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禮和行賄有何本質區別

2021-05-21 07:18:19 字數 1962 閱讀 9086

1樓:點點在心

主要區別有,行為不同、物件不同、禮物不同,具體如下:

一、行為不同

1、送禮

贈送者通過送些實物的東西,對接受者表達出某種特殊的願望,傳遞出某種特殊的資訊。

2、行賄

是指為謀取不正當利益,給予對方財物的行為。

二、物件不同

1、送禮

送禮物件可以是親人、朋友、同事、同學、愛人等。

2、行賄

行賄物件是國家工作人員。

三、禮物不同

1、送禮

可以是生日禮物,可以是賀卡,也可以是生活用品。

2、行賄

數額較大的財物,利益。

2樓:匿名使用者

1、根本目的不同。

送禮:傳統意義上都是送些實物的東西。送禮是普遍存在的社會現象,它存在於人類社會的各個時期、各個地區。

一件理想的禮品 對贈送者和接受者來說,都能表達出某種特殊的願望,傳遞出某種特殊的資訊,可能是表達愛意等等。

行賄:是屬於「不正當利益」,既包括非法利益,如行為人偷稅而給予稅務機關工作人員以財物,走私人員為走私物品進出口而給予海關人員以財物等。

2、法律判罰上有所不同。

送禮:屬於道德層面的問題,不會涉及到相應的法律法規。

行賄:行賄罪(crimeofofferingbribes)是指為謀取不正當利益,給國家工作人員以財物(含在經濟往來中,違反國家規定,給予國家工作人員以財物,數額較大,或者違反國家規定,給予國家工作人員以各種名義的回扣費、手續費)的行為。

因被勒索給予國家工作人員以財物,沒有獲得不正當利益的,不以行賄罪論處。

3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要看你給誰送,第二:是出於什麼目的?

如果只是普通朋友禮節上的往來,那麼這就是送禮。不會收法律制裁的。如果是給****送,且是為了達到某種目的,或者某種利益而送的。

這個就是行賄。是需要送法律制裁的。

4樓:匿名使用者

送禮與行賄,表面上有相同之處,實質上有本質區別。要辨析「禮」、「賄」之別,關鍵是在思想上要築起拒腐防變的防線。

中國是「禮儀之邦」。「禮」自古在中國歷史文化中特別是儒家學說中,有著重要地位。古代社會中所謂的「禮」,主要是強化人際關係中的上下尊卑、等級有序,是為維護封建統治服務的。

我們現在日常所說的「禮」,多半是指禮貌、禮節、禮品等。

說到禮品,有些人容易將「禮」與「賄」混淆。「禮」、「賄」不分,特別是在市場經濟浪潮的衝擊下,有的人甚至借「禮」之名、行「賄」之實,以「賄」充「禮」,幹違反紀律、觸犯法律的勾當。

現實生活中,有些人為了謀取不正當利益,採取賄賂的方式,使國家工作人員違背職責要求,利用職務便利為其謀取不正當利益。行賄人的動機是極不純潔的;行賄的物件是手中掌握大權、能夠為自己謀取非法利益的人;行賄的物品一般較貴重,數量較大;行賄的時間及方式較隱蔽。

其實,「禮」與「賄」是涇渭分明,有本質區別的。

以一定的形式和內容,表達感情是人之常情。人們表達感情的禮節形式一般有這麼幾種:一是晚輩對長輩表示敬重之心,二是同事朋友之間表示友誼之情,三是對遭遇不幸的人表示同情之感,四是對他人曾給予的支援與幫助表示感激之情,五是遇親戚朋友紅白喜事表示一份心意。

在上述情況下表達感情時,不刻意追求數量、物種,一般來說數額不會巨大,「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而且這類情況一般是有來有往、禮尚往來,是一種純樸感情的表達。

在一個文明社會,該講究的禮節的確應該講究。但是,必須認真分清「禮」與「賄」的本質區別,決不能以「禮」之名、行「賄」之實,讓「賄」玷汙人間真情。

什麼是送禮,什麼是行賄,如何辨析?怎樣才能做到既講禮、又拒賄?我認為最根本的還是要在思想上築起拒腐防變、防微杜漸的防線,自己管住自己,劃清界限。

國家公務員,特別是手中有權的領導,在與人交往中要經常自警,講究禮節必須遵紀守法,在法的範疇裡講究禮節。

5樓:匿名使用者

行賄是直接的,送禮則委婉了一些。行賄後事情一般都要辦成,而送禮則不一定把事情辦成。

電和磁本質區別是

磁場是由電荷定向運動產生的,感應電流是由變化的磁場引起的,簡單的說就是 變化的電產生磁,變化的磁產生電 變化的電場和變化的磁場共同構成一個不可分離的電磁場。電和磁的關係是相互激勵,同時出現,通常稱之為電磁波。電磁波按頻率的不同可以分為無線電波 紅外線 可見光 紫外線 x射線 y射線 宇宙射線等。磁場...

愛和喜歡的區別,喜歡和愛有本質區別嗎?

喜歡與愛不同,面對心愛的人,你的心跳會加速,然而面對喜歡的人,你只會興高采烈。面對心愛的人,冬天就像是春天,然而面對喜歡的人,冬天是個美麗的冬天。假如你凝視的是心愛的人,你會臉紅,但假如你凝視的是喜歡的人,你會微笑。面對心愛的人,你不能說出心中的一切,然而面對喜歡的人,你言無不盡。面對心愛的人,你容...

質疑,誹謗有什麼本質區別嗎

我認為要從概念上對質疑與誹謗進行嚴格的區分幾乎是不可能,要想對兩個概念進行清楚的區分,應該針對質疑的物件與內容而作具體判斷 其一,就質疑的物件而言,大致可以進行兩個層面的劃分 第一個層面的劃分就是將質疑物件區分為普通人物與公眾人物 對兩個基本概念不作詳細疏理 第二個層面的劃分是再將公眾人物劃分為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