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社會的開明性的表現及原因

2021-05-23 06:33:11 字數 5974 閱讀 4599

1樓:歐陽杼

1.隋唐國力的強盛和較開放的對外政策,對外交往有了進一步發展。與前代相比,往來的國家更多,經濟文化交流更頻繁,中外交通更發達。

2.中外的友好交往,擴大了中國人民的視野,豐富了我國人民的經濟文化生活。唐朝是當時世界上文明高度發達的國家之一,對世界經濟文化的發展作出了突出的貢獻。同時中外經濟文化的交流起到了相互學習、共同發展的作用。

3.為促進中外交往而不畏艱難、百折不回的友好使者們,永遠值得我們學習。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和新羅、日本、天竺的友好往來。

教學難點:古今地名、國名及其地理位置。

教學過程

一、發達的對外交通和唐朝的國際地位

1.隋唐時期,中國的經濟和文化處於世界先進地位,對外交通發達。

①陸路方面:從長安出發,向東可以到達朝鮮,向西經「絲綢之路」,可以通往今天

的印度、伊朗、阿拉伯以至歐非許多國家。

②海路方面:

a.從登州、揚州出發,可以到達今天的韓國、日本;

b.從廣州出發,經海上「絲綢之路」,可以到達波斯灣。

2.唐**較為開放的對外政策:

①鼓勵外商來中國**;

