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關於馬鐙和騎兵的一些疑問

2021-05-19 16:48:45 字數 5009 閱讀 5857

1樓:匿名使用者

就目前已知的考古發現和出土實物來看。中原地區最早的馬鐙出現在晉代。而且與現代的左右對稱馬鐙不同,是單側馬鐙。材質以木、銅、鐵為主。

不管電視、電影上怎樣演繹,除了很小一部分騎術極為精湛的騎士之外,在此之前的中原騎兵只可能是弓弩騎兵。高舉大刀高呼酣戰只會是藝術想想而已。

至於自小長在馬背之上的草原騎兵是否可以做到無鞍、無蹬進行白刃格鬥尚不可知,但是這些草原人很有可能才是馬鐙的發明人。目前已知最早的馬鐙使用者是公元一世紀左右東歐地區的斯泰基人。他們的壁畫上清楚地表明瞭馬鐙的使用情況。

衛青、霍去病的北征匈奴,確實動用了大量馬匹。可是其目的並不是為了和匈奴進行大規模騎兵會戰。由於匈奴人的飄忽不定難於捕捉。

逼迫漢軍也大量使用馬匹來提高機動性。也就是說漢軍不過是一群騎馬的步兵。因此漢軍的勝利也是慘勝,導致參與北征的馬匹十不存一。

霍去病的八百精騎橫掃漠北確有其事。但是我也說過了。不排除有騎術極為精湛之人的存在。

從數十萬大軍中選出八百人。應該是精英中的精英吧?取得輝煌的戰績不奇怪。

但是沒有太大的代表性。

由此可見,在馬鐙出現之前。騎兵一般只會負責哨探、警戒、傳信等輔助工作。成規模的馬上格鬥只可能在晉代之後出現。

2樓:匿名使用者

沒有馬鐙之前只有輕騎兵,對騎士的騎術要求很高,騎戰全靠騎士的雙腿夾著馬,且容易被長槍兵與重灌步兵剋制。還只適用於平原地帶。所以很難成為主要兵種。

但是訓練有素的騎兵有機動性強,善於奔襲等強處,所以在適當的地方,適當地時間,用於適當的戰術,還是很強大的。古代戰陣騎兵一般用於護住兩翼,和敵方潰逃時掩殺只用。還有騎步兵,馬匹用於趕路節省體力到達戰場在下馬作戰。

3樓:匿名使用者

的確如此,馬鐙是一對掛在馬鞍兩邊的腳踏,供騎馬人在上馬時和騎乘時用來踏腳的馬具。這樣馬上的騎兵就可以只靠雙腳將自己固定在馬上,兩手就方便拿**作戰了,如果沒有馬鐙,作戰時人很可能因為重心不穩從馬上摔下來。

你可以看下一些有關希臘時期的戰爭電影,裡面有些場景很清楚的表明馬鐙被髮明前,騎兵主要是靠戰馬完成短時間的行程,而真正作戰時,騎兵一般都下馬作戰。

馬鐙的發明對騎兵具有什麼意義?

4樓:老同學

除了能使騎兵快速行動,同時便於穩定地掌控戰馬,並依靠戰馬提供超常的戰鬥力,馬鐙的出現具有劃時代的重大意義。這也是西漢騎兵所以戰勝匈奴騎兵的一個主要原因。

5樓:茉

馬鐙的作用不僅是幫助人上馬,更主要的是在騎行時支撐騎馬者的雙腳,以便最大限度地發揮騎馬的優勢,同時又能有效地保護騎馬人的安全。

馬鐙到底對騎兵影響有多大

6樓:匿名使用者

馬鐙:它是一對掛在馬鞍兩邊的腳踏,供騎馬人在上馬時和騎乘時用來踏腳的馬具。馬鐙的作用不僅是幫助人上馬,更主要的是在騎行時支撐騎馬者的雙腳,解放人的雙手,以便最大限度地發揮騎馬的優勢,同時又能有效地保護騎馬人的安全。

最早的馬鐙是單邊的,隨著時間的發展逐漸演化成雙邊,進一步解放騎乘者的雙手,它的出現從某種程度上改變了歷史。

根據目前的考古發現,中國最遲在西漢時期就有鐵馬鐙的替代物——布馬鐙,從西漢壁畫中可見一斑,西方人在經過東方民族入侵後逐漸裝備馬鐙,從而誕生了新的社會階級——中世紀的騎士貴族階級。

7樓:匿名使用者

馬鐙的使用可以說是對騎兵作戰的一次性革命。

你讀古代史就知道,最初人類把馬用作作戰,都是用戰車的。所謂的有多少乘車,國家的實力是按車的數量來衡量的。為什麼會這樣呢?

