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佛教所說的精舍啊

2021-05-21 08:18:03 字數 5127 閱讀 3210

1樓:樂觀的yz天涯

精舍,梵語稱為「vihara」,又叫「伽藍」或「僧伽藍」,英文稱為「monsterises(僧院)」。起初,精舍為僧人的講道場所,後來成為僧人長住的地方,其後逐步設定佛像,就像佛寺了。以今天印度的精舍來看,以石窟寺為最多,其平面佈局為中間作殿堂,四周有僧舍,並非石窟。

古印度的那爛陀精舍、祇園精舍如今已成為廢墟,我國唐代高僧玄奘曾在那爛陀精舍留學。

以目前的情形而言,凡以精舍為名的道場,總是規模較小的,似乎精舍之義,含有精簡或者是具體而微的意思了。其實不然,精舍的本義,以佛教的解釋乃是精練勤修的行者所居之處,稱為精舍,精舍中的住眾,沒有一個是粗暴惡劣的,粗暴惡劣者的住所,也就不得稱為精舍。

2樓:唸佛念法念僧

精舍(以下解釋參考自《佛學大辭典》)

精舍,佛門術語。寺院的別名。為精進修行的人居住的屋舍,故曰精舍。不是精妙之舍那個意思。釋迦牟尼佛在印度說法的地方,叫「祗樹給孤獨園」簡稱「只園精舍」。

《學林新編》曰:「晉孝武幼奉佛法,立靜舍於殿門,引沙門居之。因此俗謂佛寺曰靜舍,亦曰精舍。」

有或是漢儒者,教授生徒,其所居悉之處,稱精舍。

總之就是一個到場,一個修行的屋舍。

南無阿彌陀佛

3樓:宇宙外的三道題

以目前的情形而言,凡以精舍為名的道場,總是規模較小的,似乎精舍之義,含有精簡或者是具體而微的意思了。其實不然,精舍的本義,以佛教的解釋乃是精練勤修的行者所居之處,稱為精舍,精舍中的住眾,沒有一個是粗暴惡劣的,粗暴惡劣者的住所,也就不得稱為精舍。所以精舍並無大小之分。

佛陀時代幾個聞名的道場,也都稱為精舍,比如舍衛國的祗樹給孤獨園,摩羯陀國的迦蘭竹園與鷲岑,毗耶離國的獼猴江與羅樹園,波羅奈斯國的鹿苑,鳩彌國的劬師羅園等,都是稱為精舍的,最早的該是竹園與園精舍了。可見精舍與僧伽藍,是可以並稱不悖的。

但是考察精舍一詞的**,並非印度的產物,只是以精舍來表達印度僧伽藍的另一種意義而已。

後漢書包鹹傳中,有這樣的記載:「鹹往東海,立精舍講授」。因此,精舍又是學舍的另一名稱了,在漢代又以學舍名為精廬的,但其精舍精廬,都是精研學術的處所。

中國佛教道場,以精舍為名的,是從晉代開始,晉書孝武帝紀:「帝初奉佛法,立精舍於殿內,引諸沙門以居之。」另以學林新編則說:

「晉孝武幼奉佛法,立靜舍於殿門,引沙門居之,因此俗謂佛寺曰靜舍。」考 其原因,乃以沙門皆以翻譯經論為要務,故此凡為沙門所居之處,必能群賢畢集,儒士接踵,所以佛寺也就成了精研學術的處所了。

4樓:匿名使用者

精舍:佛教修行者的住處,釋迦時,有竹林精舍,祗園精舍,祗樹給孤獨園,鹿野苑等精舍。精舍的面積不分大小,不一定是小的地方才稱為精舍。

「精舍」是東漢至魏晉時期隱士或僧人修行的地方。東漢至魏晉,儒生、道士、僧人、玄士皆起精舍,儒生立精舍講學傳經;僧人則在當時佛教初入中土的情況下起精舍修身研經,推行佛教;玄士在名山秀水之間起精舍表示高逸超脫。

5樓:匿名使用者

寺院的別名,以前叫『精舍』現在叫什麼什麼寺的意思。

祗園精舍和竹林精舍是釋迦摩尼最重要的什麼地方?是什麼的前身

6樓:青竹遺風

竹林精bai舍,又名竹園,

du為古印度摩揭陀zhi國頻婆娑羅王dao建築,供佛說法的內

道場,位置在王舍城,是容佛教歷史上第一座寺院。祇園精舍是祇陀園林須達精舍的簡稱,是佛教史上的第二座寺院,在古印度舍衛國舍衛城,乃須達多長者建築以供佛說法的道場。祇園是祇樹給孤獨園的簡稱,祇樹是波斯匿王太子逝多的園林,給孤獨是須達長者的別號,此地原屬太子所有,須達欲購其地建精舍獻與佛陀,乃依太子所提條件,以金錢布滿園中之地,太子感其誠心,遂施林中所有林木,倆人合建精舍,故名祇樹給孤獨園。

佛教中的般若是什麼意思呢?