②允許外商長期在中國居住,和中國人通婚,在中國任官。

3.長安、洛陽聚集了各國的使節、商人,成為當時的國際大都會。

注意:結合《唐朝對外主要交通路線圖》,記住其地理位置。

二、和新羅的友好往來

1.朝鮮半島上的國家

①隋唐時期,朝鮮半島上的國家和中國都有來往。

②7世紀後期,新羅統一朝鮮半島大部分以後,和唐朝的往來更加頻繁。

2.經濟文化交流

①唐朝的留學生中,以新羅最多,最著名的是崔致遠。

②唐朝長安和沿海許多城市設有「新羅坊」「新羅館」,說明新羅的商旅來中國的很多。

③新羅立國,參用唐朝制度,仿照唐朝實行科舉,設立國學,教授儒學。

④新羅從唐朝引入茶種、雕版印刷術和高超的制瓷、制銅等手工業技藝。

3.唐朝文化對新羅的影響

①新羅人喜讀唐詩,許多文人會寫唐詩。崔致遠的詩文集《桂苑筆耕》,受到中國文

學界的重視。

②新羅人在姓氏、服飾、節令、風俗等方面,都有濃重的中華文化色彩。

三、和日本的友好交往

1.遣唐使和留學生

①隋朝時,中日互派使臣。

②從貞觀年間開始,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13次之多。

2.唐文化對日本的影響

①日本著名的大化改新,就是由留學唐朝回國的人策動的。

②日本新政中的制度,大都以唐製為藍本。

③日本都城的建造,完全仿照唐長安城的樣式。

④日本各級學校以儒家經典為教材,祭孔的禮儀也很隆重。

3.頻繁的**往來

①日本同唐朝的**往來頻繁。

②日本出土了大量的唐幣「開元通寶」,中國也出土了日本奈良時的銀幣。

4.中日友好交往的使者:吉備真備、鑑真

①那時,對中日交往有突出貢獻的人物有,日本的吉備真備以及中國的高僧鑑真。

②吉備真備年輕時,隨日本遣唐使來長安留學,研習儒家經典、天文歷算、軍事等,

③鑑真應日本僧人約請,東渡日本傳授佛法。他和**在奈良設計建造的唐招提寺,

是建築藝術的傑作,至今被日本視為國寶。

四、和東南亞、印度半島各國的往來

1.和東南亞國家的往來

①隋唐時,中國和今天東南亞(越南、柬埔寨、緬甸、泰國和馬來半島)的一些國家

都有往來。

②中國和今天東南亞一些國家互派使節,交換土特產品。

③以佛教為紐帶,中國和印度半島各國的交往大大加強。

④隋煬帝時,派人出使馬來半島,半島上的赤土國也派王子回訪,受到隆重接待。

2.中印經濟文化交流

①印度稱為天竺。貞觀時,天竺一再遣使唐朝,送來鬱金香、菩提樹,唐太宗派人去

天竺學習熬糖法。

②中國創立的十進位記數法,推動了天竺數學的發展。

3.玄奘、義淨西遊

①在中印文化交流中,高僧玄獎和義淨起了重要作用。

②玄奘在貞觀初年,為探求佛學,從長安出發,歷經艱險,到天竺鑽研佛學,成為公

認的佛學大師。奉唐太宗之命將老子的《道德經》譯為梵文,介紹到天竺。

③義淨在唐高宗時由廣州出發,浮海至天竺研究佛學,後來又到今印尼蒐集佛經。武

則天時他回到洛陽,帶回大量佛經,並撰寫《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等書。

五、和中亞、西亞、歐非各地的交往

1.和中亞一些國家的交往

①中國的鄰國阿富汗以及中亞一些國家,同隋唐往來密切;

②這些國家一再遣使前來,每次都帶來名馬、異藥等珍貴特產。

2.和波斯的往來

①隋朝時,中國和波斯已互遣使節;

②唐朝時,波斯遭到大食的侵擾,其王卑路斯及兒子先後前來求援,後客死唐朝。

③波斯商人大批在中國開設「波斯店」,做珠寶、香料生意。

3.和大食的往來

①從唐高宗起,大食與中國通使,持續了一個半世紀中。

②在唐朝,中國的造紙術傳入大食。

4.和東羅馬的往來

①唐朝和東羅馬有使節往還。

②東羅馬的醫術、雜技在這時傳入中國。

③唐朝的絲綢、瓷器大量運往歐洲。

5.和非洲的往來

①唐朝時和非洲也有來往,《新唐書》上有這方面的記載。

②唐朝人杜環在北非、東非留下了行蹤。他撰寫的《經行記》記載了非洲的風土民情。

③史書裡還記載東非索馬利亞使者,在唐太宗時來到中國,受到很好的接待。

④非洲發掘出土的陶瓷殘片包括唐三彩和邢窯、越窯的產品,而且質量極好。

2樓:匿名使用者

樓上指的是唐朝時期與外界的往來而形成的唐朝開明風氣,另外唐朝的開放風氣也得力於唐帝國的經濟以及南北的開發與暢通。其次由五湖十六國的紛擾混亂局面至隋唐統一,也是一個國內各民族的融合,而頻繁的國際文化交流,也使各階級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事實上,一直到宋代明朱理學誕生之前,中國的文化一直是開明和開放的。

3樓:自治區區

歷史上只要最強盛的國家才最開明,唐朝最強盛,所以才最開明.美國現在最強盛,所以才最開明!!認真思索吧.

開明性的表現舉不勝舉.

4樓:糊糊甲

1.統治者的對內政策比較開明。

以唐太宗為例,統治期間採取瞭如下政策:輕徭薄賦,發展生產;戒奢從簡,任用賢才;重視納諫。究其原因,隋末農民大起義的景象讓人記憶猶新,他認為要使唐朝「治世長久」就必須「居安思危」「善始慎終」。

以後的女皇武則天,唐玄宗李隆基雖有一些錯誤,但基本上都採用瞭如上所述的開明政策。

2.設科舉。

隋唐以前的選官制度,是不論本事大小,只看出身與門第。大量有真才實學的讀書人得不到升遷,極大壓制了社會的發展。唐代健全了科舉制度:

擴充國學規模,擴大考生**,增加考試科目,豐富考試內容,嚴格考試製度。這樣,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公開考試,平等競爭的特性,使處於社會中下層有能力的讀書人進入社會上層,獲得施展才能的機會,提高他們的政治地位,有利於緩解社會矛盾。

3.唐朝對邊疆各族採取的開明政策。

唐太宗「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的態度,唐朝與吐蕃的和親,唐玄宗冊封回紇,南詔等少數民族首領的政策都是開明政策的體現。經過長期的交往,征戰,兩方都認識到和好比戰爭有利。外族自願臣服,能換取更大的回報,唐也樂意與他們相安無事,換得邊境的平靜與百姓的和樂。

