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謝中書書原文及翻譯四時俱備的備什麼意思

2021-05-23 05:19:20 字數 5090 閱讀 5376

1樓:e拍

「四時俱備」的「備」意思是:

完備,完全;具有。

南朝陶弘景《答謝中書書》原文: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雲,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譯文:山川景色的美麗,自古以來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賞讚嘆的。巍峨的山峰聳入雲端,明淨的溪流清澈見底。兩岸的石壁色彩斑斕,交相輝映。青蔥的林木,翠綠的竹叢,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霧將要消散的時候,傳來猿、鳥此起彼伏的鳴叫聲;夕陽快要落山的時候,潛游在水中的魚兒爭相跳出水面。這裡實在是人間的仙境啊。自從南朝的謝靈運以來,就再也沒有人能夠欣賞這種奇麗的景色了。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答謝中書書》是陶弘景俊賞山林、心靈淨化之後所作。謝中書(謝微)與陶弘景都卒於南朝梁武帝大同二年(536年)。謝微任中書舍人的後限是樑普通七年(526年),任中書郎在樑中大通四年(532年),都在陶弘景七十歲之後。

因此這篇文章當為陶弘景晚年的作品。

作品賞析

《答謝中書書》是作者寄給謝微談山水之美的一封信箋。全文結構巧妙,語言精奇。短短六十八字,即已集江南之美於一身,切切實實地道出了山川之自然美。

起首之句「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雖然平和卻很自然,且立意高遠;接著的「高峰入雲,清流見底」至「夕日欲頹,沉鱗競躍」,不足五十個字,卻涉及到了山川草木,飛禽走獸。靜物和動物,各自躍然在目,不絕於耳;形態各異,卻渾然一體,鮮活如生。

閱讀全文,則朗朗爽口,美文麗句脫口而出,頓時吐氣如蘭。「實是欲界之仙都」,這歸納之句又回首返顧,使得全文前後呼應,上下貫通。就是最後簡短的議論,也是言簡意賅,切中文義。

《答謝中書書》一文,反映了作者娛情山水的清高思想。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強黑暗的時期,因為各種矛盾非常尖銳,政局極度動盪,因此不少文人往往遁跡山林,旨圖從自然美中去尋求精神上的慰藉和解脫。

因而他們常在書信中描述山水,來表明自己之所好,並從而作為對友人的問候和安慰,這類作品雖然沒有表現出多麼積極進步的政治觀點,但是卻以其高超的藝術筆觸,創作了具有相當高的美學價值的文學精品,至今仍然具有較高的鑑賞意義。

作者簡介

陶弘景,字通明,自號「隱居先生」,卒後「溢貞白先生」。陶弘景的一生,跨宋、齊、樑三代,經歷可謂複雜。雖然梁武帝對其恩遇有加,《南史》也有「山中宰相」之譽,但在南樑時期,舉國崇佛的大環境下,陶弘景作為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迫於壓力出走遠遊。

最後以道教上清派宗師的身份,前往鄮縣禮阿育王塔,自誓受戒,佛道兼修。正是如此才避免瞭如寇謙之的新天師道一世而亡的下場。

後人皆將此事視作齊樑佛道交融的例證來宣講,卻從未分析陶弘景禮佛的真實原因。陶弘景此舉,實非出於自願,而是為維護茅山道眾的生存不得已而為之。

陶弘景被迫受戒後,假借悼念沈約之實,訴說自己痛苦之心境。蘇東坡所感慨的人生不如意事常**,實古今皆然,博大如陶弘景者也概莫能外。

陶弘景工草隸行書尤妙,對歷算、地理、醫藥等都有一定研究。

曾整理古代的《神農本草經》,並增收魏晉間名醫所用新藥,成《本草經集註》七卷,共載藥物730種,並首創沿用至今的藥物分類方法,以玉石、草木、蟲、獸、果、菜、米實分類,對本草學的發展有一定的影響(原書已佚,現在敦煌發現殘本)其內容為歷代本草書籍收載,得以流傳。