這就是因為,沒有馬鐙,馬在戰爭中起到的作用只能是後面帶一個車來衝殺。

馬鐙的出現,以及伴隨馬鐙的其他馬具的出現,讓人與馬更好的結合起來。這樣就形成了,作戰速度及快的騎兵,及後來的鐵騎。這就形成了一個新兵種,在冷兵器時代,騎兵強不強大,是衡量一個國家強不強大的標準。

蒙古因為有強大的騎兵,所以可以橫掃亞歐大陸。當然,馬鐙出現併成熟後,戰車也主不退出了戰場。

與馬鐙同樣偉大的是馬蹄鐵。

三國時期到底有沒有馬鐙

8樓:王珂

三國時期有馬鐙。

根據目前的考古發現,中國最遲在西漢時期就出現了馬鐙。而三國屬於東漢,西漢在東漢之前,所以說三國時期有馬鐙。

馬鐙發明以後,使戰馬更容易駕馭,使人與馬連線為一體,使騎在馬背上的人解放了雙手,騎兵們可以在飛馳的戰馬上且騎且射,也可以在馬背上左右大幅度擺動,完成左劈右砍的軍事動作。

9樓:親親親小蘋果

據歷史考察,三國時馬鐙並未出現。

三國時期有馬鞍沒有馬鐙,馬鐙是南北朝時候鮮卑人發明的 。

鞍和馬鐙是全套馬具中繼馬嚼和韁繩之後最重要的發明。在沒有鞍鐙的時代,人們需要騎跨於裸馬的背上,僅靠抓住韁繩或馬鬃並用腿夾緊馬腹使自己在馬匹飛馳的時候不致摔落。

但這種方式是很不可靠的,首先是長時間騎馬容易疲勞,同時在奔跑的馬背上也難以有效地使用弓箭,而在近戰中,騎手無法隨心所欲地使用刀劍和長矛,劈砍或刺殺落空、雙方兵刃的撞擊等都隨時會令騎手從馬上滑下。

10樓:匿名使用者

馬鐙的發明究竟在什麼時期已經無從查考,但是,肯定要晚於秦朝,因為從目前出土的兵馬俑中的騎兵俑來看,馬上器具齊全,但是唯獨沒有馬鐙,因此可以推斷馬鐙的發明應晚於秦朝。而在國外,可以肯定的是,印度公元一世紀已經開始使用馬鐙。

雖然最早出土的馬鐙實物是南北朝的,但是並不代表南北朝才出現馬鐙。2023年至2023年,南京象山發掘了東晉琅琊王氏族墓群,7號墓中出土了一件裝雙鐙的陶馬,墓葬年代為東晉永昌元年(322)或稍後。赤壁還出土了三國時期東吳的錢幣,2023年,烏林出土了三國時的銅馬蹬(208年)和印有「建安八年」的硯臺。

由此可見,在三國時期的已經出現了馬鐙。

另外,樓上有人說「馬鐙和馬鞍的出現導致起兵的出現」,這個觀點是絕對錯誤的。先前我已經說過,秦朝時期還沒有出現馬鐙,但是秦朝時期已經有大量的騎兵出現。而在國外,公元前的亞歷山大大帝橫掃中亞,當時也已經擁有了騎兵,但是卻沒有馬鐙和馬鞍,他的將士們的雙腿是在馬腹的兩邊空蕩蕩地懸垂著,沒有任何支撐。

他們靠著大腿的力量,用力夾住猛烈顛跛的馬以保持自身的穩定。在發明馬鐙之前,騎兵是坐在墊毯和鞍毯上,甚至沒有馬鞍而騎在馬的光脊背上,從頭頂來揮刺長矛的。

11樓:翔野軒

一、「馬鐙最早出現在在南北朝時期」只是前幾年的考古結論,目前已經最早的實物認定為公元三世紀中期到四世紀初期,比南北朝時期有向前推了好幾十年,隨著考古的進一步深入,這個結論也有可能推翻,到三國時期也不是沒有可能。

二、從馬鐙的演變來看,是從木質到向金屬演變,南北朝是出土最早的鮮卑馬鐙是木質,外包少量金屬皮革,越往後使用的金屬部件越多,那麼,我個人有一個想法,那就是越往前期,使用的金屬越少,而皮革和木頭都是很容易腐敗的,所以不容易找到實物佐證,從這一點來看,馬鐙的歷史肯定要比現行的考古發現更早。目前的考古發現最早為公元三世紀中期到四世紀以後,這個時間段已經很接近三國時期了。所以三國時就有木質的簡易馬鐙,並不是不可能,只是現在找不到實物。

三、不論曹操還是其他勢力,騎兵都不是主力,曹魏也是以步兵為主。當時的漢末群雄中,袁紹和公孫瓚的騎兵可能是最發達的,按照記載,袁紹有步兵五萬,馬軍八千。

四、趙子龍在長阪坡的表演完全是三國演義的戲說,沒有這回事。

12樓:新賬號哇

有,但是有沒有廣泛應用不知道。

出土青銅器反映,西漢中期,西南的滇國騎兵就已經普遍使用一種繩圈馬鐙。

長沙金盆嶺西晉(南北朝之前)墓陶俑,出現單左側鐵馬鐙。

更早有沒有,不知道,沒有具體考古證明有,因為就算鐵質的都無法儲存到現在,有過木質或者繩圈的也無法證明。同樣,證明沒有過在邏輯上就是不可能的。

13樓:匿名使用者

1、三國時期頂多有貴族用的上馬用的單蹬馬鐙。馬鐙必須是五胡亂華的時候大規模運用的,中原人發明不了那東西。

2、漢時三百里合現在140多公里,有人說更少。赤壁之戰時曹操的精銳騎兵部隊大多是烏桓騎兵,140公里還是很輕鬆的。說三百里是極限主要是說供給跟不上。

3、曹魏不可能以騎兵為主,只不過他們的騎兵在三國之中佔絕對優勢。因為他們擁有壅涼產馬基地,又征服了少數民族的烏桓和南匈奴。魏國初期的騎兵不會超過1萬,曹丕、曹睿時代也不會超過5萬。