7樓:小然然與小鑫鑫

般若是梵語的譯音,或譯為「波若」,意譯「妙智慧,微妙智慧,指如實理解一切事物的微妙智慧」,因「智慧」二字不能盡表其義,是以**中仍用音譯。

般若的全稱是「般若波羅蜜多」或者「般若波羅蜜」,意思是智慧。佛教認為,般若智慧是一種洞視徹聽、明瞭所有的無上智慧,與凡世間的聰明智慧是不一樣的。為了區別於人們通常說的「智慧」,所以稱為般若。

根據《大般若經》中的解釋,大乘佛法與般若相通。般若就是大乘,大乘就是般若。般若是所有善法的基礎,所有的佛法都可以被納入般若之中。

般若造就了眾佛,相當於眾佛的母親;般若能夠顯示出世間諸法的實相,也是如來的母親,先有般若,才有如來。般若是佛教中的三無漏學之一,也是六度之一。

擴充套件資料

般若種類:

以種類而言,般若有二種、三種、六種之別,二種般若有如下之三者:

一、共般若與不共般若。共般若,即為聲聞、緣覺、菩薩共通而說之般若;不共般若,則僅為菩薩所說之般若。

二、實相般若與觀照般若。實相般若,即以般若智慧所觀照一切對境之真實絕對者;此雖非般若,但可起般若之根源,故稱般若;觀照般若,即能觀照一切法真實絕對實相之智慧。

三、世間般若與出世間般若。世間般若,即世俗的、相對的般若;出世間般若,即超世俗的、絕對的般若。又實相般若與觀照般若,若加上方便般若或文字般若則稱三般若。

方便般若系以推理判斷,瞭解諸法差別之相對智;文字般若系包含實相、觀照般若之般若諸經典。又實相、觀照、文字三般若加境界般若(般若智慧之物件的一切客觀諸法)、眷屬般若(隨伴般若以助六波羅蜜之諸種修行)、方便般若,則稱六種般若。

8樓:doloreの予一人

阿彌陀佛!隨喜讚歎!您這個問題問得好!

般若(bō rě),梵語的譯音。或譯為「波若」,意譯「智慧」。佛教用以指如實理解一切事物的智慧,為表示有別於一般所指的智慧,故用音譯。

大乘佛教稱之為「諸佛之母」。答案是這句——般若這種智慧不是普通的智慧,是指能夠了解道、悟道、修證、了脫生死、超凡入聖的這個智慧。這不是普通的聰明,這是屬於道體上根本的智慧。

所謂根本的智慧,就是超越一般聰明與普通的智慧,而瞭解到形而上生命的本源、本性。這不是用思想得到的,而是身心兩方面整個投入求證到的智慧。這個智慧才是般若。

所以「 智慧」兩個字,不能代表般若的整個含義。(請注意)在所有的佛經,以及後世菩薩高僧大德們的著作中,《金剛經》在學術的分類上,歸入般若部,所以叫做《金剛般若波羅密經》。

9樓:海印放光

般若,是指覺悟的智慧。

般若,雖然講是智慧,但完全不同於我們平常所說的智慧。般若智慧,是明心見性的智慧。般若是佛的知見,也是每個眾生潛在的佛性。

10樓:偉軒覃雲天

般若如果僅翻譯為智慧,那就太草率了。佛陀的智慧是怎麼來的,菩提下覺悟的,這樣的覺悟是無上正等正覺。如此覺悟得到的智慧不是凡夫俗子能了悟的,我們稱之為「妙智慧」。

11樓:匿名使用者

玄奘大師譯經時立了一個原則,叫做「**翻」:有五種情況不做翻譯,只直接做「音譯」。「般若」即是其中一類---意義多重、僅以一個名詞翻譯過來後就會漏失其他更重要的涵義者,就不翻。

所以,般若雖屬「智慧類」名詞,但卻不僅止於俗世間對「智慧」這個兩個字的認知。因此當年才會依然維持其音譯而留下「般若」這兩個字!

如果一定要給「般若」一個比較妥當的解釋,那就只能說它是.....「圓滿無漏、最究竟(終極)的智慧」!!!

12樓:貞勝一明

般若是梵語智慧的意思。

但是中文的智慧又不能完全涵蓋其義,因此不翻成中文。

般若精舍之般若亦此義。般若有時也指得道。

般若的詳細意義,國學大師南懷瑾的書金剛經說什麼中有詳解。

13樓:第6人東東

般若分 觀照般若 文字般若 實相般若。

般若部是整個佛學的核心思想,佛陀曾說:「這世界上如有般若在,即可視做我教在。

佛法義理深廣,回顧我的學佛曆程我覺得真正發心學習佛法,首先應弄懂二諦,二義。否則**很難弄懂的!