4.中外的頻繁交往。

唐朝國勢強盛,經濟繁榮,文化發達,對很多國家有吸引力。尤其唐前期,處在穩定強盛時期,政治上很自信,奉行「中國既安,四夷自服」的方針,在文化上也敢於並蓄兼收,群花同放。鼓勵外國商人到中國**。

許多國家派遣了「遣唐使」到中國學習文化,也有中國人主動走出去,吸收外來文化並傳播中土文化,如玄奘,鑑真等。

5樓:匿名使用者

^^^^^^^^^^^^^^^^^

唐朝是一個開放的社會.唐朝的開放性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要求簡短,不能太長。

6樓:苦味精味苦

唐朝是一個開放的社會,唐朝的開放性主要表現在:

開明的民族政策;

發達的對外**;

積極的對外交流;

繁榮的思想文化;

大方的衣著裝扮 。

唐朝前期政治穩定,國力強盛,經濟繁榮,文化昌盛,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唐**又採取比較開放的對外政策,使唐與亞洲各國之間的友好往來出現前所未有的盛況,唐朝經濟、文化對各國影響很大,所以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聲望。

安史之亂以前的唐朝,處在強固穩定時期,在政治上有自信心,奉行「中國既安,四夷自服」的方針;在文化上也有足夠的自信心並蓄兼收,群花同放。因為唐代的中國文化已經發展到昌盛成熟的階段,任何外域文化傳人中國,只能作為一種新養料注人唐文化的整體中。正在高度繁榮的唐文化,具有充分的吸收力和消化力,依據本身發展的需要,對外來的新成份,選擇取捨,經過汲取發揚,使自己的經濟文化愈益豐富多彩。

所以唐**敢於採取比較開放的政策,鼓勵外國商人到中國**,再加對外交通發達,使和中國通商往來的國家發展到七十多個,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盛況。唐文化遠播到東西方各國,對許多國家發生了巨大的影響。各國也依據自己的文化傳統,斟酌吸取,使本國文化大得裨益,加速發展。

7樓:

地域廣闊:

唐朝的疆域在最盛時期東至朝鮮半島,西達中亞鹹海以西的西亞一帶,南 盛唐疆域到越南順化一帶,北包貝加爾湖至北冰洋以下一帶,總面積達1251萬平方公里,還有很多可不算。唐朝周圍守邊的少數民族很多,為有效管理突厥、回紇、靺鞨、鐵勒、室韋、契丹等,分別設立了安西、安北、安東、安南、單于、北庭六大都護府。

對外交往頻繁:

唐朝全盛時在文化、政治、經濟、外交等方面都達到了很高的成就,是中國歷史上的盛世之一,也是當時世界的強國之一。那時的新羅、高句麗、百濟、渤海國和日本等周邊屬國在其政治體制與文化等方面都受到唐朝的很大影響。在唐朝的前半葉,社會經濟處於上升階段,文化先進,是歷史上中國向周邊國家文化與技術的一個大輸出時期,相容幷蓄的社會風氣,也給五胡十六國以來進居塞內的各個民族提供一個空前的交流融合環境,在過程中亦從外族文明汲取諸多。

文學藝術空前繁榮:

唐朝最令人矚目的文學成就可算唐詩。自陳子昂和「初唐四傑」起,唐朝著名詩人層出不窮,盛唐時期的李白、杜甫、岑參、王維,中唐時期的李賀、韓愈、白居易,晚唐時期的李商隱、杜牧是其中的幾個代表。他們的

唐代著名文學家、詩人(7張)詩作風格各異,既有對神話世界的豐富想象,又有對現實生活的細緻描寫,既有激昂雄渾的邊塞詩,亦有沉鬱厚重的「詩史」,還有清新脫俗的田園詩。這些詩作共同構成了中國文學成就的傑出代表。後世宋、明、清雖仍有傑出詩人出現,但律詩和古詩的總體水平都不如唐朝詩人,使得唐詩成為了中國古詩不可逾越的巔峰。

