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佛教與道教思想是如何相互影響相互交融的

2021-05-26 18:06:02 字數 4767 閱讀 4995

1樓:豢龍氏

相互牴觸,相互攻擊,相互借鑑,相互融合。道教借鑑佛教多為明顯的物質層面的形象、修飾等,佛教借鑑道教多為幕後的內涵、思想。

2樓:要微笑面對

佛教傳入中國以後,翻譯經書,借鑑了不少道教的東西。。。。

全真道則借鑑了,佛教的清規戒律什麼的

3樓:桃夭の兮兒

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佛教是外來傳入的。大概西漢哀帝時就已經傳入了,而到了東漢,佛教與黃老之術並列,佛與生鮮牛奶等量齊觀。三國西晉,爭論佛道長短,而佛依附於玄學,時人王浮著有《老子化胡經》。

東漢至南北朝時期,佛教不斷鞏固發展,隋朝開始繁榮昌盛,但從宋開始就衰微了。

其實,古代那些宗教的興盛與衰微都與統治者有關,就像漢武帝推崇儒家,儒家就上升到了主流地位。除了利於統治,還與皇帝個人喜好有關。歷史上有四次滅佛,分別是「三武一宗」。

唐武宗就是追求長生,篤通道教,於是滅佛。其實唐朝很多皇帝都溺佛的,武則天就很推崇佛裡的華嚴宗派。

佛教有八大宗派,道教的思想主要還是符合我國人民的傳統思想模式的,像佛教的宗派有些思想與我們格格不入,便很難在中國傳揚。於是,我們在接納這些外來文化時,會加以改造,選擇有利的。

4樓:臣茹丹剛

今日之時,之事,一切由人善而成。

不管如何外人怎麼說佛家與道家有分歧等。

但是他們的目的卻是相同的,就是普渡眾生,為眾生開方便之門,指出明朗道路。

所以在一個相同的目標中,互相學習,互相理解。

5樓:匿名使用者

主要都是要求對自我的調整,講的就是修身養性。

而大部分信徒,也是出於對心靈的需要才變成信徒的。

所以,只要是宗教勝地,就會香火鼎盛。他們在心靈需要改善的時候,總會先想到,只是是神仙,都拜一拜。

拜多了,就會有自己的感受,然後才成為一個虔誠的信徒。

佛教道教有衝突嗎

6樓:中國爾爾

佛教道教兩教有相容的方面,但也有衝突:

道教追求現實生活,而佛教捨棄現實生活。

道教主張以生為真實,追求延年養生、肉體成仙。道教認為,人的生命由元氣構成,肉體是精神的住宅,要長生不死,必須形神並養,即有"內修""外養"的工夫。

與道教相反,佛教主張"無生",認為現實對一切來說都是苦海。對現實,人們是無能為力的,所以只能忍受。要忍受,必須放棄各種慾望,把希望寄託在來世上,要追求超脫生死輪迴的"苦海"而進入涅般木(無苦的極樂世界)。

可見,道教主張對現實生活的追求,而佛教則主張捨棄對現實物質的追求,注重的是精神的修持和對來世的嚮往。

道教追求長生不老,而佛教追求生死輪迴。

佛教和道教的最主要的區別就是對待生和死的態度。可以說兩者是截然不同的。

佛教追求的目標是「涅磐」,脫離生死輪迴。佛教認為,人生是苦。生是苦,死是苦。而且這種苦是沒有盡頭的,是在一個迴圈往復、不到頭的生死輪迴中。只有實現涅磐,才能脫離生死輪迴。

道教對人生總的來說持積極的、正面的態度。道教就是通過修煉達到不死,長生不老。這是道教與佛教乃至其他宗教的最大不同之處。

比如,**教認為人生來就帶有原罪,人生下來就要贖罪,佛教認為人生是苦。

7樓:f醇古

很多人問我這個問題,佛教和道教有沒有衝突,算卦和佛教有沒有衝突。那麼先要了解周易的起源。周易的內容十分豐富,上論天文,下講地理,中談人事,從自然科學到社會科學,從社會生產到社會生活,從帝王將相如何治國到老百姓如何處世做人等等,包羅永珍,無所不有。

它通過八卦今昔資訊**的科學方法,**自然和人事吉凶方面的有關資訊,對一切做到心中有數,有備無患,從而更好地認識社會,改造社會,推動社會不斷向前發展。

《周易》內容累積甚多之人生經驗,以數理邏輯、匯萃萬物,其哲理可應用一切人事時地物上之措施,故上能探求宇宙本體而知天命,下可指導人生之行藏,而成為一部人生重要處世與行事之寶典。故人稱「書中之王、群經之首」,是一部天下人間的大經**。《周易》不只是用來算命的,也是用來了解自然法則,瞭解宇宙的真相。

