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在《論語》中強調為政者必須關注民眾的需求的句子是哪個

2021-05-14 21:09:08 字數 3249 閱讀 6857

1樓:21世紀第一聖人

《論語》所記載的孔子言論中,沒有這方面的內容,但是,《顏淵》篇中記載的魯哀公與有若的一段對話可以給人以這方面的啟示。哀公問於有若曰:「年飢,用不足,如之何?

」有若對曰:「盍徹乎?」曰:

「二,吾猶不足,如之何其徹也?」對曰:「百姓足,君孰與不足?

百姓不足,君孰與足?」

在《《論語》十則》中強調只要善於學習,到處都有老師的句子是哪個?

2樓:116貝貝愛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翻譯:別人的言行舉止,必定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選擇別人好的學習,看到別人缺點,反省自身有沒有同樣的缺點,如果有,加以改正。

原文: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白話譯文:

孔子說:"學習並且按時地去複習,不也很快樂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也很高興嗎?別人不瞭解我但我不生氣,不也是道德上有修養的人嗎?"

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盡力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誠,誠實呢? 老師傳授的知識是否複習過了呢? "

孔子說:「複習學過的知識,可從中獲得新的見解與體會,憑藉這點就可以當老師了。」

孔子說:「只學習卻不思考,就會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只是思考而不學習,就會疑惑而無所得。」

孔子說:「仲由啊,讓為師教導你對待知與不知的態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聰明的。」

孔子說:「看見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備的人)就向他學習,希望能向他看齊;看見不賢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沒有和他一樣的缺點,有要改正。」

孔子說:「幾個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為我的老師的人,要選擇他們的長處 來學習,如果看到他們的缺點要反省自己有沒有像他們一樣的缺點,若有,要一起加以改正。」

曾子說:「有抱負的人不可以不胸懷寬廣,意志堅定,因為他肩負著重大的使命(或責任),路途又很遙遠。把實現『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嗎?

直到死才停止,這不也是很遙遠嗎?」

孔子說:"直到每年中最寒冷的季節,才知道松柏(bǎi)是最後落葉的。" 深刻含義:人們要經受得住時間的考驗,也以松柏為喻,談人應當具備堅毅的品格!

子貢問道:"有沒有可以終身奉行的一個字呢? 」孔子說:「那大概就是『恕』字吧!自己不喜歡的事物,不要強行加於別人身上。」

此文出自先秦·孔子《論語》

寫作背景:

論語十則原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課本中的一課,選自《論語譯註》。《論語》是記載孔子及其一部分**言行的語錄體文集,儒家經典著作之一。一則,就是《論語》中的一章,其中第一,二則見於《學而》篇,第

三、四、五則見於《為政》篇,第六則見於《里仁》篇。

第七則見於《述而》篇,第八則見於《泰伯》,第九則見於《子罕》,第十則為《衛靈公》,其內容都與學習和為人處事有關,是孔子教育思想中最有價值的部分。其中一共有20卷。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是一部以記言為主的語錄體散文集,主要以語錄和對話文體的形式記錄了孔子及其**的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審美、道德倫理和功利等價值思想。《論語》內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學、哲學以及立身處世的道理等多方面。

早在春秋後期孔子設壇講學時期,其主體內容就已初始創成;孔子去世以後,他的**和再傳**代代傳授他的言論,並逐漸將這些口頭記誦的語錄言行記錄下來,因此稱為「論」;《論語》主要記載孔子及其**的言行,因此稱為「語」。

作者簡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即孔丘,字仲尼,出生於魯國陬邑(今山東省濟寧市曲阜市尼山鎮境內),東周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

孔子曾帶領部分**周遊列國十四年,晚年修訂了《六經》。孔子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相傳他有**三千,賢**七十二人。孔子去世後,其**及其再傳**把孔子及其**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了儒家經典《論語》。

《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其行事。

3樓:神聖火煉驕陽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論語》中,孔子強調學習態度要端正,切莫不懂裝懂的句子是

4樓:sky寥若晨星

《論語》中,孔子強調學習態度要端正,切莫不懂裝懂的句子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孔子《論語》中有關為人處事的句子有哪些

5樓:21世紀第一聖人

《論語》中記載孔子對於為人處事的內容有不少,其中最具核心指導意義的是孔子指出的,「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踏踏實實,不要企圖投機取巧,這是為人處事的根本。

《論語》中孔子談到對可以為師者的態度的句子是???謝謝

6樓:雲遮世說

這句話幾乎是家喻戶曉的話,出自於《論語·述而》。

原文是:

子曰:"三人版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權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意思是:

孔子說:「別人的言行舉止,必定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選擇別人好的學習,看到別人缺點,反省自身有沒有同樣的缺點,如果有,加以改正。」

《論語》中《為政》勾勒出孔子生活道路的幾句話

7樓:匿名使用者

《論語》中《為政》的幾句話輪廓式地勾勒出一條孔子所走過的漫長的生活道路:「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在《論語十則》中論述了「學」與「思」辯證關係的句子是( ),( )。

8樓:匿名使用者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孔子說:「只讀書卻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適從;只是空想卻不讀書,就會(對自己)有害."

9樓:匿名使用者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孔子《論語》中說的

這不是出自論bai語的的話啊?或者du說,不全是出自論語的zhi。誘之以利 dao 脅之以專威 不像孔子說的話。孔子主屬張仁政,怎麼可能會說出這樣的話呢?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這三句倒是出自 論語 的 為政 解析,前三局是使動句 誘之以利 用利益來使 他 誘 是使動詞,使。動之以情 用感情來...

出自《論語》中的孔子名言,四句,出自《論語》的名言警句

你好!子曰 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意思是 孔子說 君子說話要謹慎,做事要勤快。子曰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意思是 孔子說 學了又時常溫習和練習,不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令人高興的嗎?人家不瞭解我,我也不怨恨 惱怒,不也是一個有德...

當別人不瞭解甚至誤解自己時,孔子在論語中應當採取的正確態度是

論語.為政 記載,孔子說過 人不知而不慍 這應當是在別人不瞭解甚至誤解自己時,所採取的正確態度和方式。一個人如果自認為很有才學 才幹,卻沒有被社會發現 沒有被領導看重,心裡一般都會很委屈 憋悶,感覺懷才不遇,會產生各種不同的消極表現。古往今來這樣的人 這樣的事可以說太多了。如果不因為懷才不遇而不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