低下的原始中國社會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元朝《農書》記載:五穀之中,唯粟耐陳。

粟的硬殼可以防黴變蟲蛀和腐敗,有利於長年儲藏。今天的考古發掘中經常會發現先秦乃至石器時代所儲存的粟。

5、芋頭

薯和芋等植物的塊根,在今天只是作為蔬菜食用。但它們的確是中國最早的主食,沒有之一。在中國先民成功馴化狗尾草為粟、成功馴化野生稻穀之前,就已經學會了種植塊根類植物作為主食食用了。

近代的臺灣原住民,在沒有接觸漢人以前,就以種植芋頭為生。

大者有七八斤重,食用的時候將芋頭埋入灰燼裡煨熟,然後聚集全社分而食之。在中國各地還保持原始生活狀態的部落裡,依靠塊根植物生活的例子屢見不鮮。塊根類植物作為農作物好處很多,如種植簡單,烹製方便,含有較多的澱粉可以提供能量等。

缺點則是中國本土的塊根植物含水較多,儲存困難。

在中國古代,中原地區人民的主要糧食作物是

古代中原主要是穀子 高粱 黍子,小麥也有種植且多是春麥,但受水等自然條件影響,面積很少,小麥在解放後大面積種植。玉米是明朝以後傳入我國。古代人們主要是食用五穀,五穀包括稻 黍 稷 麥 菽,後來從其他地方引進了玉米,馬鈴薯,紅薯等。米 水稻 面 小麥 高粱 中國在古代主要農作物是什麼 大約在距今120...

中國古代最早有螺絲是什麼時候

螺絲是工業時代的產物,中國古代用楔子等工具進行固定,或是採用鉚接或榫接等工藝方式。螺絲的傳入是和機器的傳入同時的,約在洋務運動前後。鉚接指兩個厚度不大的板,通過在其部位上打洞,然後將鉚釘放進去,用鉚釘槍將鉚釘鉚死,而將兩個板或物體連線在一起的方法。榫接是我國古典傢俱與現代傢俱的基本結合方式,也是現代...

中國古代最早的詞總集是

花間集 花間集 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一部非常重要的詞總集,在莫高窟發現 敦煌曲子詞集 之前,它算是文學史上流傳的第一部詞總集。該書由五代時期後蜀趙崇祚輯錄,收錄了晚唐五代時期溫庭筠 韋莊 牛嶠 和凝等十八家共500首詞作。溫庭筠 皇甫鬆是晚唐人,和凝歷仕中原樑 唐 晉 漢 週五代,孫光憲早年在成都做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