4、趙雲長阪坡之戰純屬《演義》之言,基本靠想象。除此之外還有三國時期不可能長柄**,所以不可能有青龍偃月刀、丈八蛇矛什麼的;同時三國時代不可能有炮,說什麼「兩旁一聲炮響」純屬胡扯。

14樓:當年頂風十丈

已經擁有馬鐙了。2023年,烏林出土了三國時的銅馬蹬(208年)和印有「建安八年」的硯臺。

最早的馬鐙實物,發現於公元3世紀中葉到4世紀初的中國東北的鮮卑人活動的區域,出土地點在遼寧省西部與內蒙古赤峰相接的北票市。2023年,考古人員在北票縣(今北票市)北燕貴族馮素弗墓中,出土了一對木芯長直柄包銅皮的馬鐙。這對馬鐙長24.5釐米,寬16.8釐米,是國際上現存時代最早的馬鐙實物。

吉林市郊帽兒山墓地是20世紀八十年代發現的,其年代大致相當於西漢中晚期至南北朝。2023年在帽兒山墓地18號墓中出土了一副馬鐙,用銅片夾裹木芯,以鉚釘綴合加固。這是我國出土年代較早的馬鐙。

北燕是慕容鮮卑所建立的王朝,當時在東北地區與高句麗互相爭奪地盤,雙方都很重視發展騎兵。由於慕容鮮卑與北方草原遊牧地區關係更為密切,便率先發明瞭馬鐙,從而使其騎兵的戰鬥力猛增。

2023年至2023年,南京象山發掘了東晉琅琊王氏族墓群,7號墓中出土了一件裝雙鐙的陶馬,墓葬年代為東晉永昌元年(322)或稍後。這件陶馬的雙鐙是已知馬鐙的較早例項。

2023年在遼寧北票西官營子發掘了北燕馮素弗墓。北燕是公元四世紀初遷至遼西的漢族統治者馮氏在前燕、後燕基礎上建立的鮮卑族國家,馮素弗是北燕王馮跋的弟弟。這是一座時代明確的北燕墓葬。

墓中出土了一副馬鐙,形狀近似三角形,角部渾圓,在木芯外面包鑲著鎏金的銅片。

赤壁還出土了三國時期東吳的錢幣,2023年,烏林出土了三國時的銅馬蹬(208年)和印有「建安八年」的硯臺。

15樓:銀色長髮的貴族

怎麼說呢,個人認為就算沒有現代意義上的馬鐙也應該會有類似於馬鐙作用的產物,三國時期連年戰爭就算騎兵不是主力古人也不會笨蛋天天從馬背上摔,肯定會想一些可靠的辦法來保證自己平衡,沒有記載不代表沒有,或許只是這東西太過簡單沒有記載的意義呢

nana中的人物疑問,關於NANA的一些疑問

光頭是叫泰,全名高木泰士,是nana樂隊的鼓手,也是律師。而拓實就是巧 一之瀨拓實 一之瀨巧 trapnest的隊長兼貝斯,也就是奈奈的老公。他們還沒有離婚,只不過奈奈現在留在日本,與女兒生活。而拓實和兒子在日本。娜娜失蹤了,不過後來被那個記者發現,在某酒吧唱歌。光頭是泰。拓實就是巧,只是翻譯不同罷...

小說白夜行的一些疑惑,小說白夜行中的一些疑惑求解答

1.具體是誰殺的無從考證 雪穗的嫌疑比較大 雪穗對於養母應該是沒有太多感情 而 中可以看出來雪穗和亮完全有可能為了錢殺養母 店員曾經說過 如果養母不死 雪穗又要忙很久 耽誤新店開業 很有可能雪穗不想為此勞心 回想雪穗和養母之所以發生關係 只不過是養母能培養她的很多氣質 插花等 是工具 而不是親人 2...

準備給孩子買鋼琴,今天去劉詩昆琴行看到一些日本進口樣琴,不知

劉詩昆這是要敗壞自己的名聲?拿一些日本用了幾十年的報廢琴翻新了當樣琴賣?果然沒有最黑只有更黑。三萬可以買雅馬哈yu128ex了。不比那個翻新貨強n倍?呵呵,不好。光看 就知道不好了!但最重要的還是孩子喜歡哪一個,那個彈著最順手就買那個吧,對孩子以後的彈鋼琴有很多好處。建議推薦 喬治 音質很好!準備給...