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是精華還是糟粕這事誰說了算

2021-03-08 09:22:47 字數 4038 閱讀 5639

1樓:羨慕寶貝

《三字經》中究竟哪些是精華,哪些是糟粕,原本就是見仁見智的事兒。所謂糟粕與精華,很大程度上由權力說了算,由權力選擇性地「去偽存真」,哪怕民意並不認可。

「該不該刪減國學糟粕」是新年伊始討論得最為火熱的話題之一。繼山東省教育廳發文嚴禁向中小學生「不加選擇地」全文推薦《**規》、《三字經》、《神童詩》等國學讀本之後,湖北**昨天也報道了該省已有部分學校專門對《三字經》等經典文字進行刪節的訊息。

這麼看來,刪除國學中的「糟粕」,似乎在一定範圍內已形成共識,當然,這個範圍主要指教育系統。但這事兒在民間卻存在另一種共識:反對「刪除糟粕」。

理由包括,學生有了解原著的權利;學生有區分是非對錯的能力,諸如此類。但掌握教育管理大權的人提出,「帶有糟粕性的內容」可能「扭曲學生的價值觀念,腐蝕中小學生的心靈」。如此良好的出發點,起碼可以打動不少學生家長。

於是,我們在網路辯論中可以看到另一種微小的聲音:中小學生恐怕並沒有區分是非對錯的能力,所以原則支援「刪除糟粕」。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自然是個無比正確的道理。但這個道理不能亂理解,以讀一本書為例,意思是說:讀到好東西要吸取,讀到不好的東西就要放棄;而不是說:

我們只能讀好的東西,不好的東西就要刪除或撕掉。顯然,山東等地教育部門採取的就是後一種野蠻手法。有人說,等青少年們長大了,判斷是非的能力增強了,可以再讀原著嘛!

貌似很中庸的這句話,其實挺不靠譜的——中學生如果沒有判斷是非的能力,難道要讓他們成年了再去讀原著?小學生壓根就讀不懂國學,需要老師和家長引導才行,既然有家長和老師在,還怕孩子們學到「糟粕」麼?

其實關於國學糟粕的定性,本身就有問題。國學中究竟哪些是精華,哪些是糟粕,原本就是見仁見智的事兒。在有些人眼中,國學中的許多著作糟粕多得驚人,根本不值得一讀。

譬如《論語》中,「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有人理解成是鼓吹***策;「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被理解為宣揚等級、愚忠思想;「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則是歧視婦女的一句名言。這些內容在不同時代有不同理解,至少現代人不會認為它們是「精華」。如果都「去其糟粕」,恐怕有些國學讀物會被肢解得面目全非。

如此看來,所謂糟粕與精華,很大程度上由權力說了算,由權力選擇性地「去偽存真」,以適合教育需要,哪怕民意並不認可。如報道所示,在湖北部分學校新編印的經典讀本里,「昔孟母,擇鄰處」、「書中自有**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等經典語句被刪掉。至少在我看來,這兩句話並不像「糟粕」,反而具有現實的諷刺意義。

譬如前一句,在「學位房」不斷**的背景下,當代「孟母」其實無所不在。後一句是知識改變命運的意思,這話對如今的許多窮人仍有意義,但現實又往往遭到「拼爹遊戲」的無情嘲弄。

通過這件事,我懷疑我們如今讀過的所謂國學原著到底是不是原著,有沒有經歷過類似「刪除糟粕」的過程。譬如有人說到,「以德報怨」被他誤解了很多年,直到後來才知,這詞兒原文應為「以直報怨,以德報德」。如此看來,如今的青少年將來能否讀到國學原著,好像還是件挺懸的事兒。

2樓:小葫蘆仙人

精華還是糟粕,取決於個人需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觀點。

對於一個愛國學的人來說《三字經》就是精華;對於深信傳統文化,或是打算從事傳統文化傳播的人來說《三字經》就是精華。

但是對於從事科學工作的人來說,《三字經》就是糟粕,因為它浪費了太多時間。

不管學習什麼,記住一時簡單,記住一輩子難,為什麼?因為不管學習什麼都需要不斷複習,不復習就會遺忘。但是學習、複習是需要時間的。計算時間成本是現代人必須要掌握的技能。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其中「習」 包含兩重意思:一是回憶 ,二是實踐。

如果不能實踐,只是為了虛無縹緲的素養——目標與要學習的內容根本風馬牛不相及——盲從地相信權威 ,那還不如不學。

所以很多事物都存在兩面性甚至多面性。

為什麼錢文忠說完全按照三字經,**規標準培養出來的孩子,90%到社會上都是會吃虧的。。

3樓:亞布里艾爾

因為那東西某些句子可以學學,但是大部分都是過時的東西!被誤讀,誤解的太多!

4樓:高雅的燕子

現在純潔的老總沒那麼多,喜歡聽好話

請問《**規》和《三字經》的主要區別是什麼?

