鷸蚌相爭比喻什麼,鷸蚌相爭這個成語比喻什麼

2021-03-04 00:29:52 字數 3967 閱讀 3614

1樓:雨韻媽然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省語。比喻雙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從中得利。

鷸蚌相爭

鷸蚌相爭(又稱:蚌鷸相爭),出自清·湘靈子《軒亭冤·哭墓》,一般與「漁翁得利」連用,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省語,意思是鷸和蚌爭鬥對抗,僵持不下,使過路的漁翁撿了便宜,比喻前兩方爭鬥使第三方得利。

戰國時,趙國、燕國都不是實力很強的國家,然而趙惠文王無視對趙、燕兩國虎視眈眈的強大的秦國,打算出兵攻打燕國。

為了避免一場國破家亡的戰亂,燕國的蘇代跑到趙國去求見趙惠文王,以遊說趙與燕兩相和好、共同抗秦。蘇代對惠文王說:

「大王您先別談打仗的事,我且講個故事給您聽:一隻河蚌好久沒上岸了。有一天出了太陽,河岸上十分暖和,於是河蚌爬到岸上,張開蚌殼晒太陽。

河蚌只覺得渾身舒服極了,它懶洋洋地打起瞌睡來。這時,一隻鷸鳥飛過來,悄悄落在河蚌的身邊,很快地用長長的尖嘴伸過去啄河蚌的肉。河蚌猛一驚醒,迅速用力把蚌殼一合,將鷸的尖嘴緊緊地夾住了。

鷸鳥對河蚌說:「我看你能在岸上呆多久!如果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會被幹死、晒死,到時候,這岸上就會有一隻死蚌了。」

河蚌也十分強硬地說:「我看你能餓多長時間!我今天不鬆開你的嘴,明天也不鬆開你的嘴,你就會在這裡被餓死,到時候這岸上就會有一隻死鷸了。」

兩個小東西就這樣對抗著,誰也不肯相讓,真有要拼個同歸於盡的架式。

這時,一位漁人走過來,十分輕易地就撿了個便宜,把蚌和鷸都捉住,滿心高興地趕回家去。

蘇代的故事剛一講完,趙惠文王幡然醒悟。他拍著自己的腦袋說:

「多謝先生的啟發,如果我們小國間自相殘殺,讓秦國從中得利,那我們跟這故事裡剛愎自用的鷸和蚌又有什麼區別呢?」

於是,趙王取消了攻打燕國的念頭。

2樓:匿名使用者

比喻雙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從中得利

3樓:匿名使用者

兩個勢均力敵的對手互相爭鬥,最後兩敗俱傷,第三者得利

4樓:

比喻了雙方相持不下,從而使第三者得力

「鷸蚌相爭」這個成語比喻什麼?

5樓:曉喋

「鷸蚌相爭」比喻雙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從中得利。

[拼音]:yù bàng xiāng zhēng[出處]:《戰國策·燕策二》「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省語。

[造句]:

(1)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鷸蚌相爭,漁人得利的故事,我們應該牢記在心。

(2) 在資本主義社會裡,鷸蚌相爭,銅琶鐵板的事情時有發生。

(3) 由於他們兩人不肯合作,鷸蚌相爭,結果把大好機會白白地送給對手。

(4) 由於兄弟鷸蚌相爭,互不相讓,結果造成家族企業遭人併購的結局。

(5) 這次選戰在黨內不同派系鷸蚌相爭之下,終於讓對手平白地坐收漁翁之利。

"鷸蚌相爭"比喻什麼?

6樓:匿名使用者

"鷸蚌相爭"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省略語,比喻雙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從中得利。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yù bàng xiāng zhēng,yú wēng dé lì]

解釋:比喻雙方爭執不 下,兩敗俱傷,讓第三者佔了便宜。

出處:《戰國策·燕策二》

原文:趙且伐燕,蘇代為燕謂惠王曰:「今者臣來,過易水,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

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謂鷸曰:

『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並禽之。今趙且伐燕,燕、趙久相攻,以敝大眾,臣恐強秦之為漁父也。

故願王之熟計之也。」

惠王曰:「善!」乃止。

道理:各種紛繁複雜的矛盾鬥爭中,如果對立的雙方相持不下,就會兩敗俱傷,使第三者坐收漁利。所以,在生活中應該學會抓住主要矛盾,不能因小失大。

它告訴人們:大敵當前,弱小者之間要聯合起來,消除矛盾,團結一致,共同對付敵人。區域性利益要服從整體利益,眼前利益要服從長遠利益,小道理要服從大道理,否則,內部爭鬥不休,互不相讓,只會兩敗俱傷,使第三者得利,做事要懂得權衡得失,化解矛盾,互相謙讓,以免顧此失彼,讓別人鑽空子。

鷸蚌相爭比喻什麼

7樓:亂世佳人電影

比喻雙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從中得利

8樓:昊天大帝

兩個人爭東西,卻被第三方得利,和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一樣。

鷸蚌相爭比喻什麼人?