我的覺知如下,給自己的信仰找個依據就要學習 因明邏輯,想知道萬法的體相就要學 對法俱舍,若要修行就要 精嚴持戒,若要理悟緣起就要修學 般若,想和心相應證悟空性就要修止觀,瑜伽,以中觀為了義,唯識為方便,戒律為基礎,道次第為實踐,證無上菩提為究竟,願以所有眾生時刻安住在究竟真理,法性無分別大平等,清淨剎土為廣大發心,併為己任,增上意樂。。。。。。

14樓:匿名使用者

般若就是指智慧。六度: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

15樓:道智

自佛法傳入中國以來,歷代高僧大德在翻譯佛經方面,耗費了非常多的心血。為了恰當地翻譯佛經,古大德,在翻譯佛經時,形成「四例**翻」的共同守則。

四例是:

一、翻字不翻音:如『般若』二字,與諸佛菩薩所說的『咒語』,雖然已經將梵字譯成中國文字,但卻保留原來的梵音,不按中國文字發音。

二、翻音不翻字:如佛胸前的「萬」字相,字型雖然仍然是梵文,卻譯成中國的語音「萬」。

三、音字俱翻:如大藏經中的大小乘經典,全部譯成中國的語言文字。

四、音字俱不翻:如梵文版本的佛經,全部儲存梵文與梵音。

**翻是:

一、多含不翻:如薄伽梵,含有熾盛、端嚴、名稱、吉祥、尊貴、自在等六義;又如阿羅漢,比丘等,一個名詞含有多種意義,故不翻含義。

二、祕密不翻:如佛經中的一切陀羅尼神咒,是諸佛菩薩於禪定中所發出的祕密語,一詞含攝無量義,中文根本就沒有適當的詞句,可以表達其中所含的奧義,故不翻。

三、尊重不翻:如般若,雖然可以譯名智慧,但這種能夠透視諸法實相,親證人生真理的智慧,並不是一般人的智慧可比,即使是三乘聖眾的智慧,亦望塵莫及;為了顯示般若的尊貴,避免人產生誤會,所以直接用原音,不譯其義。

四、順古不翻: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雖然可以譯為『無上正等正覺』,但古的譯經大德,故意保留原音,目的是顯示佛道的殊勝,令讀者特別注意!

所以後來譯經的人,亦隨順古人的意思,保留不翻。

五、此方無不翻:如庵摩羅果,是古印度當地的一種果實,其他地區沒有,所以不翻。其實,庵摩羅,是清淨無垢的意思,可譯為清淨無垢果。

16樓:原裝機件

是的。般若是智慧之意,智慧本來人人具足,個個不無,所以,佛陀說:眾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

心如明鏡臺,照天照地,無所不能洞悉。可是,為什麼我們今生愚昧無知呢?皆因妄想執著,不能顯現佛性啊,無數世的煩惱和垢汙,早已把一面清淨明亮的鏡子抹上了層層厚厚灰塵了。

我們今世所有修持的方法,只是為達到擦掉灰塵,明亮鏡子啊。我想,般若精舍佛教網,也是取其意,學習佛教的般若智慧,達到明心見性的目的吧。

佛教所說三大劫是哪三劫佛教中所說的三世佛是指哪三世

佛教所說三大劫分別是過去莊嚴劫 現在賢劫 未來星宿劫。1 莊嚴劫 梵語 vyu ha kalpa。三劫之一。過去 現在 未來等三世之三大劫中,過去之大劫,稱莊嚴劫。又作過去莊嚴劫。相對於 現在賢劫 未來星宿劫 在現在賢劫之前,由一大劫所成。一大劫中總有成 住 壞 空之八十增減小劫,於其 住劫 中,以...

佛教中所說的法究竟指什麼佛教中的法指的是什麼?

佛教中所說的 法 是指諸佛之教法。是佛教三寶 佛 法 僧 之一。其有三個要素。一 佛法以涅盤解脫 圓滿佛果為究竟。世間種種的煩惱,猶如毒熱塵穢,常使眾生陷於怖畏 痛苦 不自在的境界中,而諸佛的教法就像甘露法雨,能除滅一切毒熱塵穢,滋長一切善法種子,使眾生獲得清涼的涅盤解脫果實,成就福慧圓滿之佛果。二...

佛教所說火宅的意思,請問佛教中的判教是什麼意思?

火宅 三界之中動亂無安,猶如火宅,所以將三界喻為火宅。法華經說 三界無安,有如火宅。物質世界,佛經比喻為火宅,苦海。習慣於這個環境的人,常忘記了另有安寧喜悅的永恆世界。火宅就是指眾生生活的現實世界,也叫娑婆世界。煩惱即是火宅 就是煩惱無邊誓願斷。要生出離心,則可往生。其中煩惱熾熱如火 是稱火宅 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