2樓:學院派魚多多

《答謝中書書》南北朝: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雲,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

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夕日 一作:陽)

四時俱備:

備:具備、存。四時:四季。俱:都。

意為:一年四季都常存。

山川景色的美麗,自古以來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談賞的。巍峨的山峰聳入雲端,明淨的溪流清澈見底。兩岸的石壁色彩斑斕,交相輝映。蒼青的密林和碧綠的竹子,一年四季都常存青蔥翠色。

清晨的薄霧將要消散的時候,傳來猿、鳥此起彼伏的鳴叫聲;夕陽快要落山的時候,潛游在水中的魚兒爭相跳出水面。這裡實在是人間的仙境啊。自從南朝的謝靈運以來,就再也沒有人能夠欣賞這種奇麗的景色了。

擴充套件資料:文言知識:

一、古今異義:

1、時四時俱備。

釋義:一年四季都常存。

古義:季節。

今義:時間。

2、備四時俱備。

釋義:一年四季都常存。

古義:具備。

今義:準備。

3、歇曉霧將歇。

釋義:清晨的薄霧將要消散的時候。

古義:消散。

今義:休息。

4、曉曉霧將歇。

釋義:清晨的薄霧將要消散的時候。

古義:清晨。

今義:知道。

5、頹夕日欲頹。

釋義:夕陽快要落山的時候

古義:墜落。

今義:消沉,委靡。

6、談古來共談。

釋義:自古以來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談賞的。

古義:稱讚。

今義:談論。

二、詞類活用:

輝:名詞作動詞,輝映。

五色交輝。

釋義:色彩斑斕,交相輝映

3樓:匿名使用者

「四時俱備」的「備」意思是:都,全部。

原文:答謝中書書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雲,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

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 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翻譯:山河的壯美,自古以來是人們共同談賞的。這裡的高峰插入雲霄,河流澄澈見底,兩岸的懸崖峭壁,在陽光下各種光彩交相輝映。蒼青的密林和碧綠的青竹,一年四季常青蔥翠。

每天早晨,薄霧將要消散,可聽到猿猴長嘯,鳥雀亂鳴;每當傍晚,夕陽將落,可見到潛游在水中的魚兒競相跳躍。這裡實在是人間的仙境啊!自從謝靈運之後,還沒有人能置身這佳美的山水之中。

出自:南朝 陶弘景《答謝中書書》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答謝中書書》是陶弘景俊賞山林、心靈淨化之後所作。謝中書(謝微)與陶弘景都卒於南朝梁武帝大同二年(536年)。謝微任中書舍人的後限是樑普通七年(526年),任中書郎在樑中大通四年(532年),都在陶弘景七十歲之後。

因此這篇文章當為陶弘景晚年的作品。

主題思想:

《答謝中書書》一文,反映了作者娛情山水的清高思想。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黑暗的時期,因為各種矛盾非常尖銳,政局極度動盪,因此不少文人往往遁跡山林,旨圖從自然美中去尋求精神上的慰藉和解脫,因而他們常在書信中描述山水,來表明自己之所好,並從而作為對友人的問候和安慰。

人物著作、成就:

據統計,全部作品達七八十種。至今尚存者有《真誥》、《太玄真一本際經·道性品》、《真靈位業圖》、《登真隱訣》、《肘後百一方》、《本草經集註》、《陶隱居本草》、《藥總訣》、《導引養生圖》、《養性延命錄》、《合丹藥諸法節度》、《集金丹黃白方》、《太清諸丹集要》等。

陶氏為世醫出身,祖父及父親皆習醫術,且有武功。他自幼聰慧,約十歲時即讀葛洪《神仙傳》,深受影響,三十六歲辭官隱居句容茅山,並遍歷諸有名大山,訪求仙藥。

當時,他深受梁武帝蕭衍的信任,雖則他時梁武帝多次贈官不受,但梁武帝有關國家大事都要向他諮詢,所以時人對他有「山中宰相」的稱號。

陶弘景具有科學的探索精神。在當時的條件下,他敢於提出新的本草分類法,而不囿於原來那種三品分類法。

他本人原來是個道教徒,但他卻能從實際出發,打破三品分類法,足以證明他在科學道路上實事求是的態度。他有著「一事不知,深以為恥」的探索精神,這又是他在科學上得以有所成就的動力。