而佛教是讓人們行善佈施,認識因果。所以我認為兩者並沒有衝突。

至於佛道有沒有衝突,首先

佛教,起源於古代印度。公元1世紀,佛教出現大乘與小乘之分。公元前3世紀,在阿育王的支援下,佛教開始在亞洲傳播開來,往南首先傳入斯里蘭卡,然後東傳到緬甸、泰國、寮國、柬埔寨等東南亞國家。

南傳佛教多為小乘佛教。北傳佛教則以大乘為主,公元1世紀經西域傳入中國後向朝鮮、日本等地流傳。

佛教的教義是在印度傳統社會的土壤中發展起來,如輪迴轉世的學說、艱苦修行的修道方法等。佛教適應的是印度列國時代反婆羅門教思潮的需要,因此提出了「眾生平等」的理念以對抗婆羅門的種姓制度。

佛教傳入中國中原地區一般認為是在東漢的時期,佛教進入中國後,一方面一些士大夫很快就看到了佛教的麻痺教化的功用;另一方面,一些人也看到了佛教和中國傳統文化間的衝突和不調和,南朝著名的神滅和神不滅之間的爭端就是這樣。自漢武廢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儒家思想就佔據了相當重要的位置,佛教的一些思想與儒家的敬天法祖的思想格格不入,佛教自身教義的複雜與晦澀難懂也使之很不容易為下層的民眾所接受。因此,佛教要在中國得到傳播,就必須適應中國的傳統文化。

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道,本來是一種學說,源自春秋時代的老子,經戰國時期的莊子完善,遂成為老莊學說。道家主張清淨無為,到漢朝早期,為統治者所接受,成為一種施政方式。

道教也在漢朝起源,它附會了老莊的學說,吸收了陰陽家與秦漢方士讖緯等學說,經過東晉葛洪以及其後的陶弘景寇謙之等人的加工改造,成為一個具有比較完善體系的宗教。

首先是佛教外來宗教造成的種族衝突。佛教作為一種外來的宗教,自然就會引起華夷之辨十分嚴格的傳統中國社會的反感。其次是佛道孰為上的爭執。

兩晉南北朝時,佛道並盛,統治者往往出於自己的需要,對兩教或有取捨,或調和並一同提倡,這就使兩派開始爭奪宗教勢力的主動權。這個時期,佛教被官方認可甚至大力提倡,南朝自東晉時期一直到宋齊樑陳各個朝代,帝王大多都非常崇信佛教,梁武帝更是對佛教推崇有加,甚至捨身入寺,佛教在南朝有了蓬勃的發展。北朝從後趙的石勒、石虎時代開始支援佛教,中間雖然經過北魏太武帝滅佛,但此後佛教再度興旺,更有甚者如北魏孝明帝崇佛抑道,大大推進了北朝佛教的發展。

因此,佛教在南北朝由於自身的日趨成熟和統治者的扶持,大大地擴充套件了勢力,而此時道教剛剛從民間走向上層社會,剛剛向正統化轉變,力量相對薄弱,但道教畢竟是本土的傳統的宗教,因此道教在這一方面就擁有相對的優勢。兩教就產生了誰是主導的爭執。

由此可見,佛道爭端,其實並不是兩教的教義和宗教哲學的衝突,而是兩種不同文化在融合中的衝突,是兩種宗教間的利益的衝突。

這個時期,佛道衝突的典型表現就是三武一宗滅佛。其中的原因就是由於佛教與國家之間的經濟利益的衝突造成的。佛教寺院的擴大,佔據了大量的田地,佛教僧侶不稅不徵,和封建國家爭奪著勞動力和軍隊**,直接觸犯到了封建國家的經濟政治利益。

例如北魏太武帝拓拔燾在漢人崔浩和道教首領寇謙之的支援下,進行鮮卑漢化的初步改革。崔浩出身於儒學世家,這種淵源使他頑固地恪守儒家「夷夏之防」的觀念

,強烈排斥各種與儒家思想相牴觸的意識形態。崔浩給北魏太武帝加上了「太平真君皇帝」的光環,竭力推行道教,道教成為北魏的國教,同時極力削弱被視為「戎神」的佛教,斥為「淫偽雜祀」。佛道矛盾的背後更深深掩蓋著北魏鮮卑貴族與主張漢化的漢人貴族之間的矛盾。