9樓:匿名使用者

兩個同在危險之中的人

10樓:匿名使用者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省語。比喻雙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從中得利。

11樓:匿名使用者

比喻雙方爭執不讓,結果兩敗俱傷

12樓:水淼嬴雪晴

兩個勢均力敵的對手互相爭鬥,最後兩敗俱傷,第三者得利

鷸蚌相爭比喻什麼人

13樓:阡陌依循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省語。比喻雙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從中得利。

14樓:瘋癲了

比喻雙方互相爭鬥,結果讓第三方得利的人。

15樓:匿名使用者

比喻雙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從中得利 雙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從中得利

16樓:匿名使用者

比喻雙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從中得利。應該是吧..

鷸蚌相爭這個故事比喻什麼

17樓:匿名使用者

你和別人打架,第三個人撿便宜了你們兩個的便宜。就根打遊戲一樣,你們兩個在那裡打得半死不活的,然後第三個人一來把你們兩個一起殺了。

鷸蚌相爭這個成語比喻什麼

18樓:匿名使用者

您好題主

比喻雙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從中得利。這則故事後來演化為成語: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19樓:封封封封你麻痺

鷸蚌相爭 [yù bàng xiāng zhēng]基本釋義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省語。比喻雙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從中得利。

出 處清·湘靈子《軒亭冤·哭墓》:「波翻血海全球憫,問誰敢野蠻法律罵強秦?笑他鷸蚌相爭演出風雲陣。」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常用來比喻什麼

20樓:匿名使用者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yù bàng xiāng zhēng,yú wēng dé lì

〖解釋〗鷸:長嘴水鳥;蚌:有貝殼的軟體動物。比喻雙方爭執不下,兩敗俱傷,讓第三者佔了便宜。

〖出處〗西漢·劉向《戰國策·燕策二》:「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鉗其喙。鷸曰:

『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鷸。

』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並禽之

21樓:小松部落格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比喻雙方相持不下,結果兩敗俱傷,讓第三者得利。

22樓:用笑容掩飾眼淚

同志之間、朋友之間,應當團結互助,而不應勾心鬥角,要看清和對付共同的敵人。否則,就必然會造成可乘之機,讓敵人鑽了空子,彼此都遭受災難。

現在用來比喻雙方相持不下,結果兩敗俱傷,讓第三者得利。

23樓:匿名使用者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常用來比喻雙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方從中得利。

24樓:優雅女孩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鷸:長嘴水鳥;蚌:有貝殼的軟體動物。比喻雙方爭執不下,兩敗俱傷,讓第三者佔了便宜。

25樓:匿名使用者

螳螂撲蟬,黃雀在後。

鷸蚌相爭這個寓言告訴我們什麼,鷸蚌相爭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

它告訴我們 大敵當前,弱小者之間要聯合起來,消除矛盾,團結一致 內,共同對付敵人。容處理內部事務也是這樣,區域性利益要服從整體利益,眼前利益要服從長遠利益,小道理要服從大道理,否則,內部爭鬥不休,互不相讓,只會兩敗俱傷,使第三者得利。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早已成 不要亂吵架,該好好和平相處就好好相處,...

鷸蚌相爭比喻什麼,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常用來比喻什麼

鷸蚌相爭這個成語,比喻雙方爭執不下,兩敗俱傷,讓第三者佔了便宜 鷸蚌相爭比喻什麼?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的省語。比喻雙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從中得利。鷸蚌相爭 鷸蚌相爭 又稱 蚌鷸相爭 出自清 湘靈子 軒亭冤 哭墓 一般與 漁翁得利 連用,是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的省語,意思是鷸和蚌爭鬥對抗,僵持不下...

鷸蚌相爭的成語,與鷸蚌相爭有關的成語

拼音 y b ng xi ng zh ng 解釋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的省語。比喻雙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從中得利。趙且伐燕,蘇代為燕惠王曰 今臣來,過易水,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箝 qi n 其喙。鷸曰 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謂鷸曰 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