唐朝藝術與前後朝代都迥然不同。初唐的閻立本、閻立德兄弟擅畫人物。吳道子則有「畫聖」之稱呼,他兼擅人物、山水,並吸收了西域畫派的技法,畫面富於立體感,有「吳帶當風」之說。

張萱和周昉以畫侍女圖為主,他們的著名作品有《搗練圖》、《虢國夫人遊春圖》和《簪花仕女圖》等。詩人王維擅長水墨山水畫,蘇軾稱他「畫中有詩」。

唐朝的壁畫事業特別發達。莫高窟與墓室壁畫都是傳世精品。唐朝的雕刻藝術同樣出眾。

敦煌、龍門、麥積山和炳靈寺石窟都是在唐朝時期步入全盛。龍門石窟的盧舍那大佛和四川樂山大佛都令人讚歎。昭陵六駿、墓葬三彩陶俑都非常精美。

其中雕刻家楊惠之被稱為塑聖。

唐朝時期,書法家輩出。歐陽詢、虞世南都是初唐著名書法家。歐陽詢的楷書筆力嚴整,其名作有《九成宮醴泉銘》。

虞世南楷書字型柔圓。顏真卿和柳公權是唐朝中後期的著名書法家。顏真卿的楷書用筆肥厚,內含筋骨,勁健灑脫,其代表作有《多寶塔碑》《顏氏家廟碑》;柳公權的字型勁健,代表作有《玄祕塔碑》,世人稱顏柳二人書法為「顏筋柳骨」。

張旭和懷素則是草書大家。

宗教信仰自由:

唐朝前期的宗教政策比較寬容,中國傳統兩大宗教——道教和佛教都有較大發展。唐朝以道教為國教,王公貴族皆以道士為榮,並以《老子》《莊子》《文子》《列子》等道教經典開科取士。唐朝初年,高僧玄奘遠赴天竺(現在的印度)取經657部,唐朝因此興建了大雁塔來儲存這些佛經。

玄奘在翻譯佛教經典時期為了符合當時唐朝國情,大量吸收道教術語,佛教經典的大量翻譯以及中國僧人自身思想體系的逐漸成熟使得中國佛教在此時期得到了穩固的發展,中國佛教的各主要宗派大多在此時期形成或成熟。其他宗教如伊斯蘭教,景教(**教聶斯脫利派)和祆教也隨著國際交流傳入中國。

唐朝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是什麼

唐朝民族政策以 懷柔 為主,體現了開明進步的特點,特別表現在對少數民族的寬容態度和經濟 文化 法制政策等方面。以恩惠撫和為主的政策 1 唐太宗以較為開明的民族政策贏得各族的擁戴,尊他為天可汗。唐太宗在今新疆地區設立了管轄西域的最高行政和軍事機構分別是安西都護府.2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吐蕃首領松贊干...

唐朝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是什麼

唐朝 對邊疆少數民族地區,採取 全其部落,順其土俗 的開明政策。通過實行 加強對邊疆的管轄,設定行政機構 和親 冊封 戰爭 會盟多種措施措施,加強了 王朝對各民族地區的管轄,漢族與邊疆民族的的交往空前頻繁。唐朝前期的疆域,空前遼闊,東到大海 西達鹹海 東北至外興安嶺 庫頁島一帶。南及南海。唐朝民族關...

唐朝社會經濟繁榮的原因是什麼,唐朝社會經濟繁榮的原因

唐朝社會穩定 對民的農業政策好以及府兵義務好 周邊壞境安定,以及對外開放 具有對農業有力的發明多 對於商業的福利政策好 社會穩定 政策好 周邊壞境好 發明多 唐朝社會經濟繁榮的原因是什麼 唐朝社會經濟繁榮的原因 唐朝社會繁榮的原因 首先 統治階級勵精圖治,雖然唐朝初期政治鬥爭嚴重,但是其內容僅僅圍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