信仰道教的崔浩則是後者的代表,他以崇道為幌子,促成了這一行動,深層的目的則是實現鮮卑的漢化。可惜他操之過急,過於激進,最後導致了失敗。

北周佛教的發展在西魏時期已經開始了,宇文泰、宇文覺、宇文毓都信仰佛教,佛教在北周長盛不衰,嚴重影響了北周的兵源和稅收**。周武帝決心進行滅佛行動,目的是充實國家的力量。這次滅佛,北周**不僅獲得了大量的寺觀財富,而且獲得了近300萬的編民,遂使生產日益發展,「租、調年增,兵師日盛。

」從而,為後來隋朝的統一和對突厥的鬥爭,提供了雄厚的物質基礎和強大的軍事實力。而通道觀的建立,促成了儒、道、佛三教的交流與互相滲透,為建立以儒家為治國之本,輔以道、佛的三教結合的新的封建統治服務思想體系,奠定了基礎。

唐代因為宗姓的緣故,道教有著獨一無二的尊崇地位。武周之時,武則天繼位後,為進一步神化其統治,強調其君權神授,更是利用佛教做為工具,不斷改元的年號如「天授」、「證聖」、「天冊」、「通天」、「神功」、「聖歷」、「大足」都有佛教政治內容。其實,女皇雖然篤信佛教,但此時的她興建大雲寺、興造大佛像的用意,已不是為了弘法行善,而主要是為了佛教的政治意義——象徵「皇帝佛」彌勒下生而統治世界,並以之作為大周國的立國之本。

不過佛教在教義上的優勢,使道教難以匹敵。於是道教就利用政治上優勢排斥佛教。武宗滅佛正是這種矛盾的發展和激化。

佛道的矛盾是武宗滅佛的直接原因。

這幾次滅佛事件中其中周世宗滅佛,是最有影響的一次。其實五代十國時期,北方政權都前後採取過一些禁佛的措施,但其中周世宗滅佛則是比較大的一次。從現有的資料上記載,周世宗此次滅佛,並沒有大量**僧尼、焚燬佛經,而是帶有一種整頓佛教的性質,還保留著很多寺院與僧尼。

但由於整個中國佛教的發展,已經走向了勉強維持的階段,經過這一個打擊之後,就更顯得蕭條衰落了。在這一背景之下,三教之爭,就更趨於緩和,從這之後,儒佛道三教之爭,已不像過去那麼尖銳,也不像過去那樣明顯,雖然還是有,但相對而言,規模都比較小。

從上面我們可以看出,三武一宗滅佛本質上還是在追求經濟和政治上的利益,特別是北周武帝,把佛教和道教同時禁燬以獲取財源和兵源。佛教的發展必然給封建國家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而道教和佛教的爭端往往是封建國家採取滅佛措施的一個導火索,它的背後常常隱藏著更深層次的原因。

8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古代的佛教和道教既相互對立又相互融合,佛教是無神論,道教是多神崇拜,所以矛盾自然不小,然而佛教自傳入中國以來,有很嚴重的中國化現象,並大量吸取了儒教和道教的而思想和行為方式,道教也是一樣,道教在修煉方式和行為上也大量模彷彿教,尤其宋朝的全真教,主張三教合一(儒道佛)。佛教那個不是什麼到處遊玩,那叫遊方,是為了修善緣,所善事,積善德的,是一種修煉,看看濟公的故事就知道了

中國佛教與外國佛教的區別中國的佛教跟國外的有些佛教一樣嗎

1 佛教運用的區別 中國佛教注重學問的研究 外國佛教更著重於實際的日常把握,佛教的單純化 在家化不斷進步,把佛教融入到了日常生活之中。2 佛教文化的區別 我國佛教要求僧人須 僧裝 素食 獨身 而外國有一些佛教的僧人可以吃肉成家 如日本 等。擴充套件資料 佛教的歷史派別 1 原始佛教 佛教產生於公元前...

怎樣加入中國佛教協會,如何加入佛教協會

你找下附近的寺廟,讓大師給介紹就行。如何加入佛教協會 看破紅塵了?貌似中國的佛教協會管理都是一個省份的,你自己上全國佛教協會的網頁看看吧 一 首先copy,必須是佛教bai類的組織或團體,如某某寺 某du某佛學院,等等。zhi佛教協會是經宗教局dao批准的由多個佛教組織共同成立的群眾團體,自然人不能...

為什麼有人說佛教是道教的分教,佛教與道教的區別是什麼?

其實這個問題古已有之。道教產生於東漢,早期的道教分為張道陵的五斗米道和張角的太平道,後來又衍生出許多流派。比如宋代有全真道,上清道,金丹道,正一道等等。各派主張學說不同,有的學說借用道家哲學中的黃老思想主張順其自然。有的則是純粹的蠱惑人煉丹藥,求長生。其實道教是在吸收了道家學說,沿用了方士之術後逐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