4樓:匿名使用者

四時俱備:

四時,四季

俱,都備,具有,具備

青林翠竹,四時俱備

==青蔥的林木,翠綠的竹叢,四季常存。

5樓:☆墨殤↗陌離

原文: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雲,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 山川之美

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yù)其奇者。

翻譯:山川景色的美麗,自古以來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賞讚嘆的。山峰直插雲霄,溪流清澈見底。

兩岸的石壁色彩斑斕,交相輝映。青蔥的林木,翠綠的竹叢,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霧將要消散的時候,傳來猿、鳥此起彼伏的鳴叫聲;夕陽快要落下的時候,潛游在水中的魚兒爭相跳出水面。

這裡實在是人間的仙境啊。 自從南朝的謝靈運以來,就再也沒有人能夠欣賞這種奇麗的景色了。

備:具備。

希望對你有幫助。^-^

答謝中書書原文及翻譯

6樓:喵喵喵

原文:《答謝中書書》

南北朝: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雲,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

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譯文:山川景色的美麗,自古以來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賞讚嘆的。巍峨的山峰聳入雲端,明淨的溪流清澈見底。兩岸的石壁色彩斑斕,交相輝映。

青蔥的林木,翠綠的竹叢,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霧將要消散的時候,傳來猿、鳥此起彼伏的鳴叫聲;夕陽快要落山的時候,潛游在水中的魚兒爭相跳出水面。這裡實在是人間的仙境啊。

自從南朝的謝靈運以來,就再也沒有人能夠欣賞這種奇麗的景色了。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答謝中書書》是陶弘景俊賞山林、心靈淨化之後所作。謝中書(謝微)與陶弘景都卒於南朝梁武帝大同二年(536年)。謝微任中書舍人的後限是樑普通七年(526年),任中書郎在樑中大通四年(532年),都在陶弘景七十歲之後。

因此這篇文章當為陶弘景晚年的作品。

《答謝中書書》,以清新明快的語言,層次有序的敘事描繪了美好醉人的自然山川。開篇直抒山河之美,自古以來,人人樂道。接下來分別從不同的視角描繪作者所沉醉其中的美景。

從仰觀到俯察,目光從高聳入雲的山巒延續到清澈見底的河水,從遠視到近觀,從夾岸的五彩斑斕的石壁到四季蔥蔥的翠竹,目光所及、視線所接都是祥和清新的秀美山水,而人在畫中游,這「山川之美」讓詩**連忘返,從「曉霧將歇」的清晨到「夕日欲頹」的傍晚。

作者醉心於這美景之中,與自然融為一體,耳聞鳥獸啼叫,眼觀潛鱗競躍,心情無比閒適舒暢,於是作者說這是人間的仙境。而作者面對這美景感嘆自謝靈運以來,沒有誰能夠欣賞這奇絕幻妙的景色。

《與朱元思書》翻譯及原文?《與朱元思書》原文及翻譯

與朱元思書。作者 吳均 朝代 南北朝譯文對照。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裡,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 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

《與朱元思書》原文及翻譯

風煙俱淨,天山共色。風停了,煙霧都消散淨盡,高爽的晴空一塵不染,與青青遠山融為一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譯 我乘船 隨著江流飄蕩,時而偏東,時而偏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裡,奇山異水,天下獨絕。譯 從富陽到桐廬,共有一百多裡,其間的奇山異水是天下獨一無二的景色。水皆縹碧,千丈見底。譯 富春江水都是青綠...

與朱元思書原文及翻譯,與朱元思書翻譯

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裡,奇山異水,天下獨絕。白話文 風煙都消散了,天和山的顏色變得一樣了。我 跟隨著江流隨意的向東或向西飄蕩。從富陽到桐廬,大概有一百里左右的距離,奇異的山水景色,這是天下獨一無二的。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