5樓:孤倚危樓

1、思想主題不一樣。《**規》是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守則規範;《三字經》,是中國的傳統啟蒙教材,常識、傳統國學及歷史故事,以及故事內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2、教育物件不一樣。《**規》應該是相當於中學生讀的,而《三字經》是小學生讀的。按照當時的學習年兩來說,籠統的解釋應該是在孩子兒童的時候要學《三字經》,要告知萬事萬物的道理,可受益一生,隨著孩子不斷的長大應該教導孩子如何做人了,所以這個時候就要學習《**規》了。

3、內容不同。《**規》是清代教育家李毓秀所作的三言韻文。其內容採用《論語》「學而篇」第六條:

「**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的文義,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編撰而成。

《三字經》取材典範,包括中國傳統文化的文學、歷史、哲學、天文地理、人倫義理、忠孝節義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義,誠,敬,孝。」

《**規》,李毓秀作於300年前的清朝康熙年間,被稱為「人生第一步,天下第一規。」因為它講的是人最基本的行為規範,非常具體、明確,所以成書後,被各府地州縣廣泛採用為啟蒙教材,影響也就非常大。

《三字經》,被稱為傳統蒙學經典之冠,它是自南宋700年來使用人數最多、影響最大的童蒙經典。

**規是孔子講給君子的,三字經是士大夫家長留給士子的,千字文是周興嗣受梁武帝敕命寫給皇子的。**規是給君子講的,是君**泛愛眾的箴言。君**就是國君的弟弟、孩子,簡單的說就是君子。

三字經是給士子講的,是士**勤學的指南,它是講怎樣勤學。古代有個詞叫士大夫,過去讀書的人、知識分子稱為士,古代有這麼一個社會階層。夏商周的時候,有天子、諸侯、卿大夫、士的等級差異,士是其中之一。

《論語》講過八佾舞於庭,八佾,就是八八六十四個人的舞蹈隊,天子才可以有的規模。諸侯是六六三十六人,大夫是四四十六人,士就是二二得四,四個人的舞蹈隊,別的人就沒有資格了。

過去當然還有更多具體的規定,不同階層祭祀祖先,祭幾代都是有規定的。當然過去讀書人,他對社會是能產生很大影響的,但是他不一定當多大官,當官的從這部分人出,但是他跟君子是有差別的。所以說三字經是士**勤學的指南。

**規講的,是一層人倫道理,告訴人修身細節要做好,但是人生還要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是全方位的,**規裡所說的具體的一些行為只是一個起點,一小部分,要想平天下,還有很多很多的道理得講。

6樓:誰搶使用者名稱揍誰

兩本書的區別是:

(1)《**規》是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守則規範;《三字經》,是中國的傳統啟蒙教材,常識、傳統國學及歷史故事,以及故事內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2)《**規》重在力行做到,規範詳細;《三字經》重在增廣見聞,知識博雜。

《**規》,原名《訓蒙文》,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內容採用《論語》「學而篇」第六條的文義,列述**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守則規範。後經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並改名為《**規》。

全篇先為「總敘」,然後分為「入則孝、出則悌、謹、信、泛愛眾、親仁、餘力學文」七個部分。

7樓:匿名使用者

三字經的內容涉及廣泛,講述名物常識.經書子書.歷史知識及古人勤學的故事等,堪稱「蒙學之冠」;**規內容較單一,主要講為人處事的的一些行為規範。

《三字經》《**規》我國都是傳統蒙學讀物,前者內容豐富,既將為學為人之道,又有歷史典故,而後者則側重修身養性.

8樓:匿名使用者

兩部經典都同時提到做人和做學問要兼顧,但是從內容重點來看:《**規》強調做人,《三字經》重視做學問。

《三字經》

9樓:不知道我知道誰

人這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

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10樓:喜歡陽光的男孩

在百度的

百科裡可以查到所有資訊

回**答

SK II護膚精華露是水還是精華怎麼用

是精華水。來 具體使用方法源 1 用化妝棉蘸取適量sk ii護膚精華露。2 用化妝棉輕輕撫拍面部和頸部約 1 分鐘。3 將化妝棉翻過來,用另一面輕輕拍打面部 頸部和頸部下方,直至完全吸收。sk ii護膚精華覆露從肌膚的根制 本著手,呵護肌膚,促進肌膚新陳代謝,讓保養成分更容易滲透肌膚裡層,為肌膚打好...

精華水 精華液 精華露 是一樣的嗎,還是有區別的

這些水都有什麼區別?你用對了嗎?1.精華水是作為化妝水這一步使用,雖然它的活性成分濃度較高,它用於精華液之前,將肌膚的狀態調整至最佳,更能增加後續修護產品的吸收。2.精華液和精華露的作用主要是對肌膚的深層保養,是在精華水之後使用的後續保養品。3.精華液和精華露的作用相似,只是兩者質地不同,適合的膚質...

道德經作者是誰

老子 道德經 春秋末周守藏室吏老子 李聃 著,呂覺不二篇 漢高誘註釋老子去國西遊,函谷關尹喜請為著 上至經 五千言,即此書。史記 老子韓非列傳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又稱老聃。公元前571年農曆2月15日誕生,誕辰 庚辰二月十五日卯時,於陳國苦縣厲鄉曲仁裡,即現址河南鹿邑太清宮鎮。著書 道德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